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二十九章 泰山封禅全纪实

武唐第一佞臣 第二十九章 泰山封禅全纪实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三年(公元666年),春正月初一,新年的第一天。

五岳之巅泰山,方圆百里之内,人头密密麻麻。南麓四里开外,圆丘祭坛周围,卫士层层守卫。左右羽林执勤,身披明光铠甲,手拄偃月大刀。最特级的安保,哪怕是只苍蝇,也飞不过防线。

禁军包围圈内,满朝文武百官,诸州都督刺史,个个庄重肃穆。武康站在前排,护在李治身侧,武装到了牙齿。现任司礼太常伯,广平郡公刘祥道,声音苍老铿锵,宣布吉时已到,封禅大典开始。

李治头戴皇冕,垂白珠十二旒,身穿金饰衮袍,绣纹章十二饰。双手托着玉玺,迈着四方正步,跟随音乐节奏,缓缓登上祭台。按照特定剧本,摆出各种姿势,喊出不同口号。

燃上几炷青香,祭奠昊天上帝,传说中的天神。折腾个把时辰,走完全部套路,完成天神祭祀。祥道宣布散会,诸官鱼贯离开,武康继续护卫,送回御帐休息。

初二接着折腾,全员攀登泰山,进行登封之礼。一级级的台阶,李治气喘如牛,武康捏把冷汗。你看他那样子,身形战战兢兢,脖颈散发热气。假如风疾复发,恐怕封禅大典,沦为滔天笑料。

不能骑马坐轿,那是不敬天神,不让侍卫搀扶,影响大帝仪态。武康心中吐槽,你应该肾亏吧,都快累成狗了。扭头瞧瞧乃翁,粗气不喘半口,累意没有半分。骚年听我一言,晚上节制欲望,身体才是本钱。

感受此情此景,梦回小学时代,应该有篇课文,泰山的挑山工。穿着红背心,肩上搭扁担,扁担挂货物,折尺形登山。此时也想扁担,把李治塞进去,挑着他上泰山。

终于登上山顶,正主累的半死。为了不误吉时,简单休息片刻,登封之礼开始。继续昂首挺胸,一步一个台阶,缓缓登上天坛。来到祭台顶端,脚踏泰山之巅,杵着像避雷针。

武康不断祈祷,千万不要打雷,不能把他劈死。此刻阿姊媚娘,尚未站稳脚跟,所以他不能死。最起码要等到,内朝系统启动,媚娘有了根基,那时驾崩不晚。

高高的祭台上,李治装神弄鬼,假装受命于天。各种繁琐礼仪,一丝不苟施展,做的有模有样。按照剧本进行,最后装腔作势,对话昊天上帝,背诵泰山玉牒...

嗣天子臣治,敢昭告於昊天上帝。有隋位极颠危,天数穷否,生灵涂炭,鼎祚沦亡。高祖仗黄钺而救黎元,锡元珪而拯沈溺。太宗功宏炼石,定区宇於再麾,业比断鳌,饮沧溟而一息。

臣忝奉馀绪,承威积庆,遂得昆山寝燎,炎海韬波。虽业茂宗祧,寔降灵穹昊。今谨告成东岳,归功上元,大宝克隆,鸿基永固。凝薰万姓,陶化八纮。

大概意思是说,尊敬的天神啊,前隋子孙不孝,搞得民不聊生。您的李唐子孙,皆为人中龙凤,不辱天神使命。我爷爷和我爹,救百姓于水火,绝对造反有理。

我也不遑多让,兢兢业业半生,缔造功勋无数。如今国富人强,八方臣服大唐,特登泰山之巅,向您汇报工作。希望您老保佑,大唐国祚永存,百姓安居乐业,四海歌舞升平。

声音如雷贯耳,祭坛下的百官,个个兴奋热忱。武康嗤之以鼻,那是回音效果,设计师的功劳。墙壁折射声波,回声混合原声,听着自然洪亮。不是天神显灵,只是科学道理,何必如此激动?

