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九章 入职右崇掖率府

武唐第一佞臣 第九章 入职右崇掖率府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麟德元年(公元664年),夏六月二十,辰时四刻。

两个月的假期,完美和谐度过,武康收获颇丰。首先夫妻关系,有了质的提升,两口子形影不离。不是诵经礼佛,就是逛街郊游,媳妇脸上的笑容,比以往多了很多。

单独相处之时,恢复少女本性,感觉时光倒流,回到相识之初。与闹闹亲密度,也是突飞猛进,陪她读书习字,陪她跳舞斗鸡。李贤苦读期间,成了她心目中,完美的替代品。

唯一的遗憾是,与二丫的关系,依旧不见破冰,甚至惹她发火。原因十分搞笑,二丫身份特殊,是李九的亲外甥,皇后的亲侄女。京城豪门大族,朝堂文武百官,很多上门提亲。

武康来者不拒,带着二丫出席,会面对方父子。如此久而久之,闺女发了脾气,直接闭门不出。媳妇悄悄劝说,咱二丫才九岁,你却着急定亲。她必然会伤心,以为你讨厌她,想早些嫁出去。

肠子都悔青了,痛定思痛后,先诚挚的道歉,再提笔写对联。上联曰:定亲求娶请走他路,下联曰:入赘本府六年后来,横批:我只招赘。吩咐亲卫部曲,贴在正门两侧,谢绝定亲拜访。

只是没有想到,沦为京城笑柄,武将军的文才,惨被书生吐槽。好事者来参观,闹的满城风雨,惊动杨炯大佬。不愧初唐四杰,稍微改动下,秒变高大上:升官发财请走他路,行贿送赂莫入此门。

武康都懵了,拿出十两银,打发走杨炯。格老子的,断我财路,居心不良。还贴老对联,新的卷起来,送给袁公瑜。老袁当场高潮,马上吩咐仆人,贴在大门两边。身为司宪大夫,此对联的内容,堪称量身定做。

假期结束前,带着二闺女,去拜昭陵新城墓,悼念逝去的爱人。父女俩都缄默,静静坐在祠堂,缅怀两个时辰。二丫望着灵位,没有丝毫悲伤,仿佛墓中之人,与她素昧平生。如此怪异表现,让他万分揪心。

回到长安城,找司列衙门销假,交送李九的诏书。领取临时任命,正式开始上班,工作暂时很轻松。左奉辰的侍卫,在万年宫护驾,只剩下三十人。配合右奉辰卫,巡逻西内宫苑,安排工作就行。

武康来到卫所,千牛备身李洋,召集全部侍卫,召开简单晨会。所有千牛备身,都去陪皇伴驾,唯独留下李洋。此乃政治信号,代表着李义府,彻底失去圣眷,并且连累后代。

留下来的卫士,大多是生面孔,互相介绍认识。武康简单训话,安排巡逻任务,交代注意事项。众多新面孔中,备身侍卫权毅,让他感到熟悉,好像在哪听过。特意查阅资料,越发觉的熟悉,就是想不起来。

秦州略阳县人,即甘肃天水市,今年才十七岁。出身陇西权氏,与陇西李氏皇族,关系十分亲近,历有通婚习俗。正因这个原因,他能入左奉辰卫,宿卫皇宫大内。

其实左右奉辰卫,是官二代的集聚地,是大唐干部学院。左奉辰大将军,在武康眼中,是二代头目。所有千牛卫士,都是官家子弟。先在这里镀金,如果表现的好,可以外放做官。

千牛备身杨再思,升任司列员外郎,备身左右崔知温,升任灵州司马。就连宰相上官仪,也把上官庭芝,搞成千牛备身。历练几年后,就能堂而皇之,出任朝廷要职。

处理完奉辰事务,离开左奉辰卫所,直接赶往东宫,完成入职工作。身上背的官职,有检校左羽林大将军,知右羽林训练事,检校右崇掖卫率府。此刻左右羽林军,都在万年宫护驾,没必要去北衙。

右崇掖卫率府,本是右监门率府,龙朔二年更名。隶属太子十率,官署称为率府,最高长官称率,官级正四品上。类似左右监门卫,镇守东宫诸门,就是门卫大爷。

嘉福门进东宫,右崇掖鱼符开路,一路畅通无阻。来到右崇掖率府,鱼符交给副率,出具兵部公文。左右两个副率,官级从四品上,按规矩比对鱼符。确定手续正常,召集率府官员,开入职见面会。

