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翘楚朱元璋 > 第二十一章 攻常熟赵德胜活捉士德 取

第二十一章 攻常熟赵德胜活捉士德 取徽州胡大海追杀穷寇(8页)

吴王取得江阴后,朱元璋对宋思颜、冯国用说道:“之前,张士诚北有淮东高邮、泰兴二城,南有浙西长兴、江阴二邑。皆其要害之地。长兴踞太湖之西口,陆路可通广德诸府;江阴头枕大江,扼守姑苏(苏州)、通州(今南通)水路之门户。我们取长兴,张士诚的步骑之军不敢出广德觊觎宣州、歙县;得江阴,张士诚的水师不敢溯大江上金山(代指镇江)、焦山(代指镇江)。今日两地为我所有,他侵犯我之捷径已绝。”

冯国用建议说:“如今,常熟是张士诚与江北联系的唯一通道,若攻下常熟,对上王今后控制大江南北皆有裨益。”

朱元璋微笑道:“尔与我想到一起了。常熟、无锡是平江(今苏州)北面两个生死之门,一个扼守水路,一个扼守陆路,张士诚都安置了重兵。即使做好足够的准备也不一定轻易取得。攻常州就是一个教训。我想,先不攻城,直接攻占它的北面江岸。之后,再设法攻城。”

宋思颜赞道:“上王想的甚是!攻坚则轫,乘暇则神。①”

随后,朱元璋派出探子侦察了常熟的军情,得知守城主帅是张士德。他与宋思颜、冯国用商议出了一个减少伤亡的攻城策略,由宋思颜将此策写在白绢上,放入一个锦囊。

朱元璋命令领兵元帅徐达携左翼左副元帅赵德胜攻打常熟,随行参战的有镇抚(随徐达降级)丁德兴等。

吴王把一个锦囊交给徐达,并说:“常熟乃张士诚的重镇,尔先令德胜攻常熟水师,若胜,方可打常熟。那时,可打开锦囊看信。”

朱元璋手下的赵德胜在和州攻打鸡笼山的陈埜先时,连拔两寨,攻打镇江又率兵攻破苗军水寨,并且时间较短、代价较小,给朱元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认定他善于攻打山寨、水寨。

1357年秋七月,甲戌朔日(初一),赵德胜携丁德兴率部袭击了长江南岸常熟海虞镇的“周国”水师。

赵德胜首战告捷,俘获战马五十匹,战船三十艘。自此,吴王红军封锁了张士诚的水路门户。这时,徐达打开锦囊看信。

吴王在信中指示说:占领海虞,方可攻打常熟。但诸事须备,以新策攻城。宜教德胜诱士德出城交战,彼不知德胜,必轻敌,较易取胜。争取生擒。

于是,徐达把密信拿给赵德胜看过,由他挑战张士德。

七月丙子日(初三),经过充分地准备,徐达、赵德胜及丁德兴率部自海虞镇出发,沿着通江望虞河的东边南下,到达谢桥村后,沿着一条名叫福山塘的小河相伴的乡道直达常熟正北门。

常熟(今属苏州市),别名虞城、琴川。三国归晋后,西晋武帝(司马炎)太康四年(283年),“分吴县之虞乡立海虞县”,隶属吴郡,此为常熟地域设县之始。

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七年(341年),海虞县西北面的南沙乡改为南沙县。是时,常熟地域并存海虞、南沙两县。

南朝梁武帝(萧衍)大同六年(540年),以南沙之地置常熟县,县治之地筑南沙城(今常熟福山镇),是为常熟县名之始。此地因“土壤膏沃、岁无水旱”之灾,“岁得常稔”,故名常熟。

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24年),常熟县治移至海虞城,隶属吴郡。五代十国期间,常熟属吴越国。

宋代,常熟属两浙路平江府(今苏州),境内设9乡。

元成宗(铁穆耳)元贞元年(1295年),常熟县升为常熟州,隶属平江路(今苏州)。

常熟城在元末前一直是土城。元朝时实行禁止汉人筑城或补城的政策,直到元末彭莹玉(彭和尚)起义爆发后,元朝廷才下令全国各地修城、筑城防范。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常熟才开始砌筑砖城。

常熟城西靠虞山,西城一大半城墙砌筑在山坡上。它南临昆承湖,北望长江。自古就是“七溪流水皆入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入海”是指进入长江。

