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三十章 北门学士的诞生

武唐第一佞臣 第三十章 北门学士的诞生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乾封元年(公元666年),夏四月十四日,陆敦信离开后。

检校右相陆敦信,递交辞呈被批准,被授官大司成,仍兼任左侍极。他在下衙之后,直接来修真坊,拜访楚国公府。带来糟糕消息,御史婺州募兵,婺人踊跃参军。

婺民四万余户,报名三万两千,李治不可置信。说出这样的话:看来武大将军,能在江浙大地,做到一呼百应。诸将都能如此,何愁四海不靖,何患外邦不臣?

武康差点吓尿,他从这句话中,感受浓浓杀机。想起于志宁薨逝,留下的六字遗言,恰是泰山封禅时,刘祥道给的警示:楚魏不可同食。结合这股杀意,涌起不祥预感,恐怕不久以后,杀身之祸降临。

冥思苦想两天,依旧不得其解,懒得多费心思。人死卵朝天,不死万万年,爱咋咋地吧。担忧压心底,不对家人提,省的都烦忧。哪怕明天杀头,也要隐瞒今晚,让妻妾女儿们,少伤心一晚上。

生活还得继续,每天照常上班,更加小心谨慎。辞去所有应酬,下班直接回家,陪伴妻妾女儿。也不坐以待毙,派出婺营亲卫,潜伏两市酒馆,暗中打探消息。

期间武氏兄弟,怀运和惟良拜访,态度依旧恭谨。还是请他出面,进宫说和媚娘,修复亲情裂痕。武康不忍拒绝,经由德官传话,却得无奈答复。媚娘婉言诉苦,我妈妈不同意,我也爱莫能助。

杀千刀的杨氏,心眼如同针鼻,快去地府报道。媚娘在诉苦时,又有浓浓抱怨:魏国夫人贺兰,越来越过分了。仗着圣人宠幸,后宫横行无忌,还对阿姊无礼。说话趾气高扬,我是她亲姨母,不会写孝字吗?

武康心知肚明,她诉苦的目的,是让我想办法,做掉魏国夫人。这个真的很难,处理武顺之后,李治提高警惕。贺兰氏的寝殿,左监门将军李谨行,亲自负责监督。没有皇帝许可,谁也不能入内。

所以没办法,我与李谨行,也只是神交,他不会帮忙。虽然老友刘伯英,是左监门大将军,但在这件事上,也不可能帮忙。毕竟后宫争斗,外臣贸然卷入,后果不堪设想。

这件事先放下,五月初五端午,朝廷科举放榜。果然不出所料,家王勃,考幽素科及第。还写篇散文,上李常伯启,歌颂李安期。同时也请安期,把他写的文章,转呈圣人过目。

接卷人李安期,任司列少常伯,就是吏部侍郎,所以称李常伯。本人学富五车,为人机智精警,行事不畏强权,敢于直言劝谏。安期呈的文章,是宸游东岳颂,也是歌功颂德。

王勃深谙此道,乾元殿竣工时,他写乾元殿颂。皇帝泰山封禅,写宸游东岳颂,拍马屁高大上。皇帝龙颜大悦,再次点赞神童,并授予朝散郎,从七品的散官。

刚年满十六岁,就成朝廷命官,于是声名鹊起。又经考官介绍,任沛王府修撰,深得李贤欢心。如此出尽风头,步入人生巅峰。长安城文学界,将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并把他排首位。

杨炯不忿,逢人就说,愧于卢前,耻于王后。上述狗屁倒灶,武康兴致缺缺,他更关注深层。五月初八下衙,德官派人传话,确实是好消息。预谋已久的内朝,千呼万唤始出来,李治终于行动了。

泰山封禅之前,武康与许敬宗,启动戊戌合流。那篇乾元殿颂,武康穿针引线,敬宗上达天听。触及皇帝爽点,打算破格提拔,却被宰相搅黄。给出的理由是,没有通过科举,提拔坏了规矩。

皇权受制相权,李治心高气傲,自然不能忍受。想效仿汉武帝,组建内朝体系,以分宰相权利。当时封禅在即,时机尚不成熟,于是暂时搁置。此时王勃及第,更加坚定了他,建内朝的决心。

