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564章 文东希望小学与对未来人类的“无形帮助”

从港督府离开之后,杨文东回到了公司,正巧碰到了苏依依,便问道:“你来公司做什么?”

苏依依回道:“纺织厂的事情,我们这边与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合作,最近谈的有了一点进展,我就来看看了。”

“嗯,快成了?”杨文东追问道。

他当初投资伯克希尔哈撒韦,核心目的是让自己的资本能够跟随着未来的美国股神多赚点钱,不过伯克希尔能够被巴菲特看中,也是因为其曾经强大的规模,在化纤、纺织领域,是美国60年代之前的三巨头。

如今在美国发展纺织行业属于自寻死路,原先历史上哪怕是巴菲特对此也无力回天,搬到墨西哥后也被当地的“美洲阿三”给坑了,最终纺织业务彻底衰败,伯克希尔自此变成了一家金融与保险公司。

伯克希尔的未来,杨文东也不是很在乎,哪怕自己已经是股东了,但只看经济收益,最核心的还是巴菲特,但其曾经傲视群雄的纺织产业如果能够迁移到香港,也是有可能焕发第二春甚至成就更大规模的产业,这是杨文东比较关注的。

苏依依点头道:“差不多了,就剩下一些细节问题了,本身我们也是股东,合作起来也很方便。”

“那第一期投资多少?”杨文东又问道。

苏依依道:“大约150万美元,不算很多,只是一次前期测试的投资,等以后发展好了,美国那边才会考虑重投资。”

杨文东听到这个数字,也就不太在意了:“那行,这么点钱,双方条件差不多就行了,海外投资一般都比较谨慎,特别是香港这个位置,欧美资本能先来投资就行了。”

在当今这个时代去海外投资,就算是美国石油巨头,都经常被坑,老美虽然强大,可也不至于为了无数这种小事而动用外交关系,除非真的损害了太大帝国利益。

就算是杨文东的海外投资,也是基于对于未来的了解,才敢在部分亚洲国家投入重资,其他一些不熟悉的,他可不敢乱投,比如中东,即使知道未来这里会富的流油,但战局较乱,政权迭代很多,他也不愿意深入太多。

“嗯,好。”苏依依答应道。

杨文东又道:“那你这边开完会再来找我,我叫来了立明与浩宇,咱们四人好久没见了。”

苏依依一听顿时脸露笑容:“是啊,好久没见了,大家都有家庭了,相互之间就不怎么联系了。”

“行,我先去找他们。”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别说现在这种只能依赖家庭固定电话才能联系的时代,就算是未来有了岁时关系非常好的伙伴,一旦成家之后,基本上就不联系了要么联系就是为了借钱

中午时分,当苏依依开完会后,来到了杨文东的办公室后,就看到了发小赵立明与林浩宇。

“依依。”林浩宇笑着说道。

一般人看到苏依依是要叫杨夫人的,但他们几人从小一起长大,也是杨文东早期创业的最早元老,关系较好,自然直接叫名字了;

连对杨文东也是一样还是叫“东哥”,这个名字,也只有非常亲信的几个才能叫的。

苏依依笑道:“好久不见了,浩宇,听说你老婆又怀孕了?”

林浩宇点头道:“是啊,第三个了。”

十几年前寮屋走出来的几人,如今也早就成家立业了,林、赵二人虽然不是什么超级富豪,但也是财富自由了。

“坐,喝点茶。”杨文东笑问道:“伯克希尔那边怎么样了?”

苏依依回道:“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了,合资比例也谈好了,接下来就是注册公司方面的细节,然后与港府这边协商了。”

“行,那后面给我一份详细的文件就行了。”杨文东也没有再追问,这本身也是小投资,随即道:“上午的时候,港督戴麟趾邀请我,跟我说了一件事,他想让我.”

