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52章 最大的项目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52章 最大的项目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一日,陈光良来到屈臣氏的写字楼,会见自己的‘老朋友’小亨弗里斯,也就是屈臣氏汽水业务的负责人。

如今‘维他奶’已经推出市场二十天有余,日销量从第一天700瓶,增长至如今5000多瓶,可谓势如破竹。

而‘维他奶’的广告中‘维他奶,不止汽水那么简单’,其实就是在和汽水展开直接的竞争。

当然就算如此,维他奶和屈臣氏的合作,依旧没有中断。

此次陈光良前来,便是洽谈增购‘灌装业务’的,维他奶一旦打开周边的市场,今年的日销可能突破2万瓶,所以之前保守的日销1万瓶就有些不够了。

所谓‘灌装业务’,不仅包括相关的设备,也包括玻璃瓶,这些都是找屈臣氏合作的。

维他奶在合作的企业中,太古糖厂也是重要的合作企业之一,这些都是香港的知名企业。

“陈,没想到你当初为可口可乐出谋划策,居然是为自己的饮料产业图谋!”小亨弗里斯笑着说道。

他当然不是第一天知道的,毕竟前面‘灌装’业务便是他出售给维他奶的。但有件事他肯定没有想到,陈光良居然开发的是豆奶,而且产品势如破竹的打入沪市饮料市场。

原本他只是认为,陈光良最多做汽水,结果也基本注定是不会成功,毕竟屈臣氏的优势一目了然。

陈光良笑着回应道:“这得多谢亨弗里斯的帮助,不然维他奶也不会如此的顺利!”

“哈哈”亨弗里斯客气的将他邀请到沙发上,随后继续说道:“你这一次来,是为了增购‘灌装’设备和包装玻璃瓶吧?”

“当然”陈光良爽快的说道:“业务比我预想中的顺利,我想再购买同样的设备和玻璃瓶,下一步我们要打开沪市的周边市场。”

明着来,你不卖,他们也能去其它洋行寻求合作,这不是卡脖子的地方。

亨弗里斯没有犹豫的说道:“有钱赚,我为什么不答应呢!你放心,同样的价格,同样的设备,我们按照上次的成交。”

如此顺利,陈光良也没有想到,看来这个小亨弗里斯值得交往。

当然这些也是等价交换,不说当初陈光良为‘可口可樂’取名和宣传建议,就是如今也是正常价格购买,也是很正常的。

唯一陈光良比较‘缺德’的是,就是考察两次屈臣氏汽水业务后,他直接挖走了七八名华人高级职员,组建了现在的维他奶。

“多谢”

小亨弗里斯的眼睛一转,随即说道:“陈,听说你现在是沪市的地产大亨,不知道对靖安寺路(南鲸西路)的一幅60亩地皮,是否感兴趣?”

陈光良惊讶起来,南鲸西路的60亩地,据他所知可不便宜。

只是他现在野心又非常膨胀,自从他在5月份初以‘分期支付、分层出售’的方式,卖出122幢楼后,不少银行和钱庄纷纷找到他,意思是可以提供贷款之类的合作。

当然也有地产公司和富豪,希望和他合作,分一杯羹。

在这种情况下,陈光良也是有勇气的问道:“不知道价格几何?位置在哪里?”

小亨弗里斯见陈光良有兴趣,立即开口说道:“便是大华饭店及周边的地块,总计60亩地。现在有个华人地产大亨孙春生,正在洽谈这幅地皮,他开价是220万两白银。如果你愿意出更高的价格,再给我一笔佣金的话,我可以考虑为了引荐大华饭店的几位重要股东。”

好家伙,看来是在这里等着他!

