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227章 航运之争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227章 航运之争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9 12:25:23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光良来到纱交所,这里果然很繁忙,丝毫不受外面的水灾影响。

舞照跳、马照赛、股照炒,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如此。

在这个时代的上海,凡是有‘投机’的地方,那一定是大量的人群,因为大家实在太喜欢‘不劳而获’了!

所以从‘金业交易所’到‘华商物品交易所(股票和公债)’,再到这个‘纱交所’,都是充满着投机的人。

“这里的情况怎么样?”

胡金顺闻言,绘声绘色的说道:“行情好着呢,从6月份开始就一直涨,现在已经涨到240多了。最近大家还说,这水灾势必会抬高棉纱价格,正在追涨呢!”

7月份交割,长江钱庄获利2万多;

8月份开始,长江钱庄再次陆续买进100万的棉纱期货,目前已经获利3万多。

当然这些对于期货来说,都只是小打小闹!

陈光良说道:“我已经让吴新河调动资金,准备增加保证金,到时候会有500万的额度。但先按兵不动,等我的指令。”

这个增加的保证金,是开银行的钱,反正银行还在筹备中,先来投机一把再说。

胡金顺隐隐约约明白,老板绝对不是追高,而是可能反向抛空。否则,一开始就该有500万的额度了。

“好的,我明白!”

此时陈光良的脑海里,一个‘金融初期版图’已经形成——

918这一天,东北失守,意味着棉纱失去东北市场(很重要的),那么棉纱大鳄势必会联手做空,价格必然下跌;

同样是这个时候,英镑贬值30%,陈光良总计贷款35万英镑,可以少偿还10.5万英镑,差不多200万大洋。

随后,陆续有国家放弃‘金本位’,意味着各国货币贬值,而黄金将迎来第二轮大涨,金银比从65涨到最高的80,这里便是20%以上的涨幅。

仅仅是这三条有用的信息,陈光良就可以赚个几百万。

“光良,你也在?”

杜月笙率先发现陈光良,笑着走了上来。

陈光良回过神,也马上挪动脚步,和杜月笙站在一起。

“嗯,来这里看看有没有机会!”

杜月笙饶有兴趣的说道:“那你看出机会没有?”

陈光良回道:“机会这不是已经来过了么,最近棉纱价格涨势不错,只可惜我投资的少,小赚了几万。”

杜月笙笑着说道:“你陈光良也有今天,错过了赚钱的机会是吧!”

显然是开玩笑,两人关系一直不错,相处没有什么厉害关系,反而杜月笙帮陈光良一些忙。

陈光良低声说道:“万一我是在钓鱼呢!”

杜月笙顿时明白陈光良话里有话,马上说道:“走,跟我去办公室里聊聊!”

当年他和张啸林联手做空,被那些棉纱大亨给教训了一通,但杜月笙可不是一般人,使出流氓手段,并诬告荣氏操控市场,官司打了好几年。后来荣氏收到一个子弹壳,吓得只有托人从中讲和,杜月笙也因此顺势成为‘纱交所’的理事,将势力打进纱交所。

陈光良跟着杜月笙,一起来到他的办公室。

坐下来后,杜月笙说道:“光良,你在钓什么鱼,和我说说?”

他虽然打进了棉纱交易所,但却没有在里面赚到什么钱。

说实在的,杜月笙不是做生意的料,很多地方都亏钱,但最后又用流氓手段给摆平。当然有些地方损失的资金,也只能吞下苦果。

例如在这棉纱交易所,他就亏了六十万大洋,这还是二十年代后期的事情。

陈光良说道:“这棉纱从六月份一直上涨,现在已经241元,我准备找时间抛空一把。”

他现在做航运,就不得不有求于杜月笙,因为港口码头的事情,这些青帮作用很大。

所以,透露一个机会给杜月笙,权当是交易。

杜月笙闻言,很是气愤的说道:“光良,你难道不知道,这棉纱交易所很受那群纺织巨商的操控,一不小心,他们拉高棉纱价格,能让你亏很大一笔。更何况,现在水灾导致产量可能下跌,他们就更不会让人抛空了!”