元末常熟城带有蒙古包的特点,基本呈圆形,没有墙角。周长大约5625米,有陆门7个、水门5个。

清代时,东门叫雲汤门,东南偏门叫迎春门,南门叫巽宫门。虞山脚的西门叫阜成门,虞山上的西门叫临山门,靠西的小北门叫临江门,正北门叫望海门。

5个水门皆通护城河。西门南侧有一水门(属于上水关),是从虞山西边北入长江的望虞河沿着虞山南麓引水由此入城,通过一条小干渠流进一条连接南北走向的大干渠。

南门西侧有一水门(即南水关,亦属上水关),城南昆承湖水溢而出时经元和塘小河流入此处护城河。水进南水关,经过穿城的大干渠到达北城水门(下水关)。

东南门南侧也有一水门(亦属上水关),护城河的水流进此门,分别流入大干渠和一条通向东水门的小干渠出城。

东门南侧有一水门(属下水关),城中的部分废水、雨水由此门流出。此处护城河与流向东北进入长江的一条小河相通,雨季时可以分洪。

北门(望海门)西侧有一水门(即下水关),城中的水从此门流出进入福山塘小河,一直通到谢桥乡处的望虞河再入长江。

赵德胜持马槊单骑出列。其槊杆长6尺(约1.9米)。上好的槊锋有八个面,具有明显的破甲棱。槊棱的锋刃长达50~60厘米,远远长于普通的枪类、矛类武器。

槊主要是为了应对汉末以来越来越强大的重装骑兵、披甲战马。普通的鱼鳞锁子甲、铁圜甲,遇上破甲槊,一击即破。

赵德胜走到正北门前不远处,高声大喊:“张元帅,你挥师大江南北,攻城拔寨,威震朝野。有种就出来,和我赵德胜单打独斗!”

张士德鸷勇有谋,为张士诚攻克不少城池,居功至伟,故而骄横自负。他站在城头看见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将领在叫阵,而徐达带领部队却离得较远,至少有15丈(约47.5米),不像有诈,心想:我先宰了你这个家伙,给徐达一个下马威,再闭城坚守。

于是,张士德带领几个亲兵出城,使用一把掩月刀与赵德胜交战。几个回合之后,不分胜负,张士德才明白赵德胜不但武艺高强,而且臂力很大,不好对付。又战了三个回合,张士德只有招架之功,无还手之力。

突然,赵德胜虚晃长槊,再翻腕使用七分力前刺其右胸,将张士德击落马下,仰面朝天。赵德胜未用全力,马槊刺破铁甲,张士德没有受伤。其亲兵赶紧冲上来打算营救,赵德胜的八尺长槊已经顶住张士德的腹部,喝令道:“休要妄动!再过来我就杀死他。”

这时,赵德胜手下的小将带着几个士兵已经冲了过来,将张士德扭住。

张士德的亲兵慌忙回城,紧闭城门。一战大捷,徐达下令回营,派人把张士德押送应天府,交给朱元璋。

常熟城墙距离护城河19米左右。从10米远开始隐蔽三排短弓手都绰绰有余。

翌日凌晨,徐达把云梯车、挡箭墙和短弓手集中安置到正北门东侧的城下,天一亮,即刻发起进攻。集中兵力攻击一点的战术再次发挥威力,加上主帅被擒、周军军心浮动,将领指挥无方,常熟城当天即被攻克。

在常熟虞山西北湖桥,明朝时立了一块《梁国赵武桓公神道碑》。碑文为明朝大臣宋濂所写。其中写道:“秋七月丙子,攻常熟,张士德出(城)挑战,公麾兵而进,士德就缚。士德,士诚之弟也。遂征望亭、甘露、无锡诸寨。”

常熟距南面偏西的隆平府(今苏州)约39公里,离西面偏南的无锡约42公里,无锡距离东南的隆平约42公里。三座城连线,成为一个倒三角。

朱元璋不急于马上攻打张士诚的国都隆平府,仍然采取步步为营的蚕食策略,他命令徐达先攻打无锡州。占领无锡,则和常熟互为犄角。进攻,可对隆平府形成钳形攻击;退守,可以相互支援。

