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200章 航运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200章 航运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江地产的办公室里,陈光良看着关于霞飞路的项目资料,陷入一阵思考中。

他在霞飞路当初一共购入20亩地皮,花了差不多是14万大洋左右,相当于均价才7000元每亩;仅仅过去两年时间多,这些地皮的价格已经在3.5万每亩左右,升值400%。

当然,陈光良并没有选择卖地皮,而是投资50万大洋,修建了总计50幢高档洋房。

为什么说是‘高档洋房’呢?

首先,肯定是地皮昂贵,霞飞路完全满足这一条。

其次,建筑费也远比愚园路的洋房昂贵一倍左右。

最后,这五十幢洋房占地面积也稍大,而且可以作为独立洋房。

根据长江地产最新的定价,这批洋房的总价值为155万大洋,而且一旦推出,市场一定是供不应求。

此时,陈光良的想法已经动摇,在思考将这批洋房作为固定资产来收租,而非选择出售掉。

他的想法有四点:

第一,目前他的现金流充足,缺少投资的渠道。

第二,以前他认为上海住宅会供大于求,而现在他则认为——华界的住宅可能供大于求,但租界绝对不会,因为租界不能扩张,且深受全国有钱人的热衷,很多就是军阀、官僚倒台后,纷纷来沪市做养老,他们一定是选择租界,而非华界。

第三,租金收益稳定且能回本。他算过一笔账,这些房子从1931年下半年便可以开始收租,倘若他在1937年上半年出售(最迟也可以1941年售),基本已经算是回本,而且价格还能翻不少,这个回报率已经是很高。

第四,手上全是现金流,总让人不是很踏实。

想到这些,陈光良已经决定——取消这批房子的销售。

想想沪市地产这三年的变化,陈光良的作用还是非常巨大的,工地增加了很多,住宅也开始陆续增加很多,大大的缓解了住房压力。

举个简单的例子,顶手费和租金在这三年,涨幅并不明显。

历史上,鲁迅在这一年曾记录下——一间普通的洋房,顶手费已经涨至800,租金已经涨至80每月,阁子间租金20每月。

而目前,沪市的顶手费在500~600,愚园路的一层楼的租金在40~50(租金几乎没有上涨)。

租界尚且如此,华界的情况只会更好!

不一会,陈光良来到会议室,一众管理层已经坐下。

“我决定,霞飞路的项目取消出售,后续将以出租为目的。”

众人纷纷附和起来。

郭德明:“出租很好,毕竟我们前面已经出售了那么多,积攒了较为雄厚的资金。”

陆元台:“是喔,霞飞路那里的洋房,幢幢都是精品,根本不愁租,而且租金很有优势。”

严宽:“出售、出租相结合,老板这一波布局非常的完美。这样一来,长江地产后续既有经营商业地产(香格里拉饭店),又有出租物业、物业管理。”

不知不觉中,长江地产已经成为一个‘人才基地’,当初招募的本来基本都是专科学院(大专)和大学水平的职员,如今都已经培养的成熟起来。

“好,先这样。眼下我们的任务,还是要继续完成手中的项目为主;不过,若是租界有合适的地皮,可以考虑吃进,但得有不错的开发价值。”

“是”

大家积极性很高!

这一刻,陈光良也释怀起来,以前认为将地产卖得干干净净就很安全,殊不知最近拿着大把现金,才让他不安全起来。

如今他这样一安排,手中的物业资产就丰厚起来:

第一,香格里拉饭店。包括翻修原来的四层建筑物(大华饭店),又投资75万大洋重建一幢八层建筑物,这里的总价值至少也是150万。当然,长江地产只占股55%业权。

第二,霞飞路的物业,价值150万以上。

第三,零散物业。包括愚园路、新城花园等,都有些零散的物业,价值在四十万左右;威海路的陈氏府邸,价值三十万。

合计下来,陈光良也有将近三百万的物业资产。

除了这些物业资产是大头外,长江出租车的420辆汽车业也是重资产,就算后续卖出150辆,也是有270辆汽车,价值会在270万大洋左右。

但实际上,这两笔重资产,仅占他的资产一半都还不到,也就约四成的资产。

那他那么庞大的资产,接下来该如何投资呢?