赚了他一笔4500的改名费,现在却像赚自己一笔大的中介费。

当然,这幅地皮让陈光良非常心动,60亩地才220万两白银,合计4万每亩不到;更不要说,是连大华饭店一起出售,那就更值得了。

更重要的是,这幅地皮是在靖安寺路(南鲸西路)的上面,而且比起后世的百乐门的地皮更靠近南鲸东路。

大华饭店的地段,陈光良是有很深影响的。

首先,这个大华饭店的大股东,似乎是‘上海香港大酒店’,也就是嘉道理家族;

其次,这个大华饭店有过辉煌的历史,那便是1927年冬,总司令和宋家小姐在此结婚,也是华懋饭店未开业之前,最好的饭店之一。

最后,这个60亩地皮,陈光良也有一点印象,在南鲸西路和江宁路的地段。(后世的梅龙镇广场一带)

陈光良当即问道:“不知道这幅地皮的业主有几位,是否达成一致?”

他听到有好几位股东,也是考虑其中的风险,毕竟他不是地产小白,熟知这里面的门道。

小亨弗里斯说道:“那个孙春生便是利用熟悉英美法律,走通董事会执行人和几个重要股东的门路,意思是先达成协议。因为董事会执行人有这种权利,便是其它几个小股东反对,也是无效。而几个重要股东,自然是倾向出售,包括我们屈臣氏。”

明白了,这里面的问题不大。

陈光良果断说道:“我有兴趣,若是此次交易达成,我愿意付出2%的佣金给你个人。”

足足比百乐门的地皮,向东一公里多。

而百乐门的地皮在前世的1930或1931年左右,六亩土地差不多卖出了70万白银。

所以说,这里面仅地皮升值的价值都可以让他不亏。

更何况陈光良觉得这60亩地皮,可以发展一个‘大型住宅社区’,是一个难得的精品项目。

风险上面,陈光良仅愚园路的地产项目,保守都可以赚三百万大洋,所以可以冒险一下。

亨弗里斯当即说道:“成交,我把你引荐给董事会的执行人嘉道理,当然你如果价格不高过孙春生,那也就没有必要谈了!”

“行,我懂!”

孙春生这个人,陈光良是知道的,也是一个地产投机商。

此人是1899年出生的,其伯父是英资大地产公司——业广公司的买办,在其伯父的引荐下,其十六岁就进入业广地产公司但实习生。

孙春生此人聪敏机灵,两年后破格提升为职员,后又被提升为高级职员,其除了赚丰厚的薪资外,还明的、暗的从客户所得额外报酬,在二十多岁就赚了数万本金。

其在1925年出来单干,成立锦兴营业公司,其从发利用机动灵活的经营政策,一度可以和老东家业广公司竞争。比较出名的项目,便是开发出沪市的太阳公寓(威海路一段),前世一度资产达到400万。

孙春生的很多项目,都是大量借贷投资的,所以仅需到了1932年,自然就会资金链断裂。

陈光良决定掺和这个项目,自然是被这里面的庞大的利润给吸引!

60亩地,可开发一个200幢洋房的大型住宅社区,足足600层楼,甚至可以考虑建4层洋房。按照每幢1万大洋计算,那就是600~800万的售价。

退一万步来说,全部留着收租,陈光良也不是没有实力。

租界要到1941年底才沦陷,租金都能让其回本,当然这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很快,陈光良就见到大华饭店的执行人伊利·嘉道理以及其他三名重要的股东,包括小亨弗里斯的父亲老亨弗里斯。

伊利·嘉道理,是‘上海·香港’嘉道理家族的创始人。

其早年从上海去香港时,身上仅有五百块钱。他用这笔钱开了一家股票经纪行,凭着犹太人的精明能干,嘉道理在股票买卖中赚到第一桶金。钱生钱的道理犹太人似乎天生就懂,伊利·嘉道理迅速将赚来的钱进行投资。他与朋友合作,于一九零三年成立了中华电力公司。尽管当年发电机的功率很小,香港也仅有少数洋人能用上电灯,但聪明的嘉道理已预见到电力事业是个大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他集中精力专注于中华电力公司。一九零六年,伊利·嘉道理又购入香港上海大酒店的大量股份,成为大股东。

