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39章 报业巨头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39章 报业巨头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江地产忙着扩张,陈光良旗下的‘维他奶’也迎来正式的发展。

‘维他奶’的厂房正式建成,陈光良带领一众职员参加了竣工仪式,对外‘维他奶’还处于秘密研发阶段。

维他奶的工厂,位于愚园路1082弄,也就是愚园路西段,占地面积为5亩(一亩666平米),建筑为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达4500平方米。

按照这个规模,实际上相当于很多占地十亩的工厂,对于生产‘豆奶’来说,基本上非常宽敞了。

“设备都什么时候能到?”

听到老板的问话,吴广亮随即回道:“应该还有一个月时间,就能全部到上海了。”

陈光良思考起来!

目前,豆奶的工艺、生产线的设计规划,他们都已经搞出来了。

设备到了沪市后,先要进行安装和调试,接下来才是正式开始生产。

预计5月份,就可以推出产品了!

“嗯,接下来我会组建各部门,你继续带领人研发豆奶产品,精益求精!”

“好的”

吴广亮等人只是技术人员,对于这款饮品的推广,可谓毫无经验。

好在陈光良很有把握,毕竟现代人的营销理念,还是领先这个时代不少的。

不仅仅如此,维他奶也算资金雄厚,陈光良前后总计投资在10万大洋,可谓十足的‘大手笔’。其中地皮费算两万大洋、工厂建筑费算三万大洋,剩余的五万资金全部是找银行借贷的资金,主要用于购买设备、提升技术、高温消毒、灌装保存、营销推广等环节。

资金肯定足以,就算第一年在推广中盈利不佳,现有的资金也能支撑下去。

走进‘维他奶’的工厂,二层被分割成‘行政区’、‘高温消毒区(巴氏杀菌)’‘灌装区’,一层则是仓库、浸泡、磨浆、过虑、调配等步骤。

那么接下来,怕是得大肆招募一番,毕竟现在一共才六名职员,而且都是以技术为主的人才。

2月底,《东方日报》已经创刊足足一个月时间出头,销量已经稳定在27000份。

这个时候,所产生舆论的影响,丝毫不亚于爆发在1月份的《申报》总经理收购《新闻报》65%股权。

在1月份时,史量才暗购《新闻报》1300股,结果爆发巨大的舆论。

目前全国虽然有1600多种报纸,但销量最高的只有《新闻报》和《申报》,两家都在15万份的样子。

而排名第三的《时事新报》,销量仅三万出头。

而民国政府的党报《民国日报》,还比不过《时事新报》,销量不到三万份。

与此同时,沪市的报纸份数虽然少,但却占全国销量很大的占比,而沪市又基本形成《新闻报》和《申报》的垄断地位。

所以在一月份,史量才收购《新闻报》过半股权后,不仅国民政府扬言要查封《申报》并称史量才为反~动势力;就是上海的各大商会,都纷纷进行反对,各大报纸也纷纷抵触。

《大公报》对于史量才“报界托拉斯”的举动,列举出其欲控制信源和舆论的三步计划:“(一)已组织范围内各报联合办事处,筹画全同发展,提高广告费,并办联合采访;(二)设大通信社统一宣传;(三)于不在范围内之报纸,先以廉价招揽其拍发专电事务,使外埠报纸消息亦归其操纵。”

在《大公报》看来,史量才“有三个月改组新闻报,六个月统一望平街之豪语,有欲将舆论机关全部攫为己有之势”。

《民言报》谈到史量才报业垄断的危害说:“沪上报纸事业,本有垄断全国之势,再加以将来托拉斯出现,则全国之观听,不几乎一网打尽乎……尚不止于商业受其影响而已,如最显而易见之增加报费问题,敢决其必相继而起,则又岂止全国之阅户归其操纵,而消息之传递,舆论之宣传,非并受其操纵不可。”

在种种舆论下,史量才最终让出300股,持股50%;至此,他也是唯一的控股权和控制权分开的报业老板,即实际上《新闻报》最大股东是他,但《新闻报》却控制在汪氏兄弟手中。

此事件在1月19日定格,从信息披露至事件结束,也不过是半个月时间而已。

可想而知,来自社会上的各种压力,让史量才不得不收回‘意图垄断上海报业’的意图。

等到了1月下旬,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东方日报》创刊仅隔一天时间,就号称销量5万,随后又一直宣传销量在3万。

顿时所有人的目光,都看向《东方日报》,毕竟一个新报,居然超过《民国日报》,稳居《时事新闻》之后,成为全国第四畅销的报纸。

发行大概七八天后,有人指出《东方日报》是取巧的销量,免费送给各大报贩,让其代加宣传。

当然了,《东方日报》的排版和编辑,也被很多人津津乐道的给予肯定。

等到十天后,《东方日报》销量依旧稳定在3万份(实际28000份)时,舆论发酵至高潮,陈光良一举称呼全国新晋的报业大亨,横空出世的那种。

《申报》。

史量才紧急找到张竹平,表情严肃的说道:“竹平,你干的好事呀,亲自扶持起一个销量3万的新报,现在你的《时事新报》销量也受到影响了吧?”