除了与港督的“交易”,其他方面杨文东也就说了出来。

如今长兴集团或者说杨文东的一些慈善业务,基本上是林浩宇与赵立明在负责;

一个是自己信任曾经的兄弟,二个他们本身也是出身贫穷,在这方面了解的也比较深一点,第三就是让他们二人在公司运营业务之外,也避免了哪一天发生经不起考验的事情。

只要不是涉及重大机密,又跟慈善行为有点关系的,那告知他们也是应该的。

林浩宇听完后,道:“建医院、中小学的确是个不错的主意,东哥,虽然我们之前也以你或者长兴集团的名义做慈善,但基本上都是消费性的慈善,花完钱就没了;

虽然这本身也是好事,能救人帮人,但对于你或者长兴集团没有足够的长期名气效应,站在你的角度,还是建学校、医院甚至图书馆要好的多,至少未来几十年这些建筑还在。”

自60年代初,长兴集团成为香港一方霸主之后,出于社会责任以及名气需求甚至是老板个人意愿,便开始了对外适度的慈善业务,比如帮助寮屋人群就业、提供适度的生存食物水源等等,甚至后续有难民入港,只要是华人,长兴集团也都会适当帮助一点;

在前几年,香港经济发展较好,寮屋很多人脱困,大部分市民也基本上能吃饱了,长兴慈善基金会便开始转向帮助一些残疾人、绝症家庭、孤寡老人的帮助等等。

这些所为也在多年来帮助了很多香港贫困家庭,可都是一次性的,帮完了也就完了,除了被帮助者,其他人估计也不会知道这些事,这对于想“留名”来说,就不划算了。

“所以现在的确是个不错的机会。”杨文东笑道:“戴麟趾要回英国了,在走之前,想做出一点最后的业绩;

我们这边如果没有港府的授权,建学校、图书馆这些也不现实,这个合作对我们都是有好处的。”

其实就算没有容积率的交易,这个合作也不亏,反正自己集团每年都是有对外慈善指标的,不管用来做什么都得花出去,这是大集团的社会责任之一。

苏依依道:“那建出来的学校或者图书馆,名字就由我们来定?”

“对,你觉得什么名字好?”杨文东反问道。

苏依依思考片刻后道:“如果叫长兴小学、中学、图书馆之类的,对于长兴集团有一定的好处,但作用不大,长兴集团在香港的名气已经够大了;

不如用东哥你的名字,文东小学、文东中学、文东图书馆,我觉得都很不错唉。”

“文东小学.”杨文东笑道:“我之前也考虑过,就是觉得是不是太显眼了点?”

苏依依则道:“显眼也没关系,大家习惯就好了,文东这两个字,放在学校前面也不算很显眼。”

“倒也行,或者改成文东希望小学,这个不错,有希望。”杨文东想了想,道:“戴麟趾那边给了十几个学校名额,是在九龙新界一些贫穷地方,我准备一次性都承建了,你们觉得怎么样?”

既然要建,那就建多一点,无论是一所还是十所,对于长兴集团来说,也算不了什么;趁着现在港府那边给了名额,那不利用才可惜。

赵立明回道:“这当然没问题,一个学校建起来也花不了多少钱的,最麻烦的其实还是教师之类的,这个可能需要港府的配合。”

“教师这一块港府那边会负责的,不用担心。”杨文东又道:“但我这边还有一个想法,志文最近被查出可能有点近视趋势,所以我也想趁着建学校的时候,在这方面做个试验。”

“志文近视了?”赵立明与林浩宇有些惊讶;

在以前他们小时候,近视从来就不会是问题,身边几十个小朋友没一个眼睛不好的,因为他们小时候根本不学习;

反而如今进入现代生活后,对于近视,他们二人也有所了解了,都担心自己的孩子会近视。

苏依依回道:“没有,只是有一点趋势,问了专业医生,只要控制好是不会有问题的。”

杨文东道:“现在近视在香港越来越严重,隔壁日本、湾湾甚至东南亚一些经济好的城市,都出现很多学生近视,所以我想顺带着控制一下,不能说给了孩子机会学习,结果让他们近视了;

虽然一定程度上来说,近视是现代化科技的必然产物之一,无法避免,但能减少一个是一个。”

林浩宇道:“近视好像是看不清远处,戴个眼镜才行,很麻烦,但似乎也没什么其他影响了吧?”

