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八章 李义府末日将临

武唐第一佞臣 第八章 李义府末日将临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夏五月二十,申时四刻。

长安城西义宁坊,是高官集聚地,许多宰相将军,府邸都在此处。诸如司空李勣,司列太常伯李义府,西台侍郎上官仪等。其中最豪华的,当属义府的府邸,亭台楼阁林立,堪比皇家行宫。

今年李母去世,府邸气氛压抑,前院布置灵堂,满园都是缟素。圣人体恤他,每月朔望日,即初一十五,给他放哭假。许他不上班,跪母亲灵庐,吃斋吊哭亡母。

后花园别苑中,满桌珍馐佳肴,极品高粱美酒。赤练子杜元纪,正在大快朵颐,吃的满嘴流油。边吃边骂主家,居母丧摆酒席,此乃不孝行为。如果传了出去,必定受人唾弃,甚至丢官罢职。

酒足饭饱之后,压抑喉中饱嗝,轻摇手中拂尘。正襟危坐蒲团,手指不停掐算,煞有介事叹息。义府面带焦急,坐到元纪榻前,急不可耐询问:“道长看了宅院,掐算结果如何,还请知无不言。”

元纪摇头晃脑,继续装腔作势,足足半刻钟后,喟然长叹道:“吾观相公府邸,狱气充斥其中,特别客厅书房,狱气几欲凝结。贫道窃以为。恐有牢狱灾,等凝结成体,必大祸临头。”

义府脸色煞白,胸脯剧烈起伏,已然深信不疑。浸淫官场多年,自然心思通透,昔日圣人警告,应该俯首认错。当时不知怎的,竟然当面顶撞,实在无礼至极。从那天以后,每日都后悔,甚至自扇耳光。

惹圣人厌恶,估计十有八九,有牢狱之灾。也想请罪补救,可反应过来时,圣人已幸万年宫。没有朝廷命令,如果私自前去,无异火上浇油。是以这三个月,每天备受煎熬,快把他逼疯了。

抬手抹把冷汗,目光满是期望,小心翼翼询问:“道长所算不差,因为一时冲动,义府酿下大错。可有解救之策,恳请道长指点,若能度过此劫,他日必有厚报。”

元纪唉声叹气,起身整理道袍,挥拂尘装腔道:“贫道享你美食,所以提点报答,你我互不相欠。至于化解之法,贫道无能为力,相公好自为之。”

说完挥挥衣袖,不带一片云彩,迈出四方正步,潇洒走向房门。前脚刚出门槛,义府高喊留步,急匆匆到门外。伸胳膊拦住他,白脸愈加疾苦,拱手作揖到底:“恳请道长指点,若能度过此劫,必荐国师之职。”

好大的手笔呀,国师可是宗教人,最高的荣誉称号。唐朝最有名的,是国师袁天罡,神仙般的人物。元纪呵呵浅笑,眼中闪过鄙夷:“贫道四海为家,追求天下大道,岂能委身帝王?你我缘尽于此,相公无需多言。”

绕过阻拦离开,故意加快脚步,摆出逃离姿态。义府心急如焚,喝令部曲关门,跑到元纪跟前,再次躬身到底:“义府自知失言,恳请道长原谅。请道长开条件,只要我能办到,定让道长满意。”

一个油盐不进,一个苦苦哀求,画面十分喜感。两人不断纠缠,足有半个时辰,元纪神色渐缓,语气饱含无奈:“相公如此屈尊,贫道不忍为难,倒有化解之策。首先需要铜钱,至少积八万缗,才能暂时镇压。”

义府如遭雷击,就算倾家荡产,也拿不出八万啊。如果砸锅卖铁,勉强拿出四万,还差整整一半。不禁愁眉苦脸,心里犹豫不决,脸色愈发疾苦。随着时间流逝,渐渐打定主意,继续卖官筹钱。

只要镇压狱气,化解圣人怒气,就能继续风光。陡然抬起头,咬着牙说道:“铜钱我想办法,保证按时筹够。还请道长指点,如何一劳永逸,消弭全部狱气?”

