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55章 结怨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55章 结怨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光良再次成为沪市的名人,这次不再是是充满‘铜臭’的商业行为,而是因为撰写的一首诗。

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这首诗让全国的知识分子,都感受到莫名的鼓舞,对《东方日报》的好感度大增,纷纷购入其报纸阅读。

鲁迅:“奇才啊!不仅仅是商业奇才,更是一位全能的奇才。会研发三轮黄包车这样的利民物件,还会作出这样一首好诗。”

徐志摩:“肯定是请人代写的,如此粗俗的一个商人,岂能写得出这样一首好诗。”

章其华:“我就知道,他的文学天赋很厉害,至少比我厉害!”

陈光良本人也没有想到,仅仅是想出一下风头,但效果确是如此的好。

不仅让《东方日报》得到一些知识分子的青睐,也让他本人成为有学问的商人。

中西女中。

严仁美拿着一份《东方日报》看了起来,这是她自己购买的。

自从上次父亲给他说了那个事后,虽然没有逼迫她,但她也在做最坏的打算,那就是了解一些陈光良这个人。

了解的渠道,也只有买份《东方日报》,再有意无意的打听一些事情。

截止到目前,她知道陈光良做生意非常厉害,被人称之为‘商业奇才’,生意横跨租车行、地产、报业、制造业等,几乎很多领域都创造了奇迹。更为关键的是,陈光良出身贫寒。

“他是不是真的有看重知识?”

抱着这样的疑问,严仁美觉得有必要重视。

因为陈光良第一次表现出的‘英语’水平似乎很高,一点不像只读过几年私塾的人。以及还说允许自己继续读书,这说明他对知识很看重。

“呸,他凭什么管我,我才不想那么早嫁人!”

仅凭一面之缘,就像俘获女孩的芳心,简直是痴人做梦。

此时的严仁美如果能自主决定,一定是果断拒绝陈光良的提亲。

“咦,这首诗很不错.居然发表者叫做陈光良,莫非是他?不会吧,他一个商人怎么会发表诗?”

“仁美,你居然在看报?”孔令仪从背后突然袭击,笑道。

孔令仪是财政部的女儿,也是严仁美的同学兼闺蜜,上次因为父亲不肯,所以没有参加春游。

事实上,她是严仁美最好的朋友,严仁美也经常去孔家玩。

“咦,还是《东方日报》,就是上次那个追求你的陈光良家的报纸呀?”孔令仪继续调侃道。

上次她虽然没去,但大家却告诉了她路上发生什么事情。

中西女中多美女,而现在最出名的便是‘八美’,分别是严仁美、孔令仪,还有时任财政部次长张寿镛的女儿张涵芬、上海实业界大佬黄楚九的千金黄惠宝、中国驻法国大使的掌上明珠唐民贞、福建富商林家的小姐林樱、苏州洞庭席家的外孙女沈幽芬、英美烟草公司沈昆山的女儿沈燕,个个都出自豪门世家。

严仁美脸一红,说道:“什么呀,人家就是和聊几句话,被你们传得乱七八糟的!”

“哈哈,你脸红了!”

“看我挠你痒痒”

6月中旬的一天,美国人‘费信敦’转任工部局总裁(工部局的最高行政首脑),为此工部局举行了盛大的酒宴,并邀请公租界的名人和重要纳税人前来参加,陈光良也在受邀请之列。

工部局,是公共租界的最高行政单位,它有一个九人组成的‘董事会’。

里面有各国的人担任‘会董’,虞洽卿、贝祖贻便是工部局的华人会董,是华人在公租界能混到的最高位置。

陈光良来到酒宴现场,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瞩目,这个年轻人是谁?

虞洽卿还是很给面子,为陈光良做了介绍,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那个一年盖了上百幢楼卖出,并且刚刚以238万大洋的天价买下大华饭店的上海滩新贵。

中银上海分经理兼首批监事贝祖贻,便说道:“不得了,你现在可是工部局纳税大户了!”

陈光良谦虚的回应道:“可算不上,只能算小户!”

