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七章 发现惊天大阴谋

武唐第一佞臣 第七章 发现惊天大阴谋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夏五月二十,未时二刻。

辰时得到消息,使持节遂州刺史,许王李孝薨逝。他是李九次子,宫人郑氏所生,年龄不及弱冠。永徽元年封王,到了永徽三年,遥领并州都督,到了显庆三年,出任遂州刺史。

敬宗派人传话,万年宫的消息,李九悲伤过度,风疾再度复发。其实可以理解,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最大的悲剧。朝廷传下制书,赠其益州大都督,并赐谥号为悼,表达沉痛哀悼。

而皇帝的乾陵,现在刚刚选址,在咸阳乾县梁山,根本没有动工。所以没办法,外加天气炎热,就地葬在遂州。由于李九健在,丧事一切从简,由司礼官员操办。

不过话说回来,在八个皇子中,他的命运最平。享尽荣华富贵,能够英年早逝,也是另类的解脱。不像他的兄弟,或被政治害死,或者颠沛流离。整日提心吊胆,害怕厄运降临,沦为高级囚徒。

武康的究极梦想,死后陪葬乾陵,首先代表荣誉,其次死的安静。乾陵历经千年,没被盗贼光顾,直到穿越之前,也没遭遇考古。他不想死葬后,强行重见天日,沦为研究标本。

现在的长安城,太子李弘监国,二皇兄的丧事,由他全权处理。他也异常重视,召集留守宰相,东宫全部辅臣。配合司礼官员,共同制定章程,准备丧葬事宜。

武康正在休假,李孝不是外甥,他懒得多关心。吩咐钱顺出面,找卢照邻买挽联,连同丧事份子钱,送司礼衙门了事。本人陪着妻妾,在长安城丰乐坊,高祖的静安宫,静等她们拜佛。

此宫原名“证果尼寺”,类似于感业寺,是高祖的别庙,驾崩之后改名。唐朝没有殉葬,皇帝驾崩之后,无子嗣的嫔妃,被安排在别庙。剃度出家为尼,青灯古佛了残生,媚娘也曾如此。

这种皇家佛寺,不是达官贵人,全部禁止出入。只许女眷入内,而陪行的男人,留在外堂等候。武康百无聊赖,在大雄宝殿外,看着碑林发呆,研究石碑经文。

随行的亲卫,在宫外等候,陪在身边的,是明日香公主。这个倭国萝莉,因为臀部突出,深受小晴青睐。会在两年之后,成为他武大官人,第三房小娇妾。

身高不到五尺,乖巧的站旁边,与六尺高的郎君,形成最萌身高差。武康伸个懒腰,顺便换个石碑,继续阅读碑文。佛经大般若经,玄奘大师翻译,足有六百多卷。

读的云里雾里,厮杀汉读佛经,类似张飞绣花。忽然起了清风,揉揉酸疼脑袋,扫视禅院布置。殿门外放香炉,焚香青烟袅袅,随着东风飘摇。

右侧是功德箱,可以往里放钱,多少看你心意。旁边是捐赠盒。若想佛祖知道,你捐多少钱财,就把清单名册,放入捐赠盒里。宫门关闭后,沙弥过来处理,可能登记备案。

这时有人进院,是个娇小妇人,身高不到五尺。模样端庄大方,走路目不斜视,来到功德箱边,塞入些许银钱。算袋拿出名册,俯身掀开盒盖,小心放入其中。

武康饶有兴趣,打量曼妙身姿,猜测她的三围。蓦的瞳孔微缩,锁定她的裙摆,剑眉不禁蹙起。当她俯身那刻,看她脚上鞋子,平底黄锦毡履。

大多数唐朝人,会穿着平底鞋,有钱的穿丝缎,没钱的穿麻草。能穿黄锦毡履的,只有后宫嫔妃,或者高级宫人。可是这些角色,不能随便出宫,宫里也有佛寺,为何来此拜佛?