整个率府机构,设置两位副率,一名率府长史,官级正七品上。录事参军一人,官级正九品上;兵曹参军一人,兼任仓曹参军,胄曹参军一人,官级正九品下。监门直长,七十八人,从七品下。

就这么多官员,其余是流外官,包括录事、掌故等。众多监门直长,负责驻守各门,登记出入人员,检查器物财物。右副率许元节,介绍众人认识,其中率府长史,因病重而卸任,职位暂时空缺。

武康记住他们,作最后的总结:“左奉辰大将军武康,在接下来的日子,检校右崇掖率府,是本府最高长官。相逢即是有缘,希望精诚合作,共同履行职责,做好监门工作。”

略微停顿,扫视众人,和颜悦色:“我这人很随和,你们若有困难,无论公事私事,都可找我交谈。我会竭尽全力,帮助解决问题。其他不再多说,各自回岗位吧,等下我会巡视。”

众人应诺离开,武康在办公室,与俩副率交谈。大概半个时辰,独自离开率府,溜达东宫诸门,检查记录工作。东宫官署甚多,有左右春坊,詹事府等等,完全没有兴趣。

官员也有很多,只对两人感兴趣,太子少师许敬宗,太子宾客杨思俭。敬宗是老朋友,思俭是杨家人,媚娘的远房表兄。他的女儿杨氏,会制造宫廷丑闻,牵连太子和敏之。

走到嘉德门外,背后有人行礼,武康转身观瞧,是兵曹参军岑风。他脸色很纠结,好像有话要说,一直难以启齿。大概半刻钟,红着脸小声说:“属下见过武率,求你借三百贯,两年内必还清。”

武康觉得稀奇,我们首次见面,你就提出借钱,貌似不合适吧。岑风更尴尬,头垂的更低:“属下曾经任职,新城公主家令。后来公主薨逝,承蒙圣人不弃,授右崇掖参军。”

所谓公主家令,掌公主家诸事,官级从七品下。武康仔细回忆,渐渐有了印象,于是和颜悦色:“我想起来了,新城家的老人,她提起过你。三百贯铜钱,不是小数目,可以借给你。能不能告诉我,发生了什么事?”

说完迈开脚步,走进旁边凉亭,岑风快步跟上,神色颇为激动:“就在三天之前,右奉裕率府长史,突然登门造访。让我拿四百贯,授我本率府长史。他言带威胁,我不敢拒绝,经多方筹借,还差三百贯。”

武康眯起眼,左右奉裕率府,类似左右奉辰卫,隶属太子十率。如果记忆不差,右奉裕率府长史,是李猫的次子李洽。他们真的穷疯了,小小的七品长史,敢强卖四百贯,不怕遭雷劈吗?

岑风委屈异常,眼里噙着泪花:“我已年过花甲,早想辞官回家,却惹上这通事。李家强卖官职,属下走投无路,还有全家老小,不敢得罪他们。听闻武率重情,所以豁出老脸,开口求你帮助。”

武康沉吟片刻,摆出柔和笑脸:“你照顾新城母女,我肯定会帮忙,地址放我桌上,明天午时送钱。还钱日期不限,但必须打欠条,写明借钱原因。老先生要明白,这个借钱原因,要求最真实的。”

此言一出,岑风震惊,依稀想到什么,老脸满是纠结。不知过了多久,咬着牙点点头,再次行礼告辞。走到嘉德门边,突然鞠躬到底,态度毕恭毕敬。不到半分钟,门内走出队伍,足有三十多人。

看他们的打扮,是太子千牛卫,隶属奉裕率府,全部持刀配箭。四名副率引路,走在最前面的,是皇太子李弘。武康赶紧过去,拱手行君臣礼:“右崇掖率武康,参加太子殿下。”

李弘十分兴奋,连说舅舅免礼,转身吩咐卫士:“你们都回去吧,由舅舅保护我,没有任何问题。元士提着东西,随我一同前去,剩下的都回宫。”

