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二十一章 兼左戎卫大将军

武唐第一佞臣 第二十一章 兼左戎卫大将军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二年(公元665年),春正月十三,未时三刻。

麟德元年年底,薛氏软禁禅堂,标志薛氏集团,彻底土崩瓦解。集团各骨干,该杀的斩首,该流的长流,该贬的罢黜。总之一句话,树倒猢狲散。大清洗的结果,那是骇人听闻,五十余家涉案,八百余人牵连。

李九登基伊始,截至今时今日,共三次大清洗。高阳公主谋反,长孙无忌伏诛,薛氏集团倒武。后面两次清洗,武康穿针引线,敬宗推波助澜,戊戌合流是导演。

如果条件允许,李九想写本书,忠犬武康的故事。忠实的咬人狗,帮朕肃清政敌,加强中央集权,作出了卓越贡献。如此忠臣良将,必须加官进爵,于是颁布诏书。

今天使者登门,武家摆出香案,恭敬聆听诏书。李九确实大方,诏令武康检校,左戎卫大将军。原来担此职的,是杜君绰将军,两年前去世了,一直没有增补。

诏书同时表示,对他的官职位,重新作出调整。免去宣威将军,加冠军大将军,正三品武散官。延续坑人本色,无论兼职多少,只拿一份俸禄,正三品的待遇。

现在的官职是:左奉宸卫大将军,检校左戎卫大将军,检校左羽林大将军。知羽林训练事,知内侍监事,冠军大将军。太子右崇掖卫率,上柱国楚国公。

刚逾而立之年,三个陆军上将,一个陆军中将。外加顶级勋爵,新星冉冉升起,武家炙手可热。在众多官职中,只有两个正职,左奉宸大将军,太子右崇掖率。其余都是兼职,用来吓人罢了,也就那么回事。

诏书颁布之后,没有高兴几天,又有了新段子。坊间风言风语,给他起了绰号,三左将武宦官。因为内侍监,管理阉人和宫婢,多由宦官担任。他知内侍监事,就是宦官统领,外加家中无子,被嘲讽为阉人。

小晴又气哭了,也没心情庆祝,整天愁眉苦脸。武康恨的牙疼,这些芊芊学子,貌似过分了吧。没杀你家的人,没吃你的粮食,嘲讽我做什么,都是吃饱撑的?

懒得搭理他们,嘴在别人身上,他没能力缝上。上元假期结束,去司戎领文书,与姜恪聊很多。他是姜维后裔,秦州上邽人氏,也是个官二代。曾随契苾何力,安抚铁勒九姓,同样战功彪炳。

原司戎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是薛氏集团骨干,去年被流岭南。李九让其接班,他也十分健谈,语气没有疏离。武康心知肚明,此人野心勃勃,也想竞争宰相。

现在宰相紧缺,李勣远离朝政,实质上的宰相,仅仅只有四人:太子少师许敬宗,太子右中护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检校左相窦德玄。处理大唐军政,明显捉襟见肘,所以他有想法。

武康窃以为,他的资历够,说话也讨人喜,于是婉言回应。如果可能的话,我会告知皇后,给你美言几句。姜恪眉开眼笑,态度更加殷勤,甚至称兄道弟。

走完入职流程,带着司戎公文,以及皇帝诏书,去西大内南衙,接手左戎卫署。所谓的左戎卫,曾是左领军卫,南衙十六卫之一。最高长官大将军,次级长官将军,从三品共两人。

再往下是长史,掌管诸曹之事,然后录事参军,负责监察诸曹。设四曹参军,骑曹和胄曹,仓曹和兵曹。主管战马铠甲,粮仓和兵员等,是文职军事长官。

常备军事力量,是下辖的翊卫,长官为中郎将。左右两个郎将,翊卫录事一人,兵曹参军一人。共有五个团,每团两百人,长官为校尉。每团两个旅,每旅一百人,长官为旅帅。

每旅两个队,每队五十人,设队正队副。每队五个火,每火十卫士,设火长一名。左戎卫的翊卫,军事力量千人,类似于折冲府,却比折冲高级,可称为中央军。

翊卫全部士兵,都是官僚子弟,都是官二三代。南衙十六卫中,除了左右奉宸卫,以及左右监门卫,其他十二卫,都下辖着翊卫。翊卫驻扎皇城,各大城门宫殿,保护皇帝安全,可称南衙禁军。

