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武侠 > 青天侠义传 > 第3章 .秘辛(2)

青天侠义传 第3章 .秘辛(2)

作者:烟水晶 分类:武侠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3:14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包拯的讲述中,发生在京城皇宫里的玉辰宫闹鬼案竟然与远在襄阳的襄阳王府产生了联系。不光展昭和白玉堂两个小的想不通,连公孙策也百思不得其解。

据包拯说,那天他被八贤王召进宫中,没想到却见到了当今天子赵祯。当着皇帝的面,八贤王跟包拯说明了召他进宫的用意。

原来,因为刘太后查了两个月也没查清闹鬼的真相,最后消息走漏到了皇帝这里。而与此同时,八贤王也得知了消息。在得到这个消息的第一时间,八贤王就来找了小皇帝。两个人在一起商量了很久,都一致认为鬼神之说不可信。但是,他们两个人虽然身居高位,却迫于刘太后的压力和其他很多不能为外人道的情况,没办法大张旗鼓地彻查。

正在皇帝为此悬心之时,八贤王突然想起了从前跟他有过一面之缘的包拯。原来,在包拯还没有进京赶考的时候就曾经见过八贤王一面。那次的见面给八贤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说包拯在今年回来到京中赶考,八贤王一直非常关注。

当时八贤王便向赵祯推荐了包拯,他向皇帝打下包票,如果把这件案子交给包拯,一定可以水落石出。

“八贤王真的是这么说的?”听到这里,公孙策突然皱了皱眉,淡淡地瞥了包拯一眼。

包拯一怔,看了一眼公孙策,嘴角一勾,微笑着答道,“其实我也没有亲耳听见八贤王的原话,这些都是皇上告诉我的。”

公孙策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瞪了包拯一眼,冷冷地道,“我们三个人干坐在这里不是为了听你的丰功伟绩,快点说案子。”

包拯看到公孙策不悦的神情,心中略微有些莫名。不过他也觉得公孙策说的有道理,便点了点头。

“当时说那句话是时候,我还没有赶到汴京。一个月以后,会试结束,我只中了一个三甲的榜尾。原本我以为要等在京城候补官缺,或者干脆跟上面告个假,回家看看我的老父老母。就在等待的时候,我接到了八贤王的召见。”

包拯停顿了片刻,此时白玉堂突然插嘴道,“这个我知道。那天八贤王只派来了一个护卫和一顶轿子,神秘兮兮地就把包大哥接走了,而且直到第三天才送他回来。当时我在客栈里等着包大哥,等的我都要急死了,当时我已经做好了打算,如果第三天他再不回来,我就直接冲进八贤王府里找那个王爷要人!”

包拯微微一笑,拍了拍白玉堂的肩膀,继续说道,“其实八贤王之所以这样神秘,完全是因为这次要查的是皇宫里的秘密之事。况且虽然他极力举荐,却并不知道皇帝是否愿意用我,毕竟,我只考了一个三甲榜尾,皇帝在殿试上没有看到我,想必一定会略有失望。”

此时,公孙策突然挑了挑眉,有些疑惑地看了包拯一眼。公孙策是见过八贤王的,他知道八贤王外表深藏不露,实际上却心思缜密,是一个智慧超群之人。他一生阅人无数,看人定是极准的。他说包拯是个才子,就一定不会有错。

虽然刚才公孙策在听到八贤王对包拯的评价之时,心中生出了那么一丁点的不服气。但是,让他感到更加古怪的是,为何八贤王如此看重的包拯,最终却只考了一个吊车尾的成绩呢?这样的人,就算不能位列三甲,起码也能高中进士吧?

虽然这么想,但是公孙策却没有打断包拯的讲述,而是把这个疑问留在了心底。

“那么,包大哥,八贤王为了让你帮皇上查案,就直接把你带进了皇宫是吗?”

包拯眼神一转,正对上展昭好奇的眼睛。他嘴角一勾,故作神秘地答道,“当然――不是。”

“不是?”展昭诧异地瞪大了眼睛,“那他把你带到了哪里?”

“南清宫。”包拯答道。

“南清宫不是皇宫?”展昭作为一个从来没去过京城的人,自然不知道南清宫到底在哪里。

白玉堂鄙视地瞥了他一眼,哼道,“笨蛋!南清宫和皇宫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南清宫是先帝特意给八贤王建造的府邸,跟皇宫距离很近,但是完全是分开的好不好!”

展昭愣了愣,随即反应过来,他又被白玉堂骂了。虽然展昭是个厚道人,但是屡次三番被人家骂笨蛋,还是有些郁闷的。他也瞪了白玉堂一眼,小声嘀咕道,“好久没看见太爷了,要不要把他抱过来一起听包大哥讲故事呢?”

