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54章 一代人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54章 一代人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锦兴营业公司。

虞伯瑛急匆匆的来到孙春生办公室,汇报道:“老板,我查出来了,大华饭店及周边地皮是卖给长江地产的陈光良,成交价格应该是240万大洋。”

孙春生眼睛放大,震惊的说道:“居然是他!”

两人虽然没有见过面,但孙春生却很了解长江地产和陈光良,因为去年长江地产创新的‘租地、代建’模式,锦兴营业公司也照着这种模式开发了一个地盘。

而最近长江地产再次创新的‘分期、分层’,孙春生也如获至宝,正在研究当中,现在还有很多的疑问。

“就是他。但就是不知道,他为什么知道这个消息,而且还知道我们的底价!”虞伯瑛有些疑问道。

当初(1925),孙春生从业广公司独立出来单干,并拉走了多名业广公司的干将——擅长业务虞伯瑛、擅长建筑设计的许瑞芳等。

虞伯瑛的话,也让孙春生恍然道:“他们居然知道我们的底价,那只有某位股东和陈光良认识,这里面最有可能的便是屈臣氏的亨弗里斯家族。当然,现在说什么都晚了,我就算知道陈光良的底价,也未必要继续抬价。”

虞伯瑛说道:“老板你想,陈光良为什么刚这个价格拿地皮,他的实力还不如我们。我估计,他是想分期、分层的开发这幅地皮,根本就不需要太多的后续资金。”

孙春生一愣,因为他还没有研究透——分层房契该如何订立?又如何让客户甘心情愿的分期支付?

所以,他这种‘业务’不熟练,导致他没有信心。

现在想想,确实错过了很多啊!“这个陈光良端的可恶,横插一杠子的本事不小!”

孙春生露出后悔的表情,随后又说道:“我们抓紧时间研究,并一边寻求资金购入地皮,我觉得这个‘分期、分层’比‘租地、代建’模式好多了!”

他前面的资金,都押在‘太阳公寓’等上面去了,所以现在准备筹集资金,继续去购入地皮,发展地产。

事实上,孙春生在‘信誉’方面,也是比较有优势的,毕竟四年多前他才几万的本金,如今翻了几十倍,也可以堪称地产奇才了。

“好,我觉得愚园路、南鲸西路、威海路这个区域的地皮就不错,毕竟陈光良也在这些区域建房子。”

“嗯,有合适的再说!”

不管怎么说,孙春生将他的‘师父’陈光良给记恨上了。

长江地产。

陈光良也召集管理层,进行了一次会议。

现在公司一共是有20名职员,管理层(高级职员)一共是7人,另加陈光良这个老板。

“长江地产在7月底或8月初,争取再售出愚园路一半的地盘,我们在监督现有的在建项目外,便是筹备新的项目上马。至于最近购买的南鲸西路地盘,你们暂且不需要关注,后续我会规划好大概方案的!”

愚园路已经出售122幢楼(五个地盘,占地40亩),还剩下98亩土地。

这98亩土地种,又有5亩是工厂,3.7亩是车行,剩下的89亩土地,是今年准备全部开发楼盘并出售掉的。

一共分为三期,总计约近400幢楼,1200层楼,可为陈光良带来300万左右的利润。

先把这部分钱,赚到手再说!

毕竟要是大家都疯狂的挤进来,恐怕‘供大于求’的时间,会提前到来。

当然最倒霉的,恐怕是那些手中拥有最多的房屋出租的大地主,例如四明银行,届时沪市的租金可能会下跌。

当然,这些不管陈光良的事情,他只需要坚持不赚最后一个铜板就行。

郭德明第一时间说道:“老板,既然我们今年要将愚园路的地盘,陆续开发出来。我建议,先把愚园路的地皮再炒作起来,不仅让我们的房屋价值性更高,更让其它竞争对手短时间发展不起来或成本大增!”

陈光良问道:“怎么炒?”

