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元末翘楚朱元璋 > 第十七章 打常州逢异城徐达降级 古

第十七章 打常州逢异城徐达降级 古毗陵遭围困士诚求和(5页)

1356年秋七月上旬,镇江翼统军元帅徐达与左翼统军副元帅陆仲亨携先锋刁国宝、王虎子率两万兵马离开镇江,进攻东南的常州城。随行的还有郭兴所部及统领的长弓队。

徐达逼近西北城墙,距离五里远安营扎寨。派出探子打探常州一番后大吃一惊!

此时常州城沿用五代、宋朝形制,分内城外郭。城墙很不规则。

内城有陆门7个。

东门叫通天门。大约位于古建“域城巷古井”西面的今日红梅路处。

南门叫陆安门。大约位于古建“新坊桥”北面的今日麻巷街处。

南偏门叫广化门。大约位于今日南大街与青果巷交汇处。

西门叫朝山门。大约位于古城西南角古建“篦箕巷” 西北段对应的今日西直街处。

西偏门叫长春门。大约位于今日西横街与邮电路交汇处。

北门叫青山门。因门外有座小山,叫青山。大约位于今日北直街与玉带路交汇处。

北偏门叫和政门。大约位于今日和平北路与红梅路北端交汇处。

除了西偏门,其余六个正门的门楼城墙全部外凸。靠近城门攻城,将遭到侧面箭雨的阻击。

内城东南角位于东门南端。

内城西南角大约位于古建“篦箕巷”西北段 与今日西直街之间。

内城西北角大约位于今日西横北路与玉带路交接处内侧。

内城东北处有两个外凸角和一个内凹角。因为这三个角的城墙为“L”形,连接北墙和东墙。上东北角大约位于今日玉带路东头南侧。下东北角大约位于今日和平北路与红梅路交汇处。内凹角大约位于今日中山路与药皇庙路交汇处。

内城东墙略为弧形。起于下东北角,大约沿着今日红梅路向南到东门止。

内城南墙为较大的弧形。起于东门南,大约沿着麻巷、青果巷南侧到古建“西水关桥”北侧,再沿着西灜里路、西直街南侧到西南角(篦箕巷一带)止。

内城西墙从西南角走向东北到今延陵西路处,再沿着邮电路西、西横北弄东向北延伸,到西北角止。

内城北墙从西北角沿着玉带路南侧直到上东北角止。

“L”形城墙从上东北角向南延伸到内凹角,再沿中山东路略成弧形向东直到下东北角止。

内城东面到南面有很长的外郭。

外郭墙东北段起于内城墙上东北角,大约沿着今日关河内侧到和平北路北端止。

外郭墙东段大约从今日和平北路北端沿着关河内侧到 “东坡公园”东北角止。

外郭墙南段大约从“东坡公园”东北角起沿着京杭运河内侧到今日古建“西水关桥”西北侧(西水关楼)止。

这条外郭墙总长近5480米。从外郭东门(通天门)到内城东门(通天门),有940多米,形成一个防御的缓冲区。

京杭大运河流经外郭的南面及西南面,流向西北。

内城西面有一条较短的外郭墙,形成一个大瓮城。此墙从内城墙西南角起,沿着京杭运河东北侧向西北延伸,大约到今西直街古建“锁桥”东南端,然后沿着遗存至今的外郭护城河内侧成弧形转向东北,延伸到内城西面护城河止。即止于内城西偏门(长春门)外北侧护城河边。

出内城东门有一条笔直的官道沿着内河北岸与东南方外郭东门(也叫通天门)相连。这个外郭东门大约位于今日西关河弄与武青路交汇处(“东水关遗址”北面)。

从此门南面东水关的运河拐角向北开通了一条城濠,引入运河水成为城东外郭护城河。即今日关河。

在外郭东水门(今日“东水关遗址”处)有一条内河与运河及城东护城河连通,穿城通向西北,从西墙流出,进入护城河。出墙处被叫作小西水关,大约位于早科坊路与延陵西路交汇处的西端。这条内河今日还在,位于延陵中路西南侧。两者平行。

内城南墙外护城河有个下水门,叫西水门。约位于今日古建“西水关桥”西北侧。

在西门(朝山门)运河处向北开通一条城濠,经过西偏门直到北门东侧与外郭的城濠(今关河)连通,成为内城西面和北面的护城河。

内城西面大瓮城的南北护城河上各有一桥,是石砌拱桥,正对瓮城城门。

瓮城面积大约3万平方米,只要有足够的兵力防守,打开城门让徐达进,徐达未必敢进!即使敢进,也是送死。居高临下的包围,可以以一当十。城头一千兵可以射杀墙下一万人。再从西门和西偏门两头出兵,则是瓮中捉鳖。