四月二十日,李治出手了。从兰台司文局,左史和右史中,选拔才学俱佳,有学问的官员。所谓的司文局,原本是著作局,负责修撰碑志,祝文祭文等等。

所谓左史右史,原本是起居郎,以及起居舍人。他们主要负责,记录皇帝言行,为修史攒资料。这些人的特点:官职都不太高,六七品的小官;出身都不显赫,皆为庶族地主;必须博学多才,能够出口成章。

李治下达制令,借着修撰为名,允许这批学士,入翰林院待诏。名义上是著书,实则是智囊团,皇帝的顾问团。直接参与朝政,制造各种舆论,分割宰相权利,加强皇帝集权。

还是不出所料,由于身体原因,李治把这些人,交给媚娘管理。媚娘深居后宫,要想坚若磐石,必须有亲信团。当初废王立武,出力支持她的,剩余寥寥无几。

大金刚许敬宗,和大推手李勣,已经行将就木。二金刚李义府,被武康打掉了,三金刚袁公瑜,也被牵连贬黜。武康人单力微,必须为她组建,新的亲信团队。

她出身小门户,而与她同类的,就是庶族地主。至于士族地主,为了门阀利益,不会支持她的。武康十分笃定,那些庶族地主,为了政治诉求,可以不要节操。

对于他们来说,只要给我官做,我就选择效忠。也不管你是谁,胡人或者汉人,男人或者女人,统统不重要的。哪怕你是条狗,只要给我官做,我就马首是瞻。 蒙元满清政权,就是最好证明,更别说女人了。武康为了帮她,可谓绞尽脑汁,可谓竭尽全力。甚至答应敬宗,二丫嫁入许家,赌上女儿的幸福。

五月二十日,李德官来访,带来媚娘的信。大概内容如下:内朝全部学士,从北门进皇宫,在翰林院待诏。正编纂的书籍,列女传和臣轨。等到编好之后,署上我的名字,下发朝廷诸司,大唐全部州县。

武康彻底懵逼,北门是玄武门,皇宫的北大门。难道这些人,就是史书上,鼎鼎大名的,北门学士吗?这也太搞笑了,北门学士诞生,竟然是我推动?

大唐政务官署,都在皇宫南边,是以称之南衙。这些内朝学士,在翰林院待诏,翰林院在后宫。他们不经南衙,直接行走北门,抵达办公地点。所以史书和官场,称其为北门学士,饱含着浓浓贬义。

这批治世能臣,参与朝廷决策,尽心竭力辅佐。处理各种政务,制造各种舆论,个个忠心耿耿,直到女皇上线。也可以这样说,就是这批学士,造就了武则天。

书信字里行间,喜悦跃然纸上,她在信中撒娇:康郎干的漂亮,阿姊爱死你了,加油生儿子吧。如果十年之内,康郎有了子嗣,无论嫡出庶出,阿姊都让令月,给你做儿媳妇。

武康哭笑不得,拉倒吧大妹子,不要再坑我了。李家太平公主,我家消受不起,留着坑别人吧。吐槽完很郁闷,媳妇受了内伤,丧失生育能力,不能再有嫡子。

庶子也很艰难,家里两房小妾,从不冷落她们。三天两头耕耘,三年五载过去,全都没有消息。我的生育能力,到底什么时候,悄悄的溜走了?李淳风的批言,真的应验了吗?

说我子嗣艰难,命中只有一子,有子等于无子。给出的解释是:武家唯一子嗣,偶然间孕育的。孩子他妈是谁,孩子长什么样,你都一无所知。父子永不见面,有子等于无子,说的真是邪乎。

信的最后部分,写的不是人话,差点把他气死。媚娘半真半假,写出最后结语:十年之内无子,你做我的女婿,娶你的外甥女。反正你这舅舅,是半路认来的,没有血缘关系。

这是个疯婆子,思想惊世骇俗,趁早的死心吧。果断提笔回信:我武康的妻子,只能是崔令晴,不会再有二家。她若死我前面,我终身不续弦,别打我的主意。至于小令月,永远是外甥,我是要脸的。

时间进入六月,发生两件大事。首先六月初一,新钱乾封泉宝,官方正式发行。李治颁布诏书,新钱以一当十,强制大唐人民,使用新钱交易。同时设置期限,乾封二年六月,旧钱依法作废。