今年的4月,工部局的纳税华人会举行第八届代表大会,虞洽卿以纳税大户并当选工部局的第二届华董。

也就是说,在工部局里混,纳税多少也是地位的象征。

陈光良当然算不上纳税大户,不过现在工部局很重视‘分层销售’所带来的后果——税收会大增!

虞洽卿说道:“很快就能晋升纳税大户了,走,我为你介绍一下工部局的主要官员!”

不一会,陈光良就见到了工部局的几名会董,有美国人,有英国人,有日本人,可谓‘万国商会’。

大家对于陈光良,还是比较惊讶的,毕竟年轻的白手起家,能购买238万两的大华饭店,就足以让人高看了。

费信敦开口说道:“陈先生建议的分层销售,会大大的促进房地产投资,对我们工部局的税收也是有利的。”

这是个很浅显的道理!

分层销售,将让更多地产商拿出资金去投资房地产,那么建筑资金就会增加,也需要纳税;同时,分层销售意味着房契的转移,那就更需要纳税。

所以陈光良对工部局的纳税,是有重大贡献的。

陈光良回应道:“当然也会有更多的人安居乐业,不是吗?”

众人纷纷笑了起来,同样的事情,大家站着的角度不一样。

其实陈光良更该说:“我也能赚到更多的钱”

这是一个‘三赢’的局面!

只有虞洽卿的表情中,闪过一丝担忧。

原来,他作为沪市最大的‘房东’,很担心大家都有了房子后,那么谁来承租他们的房子?

聊了几句,陈光良便识趣的脱离‘大佬群’,在酒会随意的转起来。

再过几年,自己要不要争取一下‘工部局会董’的位置?

要知道,此时的杜月笙,都还不是‘法租界’公董局的会董,应该是下个月上任。这个位置,可以说是杜月笙奋斗最大的目标了。

“陈先生,在下永安公司的郭琳爽!”一个三十多岁的男人走过来,语气不甚友好的说道。

原来是你这个傻蛋!

陈光良如是的想到,这个人不就是傻傻的不知道跑的‘傻鸟’,永安郭家的冤死鬼嘛!

“郭先生好”

郭琳爽不知陈光良在心里编排他,而是语气比较居高临下的说道:“陈先生,听说你是金城购物中心的顾问?”

圈内人都知道陈光良虽然是‘金城购物中心’的顾问,实则怕是重要的发起人。毕竟陈光良在地产界,向来非常创新,而恰恰‘金城购物中心’便是创新举措。

金城购物中心在今年的三月份开工,并进行大张旗鼓的报道,大谈长远的规划,大谈远大的前景,以此来吸引人的眼球。

陈光良很平静的说道:“是在下”

郭琳爽随后便说道:“我觉得金城购物中心是一个非常差的主意,你们拥有百货零售的经验嘛?没有。那凭什么取得成功?”

此时,四周已经围了不少华人看热闹。

陈光良没想到,这个郭琳爽如此居高临下,看来真是有些盛气凌人,毕竟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将顾竹轩这种混混头都赶出地盘。

顾竹轩原来的‘天蟾舞台’,就位于永安百货的旁边,那幅地对永安百货可以说至关重要。

因为目前永安百货的地皮,是租赁的哈同地皮,大概在四十年代中期到期。合同到期后,地皮上的建筑物,将直接还给哈同,连同地皮。

届时不用想,哈同后人‘小哈同’都会狮子大开口,毕竟好拿捏。

所以这个时候的永安家族,就已经未雨绸缪,将顾竹轩的那幅地皮强制征用,然后盖一个‘永安百货’副楼。

这样一来,等合同到期后,小哈同多少要顾及一下这个副楼的存在,永安百货业不至于彻底无路可走。

陈光良笑道:“如果不成功,郭先生为什么如此紧张?”

郭琳爽如此盛气凌人,陈光良依旧笑脸相迎,这可不是他胆子小。

因为陈光良一直信奉一句话——胆量用来对生意,不对人。

如果能对他赚钱有利,他甚至单枪匹马去枪击顾竹轩的府邸,以此来制造混乱,给自己一个成长的机会。

所以面对郭琳爽的语言挑衅,陈光良保持着一颗很平淡的心,因为这不影响他赚钱,自然也不会爆发直接的冲突。

郭琳爽笑着说道:“我只是来陈述一件事实,没有别的意思,那我们拭目以待了!”