众千牛和宫人,个个面露纠结,杵在原地不动。李弘也不生气,心平气和的说:“我是去掖庭宫,左奉辰大将军,亲自伴我同行,你们担心什么?告诉许少师,最多半个时辰,我不会超时的。”

又僵持半刻钟,小正太很坚决,副率面面相觑。最后无奈点头,来到武康身前,中年副率恭敬道:“劳烦武大将军,护卫太子殿下,我等在此等候。等到诸事结束,还要劳烦将军,亲送殿下回归。”

武康微笑点头,心里却在吐槽,瞧你们的德行,各个如丧考妣。难道你们以为,我想伺候他吗,没办法的事啊。李弘急不可耐,拉着舅舅离开。只带一个宦官,约莫三十多岁,手里拎着饭盒。

走进通训门,进入大兴宫,李弘笑着问:“家中安好吧,舅母和闹闹,未有忧虑吧。还有秀妹妹,现在怎么样,之前听阿母说,整天都不说话,现在好些了吗?”

武康微笑回话:“感谢殿下关心,家中一切安好,相比刚凯旋时,二丫好了许多。只是臣很不解,殿下去掖庭何事?公公盒子里提的,应该是鸡肉汤吧?”

李弘淘气眨眼,煞有介事道:“舅舅鼻子灵敏,里面就是鸡汤。为何去掖庭宫,舅舅心知肚明,不要明知故问。还有在私下里,也像阿母那样,称我弘儿即可。”

拉到吧好外甥,称呼你弘儿,你爹知道了,肯定训斥我。至于去掖庭,若所料不差,是给你姊送饭。义阳和宣城公主,是萧淑妃所生,其母宫斗失败,被囚禁在掖庭。

你给她们送饭,确实心地善良,难怪李九称赞:太子仁孝,接待大臣,符合礼节,不曾有过失。媚娘提起他,也骄傲的很,说他宅心仁厚。万年宫会面时,姊弟俩拉家常,她还举例证明。

太子率更令郭瑜,去年教授《左传》,读“芈商臣弑杀君王”时,李弘掩书叹息:此事臣子不忍听闻,圣贤的经典中,应记载好人好事,为什么记载这个?

郭瑜回答说:孔子写《春秋》,善恶事都记载,褒善劝谏大众,贬恶告诫后世。书写芈商臣恶行,正是令其罪恶,能够遗臭万年。从而惊醒后世,让后人引以为戒。

李弘仍不乐意,此事不忍听闻,要求学别的书。郭瑜无可奈何,停止讲学《春秋》,改教授《礼记》。媚娘滔滔不绝,说从去年开始,李弘命许敬宗,上官仪、杨思俭等,收集古今文章,编纂《瑶山玉彩》。

武康不置可否,当时建议媚娘,如果有了机会,要向李弘学习。拉拢朝廷官员,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集合编书。他们锦衣玉食,难被金钱所动,对于青史留名,有很深的执念。

集合他们编书,造福于读书人,就能青史留名。你给他们机会,他们自然感激,就会心生好感。媚娘瞠目结舌,点头表示受教,承诺若有时机,按康郎吩咐做。

想到这里,不禁苦笑,薛氏倒武集团,已经露出獠牙。如果处理不好,咱们武家玩完,永远没机会喽。身后传来声音,打断他的遐想:“奴奴叫李元士,将军喊名儿吧,当不起公公的。奴奴兄长德官,伺候着皇后嘞。”

武康微笑点头,李德官的弟弟,肯定是自己人。嘉猷门入掖庭宫,李弘小声说道:“弘儿请问舅舅,每当军府集结,卫士逾期未到,会被军法处死吗?家人也会牵连,充官为奴为婢,还要抄没家产?”