武康兴奋难耐,邪恶敛财计划,早就紧锣密鼓。朝廷三大宰相,许敬宗、李勣和窦德玄,拉拢各自亲信,到处收粮囤积。由窦德玄牵头,钱顺带着商队,去婺州购稻米。按照时间估算,最多再等五天,粮船抵达东都。

商贾也很给力,诏令下发三天,京师粮价布价,竟然涨了两倍。其余生活用品,包括蔬菜水果,也在明显上涨。这下可以放心,通货膨胀已成,谁也阻挡不了。

六月初四辰时,蓬莱宫含元殿,李治召开朝会。五品以上官员,必须全部参加,商讨辽东问题。高句丽内战起,泉盖苏文去世,他的三个儿子,耗子动刀窝里反。

次子泉男健,以子泉男产,趁泉男生出巡,发动军事政变。杀侄儿泉献忠,用其头颅祭旗,将兵讨伐大兄。男生节节败退,为了保住性命,先后两次遣使,向唐政府求救。

朝廷假意拒绝,同时扣押使者,坐等更大利益。就在半个月前,男生再遣独子,泉献诚入长安,再求唐朝出兵。还是申请内附,接受大唐统治,恳请出兵平叛。

时机已然成熟,六月初七朝会,朝廷决定出兵。右骁卫大将军,郕国公契苾何力,任辽东安抚大使,率兵救援泉男生。所谓安抚大使,类似行军大总管,都是领兵大元帅。

因为男生内附,那么高句丽国,就是大唐领土。朝廷此次出兵,不是恶意侵略,而是平息叛乱,所以称安抚使。大使节制诸道,诸道军事将领,就是行军总管。

朝廷同时任命:营州都督高侃,辽东道行军总管;左金吾将军庞同善,辽东道前军总管;左武卫将军薛仁贵,左监门将军李谨行,征调府兵为后援。同时释放使臣,并任命泉献诚,为右武卫将军,担任东征向导。

军书十二卷,卷卷无爷名,武康不着急。李治雄才大略,自然心知肚明,此乃平定辽东,千载难逢之机。他在试探战局,如果行军顺利,如果首战告捷。必倾全国之力,征调全国之军,大批开往辽东。

武康也在等待,婺州六千民兵,早就离开江浙。赵声前去迎接,昨天传来消息,部队到达扬州。最多一个半月,到达东都洛阳,静等将军交接。

朝会结束之后,先去左羽林卫,指导练兵工作。午时三刻左右,去西大内南衙,左奉宸卫官署,处理卫所事务。刚来到承天门,就见官署门外,站着两个部下。

左奉裕杜怀恭,左奉裕丘神勣,两人翘首以盼。神勣月前入职,去年其父去世,李治特别准许。不必为父守灵,每月朔望之日,给他放假哭丧,其余正常上班。 两人发现大佬,赶紧小跑迎接,怀恭首先汇报:“内侍监李德官,已经来了三趟,正在公房等候。好像有些焦急,态度相当恶劣,说话阴阳怪气。没有蛋蛋坠着,人是不是会飘,他想上天吗?”

武康不禁莞尔,这个小兔崽子,不会好好说话。神勣眨眨眼,煞有介事说:“怀恭此言差矣,女人没有蛋蛋,也没见谁上天。李内侍还在等,楚公过去见他,还是喊他过来?”

正主还没答话,怀恭摇头晃脑,脸上都是贱笑。双手握成拳头,抵住两边胸膛,一本正经的说:“这两团比蛋重,它们坠着女人,所以飘不起来。请楚公指点,是这个理吗?”

神勣强忍笑意,武康翻起白眼,你这个老司机。抬脚踹过去,言辞凿凿道:“阉官心眼小,心思特阴狠,别得罪他们。他是皇后的人,不看僧面看佛面,不要和他计较。神勣去请吧,怀恭告诉我,他有什么事?”

