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武唐第一佞臣 > 第四十三章 两军对峙燕然山

武唐第一佞臣 第四十三章 两军对峙燕然山

作者:宝珠道长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3 00:10:22 来源:平板电子书

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夏五月三十,辰时四刻。

铁勒道大总管,老扑街郑仁泰,突然间病倒了。并且传下了军令,卢山道行军总管,三道总行军长史,任前军正副总管。率领卢山部队,步骑四万卫士,出任前军先锋。

武康嗅觉灵敏,内心异常笃定,仁泰在冒坏水,在酝酿着阴谋。可他确实病了,脸色苍白如纸,模样有气无力。若是装模作样,演技如此精湛,堪比奥斯卡影帝。

不管怎么说,军令如山倒,没权利拒绝。哥俩很快决定,召开军事会议。四十折冲都尉,四十折冲长史,共商行军大计。熬了整个通宵,确定行军方针,部署行军路线。

五月二十八辰时,卢山道准时拔营,向天山南麓挺近。楚神客率斥候,头前刺探敌情,五团骑兵开路,队伍连绵不绝。人的脚步声,马的踢踏声,驴的歌唱声,各种噪音交织,演奏最美乐章。

大唐军队编制,队是基层单位,由五个军火组成。每火十名卫士,配备六匹驮马,用来运输装备。唐军着甲率高,又是劳师远征,步兵徒步行军,倘若身披战甲,显然很不现实。

大量配置驮马,驮运铠甲辎重,减轻体力消耗,提高行军速度,增加机动能力。因为辽东战役,驮马大量紧缺,朝廷也很无奈。朝堂经过商议,不能配备耕牛,要留在家耕田,只能配备毛驴。

军营中也有驴,武康久在军营,自然不会讨厌。每次沙场厮杀,马哥冲锋陷阵,驴哥驮运伤兵。一个向前冲,一个往后退,画面很和谐,感觉很搞笑。

可是这批家驴,首次随军出征,表现差强人意。不拉屎就撒尿,时不时的叫唤,同伴也跟着叫。那绵长的叫声,几乎捅破云层,令人头痛欲裂。武康有种感觉,如果此时开口,肯定发出驴叫。

五月三十辰时,得到斥候汇报,北方九十里外,发现铁勒军营。哥俩经过商议,在翁金河西岸,就地安营扎寨。取出军用物资,分配铠甲弩箭,卫士保持警惕。今晚吃好睡好,明天卯时二刻,中央校场点兵。

忙完所以军务,武康回到军营,盘膝坐在地铺。取出蜀锦手帕,擦拭千牛战刀,手指检验刀锋。随行的婺营卫,都是百战老兵,不用耳提面命。吃饱喝足后,盔甲放铺边,头枕环首横刀,全部和衣而眠。

检查完装备,收起千牛刀,拿出全家福。巴掌大的泥人,五个人的容貌,全部惟妙惟肖。自己站在中间,左边是媚娘,右边是媳妇。身前两个小人,是李贤和闹闹,还牵着小手,没羞没躁的。

洛阳城泥人张,最好的泥人师,手艺巧夺天工。媚娘亲自邀请,在道政坊武府,捏造五个泥人。武康寻思着,等班师回朝,请许敬宗出手,写篇《泥人记》,必不输《核舟记》。

默默注视许久,直接无视李贤,亲吻三个女人,闭上眼心中说:明天列阵出征,不日迎来战争,敌我兵力悬殊,肯定是场苦战。不过话说回来,敌人再强,岿然不惧;坑爹队友,令人无奈。最爱的妻女,疼我的媚娘,请你们保佑,我能活着回去。

翌日鸡鸣时分,听到起床锣声,武康跃然而起。取衣架黄金甲,快速往身上套,同时呶呶咆哮:“起床号令已响,全部起床着甲。赵声小老弟,做梦娶媳妇吗,快给乃翁醒来。”

依旧鼾声如雷,平郎抬脚猛踹,赵声豁然起身,骂骂咧咧披甲。两人熟练配合,很快着装完毕,装备各种武器。武康腰挂横刀,打开算袋检查:火折子和砺石,解绳结的锥子,五片金叶子,两块熟羊肉。