元纪也在迟疑,很快言辞凿凿:“彻底消弭狱气,需要登临古冢,取冢气解狱气。城东的冢望坡,就是最佳选择,不过需要相公,与我同去沐浴。如果诸事顺利,九九八十一天后,即可大功告成。”

义府再次纠结,没那么多时间,身为大唐宰相,每月旬休三日。元纪按照套路,甩拂尘浅笑道:“相公不必忧心,不用每日前去。每月朔望之日,冢气浓郁之时,沐浴采集即可。”

这样再好不过,义府喜形于色,千恩万谢之后,拉着元纪进屋。两人继续谋划,直到黄昏来临,李府大摆筵席。酒足饭饱之后,安排元纪住宿,两名美妾相陪。

元纪心花怒放,美人肌肤如玉,神仙般的日子。释放全部精力,左拥右抱入眠,如果情况允许,真想永远留下。不过很可惜,武将军的任务,必须按时完成。

之前在青城山,也学到了真本事。义府气运耗尽,很快大祸临头,他的后半辈子,只能郁郁而终。反观武大将军,面相波澜不惊,气运捉摸不透。不过可以肯定,他能封王拜相,只有跟着他,才能吃香喝辣。

花园外书房中,义府召集家人,分配敛财任务。长子李津,官至右司议郎;次子李洽,官至率府长史;以子李洋,官至千牛备身;少子李湛仅七岁,陪周王李显读书。

任务分配下去,包括他的妻子,女婿柳元贞。除了李湛之位,各自确定客户,准备上门卖官。无论强买强卖,还是敲诈勒索,必须两月之内,筹够四万贯铜。

全家总动员,密谋到深夜,家庭会结束。单独留下李洋,紧闭书房门,皱起眉质问:“洋儿魂不守舍,到底有何心事?交代的任务,都完成了吗,武康什么态度?”

李洋恭敬回话:“我派人调查过,元纪有些本事,曾在西市岳楼,帮助东家驱鬼。武将军答应了,修书给武皇后,求她为爷美言。只是送去的礼,被他悉数退回,说帮忙看情分,不看礼物多少。”

义府洋洋自得,现在正缺钱用,不收正合我意。放下手中茶杯,煞有介事道:“我了解武康,只要我帮皇后,他会掏心掏肺。只是别抱希望,圣人在气头上,皇后不会劝的。所以洋儿啊,别人靠不住,只能靠自己。”

李洋点头受教,表情依旧纠结:“我在武康手下,效力五年有余,依然看不懂他。今日离开武府,心中忐忑不安,感觉这杜元纪,和他有着关系。元纪出现的巧,洋儿甚至觉得,是武康在算计。”

义府嗤之以鼻,摆摆手不屑道:“洋儿说错了,他为了皇后,敢算计李勣。阿爷呆在朝中,常为皇后美言,最不会害我的,铁定就是武康。真想算计我,也有心无力,上官仪受圣眷,他寝食难安。”

说的很有道理,武康有心无力,阴谋废后集团,让他头痛欲裂。到了六月十五,终于寝食难安,对方势力太大。他感受到恐惧,心肺堵的发涨,陪着妻女郊游,都是强颜欢笑。

实在不敢想象,李渊的薛婕妤,李九的小保姆,竟有如此能量。同东西台三品、西台侍郎上官仪,司刑太常伯、检校右相刘祥道,堂堂两大宰相。

左肃机郑钦泰,西台舍人高正业,司虞大夫魏玄同,司虞大夫张希乘,长安县尉崔道默,简州刺史薛元超。囊括尚书省,中书省和工部,京县和地方,都是朝廷命官。

他们能量太大,武康不敢想象,薛氏多大魅力,竟能勾结他们。更让他揪心的,郜国公郭广敬,竟也参与其中。官拜左武威大将军,兼任太子左卫率,十六卫大将军啊。他还有个身份,汾阳王郭子仪,是他的曾孙子。

