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 第134章 初到杜公馆

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 第134章 初到杜公馆

作者:任猪飞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42:55 来源:平板电子书

陈光良原本以《东方日报》的名义,向认识的银行贷款3万大洋,应付接下来的扩张。

主要是在北平和武汉等城市建立新闻采集点,及后续的本地出版(新闻可通过归绥收、发报机、电话等方式进行长距离传递)。

当然这代表着,《东方日报》将成为一家全国性质的大报,因为一般的地方性报纸,只需要刊登当地的新闻及少量购买或转载的全国性新闻。

《东方日报》也不算扩张过快,毕竟在两个月前,陈光良就已经敲定了‘全国性报纸’的目标,麾下的记者和编辑,都是可以拿出去一用的。

还没有等陈光良去银行获得贷款,他就从洪雁宾这里得到通知,杜月笙希望见见他。

陈光良若有所悟,毕竟他知道杜月笙喜欢插手报业的事情,当然他很坦然的来到杜公馆。

“陈老板,先生派我在门口等候你!”洪雁宾站在杜公馆的门口,客气的说道。

“洪先生客气了,你可是我的前辈!”陈光良拱拱手,说道。

洪雁宾是《商报》的前老板,自然算是他的前辈,如今又是他的合伙人、《东方日报》的协理,确实出门欢迎有些客气。

但也看得出来,《东方日报》的成功,陈光良的地位增加了很多,连杜月笙都开始重视起来。

“请”

到了杜公馆,这里果然很大,而且陈光良敏锐的五官,能感受到这里的安保力量很强大。

当然,这点力量在陈光良眼里不算什么,不过他时刻牢记——自己只是一个商人,不是一个超人。

“杜先生好”

杜月笙穿着一件长棉褂,脸庞清瘦,从沙发上起身,笑眯眯的说道:“果然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去年我们再顾竹轩府邸见面时,我就知道你很不简单!”

都是事后诸葛亮了!

当时的陈光良只是被顾竹轩夸奖,但在黄金荣和杜月笙面前不够看,所以黄金荣当时反应很冷淡,杜月笙当时倒是很客气,但也仅是他想来做人的风格而已。

陈光良客气的说道:“这次《东方日报》能成功,多亏洪先生和黄先生的指导,不然我一个新人,哪里能让其成功。”

虽然才发行六天,但陈光良自然不会说其还没有成功,毕竟都已经自夸销量是五万份了,还需要谦虚什么。

杜月笙手一挥,示意大家坐下来,随后佣人替三人泡好茶。

“你和顾竹轩是什么关系?”

“顾先生是租车行里的这个,我第一个事业便是租车行,当时顾先生算是照顾我们这些小车行。”

言下之意,自己和顾竹轩并无太深的关系,所谓照顾小车行,无非就是抽成的事情。

杜月笙喝口茶,随意的说了一句:“我还以为你已经拜入青帮了呢!”

陈光良直接不接话,用微笑掩饰这个话题,也表达出一个意思——就算你是杜月笙,我也不会拜你为师,成为青帮门徒的。

杜月笙这个人,还是很聪明的,一眼看出陈光良的意思;他也算落落大方,便不再这个话题纠缠。

“《东方日报》也算是大报了,毕竟销量都好几万份,届时南鲸政府势必要派驻专员指导,光良你的意思是?”

陈光良很坦然的说道:“政府既然有这样的法规,我当然是支持的!”

最起码,目前的合法政府,就是南鲸政府。

另外,后世他在红旗下时,也承认这段时间是中华民国,所以他肯定会守法,不会和政府作对。

更何况,只是派驻专员,又不是干涉报社经营。

《东方日报》本来也不会学《申报》去做反~政府的事情,所以陈光良已经做好准备。

杜月笙鼓掌道:“好,年轻人聪明,不像《申报》的史量才,早晚要吃大亏。”

不愧是总司令的‘忠实狗腿’,后世总司令被张学良绑架时,更是公开说要替总司令做人质,也不想想你一个流氓也配!

随后,杜月笙直接说道:“听说你打算让东方报社从银行借款三万大洋,以供后续的发展。这样,也不要去银行借了,我杜公馆借给你们3万大洋,钱我拿给雁宾了。”

说完,杜月笙看着陈光良,似乎是在试探。

相当于拿下这笔钱,他杜月笙的手也相当于插进东方报社里,毕竟洪雁宾是他的得意门徒。

陈光良都不需要犹豫,便说道:“好呀,早知道杜先生急公好义,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哈哈,我最欣赏的也是你们有本事的人,以后多来杜公馆走动。”

“好”

