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473章 香港货柜码头的开端

接下来的数天,杨文东与数人一起游玩了一趟新加坡各个城镇中心,也顺带着对新加坡的地区情况进行了一个了解,这样也方便未来郑志杰向自己汇报在哪买了地皮时,自己知道位置。

长兴集团的其他人,也开始按照自己的需求,在新加坡寻求合适的位置进行建厂,并且也有着新加坡商务部门的配同,直到12月20日,所有人才再一次汇集新加坡最大的来福士酒店。

“杨生,我与新加坡的官员一起走访了几个地方,庙湾区适合我们的造纸厂选址要求。”魏泽涛说道:“那里以前是荒郊野岭,新加坡的监狱就放在那边,当地人口也比较少;

早年日军还也曾经在这里驻扎,看守监狱,所以有一个小码头,能够满足我们的货物进出需求,公路交通也不算很差。”

“人少是一把双刃剑。”杨文东又问道:“那以后招工方面会不会有影响?”

造纸厂是重污染厂,因此这个产业不考虑囤地,一定要离城市人口远远的,安心做好自己的事情就行了,所以湾湾那边也是放在偏僻海边,到了新加坡也必然一样。

只是人少的地方工人也少,那招工就比较困难。

魏泽涛道:“我也跟新加坡官员说了这件事,他们说会在庙湾区合适的位置给我们划一块地,建宿舍,这样能够保证很多人可以就近休息,再安排巴士适当接送,这样一来,招工方面会好很多。”

“行。”杨文东点点头道:“那具体情况你这边与新加坡政府协商吧。”

魏泽涛又说道:“杨生,还有一个问题,新加坡这边缺水比较严重,所以我们没办法在这边生产纸浆、连炼制废纸也不行,只能直接购买成品木浆,然后送过来造纸,这样的话对水的需求量就低了很多。”

“新加坡的水是冲马来西亚来的吧?”杨文东想了想道:“那我们直接去马来西亚造纸,行不行?”

魏泽涛道:“也可以,但相对来说,马来西亚的人口教育平均是比不过新加坡的,而且各方面配套比不过,所以这两个地方,各有优劣。

而且我们之前从来没有与马来西亚合作过,就这样直接投资这么多,ZZ风险方面比较大。”

“也对,这个方面是要考虑一下。”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即使是前世的内地,也会有很多地方对去投资的资本不友好的案例;

这个世界上只有少部分地方,对资本投资是比较克制的,大部分就是你来了,我就得宰你一顿,他们不会考虑以后,先满足当下再说;

一个国家在层面上可能不会这么做,但地方就难说了,这也是海外投资的重大风险选择。

不是说不能投资马来西亚,而是应该一步一步的,如果真的发生这种情况,那早期投资不大,大不了跑路设备不要了,但要是投入重资就麻烦了;

相对来说,新加坡肯定安全很多,这也是为什么马六甲海峡周边那么多城市,新加坡却能独树一帜的重要原因之一。

“或者我们可以在那边先投资一个小型的纸浆厂,利用当地的淡水与树木,生产纸浆。”魏泽涛又道:“如果没问题,我们再加大规模,供应其他地方的造纸厂,或者等以后再直接在马来西亚投资造纸厂;

如今我们的纸类产品在全球很是受欢迎,东南亚市场也在逐步走高,发展顺利的话过几年,可能新加坡的工厂产能也会不够,那个时候马来西亚这边没问题的话,就可以加大投资。”

杨文东道:“那这样,派人去吉隆坡查一下,看看有没有合适位置,先建纸浆厂。

另外调查一下马来西亚的各种资源、经济情况,如果真的合适资本投资的话,马来也适合成为我们的生产基地。”

相比于香港与新加坡,马来西亚面积大、资源多、人口也更多,如果投资没有什么风险,那就比较完美了;

毕竟内地即使改开,前面十年能够投入进去的产能也是有限的,只有到了90年代,内地的各方面条件到了一定水平,那才可能承载自己集团的庞大工业需求;

而在这之前,香港与新加坡两座城市,大概率是满足不了他未来的工业需求的,特别是电子时代即将来临,且自己现有的各个产业,未来也可能发展的更强。

“好的,我明天就派人去吉隆坡。”魏泽涛答应后,又道:“新加坡政府也想让我们继续将长兴实业的产能转移过来,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想让我们整个集团搬迁。”

“他们有这个想法很正常,这段时间移民新加坡的香港人应该也有不少。”杨文东笑了笑说道:“这一块我们不要主动提,他们怎么猜测、怎么想法我们也控制不了,安心做好各方面的投资就行了。

长兴实业这边,可以将香港那边不足的产能迁移过来,但香港那边现有的工厂还是需要满负荷生产的。”

无论怎么样,香港永远是自己的基本盘,在其他地方的投资建厂,都是一个补充,只有当哪一天香港需要转型或者完全不适合某个工业了,那才考虑迁移以前的产能。

当然,等内地改开之后,各个工厂也会全部转移,这是大势所趋,特别是低端产业,改开后的内地是最合适的。

魏泽涛道:“好。”

杨文东看向周浩然问道:“你这边呢?”