两个当朝宰相,六个朝廷高官,一个三品大将。这是已知的,未知有多少,都是什么官,谁也不知道。武康好想痛哭,可怜的媚娘哟,咱们的最大危机,已经悄声到来。

更加无奈的是,不敢告诉媚娘,也不敢找帮手。这个节骨眼上,哪怕是许敬宗,也会置身事外。真正能帮忙的,是恩师苏定方,可他镇守西陲,远水不解近渴。

阳光温暖和煦,周围青山绿水,粟浪随风起伏。宽大的遮阳伞下,铺着防水油绸,摆放丰盛美食。小晴、水仙和明日香,陪着闹闹和二丫,正在欢声笑语。

武康躺草地上,头枕着胳膊,偏过头观瞧。如果媚娘被废,我和我的家人,会被流放到哪,岭南还是巂州?去海南岛钓鱼,去西昌放火箭,还是越南玩猴儿。我是无所谓的,只是连累她们,都是弱女子啊。

小晴觉察异常,放下手中甜点,款步走向这边。提裙坐在身前,娇躯遮挡阳光,轻抚武康额头,声音十分温柔:“最近半个月,夫君心事重重,发生什么事了?夫妻本是一体,还请夫君明言。”

武康掩藏悲观,开始插科打诨:“人生三大憾事,没能进士及第,没娶五姓女子,不能编修国史。修史我没兴趣,科举不放眼里,娶崔氏女为妻,今生无憾了吧?”

小晴翻起白眼,阴阳怪气的说:“别人娶崔氏女,几乎倾家荡产,娶的还是庶女。我这嫡系女子,没要陪门财,自己倒贴的。你那些同僚,应该都羡慕吧,夫君就知足吧。”

嬉笑过后,小晴轻叹:“夫君不想说,我也不多问,无论结果多糟,我们共同承担。别有后顾之忧,闹闹是沛王妃,二丫血脉尊贵。无论结果如何,不会牵连她们,所以我不害怕。”

二丫不受牵连,闹闹说不准啊,李九那个混蛋,良心大大的坏。刚想调戏媳妇,传来钱顺汇报:该来的已经来了,很快就会登山。三里外有马车,左奉辰将军刘仁愿,带着妻妾儿女,正往这边靠进。

武康坐起身,用望远镜看,在东边官道上,果然有辆马车。心里十分纳闷,老扑街刘仁愿,不在万年宫护卫,回京城做什么。放下望远镜,淡淡吩咐道:“不要阻拦仁愿,继续监视义府。”

钱顺跑步离开,吩咐周围亲兵,继续警戒四周。武康站起身,拉着崔小晴,到路边等待。仁愿很快来到,远远的打招呼,带着她的妻子,快步往这边走。

带的人还不少,其妻子陈氏,封颍川郡夫人。三个年轻妾室,以及次子刘瓒,众多奴婢部曲。简单的见了礼,小晴招呼陈氏,去遮阳伞闲聊。其余部曲奴婢,铺开防水油绸,摆出各种食物。

哥俩来到一边,武康脸色怪异,仁愿不停尬笑:“咱们早说定了,变之再有子女,就和我家结亲。看看我家瓒儿,生的相貌堂堂。今年不到七岁,就能提笔写字,还能舞刀弄棒。”

武康笑而不语,就算屎壳郎,也夸他儿香。冲他竖中指,你个老扑街,居心不良嘛。两张油绸拼凑,两家合为一家,两个夫人攀谈,众多妾室闲聊。七岁的刘瓒,就像根木头,坐二丫身边。

刘家是匈奴族,右贤王刘豹之后,他父亲刘大俱,曾任绥州都督,右骁卫大将军。仁愿见刘瓒木讷,气的咬牙切齿,转身就想教训。武康拉着他,和颜悦色道:“孩子的事,咱别插手,让他们处。”

两人走上山包,盘膝坐在草地,武康微笑道:“士元请放心吧,如果二丫喜欢,我不反对结亲。先不说这个,你不护卫圣驾,回京城做什么,是不是有军务?”

仁愿点头回答:“刘仁轨的奏疏,已经上达天听,圣人同意换防。我检校右武威将军,等到府兵集结,就会渡海支援。在万年宫期间,发生了很多事,你有必要知道。”

他事无巨细,武康洗耳恭听,明白来龙去脉。在麟游县万年宫,李九接待仁愿,询问熊津诸事。最后提出疑惑:卿在海东,前后奏事,皆合机宜,复有文理。卿本武人,何能如是?