“你!”白玉堂一听见太爷两个字就全身发麻,他狠狠瞪了展昭一眼,但是却再也不敢骂他一句。

公孙策无语地瞥了两个小的一眼,对包拯催促道,“你还是快讲吧,再晚一会儿他们真打起来了。”

包拯笑着看了公孙策一眼,才正色道,“八贤王之所以把我先带回南清宫,是因为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跟我交代。这件事,甚至连皇帝都不知道。但是,八贤王为了让我查清此案,却主动告诉了我。”

“连皇帝都不知道?”白玉堂微微一怔,眯了眯眼睛道,“听上去就很危险。”

展昭眨了眨眼,不明就里地看向公孙策,“公孙大哥,为什么小白说这件事听上去很危险,包大哥都没说是什么事啊。”

公孙策无奈地看了展昭一眼,去没搭理他,而是对白玉堂道,“你们两个,互相监督,接下来不准再说话了。如果再打断包拯,就罚你们两个今天去厨房给全府的人洗碗。”

全府人的饭碗,那是多少?会堆积成山吗?白玉堂刹那间想起了刚才在厨房里看到的,公孙策做出来的那一屋子的美味。揉了揉刚才撑得鼓鼓的肚子,白玉堂跟展昭对视了一眼,同时在对方的目光中发现了恐惧。好吧,识趣地闭嘴,乖乖听故事得了!

两只小的终于安静了,公孙策微微一笑,转回头对包拯道,“虽然他们很吵,但是说的还是有些道理。八贤王要告诉你的,该不会是什么听不得的皇家秘辛吧?”

包拯微微苦笑,答道,“阿策,我就知道以你的聪明一定猜得出。”

“究竟是什么事?”公孙策眉头一皱,也忍不住紧张了起来。毕竟,跟皇家联系起来的事情都可大可小,弄不好就有性命之忧。

包拯看着公孙策略显紧张的表情,轻轻叹了口气,“那件事,发生在二十年前。”

二十年前,真宗皇帝刚过而立之年,而八贤王和襄阳王这两位王爷,却都只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真宗皇帝和襄阳王赵爵都是太宗赵光义之子,而八贤王的父亲,则是大宋国朝的开国君主,太宗赵匡胤。

因为太宗当初继位之时曾经发誓要善待太祖后人,因此很早就封了他唯一的儿子赵德芳为贤王。甚至还为特意赐予太祖一脉世袭此爵位的特权。由于赵德芳在太祖太宗的所有儿子中排行第八,因此被称为八贤王。

封王之后不久,太宗驾崩,真宗继位。赵德芳从小被太宗养在宫内,与真宗赵恒,襄阳王赵爵一同长大。三个人从孩童成长为少年,直到真宗继位之后,才为他们两个分封府邸,搬出了皇宫。

按照祖制,襄阳王迟早要搬离京城,另选封地,当初京城里的襄阳王府不过是暂住。而按照太宗的遗命,八贤王必须要一直留在京师,因此真宗特意为他选择了距离皇宫很近的地址,建造了南清宫。

从这样的选址中亦可以看出,真宗赵恒对赵德芳的看重。人和人之间的亲疏,有时候是非常难懂的。按理说,真宗与襄阳王为同父异母的亲生手足,自然比起赵德芳要更亲近一层。然而从小到大,真宗却一直更喜欢三个人中年纪最小的赵德芳。而真宗和襄阳王之间或许是因为个性南辕北辙,从小就处的不冷不热。

在真宗即位之后的十年之间,赵爵早已离开京城,到襄阳做起了他的襄阳王。而赵德芳还一直留在南清宫里,当他的逍遥王爷。那一年的中秋,赵恒邀赵德芳进宫饮宴,皇帝心情和顺,兴致颇高,与贤王边喝边聊,不知不觉两个人都醉了。

皇帝留贤王在宫中偏殿留宿,就在那一夜,发生了一件错事。

错事?包拯说到这里,公孙策心中一动。这件错事显然不是发生在先帝身上,很有可能,犯错的人是八贤王。

公孙策猜得没错,八贤王因为酒醉,稀里糊涂地就跟伺候他的一位宫女有了肌肤之亲。

“这――”公孙策微微皱眉,“这事若发生在平时,最多算是酒后失德,没有什么大不了。但是若发生在皇宫,问题就严重了。”

包拯点了点头,“酒后无德,秽乱宫闱,若是传出去,不仅仅是八贤王要遭殃,连皇帝都有可能受到牵累。”

公孙策轻轻点了点头,问道,“那八贤王清醒之后,会对此事作何处理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