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读《春秋》的

尊师孔仲尼 第一百八十九章 我读《春秋》的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宰予在府衙之中研究铁器的同时,子贡也来到了府衙旁的一处宅院之中。

这处宅院看起来其貌不扬,似乎与普通的民宅没什么两样,但菟裘当地的百姓都知道,这里并非像是看上去那么简单。

能够往来此处的,不是菟裘城内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就是菟裘商旅的各位主事。

只不过,大家虽然这处宅院与众不同,但却没有人能够说清楚它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此时的宅院里屋内,子贡居于正位,他的下方则是从各地返回的商旅主事。

子贡略略点了点在场的人数,方才点头道:“难得诸位今日都在这里,那么就从晋国开始吧。”

听到这话,负责晋国贸易的商贾立刻起身施礼道:“端木子。”

子贡问道:“晋国近来形势如何?”

商贾回道:“先前赵鞅受宰子指点,向晋侯进言劝谏,要求释放遭到扣押的宋国大司城乐祁。

晋侯被赵鞅说动,本来已经打算直接放人了。

但范鞅却又向晋侯进言说:晋国已经将他扣留了快两年的时间,如果现在无缘无故又把他放回去,那么宋国必然背叛晋国。不如向宋国提议,让他们用乐祁的继承人乐溷来交换,以此作为人质。

晋侯应允了范鞅的请求,但乐祁却不同意用儿子来换取自己的做法。

如果按照这个情况推衍下去,恐怕形势不会乐观。”

子贡闻言,微微点头,他琢磨了一会儿,吩咐道:“这些事,一会儿你书写两份,一份于商会留存,一份呈交宰子阅览。”

“唯。”

紧接着,子贡又喊道:“卫国。”

又一名商贾起身道:“齐侯前些日子与郑伯正式在咸地结盟,又在卫国召集诸侯。

不过在召集诸侯的过程中,似乎齐侯与卫侯之间产生了罅隙,二人不欢而散。

卫侯为了缓和与齐侯的关系,已经决定派出上卿北宫结出使齐国。”

“卫侯与齐侯不睦?”

子贡听到这里,忽然感觉有些不对劲。

如果换作旁人,或许对这个消息还没有那么敏感。

但子贡身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卫国人,却感觉到其中透露着一丝蹊跷。

因为当今卫侯曾受过齐侯的大恩,两人的关系不说同生共死吧,最起码也可以算是手足情深了。

卫侯年幼时便继承了君位,所以卫国的政事都把持在几家卿族和他的叔兄手中。

卫侯的哥哥公孟絷屡次羞辱、轻亵卫国上卿齐豹,不止抢夺了他司寇的官职,还强占齐氏的采邑鄄地。

平时遇见事了,就把齐豹召回来做事,没事了就一脚把他踢开。

除此之外,公孟絷还与上卿北宫喜和大夫褚师圃交恶,想要找机会铲除他们。

而卫侯的叔叔公子朝(与宋公子朝不是同一人)因为与卫侯他爹卫襄公的夫人宣姜私通,所以生怕遭到报复,于是就与齐豹、北宫喜和褚师圃联合密谋作乱。

四家趁着卫侯出巡平寿,在国都帝丘发动叛乱,杀死公孟絷,消灭了他的势力。

而卫侯听说叛乱的消息后,便赶忙命令驱车赶回国都,谁料刚刚进入帝丘,便遭到四家围攻。

多亏庆比、公南楚、华寅等忠臣竭力死战,才护得卫侯周全。

卫侯的车驾驶入公宫,装满了宝物后,就火急火燎的冲出国都,准备带着这些金银细软出奔国外。

这时齐侯正派公孙青到卫国访问,公孙青听到卫国爆发叛乱的消息后,也不敢胡乱做决定,于是就派人去询问齐侯的意见。

齐侯的回答倒是相当的大气得体,他说:只要卫侯还在卫国的国境之内,那他就依然还是卫国的国君。

于是公孙青就跟着卫侯一路跑到了死鸟,请求卫侯按照礼数进行聘问,还亲自执铎为卫侯警戒。

后来作乱的四家爆发内讧,北宫喜突然反水,掉过头来攻打齐豹、褚师圃和公子朝,三家不敌北宫喜,只能逃往国外,卫侯也因此得以回到帝丘复位。

从这以后,卫侯与齐侯的关系就一直很铁,两国经常派遣使者嘘寒问暖、互通有无。

卫侯和齐侯可是有着快二十年的老交情了,怎么会说翻脸就翻脸呢?

