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 67. 近乡思归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67. 近乡思归

作者:平淡的平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6:07 来源:平板电子书

所以,可以想象,草纸的销量很大,当时十都的纸厂办的规模还挺大的,草纸的销量到处走,顺着河往下游拉的有,顺着大路用马帮驼的也有,也有像牛牯他们这样的挑夫队伍用肩膀挑的,运到周边各个地方去,远销浙江福建等地。

这种草纸价格烂贱,厘卡也收不了多少厘金,而且因为纸厂销量大,靠的是薄利多销,生意做大了,得要各处打点好,什么小鬼都不能放过。

所以纸厂很多时候都跟沿路的厘卡打好关系了,类似交了现在的年费一样,所以厘卡看到运草纸的,一路放行,看都不看一眼,不用检查。

十都的纸在本地很出名,以至于有句顺口溜:“十都纸、五都伞、杉溪姑娘不用拣”,听老李头说,他家就在杉溪的,还有大郎取了个漂亮媳妇,也是杉溪的。

在以前,有个叫王集贤的十都纸商,在这里发达了,要建个大房子,就采用“比技术”选招木匠:每个木匠自制一木匣,匣内放一份纸,木匣浸于水中一段时间后,打开匣子,若匣内的纸没有任何水渍,这位木匠便可留下工作。

留下来的木匠,就给这个王老板建了座大房子,有108间房, 36个天井,4个鱼池,2口水井;鱼池的水不旱不涝,不腐不臭,与外面相通,主要是用来防火用水。

厉害的地方是,构建房屋全部用木楔榫头揳牢整栋大屋,不用一根铁钉等其它办法连接,若要完整地将该屋拆开,必须从最后一个木楔榫头拆起,依此退拆,否则,只有将它破坏了,才可拆除。

这就是现在出名的“十都大屋”,三狗小时候挑麦秸时候路过,但没有进去过,这次就约上秀才,一起进去参观了下,确实很大,屋连着屋,走好久才能走完,当然房子里还有人住着,就不能走太里面了。

……

快到“七月半”(中元节、鬼节,农历七月十五)了,三狗这挑了差不多一个月下来,皮晒黑了好多,身体壮实了许多,腰板子挺直了很多,人也精神了很多。

以前看起来是个相对瘦弱一点的书生,现在已经是个朝气勃发的青年了,中等偏高的身材,并不出众的容貌,在人群里虽然不怎么起眼,但也不会少了很多以前的书生文弱气了。

是啊,快到七月半了,时间过得真快,真希望回家和家人一起过七月半,以前在家里,每年到了这个节,母亲都会做很多油炸的面食。

最多的是叫“门栓”的一种东西,揉好面后(面里掺白糖、或是盐),切下很多二指宽中指长的薄面片,再用剪刀在中间剪开两道口子,把面片的一头伸进口子里绕出来,再放进油锅里炸,脆黄后捞起,放凉了就可以吃了。

三狗小时候经常不等放凉,就迫不及待地抓起来吃,烫得嘴巴子发疼,吃得满嘴油香;平日里,也有人拿这个出来当茶点待客,虽然也好吃,但就是没有刚出锅的那个锅气,那个香得,浓郁扑鼻。

除了“门栓”,母亲还能把一块四指长宽的面片,用剪刀剪成类似窗花,窗花是平面的,但这个剪出来的面条条是可以拉出来,再捏在一起,成一朵朵立体的花,再放进油锅里炸,出来是焦黄喷香的油炸面花了,不但好看,也好吃。

更好吃的是油果子,面团里包上糖馅,炸出来,外脆里嫩的,又香又甜,只是这个太占肚子了,吃上几个就饱了。

所有的这些油炸好,都要装在大碗里,配上其他的菜、水果或是点心,放在厅堂中间的桌子上,点上香火,请祖先来品尝,特别是客死异乡的祖先,今天更是请他来吃饭,也算是祭祖的一种习俗吧。

这个还没到七月半,在十都的街面上,就有人摆出这些油炸食品来卖了,三狗买了一些,包好拿回客栈给大家尝个鲜,大家一说起来,过这个节的习俗好像都差不多,大同小异。

趁着吃小吃时候,牛牯也很三狗说好了,等过了几天,做了这单生意,三狗就先不用做了,凑足钱回家,刚好赶上回家过“七月半”,因为过了七月半差不多六七天就要到九月了,马上得开学了,不能再耽误了。

秀才很是羡慕三狗有书读,三狗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以后有空来西山学校找我,我可以找一些书给你看,是可以自己学的,不太明白的,留着一起找我解答。

秀才笑了笑,很是感谢三狗的好意,不提以后的事情了,过好现在,对,就要过好现在,大伙对这句话很有感触,吃着小吃,一把把酒杯里的酒干了。

第二天一早,牛牯带上大家去纸厂,装好草纸香纸什么的,一行人沿着大路向大门岭出发。

三狗刚把担担挑出纸厂,就听到有人在后面喊他,扭头一看,原来的同村一起长大的来福,马上应了他一下,跟大伙说了下,说见到村里熟人了,你们先走,我等会就赶来。

停了下来跟来福聊了起来,来福是村里土郎中的儿子,他私塾读完后,没有跟三狗一起去读小学,直接就在家里跟父亲学中医了,准备子承父业。

这次来福是陪着母亲回外婆家,他外婆家就是在十都的街上,玩了几天,今天一早出来准备去药铺子买些草药挑回家去,这就碰见了三狗。

前些日子来福在村里听说,三狗暑假出去找工赚钱了,原来是担浦城担做挑夫了,两人寒暄了几句;得知家里爷爷奶奶父母弟妹都很好后,三狗放心的跟来福告别。

临了,来福问三狗什么时候回家,三狗回说,应该会回家过“七月半”的;回头走了几步,转过头来想问问来福,明月怎么样了,但话到嘴巴又没说出来。

还是不问了吧,过几天自己就回家了,不就可以看到了;看着来福已经走远了,三狗也转头挑着担,一路小跑,追上了大队伍。

前面说了,这个草纸人家厘卡不收厘金,看见不熟的挑夫,只是翻翻检查下,看有没有夹带其他的东西,没有,就放行了。

不过牛牯跟大家不一样,拖在最后面,拿着些纸烟往人家厘卡司事手里塞,打着关系混个脸熟,以备不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