“周国”的军队攻占无锡前,无锡城墙均为土墙。唐朝末年,筑造的土城规模还比较大。开有四门。

东门叫熙春门,约位于“亭子桥”西南方,今日解放东路东林广场的西北侧。

南门叫阳春门,约位于今南长街“阳春桥”处护城河的内侧。

西门叫梁溪门,约位于“西门桥”东侧,今日解放西路与人民中路交汇处。

北门叫莲蓉门,约位于“莲蓉桥”东南方,今日解放路(西路、北路)与中山路交汇处。

无锡古城借助古运河及当地河网之溪作为护城河,形状很不规整。平面图上以护城河作为轮廓,很像乌龟的侧形。至今,这个形状基本上没有变。一些地名犹存。

**位于东南,即沿城东今日“灵山后花园”处的古运河南下到“妙光桥”,拐向西南一段路再折向西北的南门“阳春桥”,经过“宝塔桥”直到现代“南长桥”的东北面。

尾部在西北,即从今日现代餐厅“锡金人家”西侧的濠水到北端现代“茶餐厅”东北侧的濠水。这段护城河西面被南北两条溪流夹住的“江尖公园”就是无锡古“龟城”的小尾巴。

从“茶餐厅”的濠水向东拐过北门的“莲蓉桥”折过北面的现代通汇桥直到“思古亭”西南的濠水,算是“龟城”不大好看的臀部轮廓。

濠水从此处向东偏南经过“鉴古亭”、“鉴古廊”、“流辉亭”、“云林”、“光复门”、“长春亭”、“北仓门旅游码头”到“现代花城”小区东北角,再南下经过人民东路“亭子桥”、学前东路“槐古桥”直到“灵山后花园”处,勾勒的轮廓线则是“龟背”。

古濠水(环城河)从“南长桥”沿着解放南路外侧向西经过“淘沙桥”、“清扬桥”、“体育场桥”、“西水关桥”到城内“前西溪路”的西头,再北上经过西门(梁溪门)的“西门桥”、“县前西街”现代桥到“锡金人家”,勾勒的轮廓线属于“龟腹”。

唯一不像的就是这块西南缘的“龟腹”太鼓(前西溪路的西头是它的顶点)。无锡自古就是富庶之地,这只“龟” 也许吃的太饱了。

1356年,“周国”占据无锡后,张士诚下令用砖石砌筑城墙。轮廓基本未变。《无锡金匮县志》记载:元末无锡城“周围九里,城高二丈。”

元代“九里”约合5132米,“二丈”约6.3米。这个高度包括了墙堞,是宋元大多数县城城墙的高度,不算高。

明洪武元年(1368年),无锡官府修缮了城墙,周长1620丈,高2丈,4门皆建城楼。1620丈正好是宋元的9里。

那时城墙的具体位置,东墙、北墙和西墙的北半部距离上述护城河较远,是在当今解放东路、解放南路、解放西路、解放北路构成的环城路的内侧。只是个“龟壳”的侧形,无头无尾。准确地说,像个贝壳形状。

1357年七月的一天,按照朱元璋的命令,徐达、赵德胜及丁德兴从常熟出发,挥师无锡。

他们顺路先占领常熟城西南约20公里的无锡甘露镇、继之攻克无锡城。接着,占领隆平府(今苏州)西北运河边的望亭镇。

攻克常熟、无锡后,特别是活捉了张士德,朱元璋非常欣喜,下旨将徐达下属所有将校晋升一级,即恢复到原职。丁德兴升回管军总管,徐达改任左翼元帅府统军元帅,镇守无锡。

无锡是隆平府(今苏州)的西北门户,是京杭运河边的一个重镇,水路陆路均可南下直达隆平。失去无锡,张士诚感到压力山大,加上最得力的股肱之臣、亲兄弟张士德被擒, 他更是垂头丧气。

张士德被押到应天府(今南京)后,吴王朱元璋以礼相待,提供佳肴美味,等待其自愿投降。然而张士德不食不语。张士诚派人打探其情况后,告诉了母亲。

母亲得知老二绝食,非常心痛,对张士诚说:“尔写封信给朱元璋,说吾愿每年供粮十万石,绢布一万匹,和彼永结友善,请彼放了士德。”

张士诚按照母亲的要求做了,但是这个条件没有把朱元璋当作君王,表示臣服,吴王没有答应。张士德因为被软禁,无所事事,但又不甘心降服朱元璋,于是秘密留给张士诚一封遗书,劝他归顺朝廷以便攻打应天府,为其报仇。随后绝食而死。

七月戊寅(十七)日,朱元璋命令右翼统军大元帅胡大海、广兴翼统军元帅邓愈联合攻取徽州路及所辖县城。跟随胡大海参战的有分枢密院院判耿再成、管军总管郭子兴、万户吴复等。

胡大海、邓愈首先攻占绩溪县。绩溪隶属徽州路,位于旌德县南面,直线距离24公里,是徽州的北大门,与徽州的直线距离25公里。占领此城后,邓愈暂时留守绩溪。

七月庚辰(十九)日,统军大元帅胡大海携耿再成、郭子兴等沿着驿道南下进军徽州。

徽州路治所设于歙县,属于路、县两署同城。歙县城因山势地形而建,背靠东面的白际山脉西边一麓,面对在西面、西南环绕自身的新安江支流。城东的山麓接近江岸。在城北3.5公里处的山水之间有一条大约1公里长的沿江驿道进入北郊。随后,地势逐渐开阔。如果在沿江驿道设置关隘,那真是易守难攻。