等她进入宝殿,武康迟疑片刻,肚里冒出坏水。闲着也是闲着,不如搞些事情,自娱自乐也好。凑到倭女耳边,压低声音吩咐:“刚才那个娘子,等她拜佛出来,顺手取些东西,最好是她腰牌。”

明日香频频点头,小脸异常兴奋,提裙跑向殿门,静等猎物出来。武康哭笑不得,这个倭国萝莉,主职倭国公主,副职小偷扒手。她最崇拜的,是汉恒帝刘志,那个爱偷的皇帝。

估计为找刺激,刘志嗜爱偷盗,光顾大臣家里,偷遍满朝文武。阴差阳错之下,从梁冀的府邸,偷出谋反证据。梁冀是大奸臣,也是个大贪官,被绳之以法了。

所以很搞笑,权倾朝野的人,被偷的灭满门。小香是脑残粉,做倭国公主期间,聘请专业盗贼,学习偷盗技术。然后发扬光大,也偷倭国大臣,幸亏中大兄宠着,没有搞出乱子。

大概两刻钟后,宫人走出殿门,小香马上行动。故意撞她身上,忙不迭地道歉,表情很是卑微。汉语夹杂倭语,逗得武康偷笑,她不仅盗术精湛,演技也很精湛。

宫人没有察觉,弯着腰安慰她,接受她的道歉。武康再次确认,她脚上穿着的,正是黄锦毡履。如果不出所料,应该是个宫女,这双贵妇毡履,是主人赏她的。

插曲很快结束,妇人款步离开,走到院门附近,偷眼瞧向这边。等到身影消失,明日香跑过去,确定她已走远。跑回郎君身边,拿出核桃大小,铁质的椭圆牌。小脸十分傲娇,扑闪着桃花眼,等着某人夸奖。

武康翻个白眼,违心称赞几句,接手椭圆腰牌,送她个摸头杀。这东西很熟悉,大户的通行证,类似朝廷鱼符。部曲仆人回府,门房确认凭证,才会放人进门。

六个蝇头小字,河东郡夫人府,脑子里有印象。开始冥思苦想,调取脑中记忆,渐渐皱起眉头。这个河东夫人,身份很不简单,是李渊的婕妤。出身河东薛氏,与薛仁贵将军,拥有共同祖先。

其父薛道衡,隋朝襄州总管,爵封临河郡公。她的兄长薛收,立下汗马功劳,是太宗的心腹。因为英年早逝,追赠定州刺史。等到李九登基,追赠其太常卿,并陪葬在昭陵。

其侄薛元超,是李九亲信,进爵汾阴县侯,官拜东台侍郎。不知什么原因,今年三月下旬,贬为简州刺史。曾听媚娘说过,薛婕妤是才女,通经史善文才,是李九启蒙教师。

唐高祖李渊,贞观九年去世,那时长孙皇后,已经感染病重。李九无人照顾,太宗便请薛婕妤,给他讲授经史。因为这个缘故,她能留在宫中,没有出家为尼。

李九登基后,封她河东夫人,外命妇的身份,以堵悠悠众口。作为先帝婕妤,要想长期留宫,必须有个借口。所以有此可知,李九和薛婕妤,关系十分亲近。

显庆元年二月,不知什么原因,薛氏请求出家。李九苦劝无果,特意安排玄奘,为她剃度受戒。同时在后宫内,建造鹤林佛寺,将她留在宫里。

此刻河东郡夫人,出家而不离宫,日子过的潇洒。李九煞费苦心,安排如此周到,关怀无微不至。这更加能说明,她在圣人心里,有很高的地位。

那么问题来了,薛氏的鹤林寺,也是佛家庙宇。为何舍近求远,派出心腹宫人,来静安宫礼佛。难道这里和尚,比宫里的更灵,这是开玩笑吧?

西游记的唐僧,玄奘二月去世,他翻译的佛经,都藏在皇宫内。而他的舍利子,暂时也在皇宫,试问天下僧人,谁能比他更灵。所以武康认为,薛氏行事怪异,必然藏着猫腻。

右手握着腰牌,左手轻敲碑文,眉头越皱越紧。此刻大雄宝殿,走出一道靓影,武康投去目光,是尴尬的老熟人。上官庭芝的妻子,上官仪的儿媳妇,两个婢女搀扶,挺着个大肚子。

如果所料不差,肚子里怀着的,就是上官婉儿。她慢慢下台阶,示意婢女等待,算袋里拿出金叶,塞进功德箱里。婢女搬捐赠盒,郑氏拿出名册,小心放在盒里。

然后缓步离开,不经意看这边,表情很不自然,依稀有些紧张。武康莫名其妙,之前你见到我,都是苦大仇深,现在紧张什么。涌起了恶趣味,左手捏住咽喉,发出怪异诶声,伸手喊住了她。

