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201章 进军制糖业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201章 进军制糖业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在环球贸易的会议室里,陈光良、虞洽卿、方椒伯、严智多、张元济等江浙财团代表,还有包括原来国民制糖厂的制糖工程师曹铭先、化验工程师陈器、电气工程师吴新炳等专业人士,众人齐聚一堂。

最近,陈光良等来一个契机,那就是陈济棠私下派来一名代表和他接触。

虽然只是表示欢迎去粤省投资糖业,但这已经足以,毕竟陈光良也知道制糖的利润非常大。

利润大,自然代表着高风险,所以完全值得冒险。

陈光良先是认真为大家分析这个投资想法:“各位,相信最近大家都看过我撰写的关于制糖的文章,明白这是我们华夏糖业的最大机会。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先提出来!”

制糖工程师曹铭先率先问道:“陈先生,国民制糖厂于1925年建成开工生产,日产白砂糖300吨。原料采用爪哇16号至18号赤砂糖,用骨炭法脱色炼制绵白糖。因原定设计以甘蔗为原料,兼购外洋原糖炼制精糖,而所购置设备是甜菜制糖之用,效率不高,又内部意见不一,管理不善,负债过多,资金周转不灵被迫停产。所以,你是否总结过失败的原因?”

陈光良笑道:“相信你们肯定总结了,有什么疑问直接提出来吧!”

专业人士,肯定有些傲气。

曹铭先随即问道:“我们有三个问题:第一,为什么非常是粤省;第二,你打算采购哪个国家的设备;第三,资金方面是否有充足的准备?”

陈光良点点头,问题都非常精准,随即他说道:

“两广地带最适合种甘蔗,而甘蔗榨糖是最低的成本和最好的利用率,这个问题也是成功最大的原因。你们原来国民制糖厂就是因为采购了甜菜榨糖设备,导致的失败;而且就算当时采取榨甘蔗,你们也只能从南洋采购原材料,成本又大大增加。”

“第二个,我心意的榨糖设备是美国的设备。当然,我会抛出一个庞大的诱饵,那就是我们要在粤省投资6座工厂,每一座工厂日产1000吨白糖。”

众人大吃一惊,当年投资250万大洋的国民制糖厂,也才日榨糖300吨。

不理大家的吃惊,陈光良继续说道:

“第三个问题,这次我们江浙财团打算是和粤省建设厅合作,属于官民合资企业。而且,虽然预计是六家工厂,但一定是一家工厂先投资,再考虑后续的工厂进度。给你们交个底,我想将1000吨榨糖整套设备压低在80万美金以下,甚至更低。”

“如果成功,一年就能回本。”

虞洽卿忍不住说道:“不可能,当年.”

想说下去,但又没有说下去。

陈光良笑道:“为什么不可能!大家要明白一件事,欧美的经济大萧条是非常严重的,哪怕一套设备不赚钱,只要能卖出去,让工厂开工,他们都会选择去做。而且我们抛出6家工厂的方案,前来竞争的厂家,绝对又两三家,谁的条件好,我们就选谁的,这就是我们的优势。”

不过话说来,以前250万大洋的设备,换成美金就是100万美金的样子。

而现在100万美金,差不多是380万大洋,而且美金还在升值。

陈光良本人前段时间,又兑换了80万美金,赚了一些外汇利润。

这时候,大家已经完全被说服。

虞洽卿又提出一个最大的问题:“目前粤省的军阀问题严重,我们的投资是否有风险,光良你的意思是?”

前面不是你们撮合着自己去投资么,现在怎么害怕了!

陈光良说出一句经典的话来:“马克思曾经引用过这样一句话:资本家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后面的话,我就不说了。毕竟这项投资的,我们不可能去违法。”

其实,他看中利润是其一,还有一个真实的想法——若是做成这件事,他在实业界的声望,将更上一层楼。

“好,这个项目可以投资。”

最后,所有人的纷纷激动的表示,要投资或参股。

制糖工程师曹铭先、化验工程师陈器、电气工程师吴新炳等专业人士,也可以选择技术入股,这是陈光良答应的。

当年国民制糖厂还聘请了太古糖厂作为顾问,但这一次自然不需要,原来的专业人士已经学到了;另外,美国制糖机械公司也能提供专业的顾问。

最后,陈光良说道:“大家先稍安勿躁,我打算10月份去粤省考察一段时间,先将我们的方案,送到粤省建设厅哪里,取得合作意愿后,再在沪市招股一家企业,以沪市企业的名义,去和粤省建设厅合作。”

