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二十章 麟德元年大清洗

武唐第一佞臣 第二十章 麟德元年大清洗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冬腊月二十八,未时三刻。

腊月十三日起,戊戌两大巨头,武康和许敬宗,开始兴风作浪。两人简单商议,很快达成一致,宁可错杀千人,不使一人漏网。借上官仪谋逆案,联名上疏举报,大肆牵连朝臣。

临近新年之际,掀起腥风血雨,搞得人人自危。腊月十四午时,东市斩杀叛逆,武康是监斩官。被斩首的犯人:上官仪祖孙三代,整个上官家族,年满十六的男丁。内侍监王伏胜,百岁人郭行真,共计三十余人。

午时三刻开刀,李九确实心狠,武康于心不忍。唐朝人都迷信,认为午时三刻,是阳气最重的。此时处斩死囚,三魂七魄俱灭,永世不能投胎。所以一般情况,都会绕过三刻,十恶不赦前三,才有这种待遇。

上官仪的家眷,悉数打入奴籍,全部流放岭南。上官庭芝的发妻,出身荥阳郑氏,同母胞弟郑休远,官拜奉常寺大夫。武康言而有信,媚娘法外开恩,李九顺水推舟,将郑氏母女俩,打入掖庭为婢。

腊月十五望日,李九颁布诏书,遣使前往黔州,诏令李忠自缢。其母宫人刘氏,软禁在冷宫中,等待自生自灭。可怜的李忠,年仅二十一岁,还没留下子嗣。

其实说起来,早在十年前,媚娘上位时,李忠的命运,就已经注定。废太子的身份,无论谁当皇后,都不会留下他。所以时至今日,李九八个子嗣,已经没了两个。

武康对于李忠,心有三分感激,曾受他的恩惠。他被册太子时,朝廷大赦天下,赦免死刑以下。左膀右臂林平郎,在婺州暴起杀人,沾了大赦的光,赦免杀人死罪。

纵观李忠的生平,好像与数字四,结下不解之缘。永徽三年时,册为皇太子;等四年以后,显庆元年时,失去太子位,降封为梁王;然后又是四年,显庆五年时,坐罪废为庶民,囚禁在黔州,李承乾故宅。

四年后的今时,受薛尼姑牵连,稀里糊涂被赐死。从太子到亲王,从亲王到庶民,最后被逼自杀,这就是政治呀。等四十年后,神龙革命爆发,他会得到平反。追封为燕王,赠太尉之职,赠扬州都督,陪葬于乾陵。

上官仪和李忠,就是两个圆心,武康挖空心思,向外辐射牵连。司列太常伯,右相刘祥道,与上官仪交通。罢黜右相之位,罢司列太常伯,授司礼太常伯。由吏部尚书,变成礼部尚书,沦为教育部长。

少了两个宰相,为了维持朝政,李九提拔两个。检校西台侍郎、太子右中护乐彦玮,西台侍郎孙处约,升同东西台三品。武康不太熟悉,据说是官场老人,平常行事低调。

司戎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司刑太常伯源直心,西台舍人高正业;司虞大夫魏玄同,司虞大夫张希乘,长安县尉崔道默,万年县令源诚心。总共二十五人,连同各自家眷,全部长流岭南。

唐朝的长流刑,不受法律限制,不受里数限制。刑期不可预见,终身不可返回,不享受常赦福利。如果运气爆棚,遇到新皇登基,或者册立太子,特大政治事件,才有可能赦免。

可惜运气不好,武康派出倭营,联合婺营行动,中途截杀他们。或收买强人悍匪,或勾结地方官府,不惜一切手段,送他们下地狱。其实不想这样,无奈媚娘哭求,只能斩草除根。

左武威大将军,郜国公郭广敬,贬为隰州刺史,即山西省隰县。详刑正卿尔朱仪深,贬为沁州刺史,即山西省沁源县。司宰正卿窦斌,罢免职事官职,授银青光禄大夫。以散官的身份,去陇右道检校,支援新疆建设。

武康恨的牙疼,该死的老东西,太便宜你们了。还有更牙疼的,韩王李元嘉,毛儿事都没有。敬宗的弹劾奏疏,全被李九留中,摆明不想处理。皇帝强行护短,谁也没有办法,捏着鼻子认吧。