此外,徐达还打听到常州的兵力很多,超出自己一倍多。徐达马上派人向朱元璋报告实情,请求增加兵力。

朱元璋立刻命令统军元帅汤和携镇抚吴良、吴禎及张赫带两万兵马参战,进攻常州南城。命令领兵副元帅张彪带一万兵马进攻常州东南面的外郭,牵制敌方的兵力。徐达就地主攻西北面。

周王张士诚闻讯后,心急火燎,马上派遣大将张总管和汤总管各带一万人马前来援助。

徐达闻讯后对部将说:“周军久经沙场,将多剽悍,势不可挡,我当以计取之。”

徐达派先锋刁国宝、王虎子带兵先到城东十八里遥观村驿道处埋伏。这里有一片小树林,驿道穿林而过。其次,离城较远,不易引起敌军的怀疑。

徐达接着命令总管王均用率骑兵部队在城西北战场的南面侧翼隐蔽。当徐达率主力部队与张、汤二将正面交战时,王均用带领骑兵突然快速出击,从侧翼冲杀了他们的步兵部队。顿时,张氏军队大乱,头尾不能相顾。

张、汤二将担心被截断后路,自己陷入包围圈,紧急下令撤退。但是其头部和腰部被徐达和王均用两部冲杀得七零八落。

张、汤二将带领一万多人撤出了战场。当两人率先进入遥观村附近的树林时,突然从地面弹起一根绊马索,把张总管的坐骑绊倒,刁国宝、王虎子带领伏兵从驿道两旁树林中同时冲出,包围、活捉了张将军、汤将军。

尽管如此,但是徐达攻打常州二十来天,没有拿下,朱元璋很生气。由于攻打金陵、镇江一帆风顺,他一开始就低估了常州的防御能力,仓促下令攻打。而徐达还是一个不成熟的指挥官,事先也没有探查常州的城防。

七月庚午(二十二)日,吴王下令:“自徐达始,以下将校皆降一级。”

汤和、张彪也参加了攻打常州,却没有被罚。

下达降级令时,朱元璋还有一封信转交徐达,告诫他说:“尔将不戢(jí:禁止)士卒,虐取保二之资,致怨而叛。弟子虐降致叛,老师无功。此乃吾所以责将军之故,望勉思以补前过。否则,再罚无赦!”

张士诚的两员大将攻城略地所向披靡,居然被朱元璋的手下活捉,常州又被围困,这使张士诚的一些将领产生担忧,开始考虑后路。

八月己酉朔日(初一),张士诚的水师元帅江通海主动向朱元璋投诚。朱元璋任命他为俞通海的水师二军总兵。

1356年冬十月,丁未朔日(初一),有些空闲的朱元璋想起了常遇春夜袭牛塘,救出徐达的功绩,随即晋升他为管军总管。不久,觉得他完全有能力统帅多路部队,比徐达强,于是破格提升为统军大元帅,为以后的战役提前准备前线指挥官。

十月戊申日(初二),朱元璋围攻常州的几万军队尽管还是没有攻下这座与众不同的城池,但是也未撤军。双方都很沮丧。张士诚忧虑、害怕之心越来越重,最后终于服软,写了一封较长的求和信。他派遣下属孙君寿赶到应天府,把求和信呈交吴王。

张士诚在信中说道:“始吾窃伏淮东,甘分(情愿分享)草野之利。缘(因为)元政日弛,民心思乱,吾才乘时举兵,起自泰州,西占高邮,东连海边。元官将帅,并力攻吾,却自取溃败。吾杀了平章实理门、参知赵伯器,遂成深仇。不料彼遣翰林待制乌马儿赍(jī:携带)诏抚谕,饵以爵禄。吾却而不受。今春据姑苏(苏州),若无名号,何以服众?江东称孤(称王),势使然也。伏惟(趴着想)上(吴王)贤,以神武之资,起兵淮西,跨有江东金陵。此乃帝王之都,用武之国,可为左右建立大业。诚贺之!向(以前)获詹、李二将,礼遇未遣。继之蒙上(吴王)遣使通好,在下愚昧不明,久稽(扣留)行李(使者)。今又蒙上遣兵逼我常州,昼夜相攻,咎实自遗(自送),夫复何说?然省己之过,愿与上讲和,以解困厄。岁(每年)输粮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以为犒军之资。从此各守封疆,不胜感恩!”

朱元璋复信道:“睦邻通好,友邦之常识。开畔(打开边界)发兵,以靖安疆场,实因尔昔日用师犯吾京口(都城之门,指镇江)。吾军至奔牛、吕城,陈保二望风降附。尔乃诱其叛逆,绐(tài:哄骗)执吾詹、李二将。既遣儒士杨宪赍书通好,又复拘留。构(造成)开畔发兵,谁负其咎?吾是以遣将率兵攻围常州,生擒张、汤二将,尚以礼待,未忍加诛。尔既知过,能不堕(破坏)前好,归吾使臣、将校,乃(只)馈粮五十万石,即当班师。况尔所获詹、李,乃吾偏裨(副职)小校,无益成败。而张、汤二将,尔左右手也!尔应三思,大丈夫做事,当赤心相示,浮言夸辞,吾甚厌之!”