纺织大亨一般是在纺织淡季抛售棉纱,然后在旺季又买回棉纱,以此来降低成本。

这种手段,屡试不爽。

陈光良笑道:“看来杜先生也想找回这个场子!”

杜月笙马上说道:“你只要有把握帮我找回在场子,以后你码头有什么事情,我帮你处理!”

“一言为定”

“一言为定”

陈光良当即说道:“现在时机未到,等机会到了,我通知杜先生。你放心,若是让杜先生再丢面子,我也只能赔钱。”

杜月笙也是做大事的人,虽然怀疑,但却果断说道:“好,我等你通知。”

他怀疑陈光良斗得过纺织大亨不,但同时又觉得陈光良手握报纸,说不定又打舆论战。

总之,他要跟!

陈光良马上又说道:“杜先生有自己的经纪人吧?”

杜月笙说道:“52、76号经纪牌,都是我的人。要不要我再给你搞一个经纪牌,这样可以隐蔽一下。”

陈光良直接说道:“不用,我打的是明牌!”

杜月笙愕然,也只好收拾好自己的好奇心,晚点再看看这年轻人怎么帮自己赢回面子。

至于陈光良进入航运的事情,毕竟他的行业事业主要是内河和近海,并不是直接和他竞争,两人暂时不是竞争对手。

诸葆忠是棉纱交易所的经纪人,他天天都要跑到江西路三新公司大楼向荣宗敬请示汇报工作,因为他是荣宗敬的人。

代理申新业务诸氏父子对荣家忠心耿耿,荣宗敬对诸葆忠绝对信任。

“荣老板,今天有人发现陈光良走进杜月笙的纱交所办公室!”

荣宗敬闻言后,说道:“我记得陈光良在纱交所只是小打小闹,杜月笙现在也玩得不大吧?”

诸葆忠说道:“嗯,只是两人搅在一起,会不会有什么猫腻?”

荣宗敬思考一番后,说道:“这个不得不妨,不过现在棉纱价格涨势好,第一是纺织旺季,第二是产量预测会减少,我们就算有心打压价格,时机也是不对。这样,你替我先顶住他们,看看他们是不是在预谋什么大交易,有什么情况再向我汇报。”

“好的”

在荣宗敬看来,‘纱交所’就应该为他们纺织家服务——降低成本,外来炒棉纱期货的,就应该把钱贡献给他们。

基于这种理念,他们纺织大亨总归是可以联合在一起的,共同操纵市场。

对于外人的入侵,他们还是很有警惕性的。

怡和、太古的两家大班很快约在一起,商讨对策。

一开始,杜百里直接说道:“华人也配在海洋里叱咤,我看这个年轻人是盲目自大,妄图进来分一杯羹。”

施约克谨慎的问道:“那四艘船价值怎么也得四五十万美金,我听说他是地产和金融发达了,如今投资航运。而且,说不定得到了南鲸政府的支持!”

“哈哈”杜百里说道:“南鲸政府的招商局,尚且经营惨淡,若是不借入巨款,迟早都会破产。他们支持一个民营航运公司和我们斗,我看是走投无路。这次约你来谈,便是打垮这家航运公司。”

施约克点点头,太古航运是他们重要的业务,比怡和的航运资产都重,所以他乐意打压环球航运。

“如何打垮?”

杜百里说道:“老规矩,降低运价,先将环球航运击垮;后再上调价格,我们也不吃多大的亏。”

垄断就是如此——先压低价格寻求垄断,然后再涨价便没有竞争对手了。

施约克说道:“要不要通知华洋同业公会?”

杜百里说道:“他们又没有这条固定航线,大可不必通知,而且我们就是要打这个新手一个措手不及。”

“好,我们太古跟随降价。”

随即,双方开始讨论降价多少合适。

这个价格他们认为是临时降价,等环球航运退出这两条航线,再涨回来即可。

所以,这个价格需要降低很多,降幅很大!