赚快钱的阶段已经过去,接下来也要考虑多投资一些实业了,不然和守财奴有什么区别!

9月中旬。

陈光良在川蜀中路10号的普益大厦,发起了‘环球航运’、‘环球贸易’两家公司,特邀很多朋友前来捧场。

普益大厦是8层西式洋楼,由著名的英国德和洋行设计,美国普益地产投资兴建。二十年代初,普益大楼落成后,即成有实力的航运公司的驻地。

环球航运选择在这里成为航运公司的总部,自然也是为了网罗人才、同行交流更方便。

而且他成立航运公司,还邀请了很多航运届的朋友来捧场,包括虞洽卿、钱新之、郑良裕、洪雁宾、陈顺通等人。

众人见陈光良租赁了半层写字楼,纷纷忍不住询问起来。

钱新之询问道:“陈先生的架势,看样子是准备在航运业大展宏图!”

他不仅是政府高管,亦是江浙财阀,旗下有中兴轮船公司。

如今,陈光良的身份,和很多江浙财团都已经是熟人,认识他也不稀奇。

陈光良大方的说道:“确实准备购入几艘远洋海船,发展航运事业,而且我相信南鲸政府亦会有心思夺回被列强占据的航线,我们作为民企,当奋发图强。”

他现在说话,也总喜欢站在国家的层面来。

众人纷纷叫好,心里怎么想就不得而知,毕竟以后就是竞争对手了!

特别是虞洽卿,他的三北航运公司等,可是国内民企的第一人。

随后,陈光良邀请大家成为环球航运的董事,愿意参股也可以,就以‘船’来参股。

但很显然,大家虽然纷纷答应担任环球航运的董事,却拒绝了参股一事。

陈光良也想到了这一点,并不在乎,毕竟他现在就是一个新手入行。在大家看来,经营航运业可不简单,陈光良的希望并不大。

事实上,陈光良也是有一点自知之明,但他依旧选择尝试,因为他的资本足够雄厚;其次,陈光良将船视为可走资产,是必定要发展的,而且还是会大力发展。

期间,陈光良对大家说道:“各位,麻烦帮我传个话,就说我们环球航运有意购买海船!”

“没问题”

船,当然都是从洋行手中购买二手船,华资都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大家离开后,陈光良召集所有的职员,开了个会议。

环球航运、环球贸易,目前还是在一起办公,而初始的员工,有从陈光良其它公司调来的普通职员、财务等岗位,还有朋友介绍的专业性人才。

例如,洪雁宾从招商局中,为他介绍了精通船务的赵铁毅,此人不仅有较高的学历,还是交通科的船务科副科长级别。

虞洽卿这次倒没有耍什么滑头,给陈光良介绍了一位原本在海关工作的人才吴浩,比较擅长海关方面的工作,以及贸易上的事情。

“第一件事,我们还会继续招募人才加盟,扩大我们的公司体系,所以大家要养成积极向上的工资状态。私人企业不比公家单位,更能展现你们的才华和本事,也更能实现等价交换。”

赵铁毅、吴浩原本以为老板是在‘敲打他们’,结果发现是老板在说——公家单位靠关系严重,而在环球航运、环球贸易更能施展自己的才华。

“第二件事呢,我们来讨论一下当前的航运、贸易形势,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众人知道,这是老板在考验大家的本领。

当然了,有几个只是财务、文员,他们也拿不出什么干活出来。

随后,赵铁毅率先说道:

“我来讲讲国内航运的情况,一般分为内河、海洋两种方式,然而不幸的是,这两种方式基本都是被外资垄断着。包括英资的怡和、太古,法国邮船、日本的大阪招商局亦能分一杯羹,不过招商局由于内斗不止,旗下诸多买办又私吞利益,管理非常混乱.华资想分一杯羹很难,主要是洋商在这些港口海关享有特权,不过南鲸政府有意发展海运,或许后续会出台好的政策。”

其实,这些陈光良也调查过,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

他发展航运,看中三点:

第一,这几年买船最便宜,毕竟是世界经济大萧条;

第二,南鲸政府有意发展海运,在明年会出台非常有利华商的政策,并收回很多航运和海关权利;

