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一百九十章 通齐还是通晋?(4K2)

尊师孔仲尼 第一百九十章 通齐还是通晋?(4K2)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清晨鸡鸣三声。

宰予从睡梦中苏醒,睁开眼,只能看见眼白处布满了血丝。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莎士比亚。

通齐还是通晋,这同样是个问题。

——宰予。

宰予昨夜在图书馆里将齐晋争霸的前因后果从头到尾梳理了一遍,又根据鲁国现有的局势,仔细的衡量了一番做骑墙派的可行性。

现如今,郑、卫等国已经全面倒向齐国。

宋国也因为乐祁事件对晋国心怀怨恨。

天下大势的变化只在一瞬之间,宰予感觉距离鲁国挨铁拳的日子怕是不远了。

而根据他昨天从齐国商旅那里得到的情报来看,齐国动武的时间最晚不会超过秋天。

宰予之所以敢下这个判断,是因为商旅告诉他,齐国今年二月突然宣布将关市税率上调至百分之十。

众所周知,齐国关市税从齐桓公开始便一直被作为战争税使用。

而百分之十,也是桓公为后代设置的顶格税率。

齐侯突然大幅上调关市税,他想干什么,其中的意味已经不言自明。

而菟裘邑下属的商旅们也纷纷建议宰予,最好在这段时间切断与齐国的商贸往来,因为他们已经没办法确保鲁齐商路的安全了。

甚至还有人表示,就算商路安全,也不应该去齐国经商。

因为齐国在关市税中赚到的每一枚刀币,都会变成箭矢射向我们伟大的鲁国。

当然,宰予才不会理会这种言论。

因为齐鲁之间的矛盾并不是什么你死我活的仇怨,齐侯对鲁国采取的策略也是一边拉拢一边威吓。

这一点,从年初时齐侯下令归还鲁国旧土就能看出。

说到底,齐侯只是想得到鲁国在齐晋争霸中的表态支持,但很显然的是,阳虎并没有领齐侯的情。

齐国送还的领土,阳虎照收不误。

但想要他松口支持齐国,那是不可能的。

齐侯的热脸贴了冷屁股,自然是勃然大怒,这才会在二月提高商税准备对鲁用兵。

而齐国一旦出兵鲁国,晋国到底会不会派兵援助,这同样是个难题。

晋国内部现在正因为乐祁的事闹得不可开交呢。

范氏与赵氏针尖对麦芒,谁都不肯先低头。

在他们两家达成和解之前,六卿的军队谁都不敢乱动,生怕被对方背地里下绊子。

而晋国的大夫们则忙着抢救周王室,他们正伙同单子、刘子的部队在成周与儋翩的党羽、王子朝的残党以及郑国人交战。

从目前双方对垒的态势来看,估计一时半会也解决不了问题。

这种情况下,如果晋国人说他们会来援救鲁国,宰予只会当这帮孙子在说笑。

可如果直接背弃晋国,虽然齐国的这顿打是不用挨了。

但等到六卿把家务事处理完,说不准就得秋后算账,被晋国狠狠地拷打。

虽然宰予可以凭借与赵氏、田氏,乃至于与齐侯的关系,让菟裘免于这次灾祸。

但再怎么说,他也是个鲁人,而且还是鲁国的大夫。

吃了国家的俸禄,该贡献才智的时候,自然也应该贡献才智。

他总不能眼睁睁看着鲁国的百姓陷入刀兵水火吧?

宰予左思右想,决定还是学习春秋老墙头草郑国的一贯作风,两头摇摆起来!

既然都已经决定里通外国了,那通一个和通两个又有什么区别?

宰予翻身起床,走到几案前坐下,拿起狼毫笔一挥而就。

……

晋国,新绛,赵氏下宫。

赵鞅的面前摆放着那封来自菟裘的密信,读了一遍后,便眉头皱紧像是在深思。

正当他思索之际,正殿之外忽然快步走进一人,正是赵氏家宰董安于。

董安于见到赵鞅这副神情,不待他说话,便开口询问道。

“我方才看见毋恤小君子回来了,是鲁国那边出了什么事情吗?”

赵鞅叹了一句,起身道:“宰子派人与我传信,说是齐人将要伐鲁,他担心毋恤继续留在鲁国不安全,于是就派人把他送了回来。”

“鲁国不安全?”

赵鞅的话说的很简洁,但董安于却听出来赵鞅话语里的弦外之音。

“您的意思是说,宰子认为鲁国无法抵挡齐国的军队,而晋国也不会派兵援助。所以鲁国有可能背弃与我国的盟誓,转而投向齐人的阵营?”