玉牒朗诵完毕,李治走下祭台,制令仪式继续。李勣和许敬宗,手托两份玉牒,一份大帝李治的,一份配帝李渊的。所谓的玉牒,是人间帝王,给天神的奏疏。

陆敦信和窦德玄,抱来两个小柜,金玉两种材质。玉石造的那个,装李治的玉牒,黄金造的那个,装李渊的玉牒。再用纯金丝线,密密麻麻缠绕,金屑泥封柜口,加盖皇帝玉玺。

四位封禅大使,托着金玉两柜,来到北边山壁。司稼寺的巧匠,在巨大石壁上,开凿巨大石匣。两柜放入石匣,水泥浇喂缝隙,永远封存泰山。因为这种操作,所以祭祀天神,被称之为封礼。

到了正月初三,抵达社首山上,开始祭祀地神。李治初献完毕,官员全部退下,宦官拉起帘幕,遮挡整个祭台。朝廷确实败家,那么多的帘幕,上等丝绸制造,用帛布就行呀。

媚娘身穿袆衣,类似皇帝冕衮,最隆重的衣服。带领内外命妇,诸如公主郡主,国郡夫人等等,进行亚献祭祀。武康恨的牙疼,站在帘幕外围,忍受怪异眼神。

在他的官职中,有知内侍监事,管理宫廷宦官,类似太监总管。李治在恶心他,特意传下制令,让其主持帘幕。远处的男同胞,过路的女同胞,都会瞄来几眼。

禅礼枯燥无味,媚娘敬酒地神,同时呈献茅豆。然后太监宫女,排成九个方阵,登坛合唱圣歌。武康备受煎熬,直到终献结束,终于脱离苦海。同时也意味着,整个封禅大典,圆满落下帷幕。

按照朝廷规矩,大典必有大礼,正月初五辰时,皇帝发放福利。山北朝见台上,接受百官祝贺,接见诸国使臣。同时传下制书,终止麟德三年,改元乾封元年。

国朝文武百官,居三品以上者,赏赐爵位一等。居四品以下者,赏赐勋级一转。福利确实很大,可惜伏笔不好,可能导致将来,勋官爵位泛滥。

唐朝立国以来,但凡爵位勋官,不能随便擢升,需要功劳政绩。若升三品五品,吏部必须奏报,皇帝亲自裁决。放眼整个京城,穿紫红官袍者,可说寥寥无几。

可是这次封禅,李治开了坏头,导致勋爵泛滥。到了唐朝末年,放眼整个朝堂,都是穿红袍的。不过对于这些,武康浑不在意,涌起怪异感觉,又被人针对了。

他爵位楚国公,勋官是上柱国,两者都是满级。意思就是说,忙里忙外的,整天累成狗,毛都没捞到。唯一的收获,被赏十匹布,老扑街李九,又在坑爹了。

恨的咬牙切齿,越想心里越气,下决心报复他。十匹绫罗绸缎,咱也不裁衣服,都用剪刀剪开。剪成无数布条,分给妻妾女儿,咱用作月事带,把大帝恶心死。

朝会仍在继续,李治又发福利,宣布大赦天下。气氛陡然压抑,现场鸦雀无声,百官洗耳恭听。大太监李德官,操着公鸭嗓音,宣读特赦名单。

武康眼角余光,斜着扫视敬宗。后者微微摇头,声音压到最低:“叔父与窦德玄,已经达成和解,他也同意入伙。司列的流放名单,有李义府的名字,包括他的家人。可惜圣人不允,朱笔将其划去,已经彻底完了。”

敬宗说的不错,李义府真完了,封禅大赦名单,都没他的名字。李治真的腹黑,喜欢就宠上天,厌恶往死里踩。心中难掩唏嘘,估计义府老兄,活下去的信念,就是大赦回朝。

此刻希望破灭,以他的小心眼,能气出一身病。武康淡淡默哀,我亲爱的战友,对于你的遭遇,本人深感痛惜。感谢长久以来,对媚娘的支持,以后若有机会,关照你的子嗣。

名单宣读完毕,果然没有义府,群臣长舒口气。高潮随之而来,刘仁轨打头阵,百官争先恐后,大喊陛下圣明。他们都在害怕,李义府重新回朝,再搅的乌烟瘴气。

两天后传制书,大概意思是说:封禅已经结束,留下部分爱卿,陪朕祭拜孔丘。其余全部爱卿,都回去工作吧,不能白拿俸禄。各国封禅使团,也都各回各家,朝廷内外命妇,也回去休息吧。