简州刺史薛元超,薛氏的亲侄子,长期流放巂州,去找李义府下棋。李九再次护短,派人过来传话:薛家于国有功,元超亦是独子,流放已是重责。

意思很明显,你敢弄死他,我就弄死你。武康无计可施,派人快马加鞭,召回婺营刺客,元超逃过一劫。其实无所谓的,他的究极目标,是宫里的薛氏。她是倒武核心,必须趁此机会,将其彻底消化。

可惜李九不舍,薛氏在他心中,就是良师慈母。长孙皇后病重时,薛氏照顾李九,教他读书习字。可以这样说,既是他的保姆,又是启蒙恩师,关系万分亲密。

李九初登大宝,每天都找薛氏,说过这样的话:不见婕妤一日,即疑社稷不安。大概意思是说,一天看不到你,我就心神不宁。觉的皇位不稳,江山社稷不安。

身份如此特殊,属于后宫范畴,外臣不便插手。武康找许敬宗,两人商量决定,交给皇后处理。媚娘当仁不让,挺着个大肚子,一哭二闹三上吊,给李九施压力。

同时撂下狠话,我与河东夫人,水火不能相容。后宫之中,有她没我,有我没她,看着办吧。李九很头疼,整天唉声叹气,为了保住薛氏,甚至掉下眼泪。

许敬宗和李勣,选择置身事外,全都称病不出,摆明了不搀和。武康也闭门户,原因比较搞笑,在家里避风头。这场政治风暴,闹得人心惶惶,叱咤风云的他,名声也彻底臭了。

陷害朝廷忠良,甚至赶尽杀绝,双手沾满血腥。传言甚嚣尘上,左奉宸大将军,是大唐第一佞臣,排在许敬宗之上。好事的读书人,编出各种段子,骂其鹰犬走狗。

武康觉的冤枉,我只是杀人刀,没有皇帝命令,我凭什么放肆?我不想出风头,也想幕后指挥,可李九不乐意。他命令我执行,就是居心不良,故意怀我名声。

我的名声臭了,官员避之不及,都会孤立我的。外戚若被孤立,不能拉帮结派,最大的收益人,就是李九大帝。杀千刀的东西,他的核心目的,还是打压外戚。

你们骂李九吧,乃翁是背锅侠,不要口诛笔伐。然而没有卵用,腊月二十五那天,武康被气乐了。因为临近年关,妻妾带着亲卫,西市置办年货。未时回到家中,媳妇呜呜直哭,水仙也掉眼泪,明日香用日语骂人。

一问才知道,西市酒肆里,各种骂人段子。买羊肉和酒时,店家要么不卖,要么贵上两倍,你们爱买不买。武康哭笑不得,处理李义府时,你们都在夸我。之前吹上了天,现在往死里踩,也太现实了吧。

安抚好妻女,二十七这天,收到两封信,是从婺州来的。一封张柬之的,现任婺州刺史,他在信中表示,骆宾王要辞官。理由很奇葩,武康陷害忠良,他要割袍断义。

在骆宾王信中,果然有片袍布,这个小兔崽子。打开信纸阅读,满篇斥责之言,骂人不带脏字。一时瞠目结舌,我待你不薄啊,你能做婺州长史,都是我举荐的。

就为了上官仪,枉顾知遇之情,践踏提拔之恩。千里来信骂人,与我割袍断义,还有没有良心。感觉很受伤,没心情回信,爱咋咋地吧。爹死娘嫁人,个人顾个人,恩断义绝吧。都骂我佞臣,那就做佞臣,你能奈我何?

腊月二十八辰时,左金吾将军赵道兴,携子登门拜访。武家殷勤接待,酒过三巡之后,武康又被气乐。昨天有起案子,千牛备身杜怀恭,左金吾翊卫郎将刘斌,联合金吾卫士,殴打昭文馆学生。