赵鞅既不说是,也不说不是,只是微微点头。

如今晋国执政卿范鞅已届八旬高龄,不过虽然年纪老迈,但他的权欲却依旧不减当年。

或者说,正是因为感觉自己大限将至,所以范鞅才会无所不用其极,想要在人生最后的时光中给范氏谋取最大利益。

乐祁与赵鞅私下饮酒,这本不算是什么大的过错。

但范鞅为了打压势头正猛的赵氏,不惜牺牲晋国在诸侯间的信誉,不惜失去宋国这样实力不俗的盟友,也要将乐祁囚禁在晋国。

并以此来强调他才是晋国的执政卿,强调他作为执政卿的权力是无限的。

而出兵帮助鲁国抵御齐国,虽然从道义和维护晋国威严的角度来说,都是合情合理的。

但这种做法对于范氏却没有什么好处。

范鞅的脑袋里现在唯一的想法就是尽可能多的为范氏攫取利益,为范氏的下一任接班人铺好路,至于其他的事情一概不关心。

上次鲁国使团造访时,范鞅就连一个口头承诺都不愿许给阳虎,难道还能指望他真刀真枪的帮鲁国扛事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董安于见了,略作沉吟道:“以下臣的愚见,倘若齐国真的发兵伐鲁,您应当竭力向国君请求发兵援助鲁国。

如今宋国因为乐祁一事,已经与我国貌合神离。倘若宋国不是担心乐祁的安危,恐怕一早就背叛晋国,转而投向齐国的怀抱。

现在宋国已经不打算听从晋国的指挥,如果我国再失去鲁国这样的盟友,那天下间就再没有支持晋国的国家了。

况且,如今范鞅倒行逆施、贪婪无度,天下诸侯早就对其深恶痛绝。

如果您能说动国君发兵救援鲁国,那么鲁人必定对您心怀感激,您在国内和天下诸侯间的声誉也会因此提升。

范鞅如果真的胆敢阻挠您援救盟邦的行为,那这就等于是他亲手将鲁国让给了您啊!”

赵鞅苦笑着回道:“我又何尝不知道这样的道理呢?

只不过,我就连劝说国君释放乐祁都如此费力,劝他救援鲁国又谈何容易呢?

欸,罢了罢了,反正范鞅这老豺也活不了几年了,就暂且忍让他一番吧。

乐伯那边的事,也不必再劝说了,范鞅既然想将乐伯扣留,那就由着他去吧。”

董安于听到这里,忽然感觉有些迷糊。

在他印象里,赵鞅可不是个轻易退缩的人啊!

为什么今天他变得如此反常呢?

董安于觉得事有蹊跷,但也来不及多想,只是向赵鞅行礼告退。

而赵鞅见董安于走后,又慢慢展开了那封书信,缓声念出了上面的文字。

“天欲其亡,必令其狂。利令智昏,鼠目寸光。小人伎俩,必不久长。害人害己,为祸四方。

这段话用来形容范鞅,倒是很贴切呢。”

念完后,赵鞅放下手中的书信,微微揉着太阳穴,嘴里念叨着。

“唉呀!宰子啊!宰子!你明明知道把毋恤扣留在菟裘,可以作为人质来威胁我,但你却还是选择把他给放回来了。

你以这样的仁义操守向我进言,我又怎么敢不相信你说的话呢?”

他悠悠的站起身,深邃的目光仿佛穿透时空注视东方。

“如今郑国已叛。如果乐伯的事无法妥善解决,宋国必叛。而如果宰子的消息无误的话,卫国将叛,如果鲁国再叛的话……”

赵鞅冷笑一声道:“一年之内连续丢失四个千乘国力的重要盟邦。

范鞅老豺,我倒要看看,等到那时,你范氏准备拿什么来向国君和诸卿、大夫解释!”

……

齐国,临淄,公宫。

朝会之上,齐侯挺直腰板神情肃然。

今日的他,全然没有往日沉溺酒色的模样,反倒像是个合格的圣明君主。

齐国的大夫们济济一堂,在场的众人一言不发,准备等待齐侯发号施令。

他们早已明晰了齐侯伐鲁的坚定意志,知道此事已经不容更改。

身材矮小的晏子站在堂下微微叹了口气,有的事他劝得动齐侯,但有的事却是无论如何也劝不动的。

这其中就包括了齐侯复兴桓公霸业的理想。

齐侯扫视堂下,朗声问道:“寡人承太公之命,幸得诸位大夫辅佐,自继位以来,一直奉行桓公宽仁待人、友善诸夏的政策。

寡人为化解与鲁国的矛盾,将阳关等地归还鲁国。

然而鲁之宵小非但不图谋报答,反而与晋人结盟,屡次攻击我国的盟邦郑国。

诸位大夫,觉得,应当如何应对呀?”