9月初旬,环球航运不过才刚刚开辟新航线两三周时间,便迎来帝国主义的打压——怡和、太古联手宣布,在上海至青岛、天津,上海至厦门、汕头、香港、广州,这两条航线的运费降低30%。

事发突然,让很多人都错愕。

一般来说,航运的价格多少是要由‘华洋航业公会’进行磋商,至少也得提前报备。

如今怡和、太古不加报备,便突然袭击,显然是明着打压华夏航运业的发展。

只是那又如何,国家羸弱,自顾不暇,又有谁会为环球航运撑腰?

另外那些客户们,他们只管得到便宜的运费,更不会管这条班轮是外资,还是华资。

一时间。

很多人都开始看热闹起来,毕竟太古、怡和降价30%,这个价格怕是在‘亏损’竞争。

“环球航运这下惨了,他们的船本来就大,要是跟着降价,运费一样的话,会亏的更多。长此以往,陈光良就是再有钱,在怡和和太古这两个庞然大物面前,也是非常弱小的。”

“可不是嘛,关键运费一样,华资还是处劣势。一般商人在同等价格下,会选择信誉更好的洋商。”

“这可是200万啊,环球航运这四首船,据说价值200万。陈老板要是再亏下去不赚钱,岂不是亏上加亏。”

不看好的居多,他们对陈光良的实力压根不了解。

陈光良也紧急召开管理层会议,商议对策。

赵铁毅很果断的说道:“老板,只有跟随降价,否则我们很难竞争。再说,环球航运没有负债,我们只需要坚持一段时间,怡和、太古就会找我们谈判,因为他们只是相信一定可以用价格战打败我们,但只要我们表现出实力。根据洋人的惯性——一向欺软怕硬,那大家就会回到谈判桌。”

轮船管理负责人陈庆峰也说道:“从过往华资和洋人打过的航运交道的事情来看,洋人确实欺软怕硬,对付他们的办法,首先是要自己争气,然后使出我们的浑身解数,和他们斗争到底。”

大家纷纷附和两人的观点,那就是跟随降价。

这个降价是和怡和、太古一样的价格,虽然没有优势,但至少也是同一起跑线。

环球航运再在服务、管理上下功夫,一定可以‘平起平坐’的。

陈光良见大家斗志不错,也非常满意。

当然这个斗志,是建立在他们的实力上,正如大家看到的一样,环球航运根本没有负债,而且这批船的价格——便宜到难以想象。

这样的实力,足以陪怡和、太古打价格战,因为大家也摸清洋人的性格,最终一定会站在谈判桌来。

只是,陈光良是这种‘被动挨打’的人嘛?

显然不是。

陈光良随即说道:

“洋人降价打压我们,我们自然应该奉陪。但如果只是这样,又如何对得起‘环球’二字。所以我决定:

第一,我们的价格和怡和、太古一样;

第二,在各个分局发出告示——从即日起,凡是选择我们环球航运的商家,不仅运费可以和怡和太古一样的便宜,而且他们的每一笔运费,我们都愿意以他们商号或个人的名义,向这次水灾捐出,以表示我们华夏团结的风气。”

要打,就要打出士气。

这三个月,他倒贴钱来竞争。

众人大吃一惊,要知道这油费、人工费可是不低,特别是那些高级海员,不仅要高薪聘请他们,有的洋人甚至带家眷在船上生活,也得养着。

“是,老板”

大家终究是相信老板的实力,迅速听从安排,准备应对这次风波。

陈光良也认真考虑过这个方案,他觉得大有可为:

第一,918事件一旦爆发,民族团结空前强大,不仅仅抵制日本,连带列强一起抵制,不过是轻重而已。届时,他的航运公司一定就有更好的营商环境。

第二,是太古怡和先发起的恶意降价,他跟随降价,是合情合理;他将运费以客户的名义捐出去,这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第三,虽然可能损失几个月的运费,但他却在这两条航线站稳脚步,后面六年足以数倍赚回来。

是危机,但更是机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