所谓的昭文馆,本名是弘文馆,太子名叫李弘,因避讳而改名。隶属东台门下,收藏校理典籍,是国家图书馆。馆内工作人员,都是官家二代,个个根红苗正。

案件的经过是:昭文馆的学生,东市酒楼聚会,喝了几杯尿酒,开始大放厥词。武康沦为话题,他们阴阳怪气,各种奚落嘲讽。哪知很不凑巧,怀恭就在隔壁,直接踹门理论。

双方都喝了酒,于是针锋相对,嗓门吼的很大。吃瓜群众围观,掌柜赶紧报案,金吾卫来处理。翊卫郎将刘斌,带领三十部下,来到酒楼问话。

问清来龙去脉,他决定冷处理,毕竟后台都硬。谁知波澜再起,校书郎李大胜,因为酒精刺激,当场破口大骂:武康残害忠良,国朝最大奸佞,你们中饱私囊,皆为武氏走狗。

打击面太大,捅了马蜂窝,怀恭先出手,一拳揍倒他。狗血剧发生,翊卫郎将刘斌,见怀恭落下风,竟然加入战团。其实金吾卫士,早就想动手了,他们是脑残粉。

最近半个月,左右奉宸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羽林军,跟着武大佬。今天抄张家,明天抄王家,抄的不亦乐乎。武大佬很阔绰,至少拿出五成,分给诸位兄弟。六军提起武康,会竖拇指点赞,敢骂武财神,你们找揍啊。

听完道兴讲述,武康笑出猪声,恐怕整个京城,只有士兵挺我。至于处理结果,没有心情过问,肯定大事化小。那些书呆子们,不是我身份高,早就揍他们了。

小晴眉开眼笑,如果她在现场,肯定摇旗呐喊。等到酒席结束,拿出珍藏美酒,皇后赐的美食,回礼异常丰厚。赵道兴很尴尬,夫人太过热情,回礼远超送礼,这多不好意思。

送走赵道兴,小晴再备礼物,让武康去看望。怀恭为咱出头,必须登门慰问,他是李勣女婿,也拜访李勣吧。这个势在必行,很快换好衣服,带着钱顺平郎,去探望杜怀恭。

没来得及出门,宫里宦官登门,带着皇帝敕书。内容振奋人心,李九终于发狠,处罚罪魁祸首。河东夫人薛氏,罢黜诰命封号,收回全部食邑。同时逐出皇宫,在丰乐坊静安宫,青灯古佛了余生。

所有糟糕心情,因为这封敕书,瞬间烟消云散。武康笑逐颜开,哄好老婆孩子,带着钱顺出门。小晴也很开心,决定亲自出马,拜访怀恭夫妻,表达诚挚问候。

一路来到皇宫,去蓬莱宫太和门,左羽林禁军驻地。点齐三队羽林,拿着朝廷公文,去西内鹤林寺。禁军包围寺院,德官进去传话,恭请薛氏出门。

千呼万唤始出来,薛氏头戴禅帽,表情波澜不惊。两个宫人搀扶,左手边的娘子,是武康的大恩人。当初也正是她,去静安宫传信,宫鞋露出马脚。从而被他捕捉,洞悉废武阴谋,提前谋划准备,方有今日胜利。

恭请薛氏上车,羽林卫士守护,武康带队前行。离开鹤林寺门,发现魏国夫人,她脸色很吓人。五官明显扭曲,美丽的杏眼中,饱含无尽怨毒。本是花季少女,奈何心术不正,可怜的孩子啊。

不禁喟然长叹,你在作死路上,走的越来越远。以媚娘的脾气,不会放过你的,以李九的腹黑,不会保护你的。结局已经注定,最多三年五载,就会香消玉殒。

长安朱雀街,西北第三坊,就是丰乐坊。长宽五百多米,东西各开坊门,横街贯通东西。街北中心位置,紧贴北边坊墙,就是静安宫。金吾卫士巡逻,监门卫士守门,排查相当严密。

名字虽然带宫,实则是尼姑庵,高祖驾崩之后,没子嗣的妃嫔,来到这里出家。此乃大唐惯例,虽然很不人道,却比殉葬文明。武康依稀记得,明太祖朱元璋,开历史的倒车。搞嫔妃殉葬,实行分封制,还真是搞笑。

羽林校尉石开,与监门卫交接,马车进入宫苑。来到西北禅堂,再请薛氏下车,武康亲自相送,走进禅堂正门。吩咐羽林行动,配合随行宫婢,安置生活用品。

禅堂规模不大,堂屋分开三间,厢房只有两间,被高院墙围着。薛氏会被软禁,她的后半辈子,不能离开此地。很快收拾完毕,薛氏望着牌匾,久久不能回神。

武康迈步过去,和颜悦色安慰:“不要怨天尤人,不必心怀不满,终老皇家别苑,是你应有归宿。由于圣人垂青,你能留在皇宫,呼风唤雨数十载,也该心满意足了。”