田恒听到这里,忽然发现一旁的父亲田乞冲他使了个眼色。

他捏紧了藏在袖子里的信封,回想起昨天看到的内容,迈步走到殿中,恭敬拜道。

“下臣田恒请奏。”

齐侯望了他一眼,开口道:“讲!”

田恒道:“下臣只听说,战争是用来讨伐不义,伸张正义的。

而从未听说过,战争是为了替盟邦出一口恶气,去寻求其他国家报答好处的。

兵者,天下至凶之物也。非诛不义,不可轻动。

您怎么可以牺牲士卒的性命,而满足自己一时的好恶呢?”

田恒此话一出,朝堂内的气氛瞬间降入冰点,大家都诧异的望着田恒,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突然抛出这种论调。

在齐国,田氏甚少反对齐侯的意见,大部分时间都是对其的决策绝对拥护。

怎么今天田恒突然一反常态,率先和齐侯唱起了反调呢?

更重要的是,田恒如果反战的话,这不是和晏子站到一个坑里吗?

田氏和晏子并肩作战?

齐国的大夫们顿时怀疑今天的太阳是打西边出来了。

齐侯皱眉道:“你是不赞同寡人对鲁国用兵的决策吗?让我摒弃攻伐之事吗?”

田恒闻言只是笑道:“当然不是。战争的由来相当久远了,攻伐之事又怎么是说摒弃就摒弃的呢?

即便是上古的圣王,也只是主张正义的战争,而从未有废止战争的。

黄帝、炎帝已经用水火争战了,共工氏已经恣意发难了,五帝之间已经互相争斗,这就是明证啊!

如果有人提议禁止攻伐,这就是摒弃有德,惩罚正义。

就是阻挠商汤、武王的事业,助长夏桀、商纣的罪恶啊!”

说到这里,齐侯的脸色终于好了些,但一旁的晏子则微微眯起了眼。

田恒也不把他们的神情变化放在心上,而是继续开口陈述。

“只不过,攻伐之事,必须是用来攻击无道、惩罚不义的。

攻击无道、讨伐不义,可以说,自己因此获福没有比这更大的了,民众得利也没有比这更多的了。

如果战争确实符合正义,是用以诛杀暴君,拯救苦难的人民。

那么民众对它的喜悦,就像是孝子见到了慈爱的父母,好比饥饿的人见到了甘美的食物。

民众呼喊着奔向它,如同强弩射向深谷,又好似蓄积的洪水冲垮堤坝。

现如今,鲁国的陪臣阳虎囚禁主人,篡夺季氏的权力,以此控制国君,要挟诸卿大夫,僭越身份,逾越礼法,执掌着鲁国的政权。

鲁国的百姓对他怨声载道,民众们对他谈之变色。

普天之下,没有比陪臣执国命更不义的事了。

四海之内,也没有比‘为富不仁’更残酷的言论了。

现在,鲁国的民众在阳虎的统治下已经压抑了很久了。

如果您能够兴起义师,帮助鲁国平定祸乱,为他们剪除阳虎,将权力交还给鲁君。

那么想必鲁国的民众都将如同流水一般归附于您,鲁国的百姓也将铭记您的恩德。

如此一来,您的霸业也就能够成就了。

从前桓公曾向管仲请教成就霸业的方法。

管夷吾说:想建立诸侯国之间的霸业,就要首先和邻国亲近。

桓公又问:怎么亲近呢?

管夷吾回答说:审定我国的疆界,归还从邻国夺取来的土地,承认邻国疆界的合法性,不占邻国的便宜。还要多多赠给邻国礼物,派出使者经常到周边邻国作亲善访问,以此使它们感到安定,这样周边邻国就会亲近我们了。

如今您已经做到了这些然而鲁国依然没有亲近您,这难道是管夷吾的错误吗?

这也全都是阳虎这个小人从中作梗。

由此可见,不论是想要成就霸业,还是想要发动正义的战争,都必须要铲除阳虎这个小人。

既然如此,您为何不更改您的旗帜,以大义之名,去声讨鲁国的阳虎,以此来赢得天下人的爱戴呢?”

------题外话------

普天之下,没有比作者得不到月票更残酷的事了。

四海之内,也没有比白嫖作者更残忍的行为了。

既然如此,读者为何不打开票匣,投出月票,以此来换取作者的爱戴呢?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