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尊师孔仲尼 > 第一百八十八章 宰予与冉求辩政(5K6)

尊师孔仲尼 第一百八十八章 宰予与冉求辩政(5K6)

作者:役智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6:31:33 来源:平板电子书

菟裘府衙,宰予坐在主位,向一旁手捧文书反复计算的冉求发问。

“我听子周说,这几天有不少山野之人归附,现在全邑户数已经五百有余了?”

冉求翻开户簿,一丝不苟的回答道。

“归附的野人有一百七十七户,再加上齐国来的三十户铁匠,先前孟氏所赠的二十户木匠,还有这一年多来在菟裘安家落户的六十三户商贾和农人。准确的说,目前菟裘的户数是五百九十户。”

五百九十户,短短一年的时间,菟裘的人口便接近翻倍。

这让宰予不由信心倍增。

而冉求也适时的提议道:“如今民户大增,城内的区域多数又已经有了规划,而山野之民中夷夏杂居,因此也无法完全相信他们归附的诚意,不能直接将他们搬入内城,防止引起祸患。

等到秋收完成后,或许应该考虑扩建外郭。

这么做,一来是增加城内可用的土地,扩大菟裘的产业种类。

先前就有商贾想要购置土地兴建产业,但因为城中土地紧张,我便没有答应他们的请求。

如果外郭扩建完毕,那么内城的土地就可以匀出部分交给商贾,菟裘不止能增加一笔土地收入,每年的市易商税也能多收上不少。

二来也可以将原先居住于郊外的野人搬迁到外郭居住,这样做不止便于进行统辖管理,如果遇到敌人攻打,外郭也可以起到抵御的作用。

近来城邑的发展势头的确不错,不过我觉得,或许在授田和授屋的政策上,应当有所改变……”

宰予听到这里,问道:“喔?为什么要改变呢?”

冉求闻言,犹豫再三,还是咬牙回道。

“虽然这一年来菟裘的民户数量接近翻倍,但与之相应的,为了吸引这些民户,授出的公田也超过了一万两千亩。

按照现有的政令,菟裘每年因此少损失的田税超过数万石。

如果政令不做调整,长此以往下去,每年的田税收入恐怕不足以支撑日常的支出啊!”

其实冉求一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他之所以一直没提出来,还是担心被扣上‘不仁’的帽子。

因为身为夫子的门生,他们读书时接受的教育一直都是要宽以待民,冉求先前也是一直这么认为的。

但等到真正接手实务,他却发现宽以待民和壮大封地之间的矛盾点。

菟裘每年的产出只有这么多,税收的多了,百姓难以承受,税收的少了,又入不敷出。

宰予来到菟裘就任一年,可这一年以来,不止没获得什么收益,还经常要从自己的口袋里掏钱补贴当地。

宰予可以不在乎这些钱,但冉求身为菟裘邑宰,却不能对此视而不见。

毕竟他吃的是宰予的俸禄,正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如果菟裘就这么一直找宰予要补贴,那还要他这个邑宰有什么用?

冉求对此一直感觉于心不安,而近段时间来,因为乡野之民陆续前来投奔,菟裘的行政支出为此又上浮了一大截。

眼见着菟裘的财政赤字就快要突破天际了,冉求终于坐不住了,因此才会说出这段话。

宰予看着冉求一脸憋屈的模样,又看出了他内心的纠结,不由哈哈大笑道。

“子有啊!你怎么就想不明白这个道理呢?”

冉求闻言,摘下帽子,上前请罪道:“子我,你遵循夫子的教导,宽仁待民,不肯枉加赋税,对此我可以理解。

但我身为邑宰,辅佐你治理菟裘一年,然而甚至连维持当地的收支平衡都做不到。

不止如此,甚至还害得您背上了违礼的名声。

造成了这么多过错,这全都是我这个邑宰能力不足。

冉求枉食君禄,还请您责罚吧。”