郭德明当即说道:“很简单,我们让报纸把愚园路的未来规划报道出来,届时大家一看这里将成为沪市主要的中档居住区,地皮还不得继续大涨。特别是那些手握地皮的愚园路业主,开价恐怕更高,自然而然就炒作起来。”

有道理,现在愚园路的西段地皮都已经要6500以上,今年绝对上万(历史上1930年约为8800大洋和闸北差不多,是租界最便宜的地皮)。

陈光良很满意郭德明的‘聪明’,当即说道:“可行,毕竟这也是事实,愚园路因为我们长江地产而变得繁华起来。”

随后,长江地产高速运作起来,大家忙碌的事情多起来。

陈光良考虑过,今年出售愚园路所有的地盘,拿下基本盘;

明年主要考虑南鲸西路的那60亩地皮,及威海路的10亩地皮;

至于霞飞路的20亩地皮,如果来不及也不要紧,毕竟已经赚到雄厚的家产了!

其实比起四明银行后世的1200幢房屋(全部出租),陈光良这两三年开发的,应该还达不到这么多幢(平均每幢的层数,长江地产更高),不过他地段肯定占优一些。

后面很多人都买得起房,沪市的租金也不会那么牛逼了!

严智多夫妇将严仁美叫到跟前,随后开始问话!

“仁美,你认不认识一个叫做陈光良的商人?”

严仁美脑海里瞬间回忆起那个帅气的男人,随后老实的说道:“今年我和张涵芬她们四人相约去佘山春游,在路上有辆车轮胎被扎破,当时司机又不会换,正好被他看见,便主动上前帮忙。事后,我们又在佘山碰见,他和我们聊了几句,后来便没有再有交集。父亲,你问这个做什么?”

严智多当即说道:“人家向我求亲,希望娶你为妻子!”

严仁美脸一红,随后坚决的说道:“不行,我要读书,不要嫁人!”

严智多眉头一皱,说道:“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做什么,再说,光良的意思是支持你读书,等到你年龄到了再考虑结婚。”

严仁美虽然对后面一句话很有好感,还是说道:“还是不行,他都多少岁了,我还要读很久的书,肯定不适合的。”

她是1915年出生的,根本没想到嫁人这种事,哪怕是对陈光良有一点好感,此时也是态度坚决。

严仁美的继母(生母在她六岁时死亡)当即说道:“人家也才19岁多,事业又做的那么大,能等你几年时间,你有什么不满足的。”

严仁美的亲生母亲刘承毅,是南浔首富刘墉的孙女,是封建社会的联姻,只可惜只是生下两个女儿,便在逝世。

严智多作为严子均的嫡长子,自然第一时间又迎娶了一房,总算生下两个儿子。

正因为如此,严仁美和她的妹妹严仁芸(后嫁给杜月笙的长子杜维藩,领养的),两人都是联姻的筹码。

严智多这时候说道:“这事我还没有答应,但你要做好准备,女孩子总是要嫁人的。”

他之所以没有急着答应,也是打算对陈光良再了解了解,另外‘聘礼’还有待敲定。

“反正我就是不想现在嫁人”

严仁美说完,转身小跑离开。

她对学习很看重,渴望以三个姑姑为榜样,自身取得好好的学习成就。

其继母开口道:“这孩子”

严智多摆摆手,说道:“这事我自有结论,再说她爷爷也知道这事!”

言下之意,你这个继母不要过分干涉。

一听老爷子也知道,严仁美继母讪讪的说道:“这不是俊才难得,我有些着急么你们做主就是!”

她也不是恶毒的继母,本身出身也是‘知识分子’家庭,母亲是女校的校长。这次之所以赞同,也是随丈夫的想法,另外她认为陈光良也确实不错。

严智多没有回答,但他心里也偏向答应陈光良,毕竟大女儿有这样的机缘,也是很好的。

他和原配也是封建婚姻,所以他对子女的婚姻也是奉行——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另外一边。

严仁美跑到自己的闺房,心中有些委屈,不知道爹爹为什么如此急着她嫁人!

去年他去中西女中读书,爹爹也是很不高兴,还是爷爷说话,她才进入中西女中读书的,实际上她还有个姑姑在中西女中任教。

在这方面,她爹爹都没有爷爷开明,她的三个姑姑都是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凭什么自己就要早早的嫁人?

