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202章 粤省考察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202章 粤省考察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9月底的周末,陈光良开着汽车,将严人美从严府接出来,一起游玩。

最近两人已经是每周都会见一次面,感情那是直线上升,而陈光良也找回一些年轻人的乐趣——谈恋爱,不用每天都把精力放在工作上。

两人从‘北平大戏院’看完《故都春梦》,陈光良忍不住说道:“拍的都是什么电影,毫无意义!”

乡下塾师进城谋生,认识个风尘女子,纳为妾;妾虽然漂亮,却不守妇道,坑害塾师一家。

就这么个故事!

严人美笑称:“莫非良哥觉得不满意,还打算自己投资拍电影不成?”

她说这句话不是空穴来风,是因为最近听父亲说了一句话——光良他怎么什么都懂,她也是深以为然。

陈光良为严人美拉开汽车们,随口说道:“有机会,自然要拍点好电影给大家!”

有时间就弄,没时间就算。

随后他刚上车,严人美就故意说道:“是喔,拍电影多好玩,还能认识女明星呢!”

陈光良愕然,这小丫头居然也学会吃醋了,看来是真的喜欢上他了。

“我真要拍电影,自然也是让《东方日报》去投资,而且拍摄的也是启发民智、激发民族斗气的电影,哪会拍这种感情片。再一个,我几年前就认识阮玲玉,需要拍电影去认识么!”

严人美一听,马上说道:“你真认识阮玲玉?”

陈光良笑道:“认识,还和她前夫打过官司呢!”

听着陈光良讲述的八卦,严人美顿时也不吃醋了,反而觉得很有趣。

“这么说,阮玲玉应该感谢你,那她有没有请你吃饭?”

“有啊,不过我拒绝了,我这心不都放在你身上么!”

严人美顿时脸红起来,她突然发现,自己的手一紧,顿时自己的心跳也加速起来。

陈光良握着严人美的玉手,只感觉肌肤细腻光滑,手感好极了。

初恋,男人心心念的初恋!

“仁美,过几天我要去趟粤省,可能要半个月时间才会沪市。”

眼见严人美要挣脱,陈光良抛出一个话题。

她果然被这个话题吸引,随即问道:“是因为制糖厂的事情嘛?”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嗯,就是这个事情,不然我一般都不会离开沪市,交给属下去做事就行。只是这个制糖的事情,关系着我们国家的贸易差,说什么也要去考察一下,给粤省出个方案书。”

这一刻,严人美才轻身感受到这个男人的才华和爱国之心,她仰起头说道:“我等你回来!”

千言万语,这句话足以。

陈光良认真的点点头,说道:“嗯,放心便是!”

去饭店的路上,严人美干脆将头依靠在陈光良肩膀上,显示出小女孩已经陷入情网中。

陈光良又何尝不是享受着这份初恋的宝贵,不忍心打破这份宁静。

上·海到广·州的航线,有美商旗昌轮船公司、英商太古公司、华资招商局等客轮。

招商局的票价比外资便宜10~20%,但陈光良第一个否定了招商局的轮船,不为别的,就因为招商局管理混乱,前段时间甚至发生高管之间的暗杀行为——李鸿章的长孙李国杰请斧头帮主王亚樵,去刺杀招商局总办赵铁成。

这样的企业,陈光良可不敢坐他们的船。

所以这一次陈光良选择的是‘美商旗昌轮船公司’的客轮,购买了9张特等票,每张票价为50元(招商局仅40元)。

客轮一般分为四等,特等最贵,其次是头等、二等、三等,以本趟航线为例,特等票价50、头等25元、二等12元、三等10元。

这天。

陈光良和方椒伯带着四名制糖厂的技术骨干,以及三名保镖,登上旗昌的轮船。

登船后,明显感觉到特等票价为什么如此贵了,不仅有舒服的‘卧铺’,还有可以用餐的专属餐厅。

四个人一个舱,上下床,陈光良和方椒伯一个舱,另外两个保镖在。

放下行李,方椒伯便拉着陈光良去餐厅喝茶,打发时间。

两人坐在餐厅里,要了一壶茶后,便开始聊起来。

方椒伯的事业做的并不大,甚至说没有什么太大的事业,但他却有着很丰富的组织经验和社会名望。

他讲道:“我们这次去粤省考察,孔祥熙那边也听到风声,到时候说不定要插一手也不一定。”

