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二十八章 三大奸臣挖墙角

武唐第一佞臣 第二十八章 三大奸臣挖墙角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冬十二月初九,未时两刻。

浩浩荡荡封禅队,皇帝玉辂到齐州,驻扎在长清县南,即济南市长清区。距离泰山脚下,大约六十公里,相较于原计划,提前了半个月。李治龙颜大悦,赏武康十匹布,同时传下制令,队伍休整十天。

此次长途旅行,从河南到山东,历时一个半月。期间诸多插曲,依旧记忆犹新,特别的有意思。首先在焦作市,遇见酷吏周兴,小小的提点他。围绕乾封泉宝,大量囤积粮食,制定邪恶计划。

在滑州的滑县,陪伴着武皇后,探望李勣元姊。她寡居三十年,住在李勣故宅,身体倒也健朗。赐锦缎三十匹,粟米三十三斛,各种衣服首饰,册封东平郡君。

此乃天大殊荣,第一夫人慰问,够她吹一辈子。这个诰命头衔,也是破格加封。按照律法规定,四品官员母妻,才能得此封号。她沾李勣的光,因为废王立武,李勣力挽狂澜。媚娘知恩图报,对于她的恩人,从来不会亏待。

十一月二十日,队伍抵达濮阳,后世的濮阳市。当朝五大宰相,十六卫大将军,守在玉辂后边。李治心血来潮,问左相窦德玄:濮阳在古代,被称为帝丘,是什么缘故?

这问题有些偏,德玄冥思苦想,表示答不上来。许敬宗听到了,自告奋勇回答:古代黄帝王朝,第三任玄帝颛顼,曾经住在这里,所以称为帝丘。

确实博学多才,那么多学问家,只有他能回答,貌似也有道理。李治心情很好,也赏他十匹布,假惺惺夸几句。

敬宗得意忘形,阴阳怪气嘲讽:身为堂堂左相,不能没有学问,我见他不能答,替他感到羞耻。

贬低别人,拔高自己,有些过分。德玄被挑衅,不骄不躁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所能,有所不能。我不知道的事,不会假装知道,这是我的诚信,也是我的修养。

骂人不带脏字,敬宗怒气上涌,准备针锋相对。眼见事态扩大,李勣做和事佬,和颜悦色的劝:少师学富五车,固然难能可贵;左相实事求是,也是我辈楷模。

这话说的漂亮,左右各拍马屁,风波消弭无形。李治龙颜大悦,赏德玄十匹布,赏李勣二十匹。武康心悦诚服,要向李勣学习,混迹唐朝官场,人缘就是财富。

途经郓州寿张(山东省东平县),寿张人张公艺,家族九世同堂,成为当地美谈。北齐和大隋朝,包括大唐王朝,都表扬过张家。既然恰巧路过,李治登门拜访,询问同堂秘诀。

公艺老神在在,提笔书写秘诀,九十九个忍字。李治被逗乐了,也觉的有道理,也赏他十匹布。武康深以为然,想要家庭和谐,就要学会糊涂,不能斤斤计较。做人的最高境界,揣着明白装糊涂,鸡毛蒜皮心中过。

腊月初十中午,李勣遭了报应,失足跌下马背,右脚踝受轻伤。他今年很倒霉,其嫡长子李震,卒于梓州任上,白发人送黑发人。现在又坠马,李治去探望,嘘寒问暖一番。还把自己的马,转手赏赐给他。

李勣老泪纵横,跪在地上谢恩,两个特级影帝,上演君臣交心。等到李治离开,武康拎着礼物,去下榻地探望。拜帖交给门房,大概半刻钟后,家属迎出门外。

晋州刺史李弼,李勣的同胞弟;润州刺史李思文,李勣的嫡次子;右奉裕李敬业,李勣的嫡长孙;盩厔县令李敬猷,李勣的嫡次孙;左奉裕杜怀恭,李勣的二女婿。

双方见礼寒暄,面子给的很足,唯独他李敬业,眼中充满恨意。武康浑不在意,当初被我坑了,怪你自己没用,何必怀恨在心?没心情搭理他,由李思文带路,来到后院卧房。

发现敬宗也在,互相打过招呼,确定李勣无碍,三人同席而坐。焚上炉清香,沏上壶好茶,爷仨说废话。敬宗负责逗哏,武康负责捧哏,李勣客串听众。

两壶茶喝完了,李勣清空房间,吩咐思文守门。目光别有深意,手捻长髯说道:“昨天怀恭找我,借三百贯铜钱,说是交给变之,做些什么生意。三百贯铜钱,不是小数目,什么好买卖?”