大概因为歙县城远离长江,位于山区边缘,比较偏僻,又几十年没有战事,元军没有对城防作加强的考虑。即使长江南北的起义烽火连天,徽州地区似乎还是偏安一隅,守军将领几乎处于麻木状态。这正应了一句古话——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歙县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

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嬴政始称皇帝,实行郡县制,始设歙县,属会稽郡。

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属新安郡。自唐代以来,徽城镇一直是郡、县或州、县治所安置地。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新安郡改名歙州。

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改名徽州。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把徽州升为徽州路,辖婺源州(今江西上饶市婺源县)。路治与县治同在一城。

歙县宋元古城周长约2875米。城墙周长约2500米,城东的北半部山体长约375米。城墙因地形山势而建,极不规整,平面基本呈右弦半月形。

北城墙长约250米,开设一门,叫新安门。

西面的弧形城墙长约756米,到南门的太平桥北端瓮城东止,与西面环绕的一段江水相对。中部开设一座西门,门头有城楼,叫仁和楼。重檐歇山顶,八个檐角飞翘。进入此门的左边是有名的“徽园”。

西南面城墙长约731米,从南门瓮城直到 “半月”的下尖角,与由西北至东南流向的练江平行。

东面城墙长约763米,沿着现在城东的壕城路西侧直到中和街东头的东门。总高6.3米。城头高约5米,比较矮,不利于防守。墙堞高约1.3米,遮掩到人体的胸部。

明代时,歙县城向东扩建。东门城墙向东面突出成弧形,并向东南方延伸形成一个“狗头”,周长约3875米。平面轮廓外形像一条蜷缩侧卧的狗。西南面城墙形成其背部。西面的弧形城墙成了“狗”的臀部。不见“狗”尾巴,呈现的断头则是北面城墙。东面弧形的城墙像“狗”的腹部。

清代乾隆年间,歙县人吴梅颠作了一首《徽城竹枝词》,将歙县县城的形貌及城内的知名建筑作了比较形象的描绘——

府城近水隔华屏,半个圈儿似月形。

添竹县城成满月,两城夹着斗山亭。

县治相传眠犬形,庆钟钟子是金陵。

打钟打得铃儿响,犬不贪眠性子灵。

府署来龙象七星,魁杓亭耸兆文明。

斗山文会最高敞,恰对五城如学擎。

背倚黄山青矗矗,前临练水碧鳞鳞。

塘开甲乙丙丁字,贾作东西南北人。

“府署”是指明朝建造的徽州府府衙。明代时,根据朱元璋“高筑墙”的国策,在歙县城带有瓮城的南门内增建了府衙内城,形成了县治城(外城)套着府治城(子城)的风格。府城城楼叫作谯楼。因在南门内,故而又叫南谯楼。

南门外有一座横跨练江的十六孔石桥,叫作太平桥。桥长268米,高9.5米,为安徽省内最长的古桥,是徽州西面所辖县休宁、黟县、祁门进入歙县城的要道。

练江经过太平桥、渔梁坝、紫阳桥、车轮湾后向南至浦口村与黄山市流来的率水汇合,然后形成新安江。

胡大海率部由绩溪县南下,顺利进入歙县北郊,到达新安门前。

守军元帅八思尔不花和建德路(今浙江建德市)的万户吴讷不仅没有加强城防,还比较轻敌。红军到达北郊,八思尔不花居然出城迎战。

胡大海一马当先,抢先出阵。他使用一杆锥枪,威力可破铁甲。宋代有书云:“锥枪者,其刃为四棱,颇壮,锐不可折,形如麦穗,边人谓之麦穗枪。”

在马上交手几个回合,骁勇的胡大海灵活使用锥枪“拦、拿、扎”的枪法,刺死了身披铁罗圈甲的八思尔不花。元军胆战心惊,据城坚守的信心已经涣散。

铁罗圈甲战服因外形为一圈甲片、一圈皮片而名。其条形甲片内层为牛皮,条形皮片内层为铁片。制作精美,短箭难以射穿。

再说攻城。当时,有位池州前官员学正,名叫朱升,辞官在歙县石门开馆讲学。为了使徽州一城百姓免受战争之害,他冒着箭镞穿心的危险走到城楼下,晓之以义,动之以理,说服了守城的另一个元帅福童,使他开城降附。