长时间的沉默,薛氏缓缓转身,话语饱含讥讽:“归宿这两个字,从你口中说出,是多么的讽刺。你阿姊武氏,是太宗才人,西北感业寺,也是她的归宿。”

这是翻旧账啊,武康不置可否,笑容人畜无害。薛氏凝视着他,良久后淡淡说:“老身百思不解,此次废武计划,堪称天衣无缝,却以失败告终。到底哪个地方,露了蛛丝马迹,被你提前勘破?”

武康沉吟片刻,决定实话实说:“你的心腹婢女,穿着宫闱平鞋,来到这里上香,引起我的怀疑。我有被害妄想症,遇到诡异情况,就会疑窦丛生。当时闲的无聊,于是顺藤摸瓜,有了惊人收获。”

薛氏柳眉轻蹙,良久扯出苦笑,轻叹天意弄人:“以阿武的心胸,不会建议圣人,放出两位公主。老身感到蹊跷,却没放在心上,如果所料不差,是你的主意吧?”

恭喜你答对了,武康点头默认,示意卫士清场,打开了话匣子。解除公主禁足,狠手收拾李义府,故意牵连袁公瑜,都是补救策略。意图消除圣人,对媚娘的不满,从而争取时间。

时间争取到了,结果差强人意,皇后妄行厌胜,差点入住冷宫。幸亏老天眷顾,让她心怀六甲,正是这个孩子,彻底打垮你们。所以薛老太太,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站我这边,你们败的不冤。

薛氏陷入沉默,冷傲不甘更浓:“震儿屡次提醒,相较于武媚娘,武康更难对付。可我看不起你,所以掉以轻心,方有今日苦果。老身想不明白,你们没有血缘,阿武有什么好,为何死心塌地?”

这个不好回答,武康选择沉默,给出职业笑容。从废王立武,到清洗无忌,到并州政变,到薛氏倒武。每当媚娘有难,我都竭尽所能,为她排忧解难。她有什么好,我也不知道,可能是习惯吧。

自从来到大唐,我的全部精力,都在为她服务。甚至有种感觉,老天安排我来,就是给她护航。她的乱攀亲戚,让我没有退路,让我俩的命运,完全绑在一起。如果她倒台,我铁定会死,这不容置疑。

薛氏继续冷笑:“将军莫得意,老身还没输。圣人极重感情,我被软禁此处,他会心怀愧疚。我好好活着,累积着愧疚,等大去之日。圣人会把愧疚,转化为荣宠,加震儿身上,必定升其为相。”

武康有些懵,您老好算计,用自己的命,给薛元超铺路。他最恨的人,应该就是我,让他靠着荣宠,报今日之仇吗?就算你说的对,就算他能拜相,又能怎么样呢?

我扳倒的宰相,貌似有些多:长孙无忌和韩瑗,褚遂良和来济,许圉师和李义府,上官仪和刘祥道。俺家媳妇都说,俺是宰相杀手,区区的薛元超,没必要放心上。

沉吟片刻,淡淡说道:“诚心建议你,转告薛元超,为家族着想,别与我为敌。栽我手上的宰相,估计还会很多,不差元超一个。你已经失败了,不要想着翻盘,安心的念佛吧。”

话音落摆摆手,羽林立刻行动,恭请薛氏进门。薛氏到门口,停住脚步说:“长孙无忌死前,托袁公瑜带话,你没有好下场。现在老身也说,你没有好下场,好自为之吧。”

说完迈进门槛,羽林关闭房门,身影与世隔绝。武康哑然失笑,感谢你的提醒,这我早就知道。可我并不担心,若李九的寿命,能超过六十岁,我没有好下场。

转身离开禅院,找到监门校尉,宣读朝廷敕书。薛氏长期软禁,没有圣人制书,不许本人出门,不许外人探视。如果出了问题,圣人雷霆之怒,谁也担当不起。

卫士高声应诺,武康十分满意。此次薛氏倒台,等于扫清障碍,后宫中的女人,能影响李九的,只剩媚娘一个。以后她的路,越走越宽敞,想象中的生活,貌似就在眼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