敬宗哈哈笑道:“彦伯也是这样,开口要八百贯,也要交给变之。钱财不是问题,我也相信变之,不过身为长辈,总要知根知底。多大的买卖啊,以变之的家底,不能吃独食吗?”

不喜欢吃独食,那样会遭雷劈,武康摇头晃脑:“最近闲的无聊,又听梁孝仁说,连着四年丰收。导致谷粮价贱,斗米才五文钱,豆类粗粮更贱。东阳府卫士说,江浙区的稻米,每斗才四文钱。”

气氛陡然尴尬,两人脸色怪异,敬宗出言试探:“商贾们囤积粮食,多是灾荒战乱时,从而坐地起价。叔父孤陋寡闻,还是头次听说,大丰年囤粮食。还要从江浙运,走京杭大运河,那会血本无归。”

武康不接话茬,看着敬宗诡笑:“昨天许叔父说,泰山封禅结束,圣人会改元乾封。铸造乾封泉宝,明年发行天下,旧钱逾期作废。我还得到消息,新钱以一当五,有没有这回事?”

两老狐狸对视,很快确定眼神,李勣笑而不语。敬宗滔滔不绝,是有这么回事,规格已经确定,体积略大旧钱。圣人明确表示,不是以一当五,而是以一当十。 昨天颁布诏书,诏令司元官署,铸造新钱样板。泰山封禅之后,马上铸造储备,预计明年四月,正式投入使用。新钱乾封泉宝,旧钱开元通宝,一枚兑换十枚。

新钱发行之后,圣人还会颁诏,收旧钱铸新钱。朝廷发布政令,强制百姓兑换,强制推广新钱。兑换期限一年,超过这个期限,旧钱全部作废。

此乃朝廷机密,五位相公共商,你能得到消息,必是皇后透露。许敬宗说完了,老神在在品茶,李勣接话开口:“朝廷颁发新钱,变之囤积粮食,两者有何关联?咱们不是外人,楚国公请明说,我们洗耳恭听。”

竟然称呼爵位,表示他认真了。武康十分满意,神秘兮兮低语:“新钱体积重量,只比旧钱翻倍,价值却是十倍。本来一头毛驴,能换千斤铜钱,现在只换二百。百姓不是傻子,请问两位叔父,他们如何应对?”

房间寂静无声,两人陷入沉思。武康轻抿茶水,手指轻敲桌面,随意弹奏乐章。李九决定铸钱,首先是纪念封禅,其次为缓解钱荒。而所谓的钱荒,也是金融危机,因为流通的货币,相对不足引发。

