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五十四章 与武顺敞开心扉

武唐第一佞臣 第五十四章 与武顺敞开心扉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夏六月初五,午时两刻。

长安城明德门,在朱雀街最南端,是长安的正南门。五个通行门道,建制最为高级,右监门卫驻守,监门将军主管。普通的车辆,走旁边四洞,中间的门洞,是给贵族用的。

有辆豪华马车,车尾竖着斧钺,门卫不管阻拦。这些大型斧钺,都是皇帝专用,赏赐给贵族们,称之为假钺车。车队领头骑士,监门将军也认识,千牛大将军武康。

监门将军见礼,草草检查放行,武康拱手还礼。四十婺营亲卫,各个全副武装,守在马车前后。车队缓缓出城,向南行出五里,沿着小林涴河,驶向小林山谷。

两侧是粟米田,形状像狗尾草,沉甸甸的稻穗,长势相当喜人。进入山谷之后,粟田开始稀少,到处鸟语花香。武康驾驭战马,无视人间仙境,两道剑眉之间,有着淡淡愁容。

上个月二十八,东征大军班师,武康第一时间,拜访老师苏定方。可怜的老头子,也是满脸哀愁。这个可以理解,东征无功而返,心情自然郁闷。

师徒促膝长谈,最后得出结论,至少三年之内,不能大举东征。高句丽运气好,又能苟延残喘,简直便宜他们。更加无奈的是,百济也乱成粥,叛乱愈演愈烈,局势近乎失控。

离开恩师府邸,定方给了封信,刘仁愿的私信。义府想借刀杀人,假刘仁愿的刀,秘密弄死刘仁轨。武康帮忙写信,阐述他的阴谋,仁愿于心不忍,仁轨此刻健在。

遥想显庆五年,跟随苏定方出征,十万天兵灭百济。后来主力班师,左骁卫中郎将,仁愿兼任都护。率领嵎夷道卫士,联合七千新罗兵,共同镇守泗沘城。

百济人黑齿常之,沙吒相如等遗民,开启复国运动,闹得轰轰烈烈。叛军强攻泗沘,仁愿陷入苦战,泗沘差点被破。然后祸不单行,检校熊津都督,左卫郎将王文度,率军支援刘仁愿,不幸暴病而亡。

朝廷再派刘仁轨,检校带方州刺史,接替王文度统军。经过艰难行军,双方终于会师,打退黑齿常之,化解泗沘之围。然而好景不长,百济王的堂弟,扶余福信起兵。其叛乱的规模,更甚黑齿常之。

车队进入山谷,亲卫准备野炊,草地上铺凉席,摆放各种糕点。武康勒住缰绳,抬头仰望蓝天,嘴角扯出冷笑。这个扶余福信,铁杆精日分子,他还有个名字,叫作鬼室福信。

他爹扶余良臣,跟随王子扶余丰,去倭国充当质子。他在倭国出生,深受日本教育,连同伪王扶余丰,都是倭国的走狗。唐灭百济之后,福信返回百济,立刻招兵买马,伙同道琛和尚,大做复国美梦。

他们想要复国,必须歼灭泗沘城,留守的大唐部队。如果泗沘城破,唐军战略优势,必然丧失殆尽。战局相当不利,仁愿头痛欲裂,联合刘仁轨部,苦苦守城支撑。

福信遣使倭国,许下无数利益,请求倭国出兵。武康了解倭人,他们从古到今,都有着大陆梦。倭国齐明天皇,貌似是个娘们,答应出兵协助。

龙朔元年正月,亲自乘船西行,去倭国筑紫郡,即日本福岛县。女天皇亲自监督,制造船只和武器,招募倭海军部队,准备支援百济国。时至七月下旬,军资筹备完毕,她却突然病死。