袋内无缺失,挂在右腰上,酒袋和匕首,挂在后腰上。背负羊皮箭囊,内有羽箭六十,斜背柘木格弓。平郎跑过来,和赵声配合,装备千牛刀。

武康挟着头盔,鹰眼快速巡视,营内亲卫列队。身穿明光铠,后背骑士弓,左腰挂横刀,右腰铁连枷,左臂捆钩镶。所谓的钩镶,是圆形铁盾,上下装备利钩。既能格挡攻击,又能造成攻击,可谓攻守兼备。

没有发现纰漏,武康戴上头盔,带队走出营房。校场点将台上,仁贵挺拔如松,两人确定眼神,并排立于将台。卫士源源不断,跑步校场集合,快速排列队形。三次点卯锣毕,折冲依次汇报。

确定没有疏漏,哥俩确定眼神,正式宣布行军。依旧骑兵带路,斥候探查敌情,距贼军二十里,部队暂停行军。仁贵沉吟片刻,淡淡吩咐武康:“武副总管,此处结阵。”

武康应诺接令,楚神客打旗语,命令层层传递。校尉队正嘶吼,卫士火速行动,按照之前演习,快速排兵布阵。脚步夹杂吼声,战马嘶驴叫唤,令人热血沸腾。

仁贵研究阵型,武康研究武器,老薛用的兵器,传说中的画戟。也没那么神奇,长矛镶半月刀,矛戈的结合体。战戟这种武器,自秦汉以后,已经被淘汰。到了隋唐时期,不是战场武器,而是宫廷礼器。

战场上的武器,讲究简单克敌,注重经济实惠。战戟消耗的铁,比枪矛槊更多,锻造成本更大。春秋战国时期,战戟配合战车,战车被骑兵淘汰,战戟也随之淘汰。

虽不是主武器,却是杀人利器,可砍可钩可削。放眼整个大唐,武将用的兵器,大多是长马槊。只有两个奇葩,武康用千牛刀,薛仁贵用画戟。

想到影视剧,武康浅笑道:“仁贵兄的画戟,据说来之不易。有次你去绛州,路遇吃人毒蛇,你要为民除害。三丈长的巨蛇,见到你转身逃。你穷追不舍,追至某个山洞,发现兵书四卷,以及方天画戟。”

薛仁贵懵逼,很快翻白眼:“哪有这么邪乎,这杆方天画戟,是我家传武器。先祖遗留戟法,我便照着练习。画戟比马槊重,我天生力气大,才能得心应手,也没什么兵书。”

武康笑而不语,你在影视剧里,被吹成了薛神。仁贵突然靠近,小心翼翼的说:“你师从苏将军,苏将军师从卫公,卫公是大唐军神。他的很多兵书,被圣人锁内库,我等梦寐以求。不知变之贤弟,有没有得到...”

话语戛然而止,薛仁贵很尴尬,纠结片刻继续:“变之切莫误会,我没觊觎之心。太宗和圣人,管兵书极严,卫公的兵书,不让人翻阅。侯君集拜师卫公,卫公不敢深教,不知苏将军...”

武康浅笑:“老师教兵法,向来不保留,我受益颇深。不过很可惜,北击颉利后,老师被冷藏,人也不在京城,不能继续学习。他从卫公那里,学到的并不多,我知道的也不多。”

说到这里,打定主意,以后媚娘掌权,求赐卫公兵法,到时好好研究。见仁贵很遗憾,凑过去小声说:“我摆的军阵,也是恩师教的,据说源出卫公。薛兄仔细看,等摆好以后,请指点一二。”

老薛十分惊愕,立刻瞪大双眼,全神贯注观看。随着时间推移,阵法渐显雏形,分中军和六厢。武康从旁指点,老薛不断点头,两人共同讨论,全都露出欣慰。

卢山道中军阵,共有卫士八千,五千六百战兵,分为百十二队,每队有五十人。各兵种摆阵型,有弩手八百人,弓手八百人,骑兵两千人,跳荡一千人,奇兵一千人。

四百弩兵方阵:百名伏远弩兵,顶在军阵首排,射程四百五十米;百名擘张弩兵,位列弩阵次排,射程三百四十米;百名角弓弩兵,位列弩阵三排,射程三百米;百名单弓弩手,位列弩阵末尾,射程二百五十米。

