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二百五十五章 曲阜禁卫师

尊师孔仲尼 第二百五十五章 曲阜禁卫师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周道之上,三百披甲之士簇拥着三辆战车,他们正沿着曲阜至菟裘一线行军。

宰予靠在车轼边缘,望着远方奔流不息的淄水,只觉得天下江河不改,鲁国的青天还是那个青天。

子贡看他这副模样,不由问了句:“和三桓谈的不顺利?”

宰予听了,只是撇嘴:“我哪里有什么资格去和三桓谈条件呢?至多不过是给他们提些意见罢了。至于国君与三桓听不听我的,那就不是我可以决定的了。”

子贡道:“你小子真是和国内的大夫们厮混的时间太久了,连咱们之间对话,都给我玩猜谜?到底是怎么回事?是阳关的讨伐权没有拿下来,还是其他的计划遇到了阻碍?”

正在驾车的申枨听到这里,也忍不住问了句:“子我,你先前答应我的那个事,难道也……”

宰予看到申枨一脸局促不安,立马出声安抚道:“我向来言出必行,既然说了会向国君举你为大夫,那自然就会这么做。

此次平叛过程中,凡是有功于公室的人员,国君准备一一进行赏赐。

是普通国人的,将免除三年田税。

是大夫家臣的,除了各位大夫做出的封赏,国君还会额外授予一级公室爵位。

不过子周你的情况较为特殊,我在国君面前举荐你之后,国君也认为以你的才能与功绩,如果愿意脱离宰氏回归公室,那么理应授予下大夫一级的爵位。

但现在国君手中可用的城邑数量不足,所以暂时无法授予你相应的采邑……”

申枨听到这里,心都凉了半截。

“那你的意思是说……”

宰予知道这小子的**较重,如果不能在这里把他安抚好,恐怕日后迟早出乱子。

他今天脸色这么难看,自然也是因为在朝堂上碰了壁,帮申枨讨封遇阻只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

昨日他在朝堂之上和夫子一起据理力争,然而三桓在虚头巴脑的事务上满口答应,然而在实际性的封地采邑问题上却是寸步不让。

孟氏虽然有意召回子家羁和他的儿子,恢复子家氏在鲁国的宗祀。

但子家氏的封地早就被季氏给吃到了肚子里,季孙斯哪里肯吐出来呢?

至于叔孙氏,在这个议题上也不愿意发表看法。

说白了,他就是担心子家羁这样忠心耿耿又有能力的臣子归国,会使得公室力量再度壮大。

至于申枨等平叛功臣的晋升和封赏事宜,鲁侯虽然愿意晋升申枨为大夫,宰予也愿意将申枨从他的名下释出,可他俩能给申枨一个名分,但却掏不出城邑和民户。

宰予一开始建议将阳虎的封地尽数拆分,用来封赏功臣。

但他在这个议题上又遭遇了季氏的强烈反对,因为阳虎的封地除了原本从属于公室的那部分以外,基本都是由季氏转封给他的。

但在这个问题上,孟氏和叔孙氏以及列位大夫,则站在了宰予这一边。

季孙斯看到这样的情况,也只得亮出自己的底线。

阳虎名下那些原本属于季氏的封地与田亩,应当交还季氏。

至于北方的阳关与讙邑,季氏愿意将其奉还公室,由鲁侯决定如何分配给各位大夫。

国中的大夫们看见季氏让步,于是也不继续追究,只不过在最后的城邑分配上,各位大夫又产生了分歧。

孟氏在此次平叛中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并且孟氏的实力折损也最小。

所以孟孙何忌开口便要走了讙邑,其余大夫也不敢反对孟氏的行为,只能围绕着剩下的阳关继续讨论。

这么讨论来讨论去,大夫们之间互相拉扯、久久僵持不下,最终只得由宰予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