大家对此并无异议。

这个项目投资够大,说实话,每一家制糖厂都可能股权不一样。

而且一旦前面的制糖厂赚钱,那么后面的可能被粤省方面全权投资,毕竟如此大的蛋糕,谁给你那么多。

现在粤省没有这方面的人才,也心里没有谱,所以才也邀请江浙财团过去投资。

陈光良俨然已经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他在航运领域的文章,也得到很多航运人士的积极回应。

当然受益最大的是《东方日报》,销量都已经快十二万份了,已经和《新闻报》和《申报》真正的齐名,甚至就影响力更高一些,主要是商业人士喜欢看。

10月份,陈光良绝对带着人去粤省亲自考察,预计至少也得半个月时间。好在现在轮船只需要42小时到达,也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在这之前,陈光良要将沪市的工作安排好才行。

这一天。

陈光良带着‘香格里拉饭店’的管理层,来到工地上视察。

原来的大华饭店开始翻修后,陈光良保留了香格里拉饭店的七成管理层,也就是择优录取;其余的管理层,还有绝大部分职员,都给予暂时辞退,但承诺香格里拉饭店开业时,优先录取他们。

毕竟长达一年的翻修,陈光良不可能养着那么多人来,哪怕是留下的管理层,也只能拿原来的七成薪水。

而留下的管理层,每天要在写字楼里按时上班,工作主要是‘培训、学习’,偶尔会被其他公司借调一下。

留下的人,一共是二十二名,一年薪水也得花掉五万呢!

“还有半年时间,香格里拉饭店部就要重新营业了,这外面还不知道新酒店的名字吧?”看着正在翻修的四层建筑,陈光良说道。

这个四层建筑,当年也是投资几十万大洋,实际上营业也才六七年时间而已。

此次翻修的方案,主要是将现代化和欧洲典雅相融合。例如一楼大厅,保留大理石廊柱为爱奥尼克式,对称椭圆的穹顶,繁复精致,拷贝了意大利罗马圣安德烈的教堂这部分,但新增了很多现代化的元素。

后续,一楼大厅不会专门经营舞厅(原来是兼营舞厅),而是改成用餐大厅,但舞厅可以用于大型聚会和宴请。

专营舞厅,代表着会有专门的舞女,香格里拉饭店自然不会那么俗。

预定的副总理高志超,回应道:“目前外面还在议论纷纷,是不是该放出消息,让大家充满期待。而且一些婚礼晚宴,也可以预定起来。”

在新的‘香格里拉饭店’管理体系,将形成‘一正二副总经理’,高志超可以预定饭店部的负责人,但还需要一位酒店部负责人,而陈光良将担任总经理一段时间,直到走上正轨后,他才交出总经理宝座,这也是他一贯的作风。

陈光良当即说道:“你提醒的对,是应该提前做广告宣传了。饭店是明年3月中旬开业,这已经不足半年时间。这样,你们放出通过报纸来放出风声,但对于‘香格里拉’四字要润色一下,最好是找人写个故事出来。首先,我们就要明确‘香格里拉’的寓意是——藏语的音译,意思是‘极乐园’,是人们对寻找理想社会的象征,或许是隐秘而和谐的乌托邦,充满了宁静的生活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的地方,具体可能在云南古时候的大理国。”

造势!

至于外国人的那篇,什么时候写,已经不重要了。

关键在于,你取的名字,要有一种特别的寓意,这样才能让人认可。

高志超等人拿笔记录下,随后他说道:“好,原来这个名字有这样梦幻的寓意,届时不管是洋人,还是华侨,一定都会非常喜欢。”

这两类人,是酒店的主要客户群。

随后,众人看着正在翻修和新建的两幢楼,忍不住露出激动的神色。

总计占地12.15亩土地,北楼是四层的饭店部、南楼是八层的酒店部,中间有一个四亩多的空地作为广场,两座建筑物也有一个廊桥连接。

百年建筑,肯定是稳了,后续的新华夏政府应该是不会拆的。

因为要出一趟远门,陈光良将各家公司的工作仔细安排一番,这个时代可不像后世,打电话都不是那么方便,好在可以用《东方日报》的电报系统传递信息。

但陈光良还需要主要的是‘资金安全’,好在各家公司已经形成‘现代化管理公司’,财务划账并不是那么简单。另外,陈光良将主要的资金都放在长江钱庄,而长江钱庄又将资金放在各大商业银行,得有陈光良本人前往,才能支取资金。

当然,陈光良本人还是信任他的属下们,毕竟他一直重视和属下的沟通交流,并将他们视为‘家臣’来培养。

另外一方面,陈光良觉得此次出行是乘坐轮船,对他来说基本没有风险,以他的身体素质和游泳技术,就是在大海落水也能活下来。至于暗杀的可能性,那就可能更低了。

所以,他也不需要留什么‘遗嘱’。

毕竟真要出事了,他似乎也没有什么非常关心的人,财富归谁都无所谓。

理论上讲,他的母亲和弟弟也保不住多少财富,还不如捐给政府呢!