倭国办完葬礼,在今年正月中旬,倭国中大兄皇子,继承他娘的遗志,护送扶余丰回国。到了五月上旬,伪王子扶余丰,踏上百济故土,被扶余福信等,拥为百济伪王。

仁愿信里描述,倭国向百济军,提供大量援助。大宗武器军粮,七千倭军士兵,而百济的叛军,为之感动流涕。唐罗留守联军,不仅应对叛军,还要硬抗倭人。

战局陷入胶着,仁愿请求朝廷,派兵渡海远征,彻底评定叛乱。武康冷笑更甚,此刻朝鲜半岛,因为倭国介入,更加错综复杂。搞屎棍小日本,意图染指半岛,怕是活在梦里。

仁愿在奏疏中,信誓旦旦表示,倭国极有可能,再派海军增援。朝廷紧急磋商,派兵支援的呼声,稳稳占据上风。那是军事基地,若想灭亡高句丽,必须稳定百济。

照此情形观望,最多到七月底,就能确定政策。那么问题来了,确定增援之后,谁来领兵出征。武康当仁不让,已经请求媚娘,调动朝堂势力,争取总管之位。

夜里做梦都想,成为熊津总管,统兵再伐百济。因为这次战争,是中日首次冲突,是远东霸权之争。对于武康来说,首次抗日战争,意义太过重大。

必须竭尽全力,碾碎百济复国梦,覆灭倭国海军,斩断倭国手脚,破灭其大陆梦。先定个小目标,彻底打疼他们,让那些日本猴子,至少五百年内,不敢挑衅华夏。

为了取得帅位,四处托关系,到处走门口。首先打点军方,特意拜访玄武党:左武卫将军郑仁泰,左戎卫大将军杜君绰,右监门大将军李孟尝。仁泰欣然答应,其余俩老狐狸,都是不置可否。

不指望举荐,只要别添堵,就心满意足。而在宰相方面,许敬宗李义府,多少会给面子。老扑街许圉师,肯定从中作梗。就在上个月,因为大明宫,两人又结梁子。

早在显庆五年,武康上疏李九,重建大明宫殿,今年四月下旬,终于提上议程。然而五月初三,司宪大夫杨德裔,突然弹劾武康:怂恿陛下兴土木,此乃奢欲伊始,实为佞臣所为。老臣恳请陛下,亲贤臣远佞人。

弹劾留中不发,媚娘派人通知,武康浑不在意,乃翁就是佞臣。本来没放心上,与恩师长谈时,惊的瞠目结舌。定方言辞凿凿,拍着胸脯保证:这次的弹劾,包括上次入狱,都是圉师指使。

很快惊出冷汗,觉的大有可能,越州长史杨德裔,是经许圉师举荐,才官拜司宪大夫。只是想不明白,为什么针对我?每次见到你,都把礼做足,哪里得罪你了?

于是详细诉说,与圉师的交集,定方做出点评,武康听完剖析,差点笑出猪声。做千牛本身时,曾送给许自遂,一块白玉镇纸,犯了圉师的忌讳。

本来这方镇纸,媚娘送给许敬宗,有警示告诫之意:给我站稳立场,不要做墙头草,全心为我服务。处理无忌谋反时,许敬宗送给武康,武康转个自遂,自遂送给他爹。

他老爹许圉师,肯定颇为微词:你算什么东西,凭什么敲打我。于是怀恨在心,只要一有机会,就会找他麻烦。圣驾巡幸许州时,途径妬女庙祠,圉师首次出手。差点害的武康,在寒冬时节,光脊梁跪庙祠。

这时钱顺靠进,见大佬在发呆,纠结了半刻钟,捂嘴干咳几声。看见大佬转头,小心翼翼汇报:“已经准备好了,赵声和林平郎,带着众兄弟,警戒方圆三里。”

武康收起思绪,看着前方马车,不禁摇头叹气。许圉师和杨德裔,处理起来很棘手,马车里的武顺,有过之而无不及。今日邀她出来,是奉媚娘的指示,摊牌她出轨李九。

望着满地糕点,踩镫跳下马背,缰绳交给钱顺,让所有人远离。来到马车边,和颜悦色道:“元姊辛苦啦,我扶你下车吧。食物已经备好,此刻阳光明媚,正是郊游时机。”

车帘缓缓打开,武康搬来凳子,搀着她下马车。来到餐布前,武顺兴趣缺缺,望着四周环境,强颜欢笑道:“此处风景甚佳,康郎陪我走走,整天窝在家里,都快憋出病了。”