武康安排亲卫,全部护送妻女,跟随大队返程。正月十九日,队伍一分为二,李治离开泰山。继续陪皇伴驾,正月二十四日,车驾抵达曲阜,孔丘先生故居。

当地县官陪同,去孔子庙祭拜,李治写文祭告。尊孔丘为太师,正一品的官职,用羊祭奠孔庙。边关传来消息,辽东局势有变,皇帝召集重臣,接待高句丽使臣。

莫离支泉盖苏文,去年的年底病逝,结束罪恶的一生。其嫡长子泉男生,继承莫离支之位,统帅高句丽三军。武康猜的不错,他们兄弟三个,果然如期内讧。

男生继任不久,为了查解民情,离开平壤视察。且暂时把朝政,交给两个弟弟,男建、男产代管。有人挑拨离间,拜访男建兄弟,秘密进献谗言:尔等兄长男生,视尔等为仇敌,打算除去尔等,先下手为强吧。

两人不置可否,没处决进谗者,只是软禁起来。京外的泉男生,也收到了谗言:您的两个兄弟,为了保护权利,想要发动政变,将您赶出京师。防人之心不可无,莫离支早做防备。

男生深以为然,派出嫡系心腹,秘密前往平壤,暗中侦查此事。哪知出了意外,他派出的密探,被泉男产抓获。这就是导火索,兄弟间的矛盾,彻底的引爆了。

哥俩经过秘议,以国王的名义,命令男生回京。政变已经发生,回去必死无疑,所以不能回去,只能婉言拒绝。哥俩有了借口,又以国王名义,污蔑兄长叛国。

男健自称莫离支,出动军队讨伐之,高句丽内战爆发。男产心狠手辣,拘捕平壤城内,男生次子献忠,自己的亲侄儿。召开誓师大会,并用侄儿头颅,祭奠讨逆军旗。

泉男生军队少,眼见大势已去,派亲信大兄弗德,前往大唐求援。弗德跪在御帐,痛斥男健罪孽,哭的老泪纵横。请求李治大帝,派出军队支援,消灭朝中叛逆。

李治义愤填膺,怒斥大兄弗德,翻起往日旧账:尔等高句丽人,数次对抗天兵,不服王化教育。勾结百济故地,不顾朕的玺书,数次侵扰新罗。同时煽动倭国,白江对抗天兵,给武康大将军,带来极大困扰。

而那个泉男生,还在龙朔元年,纠集精兵数万,驻守鸭绿江畔。给大唐东征军,契苾何力将军,造成极大损失。他有什么脸面,求朕出兵援助,尔等也留下吧。

其实这些废话,都是外交词汇,言外之意就是:大唐不是傻子,想要我们出兵,拿出相应利益。而大帝的愤怒,也是装腔作势,得知高丽内乱,他差点乐昏头。

强大敌国内讧,最大的得利者,往往就是邻国。于是扣押使者,表面拒不救援,暗中调兵遣将。

这个杀千刀的,又被媚娘忽悠,竟然派出御史,招募江浙民兵。武康心知肚明,媚娘想让爱弟,去辽东博军功。她还万分笃信,只有婺州民兵,才会全心全力,保护爱弟安全。

中国好姐姐,武康很兴奋,正中下怀嘛。跨过鸭绿江,灭亡高句丽,是毕生梦想。从麟德元年起,至今闲了两年,十分思念战场。

处理完大兄弗德,队伍继续南行,离山东进安徽。二月二十二日,抵达安徽亳州,晋谒老君庙宇。李治乱认亲戚,尊拜老子李耳,太上玄元皇帝。往老脸上贴金,老李家的祖宗,没有特别牛的,所以拿不出手。

正事全部办完,队伍开始返程,到了三月十一,抵达东都洛阳。高句丽的使者,早就等的绝望,跪在宫外求见。这次男生派的,是心腹大兄冉有,大兄弗德的兄长。

莫离支泉男生,已经山穷水尽,军队节节败退。退守辽东新城(辽宁省抚顺县),据城苦苦支撑,背后就是大唐。李治在乾阳殿,接见大兄冉有,听其痛哭哀求。

大兄冉有表示:大莫离支泉男生,申请内附大唐,接受天朝庇护。李治激动异常,强压内心兴奋,再次勃然大怒。对泉男建、泉男产,悖逆无道的行为,表示强烈愤慨。

至于是否出兵,肯定不给准信,让他回去静等。武康通过李德官,建议媚娘姐姐,劝谏李治大帝。不要着急出兵,等泉献诚入唐,以其作为人质。

而这个泉献诚,是男生嫡长子,他只有俩子嗣,献忠已经祭旗。只要献诚为质,保证他泉男生,不敢投鼠忌器。届时兵发辽东,必然竭尽全力,不敢两面三刀。

枕边风凑效了,大帝派遣御史,安慰大兄冉有。随便找个借口,也把他扣押了,依旧按兵不动。枕边风吹的好,武康心情不错,给媚娘点个赞。

接下来的日子,陪着李治折腾。离开紫微城,入住上林苑,启程回长安。四月初八中午,终于抵达京师,李治晋谒太庙。告诉列祖列宗,我这孝子贤孙,完成封禅大典,比肩秦皇汉武了。