其后是弓箭阵,射程百米左右。弩手和弓箭手,都佩戴陌刀棒,或者环首横刀。敌冲至三十米,便会丢弃弓弩,以短兵器迎敌。弓箭队后方,是骑兵方阵,之后是奇兵阵,以及跳荡军阵。

奇兵阵分两部,前部是枪槊兵,攻击范围丈许。后部是战锋队,由陌刀手组成,都是军中精锐。陌刀全长两米,是单尖两刃刀,由刀棒和刀刃组成,可以组合拆卸。

跳荡是刀盾手,配盾牌和横刀,身穿轻型盔甲。他们攻击灵活,使用的短兵器,擅长近身格斗。奇兵和跳荡兵,各执长短兵器,战时互相配合,互相弥补不足。

所有的战斗兵,全部佩戴长弓,佩箭矢十五支。几乎全部着甲,按照精锐等级,确定铠甲等级。最精锐的卫士,身着明光战铠,其余着锁子甲、皮甲,最次的是绢甲。

其余两千四百人,是中军驻队,排列成圆形,护中军周围。所谓的驻队,就是预备队,若战事不利,他们投入战斗。同时也是辅兵,赶毛驴抬担架,运送战略物资,收容救治伤兵。

驻队排成圆形,能够尽快支援,六支外围军阵。其中左右虞侯,位于中军两虞,每军五千六百人。挑选战兵三千八,分成七十六队。有弩手六百人,弓手六百人,马军一千人,跳荡八百人,奇兵八百人。

两支左厢军,两支右厢军,每军五千二百人。挑选战兵三千六,参照中军阵型,分成七十二队。有弩手五百人,弓手五百人,马军一千人,跳荡八百人,奇兵八百人。

每队的队副,皆手持陌刀,站队伍后面。他们是督战,等短兵相接,临阵脱逃者,畏惧不前者,皆挥刀砍死。倘若发起冲锋,前排的弓弩手,在步兵冲锋后,也要提棍跟随,否则也会被砍。

卢山四万大军,分配三万战兵,其余驻扎军营,负责保护辎重。可以试想一下,战场热火朝天,老窝却被人端。粮食帐篷全没,那还打个毛儿,直接投降算了。

别小看辎重兵,也有战斗力的,虽然没着战甲,却是全副武装。标配长枪长弓,十五支长羽箭,标配环首横刀。倘若敌兵劫营,骑上驮马毛驴,秒变低等骑兵。

军阵布置完成,中军阵居中央,驻队圆郑包围。左右虞侯军,右厢前后军,左厢左右军,六军摆成方形,守在中军周围。薛仁贵很惊愕,良久小声说道:“此乃六花军阵,根据孔明八阵图,由卫公推衍发明。”

武康也惊愕,竖起拇指点赞:“薛兄好眼力,就是六花阵。恩师告诉我,有五种阵型,分别是方阵,圆阵和曲阵,直阵和锐阵。此五种阵型,有五种变化,共二十五种。此地是草原,地形较平整,圆阵正合适。”

薛仁贵感慨:“大阵包小阵,大营包小营,各阵营相连。不同的兵种,可相互配合,兵员很是集中,机动能力很强,协调配合顺畅。比起常用军阵,确实更胜一筹,卫公令人敬佩。”

老薛如此吹嘘,武康对兵书,欲望更强烈。斟酌片刻,呵呵笑道:“关于军阵问题,战后咱们研究。阵型布置完毕,还请总管下令,保持阵型前进,去会会铁勒兵。”

命令层层传递,到处充斥吆喝,军阵稳步推进。走出十多里路,天山若隐若现,随之距离拉近,敌军呈现眼前。密集的毡皮帐,黑压压的人群,场面异常宏大。

双方相距三里,仁贵勒令停军,卫士原地休息,等待军令下达。杭爱天山南麓,平整的草原上,十五万铁勒兵,三万卢山卫士,已然剑拔弩张。

士兵杀气腾腾,战马踢踏铁蹄,战驴吓的闭嘴。将近二十万人,即将血腥厮杀。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宏大,气氛之凝重,言语无法表达。武康久经沙场,也难心如止水,强迫自己镇定。

缓缓伸左手,接过长竹筒,单目望敌军。简易的望远镜,效果差强人意,比玩具强不多。媚娘提供水晶,找宫廷珠宝匠,历时四个多月,终于打造完成,却是伪劣产品。

手托着望远镜,不断调整角度,观察敌军阵型。半刻钟之后,嘴角轻翘起,两刻钟之后,终于扯出笑。仁贵终于忍不住,干咳几声轻责:“我的变之老弟,大战马上开启,还有心情玩竹筒?”