遥想显庆五年,许州演武现场,武康大展神通,连败羽林勇士。李九受了刺激,从南衙翊卫中,甄选精锐士兵,补充左右羽林。所以时至今日,精锐都在羽林,翊卫已经没落。

另外南衙诸卫,除了卫宿皇城,还要拱卫京师,区域职责不同。左右卫,总领宫廷警卫;左右武卫,京师南面警卫;左右骁卫,京师北面警卫;左右武威卫,京师东面警卫;左右戎卫,京师西面警卫。

左右金吾卫,负责街道巡逻;左右奉宸卫,御前带刀侍卫;左右监门卫,负责诸门进出;左右羽林军,负责皇宫安全。太子十卫率,类似十六卫,负责保护东宫。

其中左右奉宸卫,以及左右羽林军,负责宫廷巡逻。类似于督导队,明着暗着监视,南衙诸卫禁军。如果发现猫腻,有不正常情况,直接报告皇帝。

除奉宸卫监门卫,崇掖卫和奉裕卫,其余南衙诸卫,其余东宫诸卫,都遥领折冲府。左右卫领的最多,各领五十折冲府,左戎卫只领二十。京城四面八方,军府轮番宿卫,称之为上番。

戎卫负责城西,武康去巡查时,竟然造成轰动。今年来上番的,竟然有东阳府,是婺州折冲府。大唐军事力量,举关中临四方,偌大的江南道,只有七支折冲府。婺州的早就裁撤,什么时候重建的?

东阳折冲府卫士,都是婺州民兵,当年灭陈硕真,就是他们完成的。东阳折冲都尉,左右果毅都尉,都是民兵长官。包括普通士兵,全都认识武康,所以彻底炸锅。

就像狂热粉丝,见到挚爱明星,个个兴奋异常。紧紧的围拢他,有说不完的话,有的递来米糕,有的嘘寒问暖,有的热泪盈眶。场面太过热烈,吓的其余府兵,一时如临大敌,以为是炸营了。

武康差点哭了,热情洋溢演讲,同志们辛苦啦。离开婺州八年,整个江浙地区,还有哥的传说。积累心头的阴霾,自然而然消散,心被兴奋填满。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恨你,就有多少人爱你。

尝到了甜头,隔三差五来这,与老乡联络感情,生活也算和谐。到了二月初三,收到朝廷命令,李九巡幸东都。早在预料之中,媚娘曾经说过,今年封禅泰山,自然要去东边。

估计两年之内,都会呆在洛阳,最好暂时搬家。于是吩咐钱顺,率领婺倭两营,带着全家老少,先行赶往洛阳。本人留在长安,整天都在忙碌,视察安保工作,整理戎卫仪仗。

二月初十辰时,圣驾离开长安,前往东都洛阳。保安头目武康,穿着黄金战甲,背着千牛御刀。武装到了牙齿,驾驭斗骢烈马,护卫玉辂旁边。

李九夫妻两个,貌似心情不错,还在打情骂俏,老脸都不要了。媚娘挺着肚子,双手轻轻抚摸,满是母性光辉。如果没有记错,这是他们两个,最后一个孩子。

临近中午时分,打开车帘透气,李九瞅瞅武康,嗤笑几声调侃:“爱卿不必紧张,官道早就修缮,座椅改造过了,玉辂也很稳当。我是孩子父亲,比你这个舅舅,要上心百倍呀。”

媚娘心情很好,故作嗔怒道:“康郎太偏心,孩子还没来,就送各种玩具,都是亲手制造。其余四个外甥,你都不闻不问,弘儿贤儿他们,已经颇有微词。”

这个必须偏心,那些个臭小子,年纪小城府深,懒得搭理他们。媚娘眨眨眼,煞有介事道:“当初怀旭伦时,康郎言辞凿凿,说肯定是皇子。那你现在说说,阿姊肚子里的,皇子还是皇女?”

