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生1977大时代 > 第406章 中西医争雄之始,我也是中医世家子弟?(精品达成感恩加更)

剩下的时间,方言就和老邓头聊起了西医进入广东时候的事儿。

老邓头不愧是读过书的,聊起来也条例清晰,头头是道。

他拿了张凳子坐在方言诊台边,说道:

“我听家里长辈说,1835年西医一进入广东的时候,发展势头就很好。”

“第一家西医“眼科医局”期间,其创办人彼得·伯驾博士的行医对象,不仅有洋人,更有遍布中国民众的各个阶层,甚至,清政府的两广总督耆英及后来的抗英名臣林则徐,彼得·伯驾这人都为他们看过病。”

方言点点头,接过话茬说道:

“确实,当时在高层眼里,西医就是先进的代表。”

“那时候开始,一些有能力的家庭,也让家里后辈到西方国家留学,学习西医知识,随后他们回来关于西医知识的一些书籍文章,也开始陆续被翻译出版,里面的知识令人耳目一新,于是西医学逐渐被大部分人接受。”

“就连一些中医名家也开始对西医学问进行研究,试图将其理论用于中医,认为应该取长补短,于是不少中医开始自学西医,甚至还有一些当时的名医。”

老邓头有些惊讶的看向方言,说道:

“你居然也听过这段历史啊?”

方言笑了笑,这可是当时大学教授说的最起劲的一节课,那会儿老头讲课都快讲出高血压了。

方言对着老邓头说道:

“偶然听人说起过。”

老邓头说道:

“那可不,就是因为大家都没警觉,所以他们发展的特别快,直到1919年,就在广州一个地方,西医医院就已有39所之多。”

“然后国内其他地方也就遍地开花了。”

“当时还有个南湘雅、北协和的说法,你听过没?”

方言点点头说道:

“听过,美国耶鲁大学“雅礼”协会派遣的医学博士爱德华·胡美,则于1906年在HUN省会CS市的西牌楼,开办了雅礼医院。”

“后由于其医疗水平得到了HUN省当局的认可,美国雅礼学会与湖南有关团体合作,1914年在长沙潮宗街创办了一所新式医科大学“湘雅医学专门学校”,雅礼医院便更名为学校附属的“湘雅医院”。”

“几乎是同时,在咱们这地方,当时英国教会机构“伦敦会”的医生科克伦,因博得了慈禧的好感,得到了慈禧捐助的白银一万两,由此,1906年他便与其他五个教会合作开办了“协和医学堂”及其附属医院。”

“1915年,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从“伦敦会”购得原协和医学堂的全部产业,又购得东单三条胡同原豫王府全部房地产,随后再投入巨资进行建设,协和医院由此诞生。”

听到方言把里面的门门道道说的很清楚,邓老忍不住赞叹道:

“可以啊,小伙子你不光是医术不错,连这些事儿都知道的这么清楚,这要说你是医学世家培养出来的,我也信啊!”

“哟,您夸奖了。”方言对着老头拱了拱手。

接着老邓头感慨道:

“而此前数千年间,除了皇宫御医院之外,中医都是以个体诊所的形式而存在的,影响力远不如西医。”

“随后各种历史事件后,向西方学习的风潮开始盛行,也导致了对旧文化生长出来的中医学,受到了猛烈的批判。”

方言应道:

“当时有文化有地位的人,患病后更多是求助于西医。”

“就比如地质学家丁文江,在贵州乡下考察时患了重病,他竟宁肯抱病忍痛,而坚决不让当地中医来诊治,非叫人打电话到贵阳请西医来。”

老邓头点点头说道:

“那可不!还不止他呢,当时文人,政客,名流都是如此,就算是西医给治疗出了毛病,甚至切错的地方,人家都一样不怪西医,反倒著文在报刊上为西医辩解。”

接着他又继续说道:

“那些人在上层后,就开始针对中医,北洋政府立法中,就没有中医教育的内容,要求不在大学设置中医教学课程,也不允许中医开办任何教育机构。”

“民间原有的中医教育机构,也不能称为学校,不能颁发任何教育证书,学出来的学生,更是不能在医院工作。”

“中医的教育再次遭受打击,后来这政策更是被南京中央政府沿用。”

方言点点头,说道:

“当时只有广东主政的陈济棠公开表示异议,说他在广东另有举措,不仅不限制中医,还指许广州中医成立华夏国医研究会,为了维护中医教育还专门拨款开办了学校。”

听到方言这话,老邓头对着方言好感顿时爆棚。

笑着捋了捋胡须,说道:

“哎呀,想不到你连这个都知道,小伙子不错啊,你说的很对,那会儿我就是在那学校里上的学。”

方言当然知道,当时罗主任说了之后,方言就算到老邓头应该是那会儿读的书。

老邓头这时候感慨道:

“到1949年之后,中医情况有了好转。”

“还是教员好啊,在1950年8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就定了调子,把旧政府施加在全国中医头上的紧箍咒去了。”

方言回应道:

“1958年他老人家更是明确批示:‘华夏医药学是一个宝库,应当努力挖掘加以提高。’所以现在中医才稍微缓过来一些。”

老邓头恍惚了一下,像是陷入了回忆中。

然后才对着方言说道:

“哎,你小子这知识面够广的啊,我现在真怀疑你是医学世家培养的后生了。”

说罢他又回忆了一下,说道:

“京城姓方的医学世家,就只有京城十大名医的方伯屏一家了,他侄儿方和谦我认识,后辈人也全认识,你这肯定不是他们家的。”

方言点点头:

“您就别猜了,我和他们家没关系。”

老邓头又问道:

“你老家不是重庆的吧?”

“不是。”方言回应道。

老邓头嘀咕道:

“那也不是方药中家里的。”

接着他又问:

“你家里没人做医生?”

方言说道:

“有啊,我妈和我老婆是协和的妇科医生。”

想到这里,方言说道:

“哦,我外公叫何休,不知道你认识不认识。”

“何休?!”老邓头一愣。

然后露出惊讶的表情,声音都提高了八度问道:

“你是何休的外孙?”

方言点点头:

“对啊。”

老邓头说道:

“我说的可是京城里治疗儿科的那个何休,55年的时候成立中医科学院的时候,负责接待南方中医药师进京的那个何休。”

方言点头:

“对,就是他。”

老头子听到这里,一拍大腿:

“哎哟,我说怎么越看越眼熟,原来是故人之后!”

说罢,对着方言道:

“那你小子还说自己不是中医世家子弟!”

方言错愕的说道:

“不是,我外公都去世好多年了,一个传人都没有,我算哪门子中医世家子弟!?”

PS:今天冇了,明天请早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