郑氏停住脚步,下意识捂算袋,不自然偏过头,更加惊慌失措。武康心思细密,特别见了美妇,双眼秒变数码。她的小动作,没逃脱数码眼,形迹十分可疑。

迈正步走过去,拦在郑氏身前,视线居高临下,扫视两个婢女。将军杀人如麻,周身自带煞气,外加凶悍鬼脸,婢女纷纷垂头,吓的大气不敢出。

郑氏紧张无比,捂算袋的右手,有些失血发白。武康看在眼里,和颜悦色道:“我听刘仁愿说,上官公拜相后,你夫君上官庭芝,拜左千牛备身。我脸很吓人吗,请抬起头说话,此乃尊重上司。”

短时间的纠结,郑氏终于抬头,勉强作揖见礼。武康浅笑,柔声说道:“千牛备身很好,我也曾经做过,恭喜庭芝兄弟。让他好好干吧,争取像我这样,早日高升将军。”

郑氏小声应诺,蚊子哼哼似的,武康呵呵怪笑:“庭芝升官时,我渡海出征,此刻我休假,他宿万年宫,始终不相见。等圣驾回京,左奉辰大将军,邀他拜访上司。劳烦娘子转告,在我手下办事,不会亏待他的。”

又是声若蚊呐,武康闪开道路,望着她的背影,笑容开始诡异。明日香凑过来,压低声音说:“郎君好像对她,占有欲望很大。刚才你的眼神,想把她吃肚里,她的腿都抖了。”

武康翻起白眼,狗屁的占有欲,你懂的不少嘛。转身望向盒子,慢悠悠走过去,轻轻打开盒盖。仔细清点名册,接连清点三遍,笑容深不可测,果然有猫腻啊。

今天来的很早,帮媳妇放名册时,盒子里只有两份。十个妇人进殿,八个放入名册,该有十份才对。现在只有九份,丢失的那一份,结合郑氏表现,应该是她拿的。

那么问题来了,拿走了谁的,为什么要拿?首先要搞明白,拿走谁的名册,才能确定原因。其实胸有成竹,不过兹事体大,想要彻底确定。快速打开名册,努力记住名号,全部放回原处。

牵着明日香,离开禅院门,来到静安门。此乃李渊别庙,隶属皇帝宫闱,也由监门卫守护。所有出入庙者,都会登记注册,武康不断祈祷,希望执勤的,是左监门卫。

左监门大将军,老战友刘伯英,爷俩关系很好,兴许能给方便。若是右监门卫,与领导没交情,估计不给查阅。来到门房旁边,刚想提出要求,右侧有人见礼:晚辈刘孟友,参加武将军。

嗓门挺洪亮,循声看过去,是个小伙子。穿监门卫制服,年岁二十左右,看起来很精神。见武康迟疑,再行拱手礼:“好叫将军知晓,左监门大将军,是我的从祖父。”

所谓的从祖父,即祖父的兄弟,关系十分亲近。武康不禁乐了,刘伯英的从孙,应该好说话。拉他到旁边,压低声音说:“发现些异常,需要查记录,确定入宫者。还请贤侄通融,若有其他问题,我找刘叔交接。”

孟友纠结片刻,赔着笑小声说:“叔父你也知道,没有大将军批条,不能让你过目。不过我记性好,从辰时到现在,所有出入宫者,我都记在心中,这就报给叔父。”

两人交头接耳,武康仔细聆听,比对脑中记忆。果然不出所料,缺少的那份名册,是丰乐坊的薛家。河东郡夫人府,恰巧也在丰乐坊,她本人也姓薛。

由此可以确定,薛婕妤和上官仪,以此为宫联络点,正在秘密通信。以佛堂为掩护,比间谍还神秘,要说没诡异,打死都不信。只是不知道,两家神神叨叨,想密谋些什么。

想到这里,嘿嘿笑道:“贤侄据实相告,武康感激涕零。请告知刘叔父,明日午时两刻,我去府上拜访。如果他没时间,还要劳烦贤侄,去修真坊通知。”

刘孟友应诺,爷俩寒暄片刻,武康回到禅院。听着木鱼轰鸣,望着大殿牌匾,久久不能回神。不知什么时候,突然如遭雷击,手指开始哆嗦。涌起可怕的想法,额头淌出冷汗。

后世史书记载,宰相上官仪,曾密谋废媚娘。最后全家被杀,郑氏流落掖庭,牵连了无数人。当时读唐书时,知道有这回事,却不知何时发生。那场政治风暴,不会是今年吧,我去它大爷的...

