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408章 寒衣节问何家的传承,发准考证了

在事件后,教员主动登门拜访余云岫,想知道他为什么会在大会上提出废除中医的主张?

余云岫解释说,他的真实目的是要引发全社会对中医改革的重视。

如果不采用这么激烈的方式提出问题,就很难推动中医的深刻变革。

然后他更是拿出了自己赶时间写好的改革方案。

里面提出,以后要在中医院校开设解剖学、生理学等现代医学基础课程,同时保留中医经典课程。

随后教员提出最后一个问题,如何看待支持他废除中医的贺、王这两位被免职的副部长。

余云岫说,这两人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方法过于激进,认为医学改革应该采取渐进方式,不应该采取完全否定的态度。

这些发言和他在大会上说的完全不一样,但是教员并没有在意这个,因为余云岫的言论在西医中很有市场,本着团结中西医的方针,谈话后不久,卫生部大会再次召开,余云岫被聘为研究院顾问,参与研究制定中医改革计划。

随后,他一直推行中西医结合的改革方针。

一直到六年后,余云岫在沪上逝世。

后世对他正面评价是具有爱国思想和报国之志,在中西医学上都有较深造诣,其医学改良思想和倡导医学革命的精神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负面评价则是他一生主张废除中医,表现出强烈的西化思想,其思想和行为剥离国情,落入了民族虚无主义全盘西化的怪圈。

京城四大名医施今墨之子施小墨,评价他做的废止中医行为:

“是一场建立在无知基础上的闹剧,只有无知的人才会把中医药在华夏几千年文明史上的辉煌一笔抹杀。”

后世《环球人物》则是评价:虽然《废止中医案》最终被取消,但对中医的打击是巨大的。

余云岫对中医基本理论的否定,差不多为当时的舆论界所接受。

从这个意义上讲,余云岫还是达到了一定的目的。

正因如此,20世纪30年代后的一个时期,轻视、歧视、排斥、限制、打击中医的政策和言论不断出现。

而等到二十一世纪,中医们都发现中西医结合有问题的时候,这时候才知道余云岫在三次废除中医失败后的后手,已经在他去世前就埋下了。

这位近代第一中医黑,实至名归。

只是这次,从未来回来了个方言。

余云岫埋下去的手段,随着《中药炮制学》问世,已经被挖下了第一铲子。

后面的中医生高校学生们,方言会让他们知道,中西医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根本没办法结合。

余云岫是针对中医高校教育下手,方言则是照着他的手段,又倒着来一遍。

……

时间转眼又过去了几天,来到十一月十一号。

这天农历十月初一,寒衣节。

《诗经·豳风·七月》曾提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

意思是说从九月开始天逐渐要冷了。

人们该添置御寒的衣裳了。

因此十月初一又俗称授衣节。

这也是华夏传统的祭祀节日。

人们会在这一天祭扫烧献,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

“十月一,送寒衣”的习俗除了前十年期间中断之外,始终断续存在,只是礼仪较过去简化了许多。

方言家在昨天就去买好了寒衣纸。

其实就是冥衣铺子胡烧活的彩色腊画纸,然后裁剪成布匹形状的长条。

有粉的,有白的,有青的,有黄的,有红的。

上面有牡丹菊花蝴蝶的连续图案。

另外还有一些纸糊冬装,冥钞纸钱。

这些东西准备好之后放在一个纸包裹里。

然后家里人会找个人少的十字路口,用灰撒上一个圆圈,在圈内焚烧寒衣,给这些逝去的亲人。

方言家也算是高知家庭了,不过依旧保持着这个习俗。

今年冥衣铺子一开门,大家就知道能举行这个活动了,于是不少人都开始购买,纪念追思家里的亲人。

方言家里准备了好几个包裹,有给爷爷奶奶的也有给太爷太奶的,还有给外公外婆的。

最后还有给家里老五那丫头的。

等到天黑后,一家人来到胡同口的十字路口。

街坊邻居们都到这里烧纸祭奠,他们也随大流。

老娘从布袋里拿出事先准备好的灶灰,缓缓的在地上撒出一个不太规则,但足以围住焚烧祭品的圆圈,圆圈仿佛是隔开了阴阳两界,庇佑着仪式的进行。

老爹从旁边捡来了几块碎砖头,搭建出一个简易的小灶状。

这样方便让祭品更好的焚烧。

方言和朱霖倒好酒,摆好供果,馒头,还有一大坨的猪肉。

大姐和大姐夫在一旁,把香点好,每个人手里都塞了一把。

老爹老娘带头,朝着圆圈内拜了三拜。

接着将香插在圆圈边缘,老爹和老娘就开始低声呼唤了几声长辈们的称呼。

最后叫了一声老五。

接着老爹把祭品一件一件的放在搭好的碎砖上,然后点燃火柴。

祭品上,火焰迅速蔓延开来,照亮了现场方家人的脸庞。

老爹方振华像是在火焰中看到了逝去亲人,他低声说道啊:

“爷奶,爸妈,十年了,我又带着家里人给你们烧东西了,寒衣节,你们都来拿啊。”

老娘也说道:

“现在振华回家了,家里孩子也都出息,不用担心。”

然后她顿了顿,又说道:

“老五你走的早,那边缺啥少啥,托梦给家里啊。”

大姐这时候说道:

“五妹,家里哥哥姐姐想着你呢。”

方言和小老弟也都对着灰圈里说着话。

方言说道:

“老五,三哥给你带了糖,都放在衣服里呢,回去路上吃的。”

“你嫂子这里还准备了馒头和猪肉,现在吃这里的,别饿着。”

方晨说道:

“老五,四哥来给你送衣服了。”

方家姐弟除了大姐方言和小老弟,都没见过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所以也就象征性的招呼了两声。

结果刚说完,火焰就旺了起来,纸灰随着跳跃的火焰热气升腾,在空中打着旋儿,像是有灵魂在回应着亲人的思念。

家里其他人倒是没觉得有什么,方言却有些不一样的感觉,此刻他像是真的能感觉到灵魂似的。

至于说有些迷信嘛倒也算不上,毕竟他本身就是个不科学的存在。

要解释也只能从玄学方面解释了。

待到祭品焚烧殆尽,老爹将酒洒在了圈子里。

然后众人静静的站了一会儿,这才收拾现场准备回家去。

他们一走,立马又有其他人过来,找了个位置后开始烧了起来。

回去的路上,方言对着老娘问起了外公的事儿。

准确的说是外公传人的事儿。

从这些人的反应来看,其实外公以前还是个很厉害的儿科中医大夫。

老娘听到方言又问起外公的事儿,还以为他是刚才祭奠的时候想起来的。

于是就给他说了下她记得的一些事儿。

外公确实有些本事,只不过舅舅不争气。

老娘虽然有点天赋,但是天赋不强,外公认为凭借老娘的本事想吃中医这口饭还是比较困难,干脆就让她去学西医。

至少能保证以后能够吃上一口饭。

等到老娘学出来后,外公就凭借人际关系给老娘弄到了协和上班,然后就一直干到现在。

至于其他几个舅舅,都是没有天赋的,外公也很愁。

后来就把本事传给了门下第几个徒弟。

不过后来这些徒弟还没学完,外公就出事了。

剩下的徒弟们学的不上不下的,然后就只好凭借着外公的人际关系网,在各医院找工作。

至于原本外公的藏书,也早就被舅舅他们弄没了。

而外公他那几个徒弟也和老娘他们没联系过。

真正演绎了一番,什么叫人走茶凉。

听完以后,方言点点头,今天算是补全外公那边的情况了。

方言已经可以推断,何家的医学传承就算是半断绝了。

徒弟没学完,家里书也没了。

只能用一个“惨”字来形容了。

倒是和自己师父陆东华没收自己的时候差不多,家里后辈没有可传承医术之人,唯一一个小丫头现在还是太小了点。

天赋方面来说也是一般。

真的有中医天赋的,要安东和正义他们那种才算厉害。

不过算起来,方言拜入他门下后,安东和正义也算是他徒孙。

而且还都学了陆家一脉传下来的形意拳和医术。

倒是比自己外公那边要好点。

医学书籍家里人不感兴趣,都传给了方言。

至少方言等到陆忘忧长大点,她如果还对中医感兴趣,方言肯定是会教她的。

虽然辈分上她比自己早入门,算是师姐。

不过方言就是那她当自家妹妹看的。

就连以后陆家其他人有什么事儿,自己和师兄弟们也还是要出手的。

倒是不会和外公收的那几个徒弟一样。

就在这时,方言又想到个问题,邓老说何家既然是中医世家,那就肯定不只是外公这一支啊。

于是方言又追问老娘,然后发现果然如此,老娘说外公还有三个兄弟。

都传承了何家的医术。

其中一支在浙江,还有一支在广东,以及国外还有一支。

听到这里方言才觉得正常了,就说嘛,虽然外公这支出问题了,但是老何家还有其他传承呢!

也不算断。

只不过都太远了,老娘又是嫁出去的姑娘,早就不知道怎么联系了。

方言想要看看老何家的那些秘籍,还得从长计议了。

只是看当时大家对他的推崇,方言认为外公应该和当时施今墨这种京城名医差不多。

要不然,也不会让他管老邓他们了。

……

时间继续往前,转眼又是九天过去,来到了十一月二十号。

这天是周末,农历十月初十。

方言一大早,就听到了广播里的最新消息。

京城各学校已经开始陆续发放准考证了,广播里通知今天开始,最先几天填报高考报名的人员,去报考点领取自己的准考证。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今天上首页畅销推荐。

100均订加4000字,100月票加4000字,打赏盟主加更20000字。

目前欠大家24000字,继续码字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