你要是说卫侯和晋国翻脸,那子贡倒还有可能相信。

因为卫侯和晋国的梁子也结了得有二十年了。

当初齐豹、褚师圃和公子朝叛乱失败后,接纳他们的国家正是晋国。

卫侯对此多次表达过不满,但晋国显然没把他的抗议当做一回事。

而在几次诸侯盟会上,晋国更是把对卫国的轻蔑态度显露无遗。

齐侯在卫侯危难之际,却依然能将卫侯当做卫国的国君对待。

而晋国倒好,他们不管啥时候都把卫侯当个瘪三使唤,真是一点脸面都不给他留。

两相对比之下,你要说卫侯肚子里不憋火,子贡是不相信的。

可到底是因为什么事,居然会让卫侯和齐侯闹出不愉快,甚至还要让把持朝政的重臣北宫结亲自去齐国解释呢?

子贡百思不得其解。

正在他思考之际,突然看见堂中的商贾们纷纷站起行礼。

“宰子!”

随后便看见满脸带笑的宰予晃晃悠悠的进了门。

“咦?今天怎么这么多人?”

子贡见他来了,立马起身将刚才得到的情报和他复述了一遍。

谁知道他刚说完,就看见宰予的脸唰的一下变了颜色。

“完了。”

“完了?”子贡不解道:“什么完了?你知道卫侯和齐侯之间闹别扭的原因了?”

宰予捂脸叹息道:“子贡,你是卫人,也曾与我一起见过齐侯,你难道不了解他俩的个性吗?”

“个性?”

子贡想了想,卫侯和齐侯的身上貌似还真的存在不少共通之处。

这两位君王都喜欢选贤任能,也都有一定的容人之量,脾气也相对宽和,只要不触及到国家层面的原则底线,他们在一般情况下都很少动怒。

而齐国和卫国之间也不存在什么领土纠纷,两国也没有收容对方的叛臣,所以要想让这两位闹掰,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

子贡反问道:“你的意思是说,齐侯与卫侯之间其实并没有什么问题?

不过既然如此,卫侯为什么要派北宫结出使……”

说到这里,都不用宰予给他解答了,子贡自己就已经率先明白了过来。

“北宫结!”

北宫氏是二十年前卫国内乱中的最大获益者。

北宫氏虽然同样参与了叛乱,但由于后来反水,并驱虎了齐豹等人,所以事后不仅没有被追责,反而得到了嘉奖。

而在这二十年里,北宫氏也仗着平叛之功,积极发展势力,俨然有稳坐卫国卿族第一把交椅的势头。

而更要命的一点是,以北宫氏为首的卫国卿族都是铁杆的亲晋势力,卫侯先前多次想与齐国联合,都被上卿北宫结为首的大夫们联名阻止。

如今卫侯突然把北宫结派去齐国……

子贡浑身一哆嗦,忽然想起了《三十六计》中的一招。

难道卫侯是想玩一手借刀杀人?

宰予道:“如果我猜的不错,北宫结到齐国后,必定会被齐侯囚禁,之后再被扣一个‘不敬’的罪名。

随后,齐侯便会以此为借口,发兵攻打卫国。

卫侯稍作抵抗便会与立马与齐侯和谈,并以释放北宫结为条件,名正言顺的与齐侯进行盟誓。

而等盟誓完毕,北宫结回国,卫侯还能再给他扣一个‘办事不力’的罪名,借此削弱北宫氏在卫国的影响力。

如此一来,卫侯既达成了自己与齐国结盟的目的,又敲打了国内的亲晋派系。

臣子们还无法指责他一意孤行,因为从道义上来说,卫侯的所作所为并不是独断专行,而是形势所迫。

此乃一石三鸟之计也!”

子贡听完,也连声称妙,可转瞬,他又疑惑道。

“子我,虽然这计策的确妙不可言,但你怎么知道卫侯就一定会按照你说的这么做呢?”

宰予被问到这个问题,只是尴尬的咳嗽了一声。

随后在心里嘀咕道:“废话!我可是读《春秋》的!”

------题外话------

一人之票,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赏,胜过百万之言。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