唐朝是铜本位,受科技的制约,开采铜矿不足。为了缓解钱荒,官方在铸钱时,掺杂少量他物,以此投机取巧。但还是那句话,老百姓都不傻,商贾们更精明。

他们私铸铜钱,比官方成色好,加剧政府钱荒。政府严厉打击,唐律疏议规定,铸私钱叛死刑,同时籍没其家。不过没有卵用,在暴利驱使下,私铸不减反增。

李治另辟他径,准备以质取胜,靠精美的铸造,掩盖铜钱本质。根据媚娘透露,朝廷想把新钱,铸造成艺术品。可说别出心裁,有纸币的影子,可惜没有卵用,百姓不认这个。

结果可以预见,老百姓的应对,会有两种办法。要么不认新钱,形成各种黑市,继续流通旧钱。要么物价上涨,你要以一当十,我就涨价十倍,甚至上涨更多。

届时新钱贬值,引发通货膨胀,市场绝对乱套。武康囤积粮食,就是乘机赚钱,每斗五文买入,十倍之价卖出。除去运输仓储,至少六倍利润,粮食有此利润,绝对能吓死人。

同时他也坚信,新钱乾封泉宝,寿命肯定不长。因为在上辈子,一枚乾封泉宝,价值两千多元,是贵重古钱币。物以稀为贵嘛,只有传世稀少,收藏价值才高。

彻夜冥思苦想,他为乾封泉宝,写好命运剧本:新钱发行之后,造成通货膨胀,造成市场混乱。朝廷紧急应对,宣布废除新钱,命令旧钱流通。同时回收新钱,回炉重铸旧钱。

只有这个原因,才会导致后世,乾封泉宝稀少。囤粮的发财思路:静等通货膨胀,然后公开卖粮,不管新钱旧钱,都能从这买粮。

由于政令规定,旧钱逾期作废,必然造成恐慌。百姓应对恐慌,首选就是买粮,哪怕涨价数倍。到时收拢旧钱,暂时存入钱库,等复用旧钱令。

新钱更好处理,也等诏书下达,去衙门兑换旧钱。还可以把粮食,略低市价出售,就会落下美名。如此名利双收,只要不是傻子,都能作出选择。

不知过了多久,敬宗缓缓抬头,装腔作势道:“彦伯很有能力,可惜年纪尚小,实难让我放心。如果变之信任,此次囤粮计划,交给叔父处理,保证不负所托。”

老家伙不要脸,武康嗤之以鼻,随即表示可以:“我对商贾之事,实在兴趣缺缺,家里众多营生,都是钱顺处理。叔父亲自出手,应该不同凡响,武康求之不得。”

李勣不禁鄙夷,煞有介事的说:“如果新钱发行,势必造成混乱,既然变之明白,理应上疏劝谏。倘若圣人纳谏,朝廷免于损失,百姓免于恐慌,岂不两全其美?”

武康懒得废话,你脱裤子放屁,故意恶心乃翁。李治为打压我,无所不用其极,假如我去上疏,肯定适得其反。我只是个武官,不能插手政事,闷声发大财吧。

退一步来说,为朝廷尽忠,为百姓请命,是忠臣干的。在坐的诸位,包括我在内,都是大奸臣。新钱若不发行,我们如何投机?你们忠君爱国,可以选择上疏,我是无所谓的。

现场有些诡异,许敬宗忍不住,首先笑出猪声。仿佛是个信号,带动另外两个,笑声越发放松。这事确定下来,三个头号奸臣,结成邪恶联盟,共挖朝廷墙角。

乐呵完办正事,三人压低声音,制定投机大计。既然确定要做,那就做到最大,挣它个盆满钵满。先甄选合伙人,拉更多人参与,毕竟粮食生意,需要本钱太大。

老狐狸讨论着,双眼放出金光,气氛热火朝天。武康保持缄默,你们财大气粗,你们看着办吧。我的家底太薄,媳妇只批四千贯,我也不为赚钱。是靠这个契机,拉拢庶族官员,给媚娘织党羽。

计划很快制定,武康得到任务,拉窦德玄入伙。从江浙购买稻米,京杭大运河运输,会与户部打交道。他是户部尚书,如果拉他入伙,有了共同利益,肯定方便许多。

敬宗与他不合,李勣腿脚不便,只能交给武康。不过很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没付诸行动,就已宣布流产。前脚刚回到家,后脚李德官来,带着恶心的制书。 李治命令武康,前往泰山工地,视察封禅祭坛。也就没有时间,去拉拢窦德玄,重新丢给敬宗。拉下你的老脸,去修复关系吧,看你嘴还贱不?

十二日辰时,带着左羽林,从灵岩顿(山东省长清县东南)出发,快马赶往泰山。两日后到达,也没心情观光,找司稼卿梁孝仁,以及司礼官员,视察各个祭坛。

泰山南四里外,修建圆形祭坛,上下共有三层,每层四级台阶。中心饰青色,东方饰青色,南方饰红色,西方饰白色,北方饰黑色。上面建有高台,周围三重矮墙,三枚祭祀策书,玉简用金绳连。