李九也来了兴趣,握着媚娘的手,投来戏谑眼神。武康老神在在,装腔作势掐算,摇头晃脑的说:“臣有七成把握,她是个小公主。臣要恭贺陛下,有子有女方为好,子女满堂才是真。”

马屁拍的舒服,李九十分受用,忽然轻叹口气:“如果是女子,那再好不过,我们夫妻俩,孕育有四子,就差个女子。同时我坚信,是安定回来了,她舍不得我们。”

气氛瞬间尴尬,武康暗暗吐槽,你个杀千刀的,会不会说话啊,哪壶不开提哪壶。媚娘情绪低落,手抚凸起小腹,轻叹息柔声道:“如果安定回来,乳名就叫令月,陛下以为如何?”

李九不假思索,随口引经据典,说这个名字好。它出自礼记,令月吉日加元服,令者吉皆善也。武康瞠目结舌,李令月这名字,再熟悉不过啊。余光扫视媚娘,你是故意的吗,收到戏谑眼神,她就是故意的。

上辈子的闺蜜,身高刚一米六,体重八十公斤,肉乎乎的胖脸。大学整整四年,都在倒追武康,狗皮膏药似的。也是个小富婆,请他吃饭逛街,请他周游世界。

也是个小神棍,带他旅游的地方,都是古代遗址。诸如去蒙古国,杭爱山博物馆,参观屠杀万人坑。去吉尔吉斯斯坦,安西都护府遗址;韩国各个地方,诸如鸭绿江边,参观战场遗址。

有次青海旅游,放着景区不去,来到无名河边。光脚站在岸边,望着河岸发呆,足足两个小时。突然抱住武康,哭的稀里哗啦,说些奇怪的话:千万别做傻事,无论发生什么,都爱爱惜生命,千万别学项羽。

当时就懵了,学项羽什么,乌江自刎吗,没那么壮烈。后来魂穿大唐,经常会想起她,和媚娘闲聊时,常常会提起她。媚娘想让公主,也叫这么名字,到底什么意思?

感觉有阴谋,百思不得解,懒得多费脑子,有时间问问她。旅途比较无聊,媚娘身子又重,速度放的很慢,每天走五十里。长安距离洛阳,大约七百余里,走了整半个月。

二月二十五日,到达东都洛阳,车驾入上林苑。它在洛阳西边,最大的皇家园林,李九住的宫殿,是苑西合璧宫。宫中警卫工作,左右羽林接手,亲勋三府协助。

武康开始忙碌,排查整个园林,扫除安全隐患。连壁殿的安保,左羽林军负责,布置重兵把守,亲自带队巡逻。陪着两位大佬,在宫苑里散步,打发无聊时间。

按照朝廷惯例,李九发放福利,命令宪台御史,处理京师诸司,雍洛两州囚犯。三月十二辰时,合璧宫连壁殿内,李九召集重臣,召开临时朝会。

先放重磅消息,司戎太常伯姜恪,兼同东西台三品,新的宰相诞生。姜恪感激涕零,向皇帝表忠心,愿效犬马之劳。同时不着声色,投来感激眼神,武兄弟辛苦啦,他日必有厚报。

武康穿着常服,坐在武官班底,眼观鼻鼻观心。不用感谢我,你能做宰相,是因为功勋。媚娘的耳边风,作用其实不大,李九让你管司戎,已有拜相之意。

朝会继续进行,李九淡淡开口:“离开京师之前,太子李弘上表,请求朝廷遣使,黔州承乾故居,收葬李忠骸骨。太子性情忠厚,我想准其所请,诸卿以为如何?”

李忠大逆不道,按照朝廷惯例,要斩首弃市的。像上官仪那样,没人黑他收尸,尸体遗弃城外,成为野狗美餐。曝尸荒野三天,武康假惺惺的,派倭营却收尸。

找个地方安葬,哪知被人弹劾,好心没好报啊。幸亏李九大度,非但没有怪罪,反而勉励几句。李忠可是主犯,没人奏请收尸,不得不说李弘,心地确实善良。

话题已经抛出,许敬宗先出列,大赞李弘宽厚,首先表示附议。其他朝臣附和,不停的拍马屁,都在称赞李弘。李九满意点头,开始下个话题:“正月吐蕃所请,实在大过荒谬,我想遣使拒绝,诸卿以为如何?”

