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40章 继续玩大的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40章 继续玩大的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3月初旬,长江车行迎来第一季度的分红。

由于是一季度一分,此时很多车夫早已经的迫不及待,毕竟一开始投资入股的,三个月就可以分5大洋,相当于近半个月的薪资了。

“汪建新参股D项目,一季度分红5大洋1角。”

“在”

“没问题就签字或盖印!”“没问题”

叫做汪建新的男人,今年已经三十二岁,家里有三个孩子要养活,拿着这5.1大洋的手都有点颤抖。

当初他入股时,老婆还担心家里仅存的二十大洋被人骗,如今参股两年时间,都已经回本两次多了。

有人在一旁起哄道:“老汪,发财了啊,要不要晚上去喝点!”

‘咳咳’维持秩序的保镖,立即大声说道:“不要喧哗,保持好队形。赚钱不易,养家不易,远离赌博。”

这是公式化喊话,也是陈光良当初制定的,其目的是让大家不要赌钱,养家糊口更重要。

穷人都喜欢赌钱,但陈光良却看不惯赌钱,故在他车行工作的车夫,不允许在基地赌钱,也不允许在上班时间赌钱。

汪建新感激的看了一眼保镖,随即悄无声息的离开现场,准备回家给老婆孩子买点好吃的。

而现场再也不敢大声喧哗和起哄,毕竟长江车行安保人员的威严还是很足的,小小车夫还不敢闹事。

办公室里的陈光良,也在盘算着分红的事情。

下个月(4)他有笔车行的贷款到期,也就是4万大洋,再加5000大洋的利息。

他正好偿还完毕,等于他的车行就不欠钱了。

不欠钱也是好事,关键时刻可以用来‘贷款’救急!

过了一会。

何向东、周兴高两人联袂走进来,似乎有事发生!

“老板,我们的一个三轮黄包车夫,和其它车行的几个车夫发生矛盾,三轮车遭到故意损害!”

陈光良闻言后,当即问道:“那就是冲着车去的了?”

如果仅是一般的矛盾,怕是也用不着汇报给他。

看来,是‘三轮黄包车’在推广时,遇到了麻烦事。

周兴高很确定的说道:“我调查过,对方以我们的三轮黄包车抢生意唯有,进行了群起攻之。而这里面,似乎是顾氏车行在挑头。看来,是有车行觉得,这是动了他们的利益。”

何种‘利益’呢?

这个说不清,大概率是新生事物让很多人难接受。站在老板的角度考虑,如果要换车,需要一笔很大的钱;如果不换车,下面的车夫又觉得生意总是被抢,毕竟很多顾客一看三轮黄包车,显然更愿意坐。

陈光良点点头,说道:“这事无妨,把车修好就行,车夫给点关怀,继续运作三轮黄包车。另外,周哥你找点人传播点消息——就说据外国学者的调查,人力黄包车的平均寿命不超过四十岁,一生因为劳累过度,疾病缠身类似这样的言论,让其在车夫圈子里传播起来。”

从一开始,他想的也是逐步让‘三轮黄包车’替代‘黄包车’,让其有个过程。

而且,这个过程会让其顺其自然。

当然在舆论上,陈光良该做的还是会做。

前世从1937年出现三轮黄包车,等到1946年才逐步取代黄包车,当然这里面由于抗战问题,所以花费了十年时间。

而陈光良的想法是,希望在1937年前,三轮黄包车完成全部取代人力黄包车,当然极个别情况不计。

“好,我马上去安排!”

这事不见得就是顾竹轩亲自插手的,大概率是顾氏车行的总经理唐嘉鹏。

当然就算是顾竹轩,陈光良如今也丝毫不用怕他,毕竟此一时非彼一时。

随后,陈光良对何向东说道:“安排一下,E项目要在5月替换50辆车,全部是三轮黄包车,让那些车夫好好学一下技术。”

“好”

先替换的项目,一定是陈光良占股非常高的,DE两个项目他占股90%。

而目前同昌车行制造厂的工厂,还没有启动,但生产五十辆三轮黄包车是毫无问题的,有临时的工厂。

这家工厂投入生产后,每个月是可以生产500辆自行车,以及400辆三轮黄包车,产量是很高的。

待何向东去忙后,陈光良思考着还需要做的事情。

还需要再《东方日报》上面,发表一篇文章,关于人力车夫的惨状,以此继续维持社会的同情和关注,以及让车夫们也感受到‘死亡的恐惧’。

这样一来,后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嗯,这个任务交给章其华去做,反正他有影响力。

杜公馆。

“好一个陈光良,他投资三万五占股56%,我投资三万就占10%。再说,他这个东方报社值三十大洋,真是狮子大张口!”杜月笙故意朝着洪雁宾,用生气的语气说道。

原来,关于《东方日报》的新股权方案,已经出来了。

由杜月笙、虞洽卿各自出资3万大洋,购入其10%的股权;陈光良股权则减少至56%、洪雁宾的股权为16%、黄春荪则为8%。

很显然,陈光良的胃口很大!