这个方案听起来非常的简单易懂。

大夫们此次平叛为国出力,肯定都不是由于私利,而是从维护国家安定、延续鲁国宗庙社稷的角度出发,最终才赌上性命与阳虎搏杀。

既然如此,与其计较阳关的归属,反倒不如将从阳关收取的赋税集中起来,用这些钱粮供养一支专门用于维护国家安定的军队。

阳虎之所以能够在国内掀起叛乱,说白了是由于现今家臣的势力逐渐做大。

而家臣只要掌控了大夫的家族事务,便相当于掌控了族内军队的调度权。

所以为了提防家臣内乱,应当建立起一支由国君、三桓和列位大夫共同主宰的部队。

唯有国中大夫半数以上赞成出兵,这支常驻曲阜的军伍才能出动。

这支军队,应当以公宫虎贲为基础,改组脩闾四门徒卒,并从阳关和曲阜国人之中广泛吸纳兵员,将其与上下两军区别开来。

而为了保证这支军队不受任何一方势力的干扰,这支新军中的官长,不得由大夫家臣担任,而是应当以文试与武试的方式,以最终成绩高低排序,依次录用。

因为这支军队只对内不对外,负责维护曲阜的日常治安与防卫,所以宰予倡议以‘曲阜禁卫’为其命名。

大夫们当时一听,感觉这个办法貌似还可以。

既然阳关谁都拿不下,那倒不如将自己手里的份额拿出来,供养这个劳什子的‘曲阜禁卫’。

一来,可以得到‘居功而不自傲,受赏而辞让’的贤名。

二来,大夫们也的确担心阳虎作乱的事发生在自己脑袋上。

季氏家大业大,被阳虎这么一折腾,都得缓上好几年。

况且,大夫当中也有不少不满三桓联手把持上下两军的,此时宰予提出增强他们在军中的话语权,大夫们当然赞成。

而孟孙何忌对这个提议也很感兴趣。

一来,他们在这支新军中同样具有话语权。

二来,反正新军也不用他们来养,这也算是白捞了一笔好处。

他们同样赞成了这个提议,甚至于孟孙何忌还提出可以将讙邑一齐让出,作为供养新军的税收来源。

但相应的,孟氏让出讙邑的前提是,希望得到新军的三票表决权。

孟孙何忌这一开口,方才还对这个议题兴致缺缺的季孙斯也感觉到了威胁。

他提出季氏也愿意拿出封地中的东阳,用于供养上军,以此交换三票。

此话一出,叔孙州仇也坐不住了。

他也提出拿出叔孙氏的博邑,交换表决权。

而在又一番拉扯后,众人总算达成共识,即国君与三桓各自拿到三票表决权,而为了褒赏宰予在本次平叛中的杰出表现,他得到了其中的两票。

而剩下的荣氏、子服氏、南宫氏等参与平叛的大夫家族,则拿到了一票。

国君与各卿大夫加在一起,共计二十五票,也就是说,要想调动新军必须得到十三张支持票。

从明面上来看,似乎这支新军真的是用来维护国家安定的。

但如果从票型的分配上来看,则不难看出这支新军的真实成分。

三桓虽然各自只有三票,但那些手上只有一票的大夫们,其中公之氏等季氏近支小宗,几乎可以认定他们会与季氏共同进退。

而南宫氏作为孟氏小宗,也是和他们穿一条裤子的。

叔孙氏也同样有自己的基本盘。

所以二十五票算下来,季氏七票,叔孙氏六票,孟氏六票,国君三票,宰予两票,荣氏一票。

也就是说,只要季氏与任意孟氏和叔孙氏当中的任意一家联合,便可以取得新军的调度权。

而如果季氏想要针对孟氏与叔孙氏,则需要获得公室和宰予的支持。

而叔孙氏与孟氏如果抱团,也只需要再拉到一票便可以宰执新军。

而宰予需要的正是这个效果。

既然三桓不愿意明着让利,那么他便用这支新军的投票权,来和他们慢慢谈生意。

而且,这还只是摆在台面上的逻辑。

在这套新军的体制下,宰予还有另一套说法等着三桓呢。

先前宰予便说了,新军的兵员来源,将会是阳关和曲阜国人。

而新军的中下层军官,则施行考试的办法,择能录取。

那么问题就来了。

择能录取。

在鲁国,考诗、书、礼、乐,会取出哪些人来?

在鲁国,考射、御之术,被选中的,又会是哪一部分人?

而这部分人,如果真到了生死关头,他们在三桓和宰予之间,又会选择去帮哪一边?