正月二十四日,吐蕃遣使入见,请唐帝国允许,和吐浑谷和解。还请朝廷批准,吐蕃在赤水地,即黄河源头游牧。关于吐蕃问题,武康暗暗叹气,纵观现今局势,两国必有大战。

吐蕃地处青藏,其气候环境,生产力水平,人口基数等。种种条件决定,他们若要发展,必须走出高原,拓展国土疆域,从而以战养战。以禄东赞为首的,吐蕃的决策层,把攻略吐浑谷,定为战略目标。

从贞观年开始,到如今麟德年,整整二十三年,都在打吐浑谷。终在龙朔三年,他们得偿所愿,占领了吐浑谷。朝廷派苏定方,出任安集大使,西陲抵御吐蕃。

他们如此执着,武康表示理解,吐蕃若出高原,只能冲出青海。青藏高原南边,有喜马拉雅山脉,和喀喇昆仑山脉。山南边的印度,此刻一盘散沙,没有啥战斗力。

但他们有核武器,自然气候湿热,高原人难忍受。吐蕃至少两次,翻过喜马拉雅山,入侵印度半岛。贞观时王玄策,就是借吐蕃兵,灭掉印度三国。

可惜没有卵用,印度湿热气候,阻断吐蕃大军。南进道路被阻,若是向东出兵,出剑南奔四川,也是不可能的。那有横断山脉,是天然的屏障,不能大规模行军。

举个例子说明,中国解放西藏时,飞机和汽车运输,部队也多次断粮,何况此时吐蕃?东进道路被阻,向西翻昆仑山,挥师染指西域,也是不现实的。战线拉的太长,受制于补给线,不能大兵团作战。

只有向北出击,以吐浑谷为基地,染指河西走廊。所以说吐浑谷,是河西走廊的,战略缓冲区。失去吐浑谷,就唇亡齿寒,所以太宗皇帝,数次大费周折。武力介入吐谷浑,打垮反对势力,扶持亲唐力量。

如果李九大帝,能锁死吐浑谷,阻断吐蕃北进。那么吐蕃王朝,会在内耗之中,逐渐走向没落。可惜他没做到,或者无法做到,唐朝战略核心,在西域、漠北和辽东。

所有精锐部队,全部派往辽东,没实力锁吐蕃。也不能怪李九,所有中原王朝,都不把西南方,作为主战略方向。或者换句话说,中原王朝对西藏,没有多少兴趣。

中原主要威胁,都是来自北方,就算攻略西域,其核心目的,也是限制北方。吐蕃冲出吐浑谷,开始插手西域,煽动突厥部落,脱离唐朝统治。近年西域动荡,突厥部落叛乱,都是吐蕃搞鬼。

所以武康断定,大唐与吐蕃,必有大冲突。近期不大可能,吐蕃正在谋划,不会大举进攻。反观大唐帝国,军事战略核心,依旧放在辽东。只有陷落平壤,灭亡了高句丽,才能调整战略,着手收拾吐蕃。

到了那个时候,能不能打胜仗,武康心里没底。在来洛阳之前,巡查左戎折冲府,发现了糟糕情况。卫士老龄严重,壮者不到三成,说明府兵制度,正在加速崩塌。战力越来越弱,对阵吐蕃军队,恐怕会吃败仗。

忽听李九发飙,打断他的思绪,声音阴阳怪气:“炀帝刚愎自用,拒谏言而亡国,朕常以为戒,虚心而求谏。可是没有谏者,你们唯唯诺诺,到底因为什么?”

现场鸦雀无声,众人各自端坐,犹如老僧入定。武康面无表情,心中却在吐槽,此乃脱裤子放屁。昔日韩瑗来济,于志宁等重臣,都是铁骨谏臣。您老根本不听,杀的杀贬的贬,谁还敢劝谏啊?

李九怒气勃发,气氛开始压抑。李勣突然干咳,武康同时开口:“陛下所作所为,堪称尽善尽美,臣等无法规劝。若是强上谏言,可能弄巧成拙,有沽名钓誉之嫌。”

这马屁拍的,太不要脸了,众人无不鄙夷。看武康的眼神,变的更加诡异,仿佛都在说:大伙儿快来看,这个就是佞臣,除了溜须拍马,什么本事都没。

李九脸色渐缓,视线瞄向李勣,爱卿想说什么。李勣暗骂武康,你刚才说的话,就是我想说的。只能硬着头皮,缓缓开口道:“武将军言之有理,陛下所为尽善,群臣无得而谏。”

气氛更诡异,武康是佞臣,说这话可理解。李勣可是元老,为何也说这种话...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