当年‘国民制糖厂破产后’,孔祥熙便以150万大洋强硬捡漏,随后又将这批机器作为资本,和南鲸政府进行合作,组建了一个官商制糖企业。

陈光良坦然道:“这次投资是往陈济棠的地盘,孔祥熙他未必敢入股;就算他敢,也不会贪多。”

方椒伯有些奇怪,陈光良明明很年轻,但做事总是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殊不知,陈光良也是不在乎‘一城一池’的得失,他已经将事业‘不放在一个篮子里’,故心境是很开朗的。

比如这一次的投资,他的初衷是——解决国家的制糖产业问题,其次才是赚一点钱。

“这倒是”

聊了一阵,方椒伯技痒,拿出麻将出来,欲打发时间。

陈光良让周兴高替自己打,自己则看起书来,这叫拒绝非必要的应酬。

差不多是48小时的旅程(包括准备时间),这让陈光良习惯两三小时国内达的人来说,还是很漫长的。

好在,有书看,这让他适应下来。

一行人终于抵达粤省口岸,抵达时,粤省的建设厅长邓彦华亲自带人前来迎接,以示重视。

“终于盼到你们来了!”邓彦华热情的伸出手,说道。

最近,粤省方面因为制糖产业而激情澎湃,毕竟这可是粤省经济建设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之一。

陈光良伸出手回应道:“不敢当如此重视,邓厅长客气了!”

“哈哈”邓彦华爽朗的说道:“陈先生一篇文章,让我们粤省的人激动数月,当然值得我们的重视。倘若制糖产业能成,那陈先生也是我们粤人的恩人。”

不愧是是军人,说话没有太多的弯弯道道。

“折煞我等,折煞我等,粤省人杰地灵,就算我不提出,总会有人提出。”

随后,众人乘坐汽车前往粤省·政府,那里已经有陈铭枢准备接待他们一行。

此行陈光良等人,代表的是‘江浙财团’,以及‘制糖产业的发起人’,故受到重视自然理所当然。

透过汽车,粤省这边的风土人情初露在陈光良眼帘——广式的骑楼,很有特色;珠江这个粤省的母亲河,异常繁忙;粤人非常开明,又非常传统。

抵达省府时,陈铭枢已经设宴请大家,席间也有陈济棠出席,还有很多当年同盟会的大佬。

已经是相当高的规格了!

当然,这种场合说话就得注意了。

席间,陈铭枢说道:“陈先生,你看我们都姓陈,五百年前是一家。这次你们从沪市远道而来,既是投资,也是解决我们粤省经济的良药。”

陈光良随即说道:“陈主席、陈总指挥,此次我们来粤,考察最重要,之后我会写一份报告给粤省建设厅,其余事情则以粤省方面为主。”

明眼人都看出,陈光良在和陈铭枢说话时,总会带着陈济棠,说明是把军政看着同等重要。

陈铭枢也有些苦恼,按理来说,他也有十九路军,只不过现在被派出去了。最近他疯狂的招兵买马,以省府名义招募了8000的新兵,似乎依旧处于弱势。

整个宴会,陈光良等人只谈经济,不谈政治,众人也算领教了陈光良的滑头。

方椒伯倒是会谈一些社会方面的问题,但陈光良则选择闭嘴。

从第二天开始,陈光良便开始正式工作,主要是考察工厂的选址、粤省的甘蔗种植、港口等方方面面。

工厂选址,肯定是选择在河边,届时由工厂直接和农户签署收购合同,将甘蔗用船拉到工厂的码头,直接就可以榨汁。这一步要考虑交通的方便些,以及要拒绝‘中间商’掺和,让农户更多的获利,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甘蔗方面,见识过后世的甘蔗,陈光良一眼就看出粤省现在的甘蔗,茎小汁淡,含糖分不高,纤维又较脆弱,不易抗风,不适合用于榨糖。所以,必须从海外引进人才,专门从事甘蔗品种的引进。