武康点头应诺,两人联袂而行,扶着她上矮坡。山坡点缀野花,放眼望向四周,绿油油粟麦地。武顺闭上双眼,心情渐渐开朗:“记得小时候,和媚娘掐麦穗,编成花环戴头上,被阿爷狠狠教训。”

说完看向武康,笑容带着尴尬:“康郎是忙人,大部的时间,围着媚娘转。估计在你眼中,早就没了元姊,也没贺兰兄妹。今日带我游玩,肯定有事要办,还请康郎名言,阿姊洗耳恭听。”

话语夹枪带棒,带着疏离怨气,武康颇为尴尬,昧着良心说:“你和敏之敏月,在我心里的地位,和媚娘相差无几。不过你说的对,自从离开婺州,我对元姊的关怀,的确少了许多,以后肯定改正。”

武顺不置可否,看着武康浅笑,良久后淡淡说:“那次睦州遇险,康郎拼死相救,我和一双儿女,才能保住性命。在婺州录参府,康郎关怀备至,陪着敏之读书,陪着敏月玩耍。那段时光,非常美好。”

一阵清风吹过,蒲公英满天飞,夹杂淡淡花香。武顺坐上草地,两手托腮轻言:“后来回到长安,每次逢年过节,康郎不远千里,送来各自礼物。每次康郎进京,都会住在家里,陪着敏月嬉戏。”

微闭双眼,淡淡说道:“夫君过世的早,留下我们母子,生活很是艰辛。我在康郎身上,找到夫君的影子。我能真切感受,你喜爱孩子们,像个慈祥父亲。除了我的爷娘,从来没有人,对我这么好。”

情绪开始起伏,语气变的生硬:“可是到后来,她在修真坊,给你买宅院。她还吩咐你,别再住我家,你听她的话,再也没住过。疏远了我们,我失去关怀,孩子失去呵护。我们三口人,在你的心中,不及她毫发。”

武康缓缓坐下,心里不是滋味,罗织言语解释,最终欲言又止。武顺睁开眼,目光很怨恨:“她身在皇宫,享受荣华富贵,同时母仪天下。可她还嫌不够,孩子微薄父爱,她都狠心抢走。”

又是清风吹过,武康扯出苦笑:“你是她元姊,她的坎坷遭遇,你比我更了解。十四岁入后宫,不讨太宗喜欢,贬掖庭做杂役。吃着残羹冷炙,被褥不耐夜寒,刷马桶洗衣服,遭受非人待遇。”

微微摇头,继续回忆:“后来结识太子,生活才有好转,太宗驾崩之后,入感业寺为尼。后来再度入宫,夹在萧王之间,整日如履薄冰。幸亏才识过人,借着废王立武,堪堪登上后位。”

转头看武顺,苦口婆心劝:“她吃过的苦,旁人不敢想象。你们感情很好,也曾相依为命,等她做了皇后,没有亏待你们。为何纠缠圣人,说句难听的话,他是你的妹婿。若设身处地,你会怎么想?”

武顺闭目不言,武康喟然长叹,你的这种做法,本身就是错误。想起那天会面,昔日的铁娘子,哭的肝肠寸断。被最亲的人背叛,那这个世界上,她谁能信赖谁。

撕心裂肺的痛,言语不能表达,武康继续劝:“三条腿的蛤蟆,我找不到,两条腿的活人,满大街都是。想要什么男人,只要不是圣人,我和媚娘两个,都会帮你说合。”

武顺缓缓摇头,目光锁定武康,话语带着决然:“我心仪的男人,已经离我而去,永远不会回头。那日在甘泉宫,我与圣人欢好,被她当场撞破。她强迫圣人,吩咐监门卫,禁止我进宫。”

视线咄咄逼人,纤细声音更冷:“王皇后萧淑妃,被她囚禁冷宫,笞刑活活打死。我听王伏胜说,打的皮开肉绽,浑身血淋淋的。康郎你说实话,她让你来找我,想如何处置我?”