语罢,冉求便拜倒在了宰予的面前。

宰予见到,赶忙上去搀扶他起身。

宰予宽慰道:“收支不能维持均衡,这不是你的过错,而是我的决定。

我听说,施政有三种等级。

王者之政,其关键在于用仁德来感化民众。

霸者之政,其关键在于用威势去降伏民众。

强者之政,其关键在于用武力去胁迫民众。

这三种政治各有各的施行办法,但是用仁德来感化民众的王道之政是最好的办法。

如果用仁德感化民众不能使他改变,然后才能用威势去降伏他,用威势去降伏他仍不能改变,再用武力去胁迫他,用武力胁迫他还不能改变,最后才能用刑罚去惩治他。

至于用刑罚惩治,不是王者提倡的方法。

所以圣明的君主总是先用仁德来教化人民,不得已然后才动用刑罚。

他们订立荣辱的标准,并将预防和禁止的事项昭告天下,注重用礼义的大节来教育人民,轻视货利的财帛来改变人民。

整理内部事务,整顿内部的礼节,划定是非的界限,这样就没有人不羡慕礼义的光荣,厌恶贪乱的可耻。

现如今,你辅佐我在菟裘推行王者之政,菟裘的百姓丰衣足食,境内鲜有盗匪,这是何等的功业?

至于那些说我违礼的流言,你完全不必去在意。

夫子从前不是教导过我们吗?

礼是因人而诞生的,人生而有**,**达不到,心中就会产生怨愤,愤而不止就会引发争斗,有了争斗就会产生祸乱。

上古的圣王因为厌恶祸乱,才制定礼仪来滋养人的**,满足人的需求,使**不会因为物质不足而受到限制,物质也不会因**太大而显得匮乏。

物、欲二者相得益彰,所以礼就产生了。

所以说,礼的本质,是一种调养之法。

稻黍等五谷是用来养人之口的。

椒、兰与芬芳的芷草,是养人之鼻的。

钟、鼓及各种管弦乐器的音声是养人之耳的。

雕刻花纹是养人眼目的。

宽敞的房屋以及床、箦、几、席,是养人身体的。

现如今菟裘的百姓食必有五谷,祀必有椒兰,学必有乐声,衣必有纹理,居必有床席。

如果这样治理菟裘都能叫做违礼的话,那便让他们去说我违礼吧。

况且,这些指责我违礼的言论,在我看来,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啊!”

冉求听到这话,诧异道:“有人攻讦您,这怎么能说是件好事呢?”

宰予笑道:“子有啊!你难道忘了吗?

夫子从前教导我们:乡愿,德之贼也。

是非不分的老好人,是道德的破坏者。

只有这样的老好人,才会得到所有人的称赞,但即便能得到所有人的称赞,这样的老好人对于世事又有什么帮助呢?

所以夫子才会说:所有人都喜欢的人未必是好人,所有人都厌恶他的人也未必是坏人。只有好人都喜欢他,坏人都厌恶他,这样的人才可以确定的说,他是个好人。

因为所有人都喜欢他的人,要么是善于伪装、为人圆滑,要么是不分是非、为人不正直。

而所有人都讨厌他的人,他的身上一定是有大家不理解的地方,要不然为什么就连坏人都会厌恶他呢?

从前齐侯命令晏子治理东阿。

三年后,齐侯听到了很多关于晏子不好的传言。

于是就召他回来,数说他的错误。

齐侯说:‘原来寡人觉得你有能力,所以派你去治理东阿。现在你治理得乱糟糟的,我要加倍惩罚你。’

晏子说:‘我请求您允许我改变方法治理东阿,如果三年还治理不好,就请处死我吧。’

齐侯同意了晏子的请求。

结果第二年晏子就将赋税收入的册子拿来呈报齐侯。

齐侯看了之后非常高兴,他特地出城迎接晏子,并向他祝贺说:‘现在你把东阿治理得很好!’

晏子回答说:‘从前我治理东阿,没有人情拜托,也不讲贿赂。

鱼池里的鱼,都用来让百姓分享,在这个时候,老百姓没有一个挨饿的,但是君王反而责备我。

现在我治理东阿,人情拜托通行,贿赂到处可见,赋税加重,库资减少,得到的钱都用来行贿君王左右的近侍。

鱼池里的鱼,都被有钱有势的人占有了,在这个时候,挨饿的百姓超过半数,君王反而欢迎我、祝贺我。

恐怕我不能再治理东阿了。下臣请求君王保全我的骸骨让我回去,另外选取贤能的君子去治理东阿吧。’

晏子说完就行礼辞行。

齐侯听了,赶忙下位谢罪说:‘从前是寡人的过错,请夫子你继续治理东阿,东阿是你的东阿,我不再干涉了。’

现在有国人指责我违礼,而菟裘的百姓却能丰衣足食,这说明我们所做的事,正是如同晏子在东阿做的那样啊!