这一日,陈光良结束考察后,以在粤省逛逛为由,打发走陪同人员。

而他则带着方椒伯,拜访了‘南天王’陈济棠。

“陈先生、方先生,快快请坐,你们远道而来,可是尊客。”陈济棠早已经知道陈光良的心意,带着夫人莫秀英、参谋陈伟仪亲自迎接。

陈光良坐下后,拿出一份草稿,递给陈济棠,说道:“大帅,这是最近几日的心得,特意拿来给你。听说令尊以前是秀才,我想你肯定也是一名儒帅,不如先指点指点。”

就差明说了,你不开口,我们不敢投资。

陈济棠立即非常受用,接过草稿,嘴里还说道:“陈先生你这是过奖我了,我大老粗一个,哪里懂什么经济。不过呢,我毕竟是粤人,肯定有点本地优势。”

说完,他便认真阅读起来。

“咦,我们粤省的甘蔗,真有这么差?”

“非常差,糖厂盈利最大的关键,便是甘蔗的品种,这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陈济棠点点头,说道:“这个道理我也懂这个方案比较好,由我们广东建设厅出面,邀请东南亚的农学专家,专门去选品种。这里,我也要补一条,只要投资敲定,那肯定就是需要很多的甘蔗,我们粤省这边会在全省划出糖蔗营造区,彻底解决原材料的问题。”

陈光良当然也想到了,只不过这事得政府出面,所以他故意先漏掉,让陈济棠发表自己的意见。

“大帅这个建议,我马上加上去,到时候做成完成方案给建设厅。”

陈济棠高兴的说道:“好。对了,这个让农户改种可是件大事,得有保障才行,你们投资还没有敲定吧?”

陈光良随即说道:“肯定是敲定投资后,再和农户直接签署种植合同,不要中间商。当然,粤省的建设厅、岭南农院这些作为技术指导,说到底,这些事情是以粤省方面为主。”

陈济棠点点头,随即又说道:“六家日产千吨的工厂,这可是大手笔啊!”

说完,饶有兴趣的看着陈光良和方椒伯。

陈光良直接说道:“我们只管投资第一家工厂,先给粤省方面做个榜样。抛出六个工厂的方案,不过是让机械设备生产商竞争,条件好的才获得我们的合作。”

“你这么肯定人家会压低价格和提高条件?”

“这是自然,世界经济大萧条,很多糖厂就会停止扩建,甚至建好也会停产。只要我们关税再设置障碍,那便是我们最大的机会。”

“好好,听君一席话,我方知这制糖产业的机会!”

随后,陈济棠设宴,大家相谈甚欢。

此时的陈济棠心情很不错,这些江浙财团虽然抛出六家工厂方案,但说只管先投资一家打打样。那么剩下的五家工厂,自然就由粤方来决定。

如果他能挤走陈铭枢,这些糖厂还不就是他的军费了!

一周后,陈光良的考察便已经结束,并当即写成了《广·东糖业意见书》送到建设厅、省府、陈济棠各一份。

意见书的主要内容有:

广东的气候、土壤都很适合于发展蔗糖工业,只要改种高产的印尼蔗种,改用新式机器制糖,将会是“投资少,利润多,收利快”的产业。

可制定六家日产千吨的制糖工厂计划,分批进行,占领机械设备引进的谈判主动地位。

临走时,将原‘国民制糖厂’的技术团队留在粤省,准备就工厂筹建的事情,先成立项目部。

也就说是,今年可能第一家工厂的方案就会落实,陈光良等人回沪后,也打算正式‘招股’筹集资金。

时不待人!

第一家工厂,如果能在两年之内投入生产,那么时机将是最好的。

陈光良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粤省,而是去了‘广州湾(湛江)’考察了一番港口,这里他准备建立航运办事处。

待考察两天后,再回到粤府,乘坐轮船回沪。

此行,他尽量不要节外生枝,毕竟他第一次离沪,心中也有些惦记沪市的家业。

难得的是,方椒伯一直陪同他考察,一路上两人倒是有不少话题。

方椒伯毕竟是成立很早的人物,陈光良对一二十年代的事情也很感兴趣,听到关键的地方,甚至会记录下来,有机会还会整列成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