怀恭摇头晃脑:“他来到官署,大马金刀的,什么也不说。还指派兄弟,去内宫找你,被我拒绝了。对峙半刻钟,说皇后召见,有很大的事。危言耸听嘛,皇后见将军,只会有好事,不会有大事。”

四周没外人,他吊儿郎当,武康很无奈,再次提醒道:“怀恭听我的,别鄙夷宦官,别得罪他们。还有你的诙谐,千万注意场合,切记祸从口出。”

怀恭郑重点头,正经不过三秒,又是满脸贱笑。武康懒得理他,看见熟悉身影,迈大步迎上去。还没打招呼,手腕被拉住,德官尖声道:“哎哟楚公诶,快跟老奴走。皇后等急了,满桌的宴席,就等你开席。”

武康撇撇嘴,原来是赴宴,猴急什么呀。与之并肩行,随口寒暄着:“不是什么大事,德官不必亲临,派人传话即可。今天什么日子,公主生辰还没到,为什么摆宴?”

德官赶紧自谦,老脸笑出菊花:“能给楚公跑腿,是老奴的荣幸。是这么回事,您的从父兄,今日进宫拜见。皇后摆宴招待,所以吩咐老奴,过来邀请楚公。”

武康不禁纳闷,杨氏心胸狭隘,痛恨武家兄弟。媚娘待母至孝,只要杨氏活着,不可能这样做。何况还在内宫,摆什么全家宴,感觉不合常理。

离开西内南衙,进入蓬莱宫南,德官压低声音:“楚公在宴上,要帮着皇后,魏国太嚣张。最近这段时间,整天耀武扬威,当着皇后的面,骂老奴是阉狗。就算老奴是狗,也是皇后的狗,打狗要看主人。”

这位满脸委屈,武康心里暗乐,挑拨离间啊你。也没放心上,媚娘摆家宴,贺兰也参加。恰好让武家人,劝劝那外甥女,不要异想天开。妄想取而代之,你没那个本事,会自食恶果的。

忽然停住脚步,眉头凝成疙瘩,如果我去赴宴,会和贺兰同食。她是魏国夫人,我则是楚国公,爵有楚魏二字。于志宁的遗书,刘祥道的警示,楚魏不可同食。是不是提醒我,不能与贺兰氏,参加同个宴会?

于是陷入沉思,脑袋乱成浆糊,目光开始涣散。心中打定主意,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木讷低下头,见德官跳脚,和颜悦色道:“德官先别急,实话告诉我,是媚娘摆宴,还是圣人提议?”

德官长舒口气,抹去额头冷汗:“幸好没患癔症,可吓死老奴了。回楚公的话,蓬莱殿摆家宴,是圣人的意思。皇后正等着嘞,不能再耽搁啦,老奴边走边说。”

聆听他的讲述,武康心情沉重,渐渐胆战心惊。武怀运和武惟良,昨天再递拜帖,献上本地特产。李治接待他们,然后找到媚娘,商量摆宴款待。理由冠冕堂皇,你们是一家人,要抛弃前嫌嘛。

皇帝亲自说和,必须给他面子,媚娘无奈答应。李治十分兴奋,既然皇后同意,不如摆成家宴。邀请武家所有人,包括武康和贺兰,共同席间对饮。他还同时表示,今日朝会之后,如果时间充足,也去参加宴会。

武康面沉似水,已经嗅到阴谋,甚至嗅到杀机。那人很不正常,他为打压外戚,向来不遗余力。又怎么可能,充当和事佬,解武家恩怨?

无忌也是外戚,还是他的元舅,也被活活逼死。前车之鉴犹在,他不允许武家,插手朝堂政务。恨不得把武家人,全部驱逐出京。我因擅长兵事,对他尚有用处,才能暂留京城。

此刻已经笃定,楚魏不可同食,说的就是今日。再次停住脚步,收敛全部情绪,语气波澜不惊:“圣人现在哪里,有没有去赴宴,德官请说实话。”

德官感觉不对,瞅瞅四周无人,压低声音回答:“圣人在紫宸殿,接见司空李勣,商讨辽东战事。刚才派人传话,他不去蓬莱殿,并且特别交代,让楚公去赴宴。”

险恶的用心,已昭然若揭,其中必有诈。虽不明所以,但不立险地,死盯着德官,不容置疑道:“我有军国大事,去紫宸殿面圣。你去通知皇后,我没时间赴宴,让他们别等我。”

德官摇摇头,开口想劝说,收凌厉杀意,吓的闭上嘴。很快回过神,战战兢兢道:这就回去传话,不敢耽搁楚公,老奴先告辞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