连盛怀宣的后人,都被南鲸政府夺走了不少财富,更不要说陈光良连个后人都没有的情况了。

不过在去粤省之前,陈光良总算做出一个决定。

这一天,陈光良约了上海中央大学医学院副教授、教授、细菌学系主任汤飞凡,在他的办公室里见面。

汤飞凡脸上有些意外的说道:“陈先生,你真年轻!”

陈光良幽默的回道:“这是我的劣势,总是因为太年轻,而非常很难取得别人的信任。”

汤飞凡一愣,随即说道:“虽然我不是商界的人,但陈先生的文章我经常读到,而且陈先生在上海滩,相信没有人不会信吧!”

陈光良随即拿出一本英国杂志,说道:“既然如此,那我和汤教授就商讨一下今天的来意吧。麻烦汤教授先看看这篇论文!”

汤飞凡将接过杂志,认真的阅读起来。

“这是英国弗莱明的一篇论文,是说他在用显微镜观察一只培养皿时发现,一种青色的霉菌周围的葡萄球菌菌落已被溶解,这意味着霉菌的某种分泌物能抑制葡萄球菌。这篇论文,似乎没有说明什么?”

很正常,这篇发表1929年的论文,却是没有在科学家引起重视。

陈光良坦白的说道:“我怀疑这种青色的霉菌,提纯后,可以杀死病菌。这个世界因为细菌感染而死的人,每年怕是有上千万吧,可能是一个感冒,可能是一次伤口,更多的是因为感染而死亡。倘若这种青色的霉菌能够培养、提纯,那将是这个世界最伟大的发明。”

此时,他也顾不上暴露什么了,因为汤飞凡就是华夏的细菌学大咖,也是后世华夏的青霉素发明人。

汤飞凡听得如同五雷轰顶,不可置信的说道:“莫非陈先生是这方面的专家,才做此如此肯定的判断?”

陈光良坦然笑道:“我是一名幻想家,偶然发现这篇论文,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天大的秘密。如果汤教授愿意,我可以资助你成立一个实验项目,针对这个青霉菌的研发。”

汤飞凡冷静下来,说道:“这个青霉菌如何获得,这根本就是一个无头绪的事情。”

陈光良说道:“只要有我的资金资助,汤教授可以去英国找这个弗莱明请教。亦或者,这个青霉菌是不是从全球的土壤中获得,或者发霉的水果。总之,汤教授如果愿意成立这个研究项目,多少资金我都可以提供,前提就一个——秘密进行,不要流入日本人的手里。”

汤飞凡看着杂志上的论文,有些犹豫。

毕竟如果对这件事进行研究,势必要影响他现在的研究课题——支原体。

眼见如此,陈光良说道:“汤教授,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能大过因为感染病毒而死亡的几千万人,这有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支抗生素,你要真研发出来,诺贝尔奖就是你的。”

要不是他最近一年有认真研究各大高校的人才,还真就错过了汤飞凡这个病菌学大拿。

“陈先生真愿意资助?”

“我都这样的诚意,又怎么会在意钱财。”

这玩意,真研究出成果,华夏也不能量产,最后还是便宜美国人。当然,可以谈条件,让美国人支援华夏抗日,提供物资和青霉素就行。

说白了,陈光良现在也是为国家考虑。

“行,我答应陈先生,对这方面进行研究。”

陈光良高兴的点点头,说道:“好,后期汤教授需要什么人加入这个研究,不妨挖人,资金不是问题。”

汤非凡好奇的问道:“陈先生想得到什么?”

陈光良笑道:“什么都不要,真要有成果的哪一天,就给国家拿去做筹码。”

汤飞凡诚恳的说道:“陈先生爱国之心,汤某佩服!”

陈光良摆摆手,先丢下十万大洋,然后便起身告辞。

十万大洋,先购入设备,和去英国获取菌种和成果。

陈光良也知道,研发有成果是一回事,能批量生产又是一回事,所以最后能让中国人留个名,也是非常不错的。

批量生产太困难了,毕竟前世朝战时,国内都不能批量生产,主要是提纯、大规模培养、保留等工艺太难。

本质上讲,研究出成果不难,前世两名科学家正式研究就用了两三年时间,主要是有十年时间给埋没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