第三,船是可走资产。上海到香港最快可以42个小时到达,仅此一条,陈光良就得买船,以将来跑路用。

而陈光良还知道,在三十年代,内河运输有‘船王’卢作孚,将很多外商赶出长江了运输;而海洋运输(一般是指华夏沿海),则有虞洽卿、招商局、陈顺通、许爱周等领导的船队,和外商展开争峰。

他看中的则有三条航线,一条是经上海到青岛、天津、营口港的北上路线,一条是上海朝着广州湾、香港、越南的路线,一条是上海出发经香港、东南亚的航线。

在大家发表完意见后,陈光良开口道:“未来三年,我们会持续购入海船,加入华夏沿海及东南亚的航线,同时展开这些地区的贸易。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人才加盟,接下来我会继续招募,大家可以先做好市场调查。”

“是,老板”

另外一边。

虞洽卿回到三北航运的写字楼,叫来自己的大儿子虞顺恩。

“你说这个陈光良大张旗鼓的要搞航运,对我们有没有什么影响?”

虽然是在问,但他的想法已经不言而喻。

虞顺恩说道:“父亲,眼下我们三北、鸿安两家航运公司,虽然在华资当中算上排名靠前,仅次于招商局。但到了华夏沿海的航线上,我们算不上什么,何必忧虑人家发展航运。”

虞洽卿一愣,随即笑骂道:“你不知道陈光良的本领,这小子年纪轻轻,就已经赚了近千万的资本,现在看中航运,又怎么会对我们没有影响。算了,我不给讲那么多,”

他经营的事业庞大,资金却经常被占用,远没有陈光良用钱那么灵活。

曾经更是发生过啼笑皆非的事情:1926年又受到国内战争的影响,被迫停航。那时到三北轮船公司办公室去访问虞洽卿的,几乎没有例外都是债权人。虞每天都在过年三十夜,向人陪笑脸协商延期,或者用“掉票“的方法来搪塞一时。

最困难的时候,每天“掉票“的数字竟达80万元之巨,利上加利,愈滚愈深。遇了大债主上门,无法应付,他总是装腔作势地问大儿子顺恩:“某人的款子已经准备好了吗?“顺恩说尚未筹齐,虞即破口大骂:“为什么这样不顾信用?我老早就关照过你了!“有时顺恩不堪忍受,竟至反唇相讥,拆穿了父亲的西洋镜,因此父子两人弄假成真地吵闹起来,债权人看不过意,反而要替他们父子做和事老,自愿延期。

还有一些零星债主,终日纠缠不、走,虞只得避而不见。“大躲在浴堂,小躲在戏园“,这是当时上海人士形容虞洽卿避债的两句话。

所以都知道虞洽卿是纳税大户,殊不知他现在是‘空心大佬’,当初连陈光良的‘佣金’都敢骗——抢先注册永安银行那事。

数日后,陈光良技痒——又在《东方日报》刊登了一篇文章——《世界航运大寒冬袭来》。

[在文章中,陈光良用一些特殊渠道获取的信息来举证:

1929年5月英国船舶闲置量仅为38万总吨,1年后增至99万总吨;

世界不定期船运价指数由1929年5月109.2点跌至1930年5月的73.1点;

世界主要航线平均运价指数,1927年为128.2点,1929年降至113.6点,1930年4月和6月进一步降至89.7点和88.1点;

随后,他又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次经济大萧条引起的船市大萧条,从船舶闲置量明显增长和造船产量下跌来判断,将持续很长的一段时间。

但在华夏,由于经济体系的不一样,航运不会有特别的萧条。

相反,这是华夏航运的一个机会,从外资航运公司手中,拿回过多的市场份额。

倘若南鲸国民政府有意振兴民族航运业,可在全国设立数个航政局,分管内河及沿海航线,开辟新的航线。

对于航运企业来说,可廉价挑选欧美空置的船舶,减少购船开支。]

文章一经刊登,又引起巨大的关注。

南鲸政府也立即发言,会认真考虑这条建议。

陈光良发展航运,毕竟不会真的‘全力以赴’,仅战争还没有结束,他就不可能投资太大。

所以他发表这篇文章,实则是希望民族航运业整体崛起,而不是他一个人在战斗。

同时,陈光良也需要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不然财富就很难守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