仁愿实话实说,都是仁轨整理的,我只负责上奏。李九十分高兴,给仁轨六转勋官,就是上飞骑尉。厚赐他的妻子,建造府邸一座,并且遣使勉励。

上官仪评价两人:刘仁轨遭罢黜,仍能忠于王事。刘仁愿是长官,却能推荐贤才,两人都是君子。

武康嗤之以鼻,仁愿是个君子,后来蒙冤流放。刘仁轨屁的君子,就是典型政客,却能出将入相,世事真奇妙啊。

拿起望远镜,观察四周山包,锁定东南方向。嘴角扯出怪笑,随手递给仁愿,煞有介事的说:“士元帮我看看,山包上那个人,是不是李义府?”

仁愿迟疑片刻,手托着望远镜,起身仔细观瞧。眉头逐渐凝结,语气异常笃定:“确是李义府,可这不可能,他在服母丧啊。今天是朔日,他该为母守丧,却乔装出城?还有那道人,鬼鬼祟祟的,在看什么啊?”

武康笑的开心,杜元纪有本事,能骗当朝宰相。忽悠人的鬼话,义府深信不疑,为了保住官位,已经彻底疯狂。乔装出来望气,瞒不住别人的,他已经完犊子了。

唐律疏议规定,压胜术和占卜,只有朝廷能做,其余都是犯罪。原梁王李忠,就因为占卜,被废为庶民。迁到黔州居住,囚禁黔州都督府,李承乾的故宅。

比占卜更严重的,就是窥测气运,对于封建王朝,是不能碰的底线。如果勘破气运,意图阴谋破坏,大唐国运危矣。在武康看来,是封建迷信,可唐人笃信。

仁愿看了许久,慢慢放下镜筒,神情颇为怪异:“义府不哭亡母,反而微服出城,登古冢望气运。如此窥测灾异,如果传了出去,就是图谋不轨。我想不明白,变之你说说,他想干什么?”

“图谋不轨”说的好,武康不接话茬,摇摇头微笑道:“士元镇守熊津,朝中大小御史,传出流言蜚语,污你拥兵自重。想不想知道,幕后主使是谁,为什么污蔑你?”

仁愿缄口不言,只有无尽苦笑,早就了然于胸。当初接义府密信,让我处死刘仁轨,我没听从吩咐,他便怀恨在心。指使同党污蔑,罪名十分可笑,幸亏圣人不信,让我统兵换防。

武康淡淡道:“不要心怀侥幸,圣人本性多疑,虽然不信谣言,对你却没好感。以后你若犯错,他会从重处罚,那是很危险的。你需要盟友,而最强盟友,站在你眼前。”

仁愿再度苦笑,送还望远镜,颇为无奈道:“最多半个月,我会去青州,渡海去熊津,我举报不合适。大事要大人物,我认识的同僚,都没身居高位,所以我很抱歉...”

武康摆手打断,和颜悦色道:“长孙无忌的嫡孙,长乐公主的血脉,原朝散大夫长孙延,最近被李津勒索。必须拿出七百贯,买五品的司津监,逼的他变卖祖产。”

时间分秒流逝,不知什么时候,仁愿下定决心,压低声音说:“我侄婿杨行颖,右金吾仓曹参军,与我十分亲近。那孩子嫉恶如仇,和长孙延是好友,变之觉的合适吗?”

那是相当合适,小小仓曹参军,外加至交好友,更具有说服力。收起望远镜,望向山那边,摇头晃脑道:“士元办事老练,你介绍的人,我绝对放心。明天午时左右,让他来修真坊,我请他喝几杯。”

仁愿嗤之以鼻:“你这人太阴狠,躲在龟壳里,到处算计人。不过你是对的,李猫已经完了,勒索无忌嫡孙,微服窥探灾凶,都是大的罪名。恐怕他到死时,也不会想明白,到底谁在害他。”

武康不置可否,这个不能怪我,是他自己作死。人生就像棋局,只要走错一步,就会满盘皆输。多行不义必自毙,我是废物利用,尽可能榨取利益。

遥望西南山包,两团依稀人影,就像两只跳蚤,做着垂死挣扎。李义府的末日,很快就会来临,还真是期待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