张士诚收到信后,没有回信。他愿意每年献粮二十万石,朱元璋却想一次要够五十万石,不要金银。这是非常现实的,谁知明年、后年会是什么状况?

周王不甘心局面的被动,到处寻找突破点。长兴县位于湖州城西北直线距离24公里,张士诚发现驻守长兴的部队是归附朱元璋的当地民兵,就遣使以粮食、厚禄诱惑首领郑元帅。结果郑元帅叛投了张士诚。长兴纳入“周国”湖州的管辖范围。随后,张士诚派遣大将赵打虎驻守长兴,节制郑元帅。

再说吴军攻打常州。守军毕竟也是起义军,面对吴军的进攻自然愤愤不平,同仇敌忾。徐达、汤和、张彪攻打常州快四个月了,还是没有攻下,朱元璋的军队已经死伤近两万人,官兵的情绪越来越糟,军心浮动。必须打一次大胜仗才能扭转颓势。

朱元璋与冯国用商议后调整部署。调统军大元帅常遇春携中翼副元帅唐胜宗、都先锋陈德、镇抚桑世杰率部悄悄抵达常州城东南三十里外扎营隐蔽。这时,朱元璋想起了一员被冷落的虎将——赵德胜。

他下令撤出张彪的部队,大张旗鼓地开往西北,前往丹阳替换赵德胜。命领军先锋赵德胜率部悄悄夜行进军常州,跟随常遇春。

又调遣都先锋胡大海携管军总管郭子兴(与朱元璋义父同名)、万户吴复率部悄悄到城南三十里外扎营隐蔽,听从常遇春指挥。命徐达率部到城南靠近汤和所部扎营。如此,完全让开了常州西、北两面及东面。

张士诚得知张彪所部撤走,徐达与汤和汇合,不知是计,以为朱元璋军粮难以为继,放弃围城,逐步撤军,认为有机可乘。于是,派大将张德林率部裹挟郑元帅的部队围攻徐达、汤和的营垒。徐达、汤和指挥将士凭借营垒全力抵挡。

得到探报的常遇春立刻率唐胜宗指挥陈德、桑世杰、赵德胜、胡大海所部迅速出动,对张士诚的部队实行了反包围。

当五支部队狠狠痛打周军的屁股和两肋时,徐达、汤和按照朱元璋的计划全军出击。周军遭到前后左右夹击,死伤无数,大将张德林被活捉,溃败的上万兵马逃进常州城。吴军士气大振。

朱元璋对于将领,喜欢多多益善。对于俘虏的敌军将领,都是以礼相待,希望对方降附。张德林也不例外。他答应归附后,朱元璋任命他为领军先锋。

十一月丁丑是朔日(初一)。壬午日(初六),朱元璋又命令廖永安、俞通海各带精兵一万参加围攻常州。跟随参战的还有猛将张德胜等。

张士诚闻讯后急忙派遣大将吕珍乘快马从东门驰入常州,督军坚守。

这时,朱元璋也冷静下来。为了减少部队伤亡,命令徐达、汤和、常遇春、廖永安、俞通海及胡大海六路大军从四面八方靠近城池驻扎,采取围困战术。从此,一兵一马、一粮一草都进不了城,常州城增加了一万多兵马,粮草消耗加快,日子很不好过。

再说这个月,刘福通指挥“宋国”的卫都红军攻占了河南府路城(今洛阳市)。

不久,答失八都鲁采取围魏救赵的策略,从陈留(今开封陈留镇)发兵,攻破了附近夹河的几个“宋国”卫都红军营寨;十二月,攻下“宋国”的西大门太康县,兵锋直指东面约85公里的“宋国”都城亳州。刘福通的战线太长,亳州已无多少兵马,他不得不带领河南府的部队回援。

十二月丙午朔日(初一),由于“江淮府”一词引起了识别上的混乱,朱元璋将江淮府改为镇江府。考虑到徐达、汤和两部攻打常州,镇江守护的步军指挥无人,便任命郭子兴兼镇江管军总管,晋升都先锋王志为秦淮翼右副元帅。两人协同镇守镇江。

这一天,江浙行省宁国路(今安徽宣城市)长枪军元帅谢国玺进犯广兴府(今广德县),广兴翼元帅邓愈率部出城迎战,打败了谢国玺,生擒他的总管武世荣,俘虏一千余长枪兵。从此,朱元璋组建了自己的长枪部队。后来命长枪将王国宝担任长枪军头领,为管军总管。

所谓“长枪”,是指长度超过一丈(约3.2米)的长矛,元末的长枪约为1.2丈(3.8米)长。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