确实是这样,军法明确规定,卫士逾期未至,会被判处死刑,家人也会充官。武康点点头,实话实说道:“殿下说的对,逾期未到者,中途逃亡者,都会连坐家属。”

李弘突然叹气,放慢脚步说:“听上官相公说,卫士逾期未到,大都内有隐情。有的途遇山贼,有的渡河遭难,有的身负伤病。等等多种情形,实在值得同情,军法连坐亲属,未免太过苛刻。”

武康点点头,说的是实情,可惜没办法。来到宫人院,李弘小声说:“弘儿窃以为,大唐的军法,要兼顾实情。希望修订法律,逾期未至者,酌情以处理。免去连坐之罪,哪怕士兵逃亡,也不牵连家人。”

十一岁的娃娃,如此宅心仁厚,堪称难能可贵。能得李九喜爱,能得媚娘溺爱,是个听话孩子。如果他当皇帝,会是一代仁君。可惜身体虚弱,会被病魔缠身,最终英年早逝。

他至情至孝,若身体强健,不会有武则天。不过很可惜,历史没如果,武康柔声说:“殿下言之有理,法律不外人情,臣戎马生活七年,见的实在太多。不过修军法,需圣人首肯,臣鼓励殿下上疏。”

李弘停下脚步,表情十分兴奋:“舅舅鼓励上疏,那真是太好了,等看望了阿姊,我就起草奏疏。还请舅舅帮忙,整理具体事例,弘儿作为佐证。如果圣人同意,施恩天下万民,必被百姓敬仰。”

这个没法拒绝,武康点头答应,希望你的奏疏,能帮到你母亲。你爹那个混球,可能密谋废后,我是如履薄冰。因为我的到来,有了蝴蝶效应,历史会不会改变,心里真的没谱。

曾经接触的人,除了新城以外,包括狄仁杰、张柬之,命运都改变了。唐书里的狄仁杰,没做过婺州刺史,任详刑丞的时间,也提前了很多年。此次废后风波,能不能挺过去,他无丝毫信心,更不敢掉以轻心。

来到掖庭北院,舅甥在院外等待,等巡逻卫士来。毕竟两位公主,处于囚禁状态,如果接触外人,哪怕当今太子,也需侍卫在场。倘若出了差错,谁也担当不起。

大概两刻钟后,巡逻侍卫来到,是左奉辰卫的,备身权毅带队。走进北院门,七拐八转后,来到小院落。宫人打开院门,李弘笑着喊话:“两位阿姊在吗,我来看你们了,带了药膳鸡汤。”

屋门出现白影,宣城公主提裙角,快步过来见礼。伸手接过食盒,紧紧抱在怀中,俏脸满是开心。义阳公主也出门,比妹妹稳重许多,落落大方行礼。姊弟没有生疏,李弘应该常来,真是个好孩子。

武康过去见礼,她们虽然落难,仍有公主头衔,那是正一品爵位。义阳有些扭捏,还礼后小声说:“将军救命之恩,义阳没齿难忘。无力送出谢礼,只能铭记于心,日日为将军祈福。”

什么救命之恩,武康云里雾里,不知如何接话。得到李弘提醒,很快想了起来,不禁哑然失笑。那是显庆三年,她被鸡骨噎住,差点丢了小命。

武康恰恰巡逻,海姆立克急救术,帮她吐出骨头。只是过程尴尬,从后面抱住她,分开她的双腿,双手挤压小腹。仔细算起来,她今年十六岁,难怪会害羞。

想到这里,尴尬挠头,讪讪说道:“公主不必介怀,若非殿下提醒,臣也记不起来。当日确实逾礼,所以不敢居功,不求公主感激,只求公主原谅。”

义阳脸更红,垂头不说话,女儿态十足。李弘饶有兴趣,嘿嘿调笑道:“如果我没记错,阿姊二八年华,可以择驸马了。等阿爷回京,我上疏禀告,待寻觅良缘,阿姊风光大嫁。”

缺心眼的孩子,说的不叫人话。义阳羞不可耐,刹那落荒而逃,靓影跑进屋门。宣城也跑进门,探出脑袋嬉笑:“阿姊和我约定,我们共同出嫁,我今年才十四,所以再等几年。”

调皮笑脸消失,屋门也被关上,李弘满脸尬笑。武康嗤之以鼻,忽然想到什么,转身看向李弘,脸色十分严肃:“臣有事相求,还请殿下应允。”

李弘不明所以,迟疑不到十秒,点头表示应承。两人离开院子,示意众人等待,武康小声说:“圣驾回京后,你去劝皇后,解除公主囚禁。就说臣建议的,因为兹事体大,求她千万答应。”

短暂的沉默,李弘点殿头,武康会心笑。希望媚娘同意,增加李九好感,降低废后决心。多争取一分钟,我就多分胜算,此次废后危机,只能用亲情化解...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