武康回答:“王皇后萧淑妃,不是咱家的人。你们同胞姊妹,纵有滔天怒意,也不会加害你。她想让你离开,远离长安洛阳,回到并州老家。同时作出保证,你的后半辈子,绝对锦衣玉食。”

武顺扯出冷笑,话语阴阳怪气:“心狠手辣的她,也会顾及亲情,让我刮目相看,让我感激涕零。以康郎的秉性,肯定为我求情,她也妥协了。现在说说吧,答应什么条件,才能留在长安。”

武康轻叹气,实话实说道:“只要元姊立誓,从此安分守己,永远不入皇宫,永远与圣人断绝,就可留在长安。伯母年纪大了,二姊身在深宫,肯定照顾不周。为了伯母考虑,为了孩子着想,请元姊立重誓。”

长时间的沉默,不知过了多久,武顺举起右手:“黄天在上,厚土在下,武顺立誓,永不进皇宫,永不见圣人。举头三尺有神明,如果违背誓言,必遭五雷轰顶。”

武康松口气,终于搞定了,脸上有喜色:“恩师曾经教导,我与伯母分居,恐会惹来非议。等下回到城里,我去拜访伯母,商量搬家事宜。咱们一大家子,还是住在一起,彼此有个照应。”

意思不言而喻,武顺嗤笑出声:“这是她的主意,她还是不放心,让你来监视我。不过无所谓,我早就没有家,住在哪都可以。夫人府的事务,皆由阿母做主,你去找她商议。”

终于圆满解决,望着无边粟田,武康笑的真诚:“上次欣赏农田,是在婺州任上,转眼过去七年。刚才说了很多,元姊应该累了,我扶你走走吧。农田一望无垠,谷米穗沉甸甸,才是最美画面。”

温柔拉起武顺,沿着山包散步。感受丝丝威风,闻着野花芳香,沐浴着蒲公英,身心得到放松。如此完美意境,武顺敞开心扉,拉着武康的手腕,渐渐有了笑容。

心情越发放松,武康掐朵黄花,插上她的发髻,由衷的赞美着:“我的两个阿姊,都已年近四十,可就是不显老。如果咱俩逛街,别人肯定以为,你是我的小妹。”

武康嗤之以鼻,翻着白眼说:“都二十八了,还没个正行,阿母也说你,像个大孩子。不过话说回来,你也是不显老,回想首次见面,真的变化不大。特别那双贼眼,和你在婺州时,简直一模一样。”

就当这是夸奖,武康洋洋自得,继续商业互吹。然后开讲笑话,逗她咯咯乐,偶尔开开车,惹她翻白眼。如此相处模式,真的轻松惬意,这才是亲人之间,正确的打开方式。

时间悄然溜走,不知什么时候,眼角余光发现,北方两里开外,有黑压压人影。大概有十匹马,对峙几个农户,依稀传来争吵声。武康来了兴趣,口哨召唤钱顺,让他探听情况。

钱顺骑马离开,两刻钟后回来,带着满脸鄙夷:“圉师家许自然,就是在洛阳城,出言不逊那个。他又仗势欺人,领着部曲打猎,踩踏田主粟地。田主十分生气,说话不太好听,惹怒了许自然。”

觉的有些意思,武康眯起双眼,钱顺幸灾乐祸:“许二勃然大怒,骂田主是田舍奴,田主骂其败家子。许二怒不可遏,竟用弓箭射击,幸亏他的射术烂,没有酿成大祸。”

武康收敛笑意,脑筋快速转动,一个有趣的想法,很快涌上脑海。拿出官私两印,递过去淡淡道:“现在去找田主,亮明我的身份。帮他准备状纸,让他去宪台告状。”

钱顺收起印章,小心翼翼的问:“田主是平头百姓,若你给他撑腰,可能敢去告状。可许二身份太高,宰相家的郎君,马踩田也是小事。就算宪台受理,最多处理许二,不会影响许圉师。”

武康哑然失笑,煞有介事的说:“扳倒大人物的,往往是小人物。这是个小考验,如果他许圉师,交不出好答卷,绝对会倒大霉,甚至牵涉杨德裔。如果运作的好,我能一石二鸟,让他们都滚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