“陈光良他感觉很早就认识我似的,上次一见面,就主动接近我?”

想到陈光良,严仁美本来还有好感的,现在开始荡然无存了!

很简单,因为她不想急着嫁人,而是想读书。

偏偏陈光良这么早,就向她父亲请求,这自然让严仁美很不高兴。

“还说允许我继续读书,呸,都不是我什么人,凭什么干涉我呀!”严仁美捏紧小拳头,自言自语道。

“啊切.哈切”

陈光良无缘无故的连连打喷嚏,顿时感觉莫名其妙。

他身体可是‘超人身体’,至今还没有生过一次病,连小感冒都没用过,居然连续喷嚏。

当然,他也没有在意这个!

总从上门求亲后,他也没有一直在想这个事情,一开始也只是先占个位置,避免被人抢走而已。

如今既然已经上门说明白,那么严家怎么也得优先考虑他不是!

他也说不上是对严仁美非娶不可,只是他前世阅女挺多,对结婚的对象不是那么非常看重各方面的感觉。

严仁美符合他两点要求:长寿、门当户对,其她就已经不那么重要了。

“陈经理”

“你们来了,正好找你们开一个会!”

黄春荪、张静庐两人走进来,陈光良邀请两人在沙发上坐下,自己也随后坐下来。

三人形成《东方日报》的舆论方向的舵手,一般是由黄春荪、张静庐拿捏,两人意见不同时,则交给陈光良拿定主意。

《东方日报》的主张是:公正、公平、公开,三‘公’原则。

和《大公报》的‘四不’主义有些像!

公正,那便是不偏向某一D派(实际上还是不会得罪政府太狠,有个度,涉及敏感言论都是不做裁判,只公正报道)。

公平,自然就是不做裁判的言论,不做主观评论(报社的编辑如此,对外面的投稿人不设限制)

公开,则是向读者公开,不接受任何人的献金。

陈光良首先说道:“大家都牢记我当初定下的‘三公’原则,我是很欣慰的。不过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大家可能稍微有些理解出入,所以对一些时事评论不够犀利。我来举个例子,倘若南鲸方面尚未有某方面的定调,那我们是不是可以有着独到的见解,供其参考;就算本报社不行,那么我们的供稿人呢?总之,我们也不要抛弃知识分子嘛!”

两人有些明白,这位又想拉拢知识分子,但又不想得罪总司令和南鲸政府,所以才如此说。

黄春荪当即说道:“行,这方面我们再改改,对一些时事加以关注和评论。”

具体的度,只能交给黄春荪、张静庐两人。

当然《东方日报》整体肯定是倾向南鲸政府的,毕竟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对于那边基本不报道,就算报道也是和《新闻报》、《申报》差不多的论调(《申报》虽然不受南鲸政府喜,但本质上还是倾向南鲸政府,更多可能是批评)。

随后,陈光良‘厚着’脸皮说道:“最近我写了一首诗,麻烦替我发表一下!”

总编兼副总经理张静庐,好奇的接过纸条,只见上面写着:“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好诗,好诗黄协理,你看看!”

“嗯,果然是好诗。这首诗是对我们这一代人最好的印证,虽然只有聊聊两句话,但却胜过千言万语。”

张静庐补充道:“也正好印证我们的报纸,吸纳知识分子的决心!”

陈光良连忙说道:“向《新闻报》看齐,不要学《申报》,当心麻烦!”

他就想显摆一下,可没真像介入政治!

“明白”

“陈经理放心,我们知道的。”

怎么能放心,陈光良寻思着,要不要什么时候卸任这个总经理,当个幕后老板算了!

再等等吧!

史量才那么跳,也是1934年后才被暗杀,而且似乎是在1932年后才开始彻底和总司令撕开面子的。

所以,自己这种小打小闹,顶多是和《新闻报》一样,算不上什么!

如今自己好不容易将《东方日报》发展成7万多份的报纸(北平和武汉周边2万份),将《申报》和《新闻报》双双拉到13万份的程度,又怎么心甘情愿让出‘权利’宝座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