不拜入青门,是陈光良不想身上惹一身骚,但正常的交际,他却没有那种清高。

此次杜月笙之所以如此欣赏他,想必也是从洪雁宾那里听到他的一些手段,拉拢是很正常的。

毕竟《东方日报》如果后面能稳定在三万销量,那陈光良也算是拥有一个舌候;如果再加上他地产商的身份,怎么也算是沪市小有名气起来。

得到杜月笙的‘资助’后,陈光良当即安排东方报社去北平、武汉建立新闻点。

人才自然是有的,不说原来的《商报》都保留了行政机构,就是最近两个月也招募了不少记者、编辑等人才。

一开始,是往这两个城市,各派出三名记者。

虽然不多,但他们主要任务是建立新闻点,还会招募当地的记者加盟。

而且,这个新闻点可以从当地电讯社购买第一手的消息,快速的打开市场。

待新闻点稳定下来后,接下来就是派编辑过去,筹备当地印刷,当地发行。

这一步是肯定要派老练的编辑过去,因为《东方日报》的新闻编辑,讲究是很多的,没有陈光良的亲自培训,根本不可能做得好。

“洪协理,你最近有没有空,要不要把这两个事负责一下?”会议上,陈光良询问洪雁宾道。

派出去的是属下,高层总得去当地视察一下。

陈光良肯定没空离开沪市的,也不可能离开沪市的,他连租界都极少出。

黄春荪目前负责总部的很多事情,是陈光良最器重的报社人才,很多事情离不开他。

洪雁宾闻言后,说道:“跑两趟的时间总是有的,陈经理就委派我监督好啦!”

陈光良客气的说道:“那就有劳,也不需要你在那边很久,就去看看即可,毕竟具体有下面的人去做。”

“好”

这也是放权的一次机会,毕竟去当地监督,也相当于是洪雁宾培养自己的势力机会。

原本对于洪雁宾,陈光良也没有防备,大方的安排他一些事情,主要是东方报社对外的一些公关活动。

本来,《东方日报》只是提升陈光良身份的一个工具,所以哪怕是以后有强人想要,只要价格不错,他也可以转让。

当然他最希望的是,一直保留《东方日报》,而且既不能让《东方日报》成为官方媒体,又不能去作为一个政治媒介,总之是不要过度介于政治。

时机成熟,可以作为家族的百年企业来做。

一番安排,东方报社继续高速运转起来。

1月底的最后一天,也是《东方日报》正式结束‘免费赠送’转为正常出货的第一天。

昨日的销量是4万份,而且还有人让补货。

所以今天正式出货的第一天,《东方日报》也是印刷了30000份,这个量是他们所有人一开始都不敢想的。

全国有1700多种报纸,抛开很多都是地方性的小报,销量能上万的仅12份报纸。这些报纸包括《申报》、《新闻报》、《中央日报》、《大公报》、《民国日报》、《新民晚报》、《中央副刊》、《时事新报》、《立报》、《新华日报》、《大成报》和《华商报》。

也就是说,《东方日报》将成为一举成为第13家销量过万的报纸。

当然,事情不到最后一步,陈光良悬着的心也不敢放下来。

毕竟前面的销量,水份实在太假了,全靠报贩们的卖力推销;当然排版、内容上,确实也得到大量的好评。

若是爆炸的新闻,最大的便是‘阮玲玉和其废物丈夫的绯闻’,被《东方日报》拿出来成为大肆报道。甚至后面张达民殴打阮玲玉,两人闹矛盾,都被《东方日报》捕捉到,然后对张达民进行了大量的‘人身攻击’。

陈光良根本没有负担,反正阮玲玉再过几年也是死,假设现在因此想不开,他也不会内疚。

当然,《东方日报》关于阮玲玉的新闻,都是攻击的她丈夫,对她都是报以同情。

而此时的阮玲玉,已经得到整个沪市的粉丝支持,可谓不仅没有‘不红’,反而是‘更红’了。

中午前。

黄春荪走外面高兴的走进来,说道:“陈经理,多出销售点反馈,销量已经过半,我们报纸的销量至少是15000张了!”

陈光良猛的站起来,说道:“好好”

通过多出网点销售的情况,可以分析出整个市场的情况。

目前才11点出头,销量过半,那全天至少是20000份以上了!

30000份可能有点悬,但如果25000份,也是一个非常漂亮的战役。

原本陈光良最担心的是——全国新闻来源有些缓慢,主要是张竹平那边改变了主意,不给第一手的全国新闻。

但现在来看,抓住沪市及周边的新闻,也是非常重要的;至于全国新闻,晚一点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随后,陈光良说道:“不要急着开庆功宴,至少要稳定一个月,才能真正的稳定下来。”

黄春荪点点头,说道:“嗯,不过大家现在积极性倒是非常高,特别是记者们,不愧是你培训的兵。”

陈光良笑了起来,他看过《夜行者》,也知道后世报纸新闻的优点,所以他培养出的记者,自然是更胜一筹。

这些记者基本上是二十四小时待命,沪市哪里有新闻,都是第一时间赶过去。

到了晚上八点。

统计结果终于出来,预计《东方日报》的销量是2.8万份!

成功!

陈光良自掏腰包,请加班的所有员工,在写字楼吃上可口的夜宵。

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是陈光良一直坚持的经营理念,记者靠爆炸新闻素材‘发财’,编辑靠‘报纸销量’分奖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