犹太富商嘉道理家族在上海拥有大量房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位于静安寺的大理石大厦,又名嘉道理大厦。这座宫殿般的豪宅用料考究,工程总造价高达100万两白银,占地1.5万平方米,室内面积3300平方米,包含大小客厅和20多个房间,于1928年建成。

众人在大华饭店的会议室,进行了会谈,陈光良身边也只带了一个属下郭德明。

陈光良直接开价道:“对于这幅地皮,我们长江地产很感兴趣,就是不知道整个项目什么时候能交割。”

这个很重要,因为交割时间太晚,他可能来不及进行‘分层分期销售’。

陈光良的想法中‘9.18’事件前,他要清空沪市的地产项目,不然等到‘1.28’事件来临时,可能就来不及。

当然租界的地皮和物业,到1937年前夕,应该还有一波高峰,有机会出售。

伊利·嘉道理看着年轻的陈光良,如果不是小亨弗里斯担保,他都怀疑是否有实力吃下。

既然有人担保,他也不再废话的说道:“11月份之前,可以完成交割。但如果你和那个孙的价格谁出的高,我们就卖给谁,另外谈成后,需要缴纳一笔挞定(定金)。”

其他三名股东也纷纷露出饶有兴趣的表情,毕竟现在两个华资地产大亨抢夺这幅地皮,于他们有利。

陈光良随后说道:“235万两白银,这是我的价格,并且我能在一周时间,给你们下挞定。”

他觉得孙春生购买这幅地皮,不太可能是自己开发,因为他记得前世的一篇新闻,说这个孙春生最高财富也就四百万白银。

按照这个地皮的未来升值潜力,说明孙春生并没有一直持有这幅地皮。

另外,他这两天去调查过孙春生,知道他前面有超过两次地皮,获利近一百万地皮。

综合这些信息,陈光良觉得孙春生购买这幅地皮,是利用银行的贷款先买下,然后再迅速转手给他的老东家业广公司,或者分割出去售卖。

还有,大华饭店的几个股东意见并不统一,执行人和重要的股东,都想卖出这幅地皮,但其它股东此时还不知情要出售。

结合这些信息,陈光良觉得他的竞争对手只有孙春生一人。

伊利·嘉道理等人故作镇定,心里其实乐开花,嘉道理说道:“这个价格你没有优势,孙和我们谈的在前,甚至我们都准备成交。如果你想得到这幅地皮和上面的物业,应该出价更高!”

哈哈,你忽悠谁呢!

陈光良已经答应给小亨弗里斯一笔2%的佣金,所以小亨弗里斯将‘底价’都告诉了他,所以他这个出价已经是综合考虑,成功希望最大、代价最小的价格。

之所以高出15万白银,是因为他要孙春生没有回旋的余地。

所以,当即陈光良说道:“这个价格我不会收回,一周时间也是我的期限。”

他之所以敢说一周时间,而不担心自己能不能筹集235万两白银,其实也是考虑前面发生的一些事情。包括金城银行、垦业银行、四明银行、上海沪市商业储蓄银行多达八九家银行和钱庄,是希望和他合作,也就是可以考虑贷款。

根本原因当时是因为长江地产在短短两天时间,就卖出122幢楼的壮举,成为沪市有信誉的地产企业。

嘉道理等人面面相觑,他们明明看到陈光良对这幅地志在必得,但却将价格压得很死(不提价)的意思。

“行,如果你胜出,我们会在一周时间给你消息!”

“多谢,我相信我的价格会胜出。另外,我的资金能在11月交割时全部付清,不会拖欠。”

后面这句,也是一个定心丸。

“这样的话,你的优势可能多了一点,但不到最后一刻,我们也不好说你一定就胜了!”嘉道理最后说道。

当然,大家都非常高兴的,毕竟如果没有陈光良插手,他们都已经220万成交了!

多15万大洋(折合),他们自然是非常高兴的。

“好,静候佳音”

陈光良也潇洒的离开,他现在要急着回去筹钱。

如果在一周时间里,他不能筹集240万两白银,那自然也就放弃了,毕竟现在没有交挞定,反悔还来得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