各种稀奇装饰,都按礼法进行,条目太过繁琐。武康暗暗吐槽,哪有什么天神,都是封建迷信。浪费大宗财物,搞得民不聊生,只为满足虚荣,真的很没意思。

检查完南祭坛,登上泰山山顶,检查登封之坛。祭祀天神用的,也是庞然大物,一层层的铺垫。最上面的那层,直径约五丈,台高约九尺,也装饰青色,四方各按方色。

一丝不苟检查,确定没有纰漏,匆匆离开泰山。西南的社首山,建造方形祭坛,祭祀地神所用,称之为降禅坛。祭天神曰封,祭地神曰禅,组合便是封禅。

往届封禅大典,封就在泰山顶,禅的位置不同。秦始皇封禅时,禅在梁父山上;汉武帝封禅时,禅在肃然山上。李治选择社首山,不知是何道理。

看完所有祭坛,确定没有纰漏,把心放肚子里。左羽林军营帐,武康除去盔甲,换上紫色官袍。准备小酌几杯,史庆进帐传话:“末将接到消息,刘公邀请楚公,去他帐内对饮。”

刘公是刘祥道,去年官居宰相,被上官仪牵连,迁任礼部尚书。曾听媚娘说过,他与薛氏集团,没有什么关系。所以武康对他,也就没有恶感,反而有些愧意。

祥道性格绵软,不与人起冲突,凡事礼让三分,颇为谨小慎微。其实不能怪他,他弟弟刘应道,娶妻闻喜县主,是李建成的女儿。有这层原因在,必须小心做人,如果犯了大错,就是灭门之祸。

武康离开营房,手里拎着酒袋,跟随刘家仆人,来到祥道帐篷。拱手微笑行礼,姿态放到最低:“半个多月没见,刘公精神矍铄。晚辈窃以为,您这身子骨,至少活三十年。”

祥道起身相迎,忽然剧烈咳嗽,画面颇为尴尬。好容易止住咳,拉着武康坐下,笑容和蔼慈祥:“最近感染风寒,让变之见笑了。老夫今年七十,不敢奢望百岁,没有那个造化。”

武康不接话茬,揪开酒袋木塞,给自己斟满杯,给他斟半杯:“既然身体不适,咱们少喝为妙。其实一直以来,都想拜访刘公,可您公务繁忙,不好意思打扰。”

这都是客套话,祥道浑不在意,举杯邀请共饮。两人放下酒杯,武康再次斟酒,祥道摆手阻止:“人老万事艰,身体到极限,等封禅结束,就上表乞骸骨。忙碌一辈子,也该歇歇了。”

武康笑而不语,这位真是谨慎,特别当了宰相,整天战战兢兢。曾听媚娘说过,从前年到今年,至少六次上表,请退休就闲职。李治很爱其才,表文留中不发,甚至找他谈话。

短时间的沉默,祥道自言自语:“最近这段时间,越发觉的困乏,早晨不想起床。饭量越来越小,经常头昏脑涨,恐怕命不久矣。老夫也活够了,只是担心景先,他太过认死理,将来必有劫难。”

他儿子刘景先,现在是侍御史,负责纠察百官。性格确实耿直,老黄牛的脾气,武康婉言回话:“御史职责所在,难免会得罪人。刘公不必担心,圣人很欣赏他,也会庇护他的。我也敬重他,如果有可能,想交往共事。”

听完这番话,祥道笑的真诚,终于达到目的。拿起桌上酒袋,斟满两个酒杯,再次邀请共饮。举杯一饮而尽,沉默良久说道:“变之牢记此言,楚魏不可同食。”

武康瞳孔紧缩,望着眼前老人,眉心凝成疙瘩。自斟自饮三杯,态度异常陈恳:“不敢隐瞒刘公,燕公弥留之际,专门给我留书,也是这六个字。我实在猜不透,还请刘公明言。”

祥道颇为惊愕,最终摇头苦笑:“看来燕国公,也没有恨你,是个明白人。不过变之啊,他没有明言,我也不能说。你要铭记在心,时刻警醒自己。老夫能帮你的,只有这么多了。”

帐内鸦雀无声,气氛静的可怕,不知什么时候,武康舒展眉头。既然他不想说,我也就别多问,牢记在心就是。两位宰相提点,绝对不能小觑,他们肯定看到了,我没想到的事。

再次斟满酒杯,酒水倒在地上,信誓旦旦保证:“如果景先落难,我会竭尽所能,帮他度过难过。如果言而无信,就像这杯水酒,永远不能回收。”

祥道笑的舒心,摇摇头淡淡道:“变之洒酒立誓,老夫可放心了。刚才的那句话,不能过多解释,可能抄家灭族。你自己参悟吧,一切都看造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