洪雁宾笑道:“先生未必是在意这三万大洋吧?”

杜月笙指着洪雁宾,表情转变为笑面,道:“你啊你,还真是了解我!我不在意这三万大洋,我在意的是这个小滑头,连我也摆一道。我本意是让我三万大洋的债务转成股权,没想到他当场又邀请虞洽卿入股,怕是想用宁波大佬来制衡于我,这样也不直接得罪我。更没有想到,他连他们总舵主都坑!”

《东方日报》怎么可能值30万大洋?

以盈利计算,这个报纸一年能稳定盈利3万大洋嘛?

这是个未知数!

而在几个月前,《东方日报》的前身《商报》,还只值2万大洋!

洪雁宾说道:“他说下半年《东方日报》就会增长到5万份,将成为华夏第三大报纸,价格自然就值这个价格!”

杜月笙一愣,这牛皮吹得如此厉害,他问道:“你相信?”

洪雁宾说道:“我信,《东方日报》的编辑、记者,都是陈光良亲自培训,很多理念是非常先进的。所以就版面和内容来说,我们已经领先其它报纸,只是欠缺一点新闻来源和名家评论方面,但是,《东方日报》又利用副刊来增加很多消闲类的内容,增加了不少忠实客户。”

仅马迷、狗迷,每期都要购买上千份报纸,还有迷也是有数千人,还有女明星、名人的新闻。

杜月笙说道:“那也很难增长到五万份吧,能维持三万份,他这个报业大亨都是实至名归了!”

洪雁宾说道:“我们在越来越强,对手则原地踏步,最近我们在北平、武汉培养了不少记者,下一步又将培养编辑到当地去发行。”

意思是,欠缺的在一点点补上,自然销量会稳定增长。

虽然一度《东方日报》销量跌了一千,最很快又增加上来。

“好,就当交个朋友,这个亏我吃了!”

杜月笙一听,也知道想干涉《东方日报》是不可能的,人家编辑和记者都是亲自培养,这搁谁也干涉不了。

《东方日报》新的股权方案终于敲定,总计发行1000股,每股价值300大洋,总价值30万大洋。

其中,陈光良拥有560股、洪雁宾拥有160股、虞洽卿拥有100股、杜月笙拥有100股、黄春荪拥有80股。

不过在第一届董事会中,一共是拥有7名股东,陈光良将总编张静庐、副总编兼采编部负责人韩楚风提拔为董事。

这样一来,形成对他有利的董事会!

在第一届董事会上,七名董事悉数到场,毕竟作为华夏第四畅销的报纸,《东方日报》哪怕是在民国政府眼中,都是一个香饽饽。

“好,既然大家都已经熟悉,接下来我就《东方日报》的发展,和大家通通气!”陈光良意气风发的说道。

如今,他羽翼丰满,颇有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意味!

陈光良扫视一眼众股东说道:

“目前,我们《东方日报》最缺的是时间,最缺的是全国信息来源和海外信息来源,但我们的记者已经在各地培训,很快就能发展起来。”

“所以,为了争取时间,《东方日报》决定再搞一个‘感恩活动’,为了报答读者的喜爱,《东方日报》决定举行一个抽奖活动,每天抽出三名幸运读者,奖励大黄鱼一根(10两黄金=312克=380两白银),连续十天。”

话音刚落,大家被陈光良的‘大手笔’惊呆。

这相当于每天需要撒出1000大洋出头,十天便是10000大洋。

不过很快大家又明白,陈光良是在‘营销’、‘炒作’,毕竟《东方日报》一开始便是通过十天的‘免费送’起来的。

洪雁宾问道:“这个活动该如何抽出中奖的读者?”

陈光良随即拿出一个‘自动号码机’,并说道:“用这个,在每份报纸的副刊固定地方打上编码,然后我们再邀请律师馆公正,进行每日的抽奖。”

‘自动号码机’是机械原理,海绵吸墨,然后可在报纸上打上编码。

也无需担心有人造价,毕竟‘自动号码机’敲上编码后,报纸便很难清洗掉。

会议上,众人很快明白这里面的诀窍——这个活动旨在维持《东方日报》的热度,给《东方日报》一些时间,因为他们全国新闻正在布局。

本身上,《东方日报》在排版和新闻编辑,都是领先其它报纸的。

“啪啪”杜月笙鼓掌道:“好,这样一来报纸销量就是五万份就没问题,干脆就印那么多张。”

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个销量是靠取巧的,但大家也明白,《东方日报》各方面都没有问题,缺的是成长时间。

接下来,陈光良便说道:“好,那这个活动就这样做,提前先广告一周时间,然后活动开始,就印刷5万份一天。”

等这个活动搞完,北平、武汉的记者都已经几十位,再辐射周边城市,以及扩充新闻来源,他们基本就没有短板了!

国际上的新闻,史量才做不到垄断,从很多渠道都可以买到。

唯一的缺点,那便是‘激进的政治言论’,但《东方日报》优点更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