随后,转身离开!

周围的人若有所思,金城银行的‘金城购物中心’在设计和规划上,是打造一个‘购物的中心’,并且大肆宣传。

这样一来,自然也是动了永安百货、先施百货、新新百货这些粤省的蛋糕,郭琳爽猜到提出这个建议的,可能是陈光良,自然过来洗涮一番。

其实,陈光良也不是很有谱。

金城购物中心,预计将在1931年的夏季开业,正好赶在9.18前面开业。

届时,1~4层是购物中心,5~6层是写字楼,7~8层是酒店式公寓。

在招商方面,一定要精挑细选,不能让档次低的品牌和公司入主,这样不利于长期发展。

恰恰是在这一点,陈光良有些担心,永安、先施、新新这些能在沪市称霸‘百货行业’,根本愿意是他们粤省人在海外的‘侨胞’经历,认识很多的供应商。

在这一点上,是其他人没有的优势。

当然‘金城购物中心’的特点是,以一个‘全新的商业模式’去吸引那些有渠道的人来这里开店,相当于是‘广纳百川’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最后有一点,就算失败,也不管陈光良的利益,所以他才无所谓!

第二天,恰好是陈光良和程子康约定的会面日子。

现在的程子康可谓春风得意,他之前投资的上百万地皮,已经翻了两倍多,为公司赚了数百万的账面利润。

至于程子康打算如何安排这些地皮——或高价出售、或建房出租,陈光良一向不进行干涉,毕竟人家也是大银行,是有自己的打算!

另外一方面,程子康还将精力放在‘金城购物中心’上面,毕竟这可是个大项目。

按照他们的预期,这个项目可以为金城银行带来每年35万大洋的租金,扣除地皮佣金18万,再加租金税、开支,保守每年在12万的利润。

而总计投资45万建筑费,再加两年的租金(有一年租金可用顶手费抵消),算下来一年的利率高达15~20%,对于银行来说相当的划算。

“整体布局方面,我们还是要参照永安、先施,不要贸然招租进来那些低档、无用的生意,这样会拉低整个购物中心的档次。另外四楼不仅要有餐厅,应该还有一个儿童游乐场,有时候顾客逛街,甚至可以把小孩子寄托在游乐场.”陈光良讲解着购物中心的关键。

程子康点点头,说道:“很有道理,虽然叫做购物中心,但实际上也是因为我们不懂百货,所以才海纳百川,但我们则需要把好总关。”

再这一点上,程子康还是很聪明好学的。

两人聊了不少,程子康也越来越精通‘购物中心’的奥妙,当然这个时代的购物中心,还是有很大局限性的,但也算初步成型。

期间程子康聊起一句话,引起陈光良的主意。

“这个永安百货确实盛气凌人,他们不仅做百货生意,还做纺织等制造业,甚至还延伸到银行领域,吸纳外面的存款。”

本来就是一举感叹的话,感叹永安的强大。

而且也是事实,永安的纺织业,可是做得相当的大,资产千万的那一种。

不过陈光良却抓住一点,并问道:“吸纳外面的存款,那我怎么没有在沪市看到过永安银行的很多门市部?”

程子康笑道:“你不知道,现在是银行可以吸纳存款,钱庄也可以吸纳存款,永安银行可能还没有取得南鲸政府的银行牌照,所以吸纳存款也不违法的。”

“真没有银行牌照?”

“应该是吧!”

陈光良又问道:“那办理银行牌照,要去哪里申请?”

程子康一愣,以为陈光良要开办银行,但还是说道:“南鲸财政部陈老板,你不会也想开银行吧?”

陈光良笑道:“我和各家银行关系那么好,岂会再自己去开银行!”

这是真心话,他对开银行没有执念,更何况就算开了银行,以后也会被南鲸政府吞并和控制,何必去做他人嫁衣。

倒是他想尝试一下开钱庄,方便自己炒‘标金’,当然他未来岳父便是经营钱庄的,说不定也不用那么麻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