张竹平虽然有些后悔,一开始卖给《东方日报》全国新闻,但后续已经收回。

所以,张竹平表面不动神色的说道:“先生的话,我不明白。《东方日报》能崛起,相信专业的人都可以看出来,是因为他们的新闻编辑方式、版面创新,以及全面的内容方式。”

事已至此,他自然是不会承认自己的错误。

史量才也知道张竹平是不会承认,便开口说道:“反正从现在开始,我不希望看到我们《申报》的资源,流落到《东方日报》手里。”

这事已经算挑明了!

停止汪英宾的职,便是给张竹平一个警告,希望他回心转意,而如今则是公开敲打张竹平。

张竹平此时心中也有些不舒服,《时事新报》最近销量少了好几千,但更不舒服的是史量才的态度。

“史经理,我打算离开《申报》,专职我的报纸,还请批准!”

张竹平可不是一个单纯的打工仔,他在1925年就自己花了6万大洋,购入《时事新报》;相当于,他在给《申报》打工的同时,还能管理自己的报纸《时事新报》。

一开始自然是有好处的,《时事新报》也拿了不少《申报》的资源,所以也顺势发展起来。

但换句话说,张竹平也算是《申报》成功的大半功劳,而且还有股权,所以这里面是一个共同促进的。

不然,史量才发现张竹平还出售《申报》资源给其它报社时,就第一时间开除了。

史量才也知道这里面张竹平的重要性,但如今两人也算彻底翻脸,便开口说道:“那就做到年底,我们好聚好散吧!”

张竹平把握《申报》太多的事情,也不可能一下子就离开。

“好其实我现在没有出售给《东方日报》新闻素材,毕竟他们成长太厉害了!”

史量才一愣,随即说道:“这就厉害了,他们的全国性新闻是从哪里来的?”

张竹平说道:“人家第一时间派人去北平和武汉发展,再从其它报社购入消息,总归是有渠道的。”

其实,《东方日报》的新闻有不少都是从外部买的,是各种手段的买,哪怕是《申报》和《新闻报》的员工,也有卖给他们新闻的。

《东方日报》引起巨大的关注,南鲸方面也是急需确定《东方日报》的背景和政治倾向。

这一天,由虞洽卿、杜月笙、陈德征三人领衔,前往《东方日报》写字楼考察。

其中陈德征是国党SH市D部主任委员,也是《民国日报》的总编辑。

此人陈光良有些印象,似乎是个‘傻子’,前世在三十年代,搞了个‘选举中国伟大的人’,结果心一热,就把自己也放在候选人上,事情越来越奇怪,后来他居然超过总司令,成为NO.1。

可想而知,总司令气得把他抓到南鲸,关了几个月才放出来。

有虞洽卿和杜月笙的担保,《东方日报》自然算是良民,所以这次也就是走个过程。

在东方报社考察一番,大家都看到这里的朝气蓬勃。

虞洽卿问道:“现在《东方日报》具体的销量是多少?”

陈光良说道:“27000份,最近有一点下滑,毕竟我们报纸的全国性新闻,和国际新闻,都要想法设法的购买,是比较缺乏的。”

全国性的新闻,最近北平、武汉分部建立后,倒是逐步走向正规。

而国际性的新闻,由于史量才使了一些小手段,最近受到一些影响。

陈德征一听,当即说道:“这个史量才,妄图垄断外部新闻来源,差点让他得逞。《东方日报》若是需要外部新闻,也可以来《民国时报》购买嘛!”

拉拢自己?

陈光良直接PASS掉,他才不会结交这种没有运气的人。

只要将虞洽卿和杜月笙吸纳为《东方日报》的股东,那问题就不大了。

陈光良正这样想,杜月笙已经说道:“你们不知道,我还投资了3万大洋给《东方日报》,光良你有困难,怎么不和我说说,我可以去给跑趟路,购买外部新闻不在话下!”

狗日的,借款变成投资了,这比他还主动。

杜月笙是明着想‘抢劫’啊,说完眼神还看着陈光良。

“多亏了杜先生的投资,才让我们现在初步打开了全国性新闻来源,外部新闻也逐渐正常。不过最近《东方日报》还需要资金,将销量稳定在三万份以上,我正准备招募新股东呢!”

既然如此,那就扩股,只要他的股权在50%以上,而且编辑和记者都是他的‘徒弟’,那谁都不能硬抢。

虞洽卿当即说道:“算我一个,我是很看好光良你的经营能力的!”

陈光良当即说道:“好,那我拿个章程,重新分配一下报社的股权事宜!”

这次考察,就这样结束,南鲸方面的代表陈德征只是个过场,最终还是虞洽卿和杜月笙分得一杯羹。

虞洽卿对报业的事情很热情,1月份的《新闻报》事件,便是他作为代表去南鲸,从中进行了代理工作。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