从去年十月初,到今年四月份,整整半年时间,都在陪皇伴驾。心里都是吐槽,若有飞机火车,最多俩月时间,便可完成旅途。现在有了假期,与妻妾们温存,陪女儿读书吧。

四月十四中午,媚娘派李德官,带来个好消息。御史到达婺州,用武康的名义,招募民兵出征。节目效果很好,不到旬日时间,募集民壮六千,提前完成任务。

感觉很酸爽,看来婺州人民,还是认可我的。浙兵的战斗力,加上我的指挥,不输关中府兵。正在怡然自得,门外赵声汇报:陆相公来访,在门外等候。

武康不及细想,带小晴去迎接,吩咐打开中门。人家堂堂宰相,检校西台右相,能够屈尊拜访,必须特殊照顾。自己的好朋友,左武卫将军曹继叔,就是敦信徒弟。

两人来到门外,看见矍铄老人,拱手哈哈行礼:“陆相公陆叔父,您这是干什么,要折煞武康吗?您有什么吩咐,派人通知就行,何必屈尊降贵?”

敦信笑容和蔼,伸手虚扶武康,半开玩笑说道:“听变之的意思,不太欢迎老夫,老夫惹人嫌喽!楚国你来说说,老夫登门拜访,你们夫妻欢迎吗?”

小晴捂嘴浅笑,再次恭敬行礼:“武府以往迎客,只有皇后亲至,恩师登门之时,才会大开中门。奴与崔县君、郑县君,关系亲密无间,岂敢怠慢陆公?”

她说的崔县君,敦信的三儿媳,其夫陕州刺史。她说的郑县君,敦信的四儿媳,其夫雍州司马。在京城贵妇圈,媳妇闺蜜很少,她们俩还不错,倒也经常来往。

敦信听到这话,枯手捋着胡子,笑的十分开心。武康亲自招呼,将其迎向客厅。敦信连连摆手,煞有介事的说:“听说变之书房,有些珍藏佛经,老夫想开开眼。”

睁眼说瞎话,我的书房里,哪里有佛经,我不信那个。两人到书房,分宾主落座,小晴上茶水。书房门关闭,敦信淡淡道:“圣人皇恩浩荡,批准老夫辞职,以后安享晚年。”

武康不意外,拜祭孔庙时,听他提起过。年纪大身体差,回京想乞骸骨,李治竟然批了。罢检校右相,仍兼左侍极,并授大司成。就是国子监祭酒,按后世的话说,贵族大学校长。

简单寒暄几句,敦信步入正题,脸色十分严肃:“圣人遣使去婺,招募婺州民壮,没有限制数量。变之可能不知,婺人踊跃报名,凡登记造册者,共三万两千人。”

武康瞠目结舌,您是开玩笑吧,去年张柬之说,婺州共四万户。三万两千民壮,如果每户每丁,代表三万多户,愿意跟我出征,这很不科学的。同时有些窃喜,蓦然想到什么,抬起头盯住他。

敦信波澜不惊,话语不急不缓:“当时在御书房,只有老夫陪驾,发现圣人震惊,只批准六千人。他抬头看着我,心平气和的说:真的不可思议,武变之在婺州,竟能一呼百应。”

气氛极度压抑,敦信缓缓起身:“老夫这样回复,变之任刺史时,倒也政绩斐然。婺人心怀感激,昔日变之落难,万人空巷送行。圣人笑而不语,提起御笔朱批,准许老夫辞职。”

武康如遭雷击,久久不能回神,大脑一片空白。等到灵魂归壳,发现敦信离开,书房门敞开着。望向门外花盆,嘴角扯出怪笑,笑的比哭难看。媚娘又坑我了,李九那个混蛋,好像动了杀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