如果媚娘倒台,那么毫无疑问,我会人头落地。越想越揪心,不断深呼吸,强行镇定着,准备抽丝剥茧。企图废除皇后,就是天大要案,单靠上官宰相,绝对不能成事。

记得显庆五年,圣驾巡幸并州,右卫大将军慕容宝节,勾结右屯卫将军杨思训。意图发动政变,逼李九废媚娘,立关陇女为后。武康联合苏定方,布下天罗地网,等待他们出手。

可不知为什么,演变成了闹剧,宝节毒杀思训。政变无疾而终,结案更加可笑,毒杀案的动机,认定为争风吃醋。这是骗傻子的,武康嗤之以鼻,宝节毒杀思训,宁可自己偿命,是要保护同党。

所以这类大事,必有多人密谋。综合今日见闻,宫里的薛婕妤,是上官仪盟友。他们书信来往,密谋废除媚娘,可真是歹毒呀。这时也明白了,为何郑氏见我,如老鼠见猫。

只是那薛婕妤,已经出家为尼,吃斋念佛多好,瞎起什么哄啊。你是李九的蒙师,媚娘很尊重你,也敬你如恩师。每当朔望之日,都会去鹤林寺,陪你说话聊天,为何容不下她?

脑筋快速转动,渐渐理清思路,笑容异常阴狠。薛氏出家为尼,是显庆元年二月。本是永徽七年,为何改元显庆,因为媚娘上位。永徽六年十月,皇后王氏被废,改立武氏为后。

然后七年正月,废黜陈王李忠,立李弘为太子,大赦改元显庆。普天同庆之际,薛氏出家为尼,巧的令人生疑。武康可与笃定,她是在逼李九,故意恶心媚娘。

她怨气如此大,那勾结上官仪,也在情理之中。这群王八羔子,都是豪门世家,皇后是豪门女,才合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认为,媚娘出身小户,动了豪门的蛋糕,所以必须废掉。

简州刺史薛元超,是薛氏的亲侄,武康可以确定,他也参与其中。至于其他同谋,一时不得而知,也不放在心上。现在最担心的,就是废后阴谋,李九是否参与?

如果他也参与,那对媚娘来说,就是最大危机。经过反复推敲,觉的很有可能,他权利欲很强,媚娘参与朝政,就是分他的权。此次幸万年宫,留下李弘监国,本就耐人寻味。

真想仰天长叹,我正挖空心思,要收拾李义府。你们这群货色,密谋废掉我姐,绝对不可原谅。恨的咬牙切齿,都说媚娘凶残,我觉的她不凶,我都想杀光他们。

对面的废后集团,既然已经出招,恐惧逃避没用,乃翁宣布接招。咱们好好斗法,乃翁戎马一生,不怕尸山血海,不怕血腥政斗。没刀枪的战争,无论如何血腥,乃翁坦然面对。

武康再次离开,快步来到宫外,已经打定主意。就从这里下手,先不打草惊蛇,悄悄调查取证。找到心腹亲卫,秘密分配任务。赵声去简州,监视薛元超,截获来往书信。

钱顺监视这里,确定宫中薛氏,都在和谁联络,尽可能挖同党。神客监视上官府,记录出入人员,秘密调查身份,争取顺藤摸瓜。所有监视工作,全天十二时辰,昼夜不能间断。

简单安排之后,静等媳妇礼佛。如果时间允许,等到申时三刻,官员下班回家,再去拜访敬宗。早些解决义府,也好腾出手来,应对废后风暴。可惜现实骨感,回到家出不来,大女儿不乐意,说好的玩滑梯。

此刻在义宁坊,李义府坐车里,不时唉声叹气。豪华马车停下,突然部曲喝骂:兀那疯癫道人,鬼鬼祟祟作甚?盯着相公宅院,想要偷东西吗?你摇什么头,给我狠狠的打...

李义府蓦的睁眼,撩起车帘观看。道人衣袂飘飘,留着三缕长髯,道袍清新脱俗。手里摇着拂尘,模样仙风道骨,简直得道高人。任凭部曲推搡,保持微笑从容,没有丝毫怒气。

迈着四方正步,不断扭头观望,查看李家府邸。左手快速掐算,接着喟然长叹,方脸带着惋惜。义府想到什么,赶紧开口阻拦:“道长请留步,我有事请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