这就是一个相当有意思的问题了。

现在季氏已经打算对族内根深蒂固的家臣势力进行清洗,又准备广泛的启用鲁国寒士。

而新成立的新军又是这个成分。

如果最终得到这个结果的话,阳关的归属权到底给谁,宰予还真不稀得考虑。

可这样一来,就苦了申枨了。

本着苦什么不能苦了兄弟的想法,宰予在与大夫们一致讨论后,决定干脆将这次平叛过程中,表现亮眼且功勋卓著的国人一并充实进入新军。

对于申枨,按照客大夫的待遇进行处理,即依旧授予他下大夫的爵位,并从阳关等地的税赋中为他取出每年两千石的俸禄,除此之外则不再额外授予封地了。

宰予将列位大夫们讨论的结果告知申枨,方才还气色灰白他的他,脸上又现出了一些生气。

“客大夫……”

宰予道:“子周,你若是觉得这样依旧无法接受的话。我可以提你向孟子请求,让他以大司空的名义允许我在菟裘郊外为你兴建城邑。

等到城邑建好之后,我便将季子转交给我的一旅民户尽数转交给你。这样的话,你也就可以算作一个实实在在的有地大夫了。”

“这……子我,你……”

申枨也没想到宰予的出手居然如此大方。

不仅愿意为他兴建城邑,还一口气转交给他五百民户。

宰予不待他开口,便继续说道:“不过你如果要做有地大夫,那么便不能留任新军。

因为按照我与国君以及诸位大夫的约定,为了防止新军受到家族势力的干扰,各位有地大夫及其家臣,一律不得担任新军官职。

而新军中的官长,就算要授予爵位,授的也都是客卿的爵禄。

如果你现在愿意前往新军任职,那么按照原来的计划,新军的规模虽然比不得上下两军的一军二十五旅,但大约也有一师五旅左右。

而国君除了授予你客大夫的爵位以外,还打算命你为新军佐官,也即是副帅。

至于正帅人选,还需要国君与各位大夫共同商议后才能做决定。”

“新军佐?”

申枨一听到这三个字,只觉得心肝都在发颤。

一提到将佐,很难不让人想到晋国的六卿制度,而晋国六卿的强大,也世所皆知。

是选择稳妥的从宰予手中拿封地民户,还是去新军拼搏一把?

申枨陷入了甜蜜的苦恼。

不过他思量片刻后,最终还是红着脸回答道。

“子我,虽然夫子总说我:‘枨也欲,焉得刚?’

我的**是多了一些,但这几年,一直都是你在提携我帮助我。

如果此时我再从你的手中割取民户、封地,那也太对不起夫子往日的教导了,世上哪里有恩将仇报的道理呢?

我愿意服从国君的命令,前往新军出任新军佐。”

宰予听到这话,不由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

他倒不是怕申枨拿他的地,而是怕申枨不愿意去新军。

现在,申枨愿意进入新军任职,那新军的高层中,他就有了能够信任的心腹。

而新军的基层军官里,宰予用屁股想都知道,除了各家的庶子以外,最多的就是孔门学子了。

而且,其实庶子的身份与孔门学子也不冲突。

还是那句话,从上层到中层,再到基层,全都是我的人,你拿什么和我斗?!

投票权,不过是摆在台面上骗人的罢了!

季孙斯、孟孙何忌、叔孙州仇,你们仨还想和我玩心眼儿子,在投票数目上玩花样?

不过也得亏了他们仨在那儿勾心斗角,要不是他们压根没把我放在眼里,说不定还真被他们瞧出不对来了。

申枨被宰予的大饼忽悠的呵呵直乐,一边挥舞着马鞭,一边开口问道。

“对了,子我,这支所谓的新军从人数上看,应当还达不到一军的标准。

而且如果我国设立新军的消息传出去,晋国齐国这样的大国,说不定又要以小国私作三军为由出兵讨伐我过了。

依我看,新军是不是换个别的名称好一些?”

宰予一甩手,开口道:“这个你就不用担心了。我们已经商量好了。”

申枨问道:“新军叫什么名字?”

宰予嗤笑一声,开口道:“司掌宫禁,自然应当称作禁卫了。新军的名称,就叫做曲阜禁卫师。”

------题外话------

我明白它会来,所以我等。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