“你错了,近视跟驼背一样,是一种器质性损伤疾病。”杨文东解释道:“近视之后眼珠会变形,眼轴拉长,内部视网膜会变薄;

特别是600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中老年后患眼部疾病的概率会十倍以上的增加,所以不能只考虑年轻的时候不受影响,而且戴眼镜的人,视力也是比不过正常人的。”

很多年轻人对于近视并不能足够的了解,以为只是戴个眼镜,但实际上,其危害是非常大的;

这也是为什么杨文东绝对不容许自己孩子近视的原因,甚至如果实在控制不住近视了,那也不能发展成高度近视。

“这我倒不清楚了。”林浩宇追问道:“那东哥你准备怎么测试?”

杨文东道:“我听一个美国专家说过,近视的原因可能是因为长时间没晒太阳,昏暗的环境下,加上长期看近,生物体认为开始了穴居生活,就帮助生物体将眼睛改成近视;

所以我们未来的学校,教室在透光这一块要做好,另外还要保证足够的课外活动,我想试试,能不能打造出一个成绩还可以且几乎没有近视的学习环境。”

这个时代都普遍认为近视是看近造成的,但前世21世纪的研究显示,没有足够的光照,也是重要因素。

如果能够在香港或者未来改开之后的内地,推广总结出一套预防近视的方法,那就算做不到不让人近视,可能少一点也是好的。

这件事本身对于杨文东也没有什么坏处,如果成功了,那自己的文东小学或者中学,甚至也可以成为未来全国知晓的学校。

当然,能不能成功也不好说,第一个就是近视是百年难题,第二就是以未来内地的“卷”,对这方面的控制能不能做好也不好说,第三就是,很多人近视其实也并非学习,而是电视等电子产品.

但无论如何,自己总结出一套方法,那对于那些真心想在学习与视力之间寻求一个平衡的学生,也是一件好事了,甚至杨家自己未来的后代,也不可能只为了视力而放弃学业,那哪怕是为了自己家族,也需要适度的投入。

反正也只是顺便而为,稍微多花一点人力研究即可。

“光照?好像我们小时候的确天天白天都在外面。”赵立明也说道。

杨文东点点头道:“如果能够证明这一点,让学生一天有两个小时足够光照,就能预防或者减缓近视,那我们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也够大了;

等几年后如果我们的学校真的近视特别少,那我再邀请全球顶级的眼科专家进行更大范围测试,做实如何以最节省精力的方法预防近视,我们这辈子也算值了。”

眼睛固然重要,可学习、各种生活也很重要,谁都不可能做到为了眼睛不近视而花费太长时间不用眼睛,特别是现代社会,“看近”是绝对的社会需求;

所以这方面需要一个平衡,寻找最简单、最省力的方法保护眼睛,同时还不能影响社会大众对于学习、生活的需求,甚至如果方法有了,只要不是很费劲,那那些未来喜欢看手机的人,或许也会适当休息片刻按照准确的方法保护眼睛。

如今钱已经足够了,他自然也希望能够做一些对人类有益的事情;其中最直接的就是生物学,不过这个门槛太高了;

但对于眼睛的防近视保护,由他来做就比较合适,首先这个问题到了60年后也没有解决,那自己与欧美生物巨头在本质上就没什么差距;

他也没想过真的去如何治疗这种世纪难题的疾病,而是研究社会行为,来总结避免近视、维护眼睛的方法;

东亚在未来学习领域会非常卷,正好自己花费几年乃至十几年做这方面的研究,等内地改开之后卷起来后,自己的成果,或许也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这可能也是自己能做的“无形帮助”了。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