万户吴讷及文臣阿鲁厌、李可膺不愿投降,带领所部撤出东门,沿着新安江北面山间驿道向东南方的遂安县撤退。他们以为吴军的目的是占领城池,况且山路难走,不会追杀。

新安江穿越白际山脉流向东南方的遂安、淳安县。白际山脉,位于今天安徽省黄山市东南的皖浙交界处,是两省的界山。主峰搁船尖海拔1481米。白际山因高耸如云接天之际而得名,是黑白徽州的起源地。白际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北接天目山脉,南连怀玉山脉,气势巍峨。其山脉主体位于今黄山市休宁县、歙县和浙江省淳安市境内。

遂安古城又称狮城,与相邻淳安古城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800年前。

1955年10月,当时的电力工业部建设新安江水电站,选址淳安和建德交界的铜官。1959年4月30日,淳安、遂安两县29万人移民他乡完毕。9月21日,新安江截流,库区开始蓄水。从此,这两座历史悠久的浙西古城,悄然淹没于碧波万顷的千岛湖底。之后,在千岛湖东北角设立新淳安城。

再说吴讷等元臣。他们经过白际山中的南源口村、薛潭村和深度村的山谷驿站后,以为平安无事了。万万没有想到胡大海竟然“宜将剩勇追穷寇”,携郭子兴追过武阳乡(今属歙县)后,在田坑岭追上元军。田坑岭位于新安江北面一条支流的东边,驿道沿着岭脚的江边向南延伸。在这处狭窄的地方,双方展开你死我活的拼杀。最后,多数元兵战死,少数坠落江中,吴讷自杀。

从五月初到七月,吴军将士接连攻城略地,战果辉煌,使得吴王心情极为舒畅,决定封赏有功将士。

七月壬午(二十一)日,朱元璋晋升一批将领。

晋升广兴翼统军元帅邓愈为行枢密院判官(元廷职俸正五品);管军总管郭子兴为右翼统军元帅,康茂才为秦淮翼水军元帅。

晋升万户吴复为戍城统军元帅,调到无锡驻守。以便徐达左翼军转战各地。

七月乙酉(二十四)日,朱元璋抵达徽州城视察。改徽州路为兴安府,在那里设置雄峰翼元帅府,命邓愈镇守。

随后,朱元璋召见徽州儒士唐仲实,问道:“汉高帝、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平天下于一,其道何由?”

唐仲实答道:“不嗜杀人,故能定天下于一。然以今日观之,民尚未得到休养生息。还难以定天下。”

朱元璋解释说:“我积少而费多,取粮于民,甚非得巳。但是皆为军需所用,未尝以一毫奉己。民之劳苦,我恒思,其所以(让民)休息(休养生息)之事。何曾敢忘!”

后又召见池州前学正朱升,询问平天下的良策。

朱升答道:“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他与当年汪广洋所言略同,但是多了三个字——“缓称王”。

朱元璋很愉悦,任命他为幕府参议。

朱升(1299-1370年),字允升,徽州路休宁县(今黄山市休宁县)陈霞乡人。至正元年,登乡试贡生,后考中进士。过了四年,得授官职池州路学正,但拖至五十二岁才赴任。他整治儒学**,制订校规,促使池州教学秩序稳定。

三年后(1354年),朱升放弃官位,向南归去。因池州兵荒马乱,于是移居歙县石门开馆讲学。

跟随吴王朱元璋后,成为明朝开国功臣,官至翰林院大学士。

朱升死后葬于盐城。墓碑高大,超过墓顶,寓意“高筑墙”。方石砌筑的圆柱形墓身较高,墓顶封土成圆锥形,整体像座粮仓,寓意“广积粮”。

八月丙申日,右翼统军大元帅胡大海携耿再成攻克离歙县直线距离27公里的休宁县。随后奉命南下攻打徽州路婺源州(今江西婺源县)。

出发不久接到徽州危急军情——江浙行省参知政事(从二品)、义兵元帅杨谔勒哲率军十万进犯徽州,于是立刻返回支援邓愈。

谔勒哲不了解徽州(歙县)的地形地貌。环城的新安江支流最窄处也有139米宽,没有桥。唯一可以进入的北郊,从东边山脚到西边江岸,最宽不过500米。谔勒哲只好带领一万兵马进入北郊。

胡大海利用狭窄的有利地形,在城北扎营,摆开防御阵势。元军镇抚吕才抢先出阵和胡大海交战,不到三个回合,就被胡帅的锥枪刺死。谔勒哲看见胡大海如此骁勇善战,自知不是对手,下令撤退。

注释:

①攻坚则轫,乘暇则神:管子语录。《管子·制分》云:“凡用兵者,攻坚则轫,乘暇则神。”“轫”指牢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