所以,这又怎么能说不是件好事呢?”

说到这里,宰予笑着转身拿起放在几案的酸浆,冲着冉求说道。

“子有,何不与我共同举杯贺之啊?”

冉求听到这里,心里稍稍好受了些。

不过他依然对日益高企的赤字心有戚戚。

他问道:“可……要是再这么下去,恐怕不能长久啊?

现在只是不到三百户的民众,便已经将您从大族中回收的土地耗尽大半,这真的值得吗?”

宰予饮一口酸浆,回道:“这就要看从什么角度去考虑问题了。

子有,不知道你是否听说过一句话,叫做:无恒产者,无恒心。

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却有固定的道德观念,这是唯有士人才能做到的。

至于一般的人,如果没有固定的产业收入,也就没有固定的道德观念。

而一旦没有了固定的道德观念,那不管是歪门邪道、不守法纪、还是胡作非为,他们什么都干得出来。

所以要想治理好百姓,光靠开办乡校,以礼义来教化他们,是远远不够的。

要想使封地拥有稳定的环境,还要让治下的民众获得恒定的产业。

现在为了招募民众,赐予他们田地,减轻他们的赋税,看起来似乎付出很多。

可一旦使得民众有了积蓄,那么他们在面对奸邪事务时,就会仔细衡量得失,尽可能克制自己的欲念而不去触犯刑罚禁绝的条目。

而如果没有这些田地,他们每年劳动所获甚至还不足以果腹,那么像是杀人越货这样的事,就会慢慢多起来了。

管子说过: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这说的就是这样的道理。

子有啊,你记住一句话: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宰予说了这么多,核心观点只有一个。

那就是,古往今来,没有什么比无产者的破坏性更大了。

这不止是宰予的个人观点,也是儒家诸子的共同观点。

他们之所以要反复向君王倡导‘仁义’,屡次强调得民心的重要性,为的就是警告他们做的别太过分,要不然小心翻车。

当然,君王们很显然对儒家诸子的观点并不感冒。

比起儒家让他们克制**、分利与民的主张,君王们还是更喜欢法家的观点。

法家的一帮‘小机灵鬼’们,虽然也明白横征暴敛会翻车,但他们也创造性的给君王们提出了一条解决办法。

那就是‘愚民弱民’。

一方面禁绝思想传播,使得他们接受逆来顺受的命运。

另一方面又收取他们手中的铜铁,让他们没有造反的家伙事。

还要使得民众时刻处于‘可能会饿死,但也可能饿不死的’的薛定谔状态中,让他们不得不反复考虑,造反这事到底值不值得干。

哪怕退一万步,就算他们真的揭竿而起了,只要规模不大,凭他们手里的武器装备,各国君王也可以很快镇压。

与法家这样的手段比起来,儒家‘仁义’的主张,瞬间变得弱爆了。

因为儒家要求君王让利于民的主张,总体是建立在国人拥有强大影响力之上的。

但法家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国人变得既没钱又没势,那他们的感受自然也就变得无关紧要了。

而宰予在菟裘干的这些事,就是为了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

你禁绝思想传播,我就分发书籍,开启民智。

你收取铜铁,我就开矿炼铁,改造现有武器,始终使得菟裘的武装力量拥有代差优势,随时可以向目标国家进行投放。

你加重税赋准备开启总体战模式,那我就广结善缘,四处盟誓。

最后,再用当初晋悼公对付楚国的‘三驾疲楚’之战略,彻底从内部将其拖垮。

总而言之,宰予做的这些事,全都是为了给日后打算推行法家的国家埋雷,彻底将这个诸子百家之中的‘内卷’学派扼杀于萌芽之中。

宰予说了这么多,可冉求还是不放心。

“欸……我也知道这样做不对,可再怎么说,田税也是全邑收入的大头。

如果以后没办法收购商旅手中的存粮,而又碰上天灾**,该怎么处理呢?”

宰予饮了口酸浆,淡定的问道:“子有,你说的天灾**,是指什么情况呢?”