少见多怪了吧,武康递出竹筒,煞有介事道:“这可是好东西,你也单目望远,会有意外收获。如果所料不差,可以以少胜多,打赢这场战争,至少六成可能。”

老薛接过竹筒,学着刚才的操作,细端凑在眼前。很快如同触电,陡然转过脑袋,满脸不可思议。不到半分钟,再次偏过头,继续提镜望远,不断调整角度,倒也无师自通。

武康敛起笑,言辞凿凿道:“沿途走访牧民,向请教刘审礼,结合李义府的观点,铁勒因何反叛,我已了然于胸。朝廷和都护府,对铁勒压迫极重,九姓深受其苦。”

哪里有压迫,哪里有反抗,武康继续道:“此次铁勒反叛,因群情激愤,而一时冲动。铁勒根本目的,不是与唐为敌,而是示威行动。奢望接着叛乱,表达心中不满。迫使朝廷妥协,减少对其压迫,获得更好的待遇。”

武康手指敌阵,话语抑扬顿挫:“从铁勒高层,到普通士兵,没有厮杀戾气,却有侥幸心理。还是那句话,他们不是来打仗,而是来游行示威。咱们身为将军,对于军心士兵,应该十分敏感,薛兄以为然否?”

仁贵依旧望远,表情明显放松:“何为游行示威,我理解不透。但我能感觉到,对方士气低迷,还有畏惧气息。队形参差不齐,士兵装备杂乱。变之说的对,此战以少胜多,我有六成把握。”

武康哑然失笑,气势汹汹的游行,若见防爆军队,哪怕没有镇压,也会心惊胆战。十五万铁勒兵,没有勇气战斗,没有彪悍戾气。说句不好听的,就是乌合之众。

卢山精锐之师,对付游行示威,应该不在话下。武康心思电转,继续剖析局面:“铁勒九姓部落,以回纥部为尊。比粟弑兄篡位,在位仅半年多,八姓的高层,不服他的肯定不少。”

薛仁贵赞道:“变之说的对,事实就是如此。敌阵的中央,是回纥士兵,位置最靠前。其余八姓部落,前后参差不齐,彼此泾渭分明。由此笃定,诸部各自为政,互相各不统属,就是一盘散沙。”

武康深以为然,笑容越发诡异:“对付此种军队,需要雷厉风行,集合精锐力量,尽快打掉锐气。锐气失则军心散,军心散则大溃败。如果指挥得当,等待他们的,只有举手投降。”

突然有了动静,爆炸咆哮来袭,武康踩镫站立,右手搭眼凝望。铁勒人放声呐喊,十二个骑士离阵。铁塔般的大汉,胯下高头大马,全部光着膀子。右手丈三长矛,左手胡乱晃动,缓缓往这边靠近。

距离四百多米外,骑士勒住战马,胡乱舞着长矛,不停摇头晃脑,嘴里呶呶怪叫。铁勒呐喊更盛,甚至振臂高挥,画面异常搞笑。这些挑衅的勇士,让武康更加笃定,他们没必战之心。

半刻钟之后,骑士又靠近步,挑衅动作更大。武康呵呵三声,无知的铁勒人,难道不明白,四百米的距离,是三石弓的射程。三石射手凤毛麟角,可惜你们很倒霉,我军恰巧有三个。

武康取弓搭箭,深呼吸拉满月,瞄准中间骑士。就在此时,长箭被握,薛仁贵浅笑:“不回中军指挥,我率咱脸的亲卫,阵前随机应变。这些人交给我吧,我也是三石射手。”

薛仁贵说完,取弓搭箭拉满,长箭疾射而出,动作一气呵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