冉求想当然道:“自然是粮食不足,饿殍遍地了。”

宰予微微点头:“菟裘每年出产的粮食是固定的。

田税少收,粮食就留在了民众的手里。田税多收,粮食就留在了府库之中。

二者无非是藏富于国和藏富于民的区别罢了。

难道你觉得施行藏富于国的政令,遇上大灾年,吃不饱饭的人就一定比藏富于民的更多吗?

按照现在菟裘的情况,每户都持有三十亩以上的耕田,以二十税一的税率计算,哪怕是小门小户,一年下来也足以积攒十石的存粮。

因此,哪怕遇到一般的灾年,也不用进行大规模赈济,大部分的民众自然可以用存粮熬过去。

而如果没有遇上灾年,这些民众又可以将家中的陈粮拿出来,换取其他物品。

这样一来,又可以推高菟裘的市易商税。

现在你之所以感到苦恼,不过是因为菟裘的市易规模还没有达到足够的量级罢了。

而要想提高在市易商税上的收入,一方面要提高菟裘的人口户数,另一方面要使得民众的手头宽裕起来。

这两方面,无论是哪一点,都不支持提高田租。

粮食固然重要,无论是行军、赈济,都离不开粮食。

但你想要为府库储备新粮,不能以提高田税的方式从民众的手中收取,而是要以采购的手段与他们进行交换。

比如说,用铁器……”

说到这里,宰予忽然一顿,他问道:“对了,冶铁最近有进展了吗?”

他话音刚落,突然听到门外传来一阵笑声。

宰予和冉求扭头看去,只见到干将与莫邪相伴而来。

二人来到宰予面前,俯身拜道:“宰子!”

宰予看到他俩,开口问道:“你二人这是?”

莫邪眨着眼睛,面上笑盈盈的,也不直说,而是欠身问道。

“您素来博学,所以我特地来向您请教问题。

从前我听父亲说过,在轩辕氏、神农氏和赫胥氏鼎力的时代,人们用石头作兵器,拣取折断的树木搭成棚屋,人死了就把土堆在尸体上安葬。

这些事务,不是民众天生就会的,而是圣明的君主教导人们这样做的。

而到黄帝的时代,人们用玉石制作兵器,有意识地砍伐树木来建造屋舍,人死后就挖洞土葬。

玉石,是神奇灵异之物,人们一开始并不知道它的用处。

而之所以后来会使用它,这也是遇到了圣德的君主,才教导人们这样做的。

到了禹的时代,又用铜铸造兵器,还用铜制成的工具去开凿伊阙,疏通龙门,将江、河之水引导向东,流入东海。

当时,天下顺畅太平,于是修治宫室,这难道不是依赖圣明君主的力量吗?

而现在这个时代,圣明的君主下令用铁精铸造兵器,用武力来威慑奸邪之辈。

天下人听到后,难道还有人胆敢不归顺屈服的吗?

您即将得到来自铁制兵器的神威,妾天生愚钝、见识粗浅,不知道这到底是哪位君主具有了圣明之德,所以特地来向您请教一二。”

宰予闻言,不由喜悦道:“难道说?”

莫邪笑着点了点头,随后便冲着干将略挑轻眉。

干将受到她的指示,连忙从腰间摘下那枚崭新的匕首,呈现宰予眼前。

只见这短匕身泛寒光,刃如秋霜。

宰予接过匕首抚过刀身,余光一瞥,甚至能从刀面的倒映的图像中,清晰看见自己发白的脸。

“宰子,时间仓促,我们来不及锻造长剑,只能先试做了一柄短匕。

虽然这铁匕依然比不上泰阿这样的名剑,但比起寻常的铜器已经可以胜过几分。”

干将说完这话,宰予还没表示呢,冉求倒是先吃惊了。

“能胜过铜兵?”

干将早料想到会有人质疑,他不慌不忙地拿出一柄同样型制的铜匕。

随后同时握起两只匕首,双臂猛地发力挥过,只听见铛的一声,一瞬之间,只看见天空中溅起一道火星。

此时再看干将手中的两枚匕首,铁匕上只多了一道白痕,而铜匕则豁开了道不深不浅的小口子。

宰予抚摸着缺口,忍不住叹道:“如此,大事可成矣!”

------题外话------

月票就是不管读者投不投给你,

你都无法放手,无法忘记那些更新。

——节选自《宰予日记》

7017k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