周浩然回道:“我这边是食品与饮料工厂,这些基本上也没什么污染,所以选择地也在中区附近或者周边几个核心经济区,新加坡政府也乐意看到我们这样的企业投资在这些人员密集的区域。

不过地点还没有决定下来,也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商谈。”

“行,这样看来倒是比香港的沙田位置好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新加坡相当于十年前的香港,如果那个时候长兴集团有今天的规模,也可以在港岛的几个繁荣城镇轻松投资大量工厂,港府估计也会很开心,但到了60年代后,房价暴涨的厉害,地产市场旺盛,就不太可能了。

今天的新加坡就能做到这一点,只要是没有污染、又能带动大量就业的,那当地政府是很欢迎的,只要不在真正的镇中心就行,边缘地带完全没问题。

如同80年代改开后一家大工厂去上沪投资,如果没有污染,那就算你想去偏僻地区,上沪政府为了方便就业与交通也不会不同意,非要你去浦西,拆迁当地房子也给你把厂房建起来。

周浩然道:“是的,只是这样的话,也有一点不好,那就是未来工厂扩大,就不方便聚集在一起了。”

“有利必有弊,不可能完美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工厂分散,也就是交通方面要多付出一点,算不了什么。”

比起城镇郊区在未来能够获得的地产收益,多一些运费也算不了什么,凡事也不可能完美。

这时,王志群也说道:“杨生,我这边也查探了新加坡电子工业的基础,比起香港要弱很多,机加工这一块基础也很差,我们的产业来这里,发展恐怕不太顺利,特别是电视机之类的。”

“李局长也跟我说过,想让我带动新加坡电子工业的发展,但如果这边什么基础都没有,那就太费劲了。”杨文东说道:“那这样,先迁移一些小型电器组装生产线过来,各种零部件从香港运过来,然后慢慢的在本土寻找供应商;

记住,我们在新加坡投资的目的不是真的帮助他们发展,而是为了保证在这里投资生产出来的东西能够方便的在东南亚销售,或者以后还能卖去欧洲。

所以只有新加坡这边发展到了我们可以在这里生产电视机、电饭煲或者其他电器,那我们再考虑。”

投资与辅助发展,本身也是相互的,特别是如今国际自由贸易才刚开始,不同国家、地区去不同的地方关税不一样,海洋里程也不一样。

虽然自己意图在香港发展核心电子产业,但部分也是需要放在海外生产的;但新加坡不是香港,他不会主动帮着这边进行产业升级,只会顺便。

王志群答应说道:“好的,那我先考虑将电蚊拍、热水壶这些小东西迁移部分产能过来。”

“行,等你们所有人确定好后,给我一份详细的投资计划。”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香港、湾湾、新加坡将会是内地改开之前,他工业资本重点投资的三个地方,或许以后为了欧美市场也会考虑去东欧、北美甚至南美投资,但这些一般规模不会很大,zz需求罢了。

前世内地崛起之前,亚洲有四小龙四小虎,足以说明在制造工业这一块,亚洲就是最完美的生产基地。

12月22日,杨文东一行人返回香港,而新加坡也留下了一些人,继续与当地政府进行协商谈判,涉及到重大投资,老板虽然定了方向,可细节方面还是需要交谈很久的。

刚下机场,便有一群人围了过来,只是很快就被一堆记者围了上来,但被保镖们立刻围住。

“杨生,长兴集团是准备迁移新加坡吗?”

“杨生,对于香港的未来,您是什么样的看法?”

“杨生,香港如今的经济,请问您觉得什么时候才能复苏.”

各种各样的问题,不断的被问出,杨文东则是不为所动,任何话都没有说,在保镖的看护下,顺利的来到了自己车内。

苏依依前来接机,自然也看到了一切,待车门关闭后,问道:“这些记者一个都不回吗?”

“如果是一般的经济危机,说两句话倒无所谓。”杨文东笑道:“但现在这个情况,咱们还是少说话为好,我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是说了,一旦说了,被人曲解了,那就麻烦了。

而且有些记者还是从海外过来的,问的问题很刁钻,你一旦回答就可能上套了。”

大部分记者还是很有素质的,但少部分就是为了获得爆款新闻不择手段,前世自媒体就经常有这种事情,现在的媒体本质也差不多,只不过都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罢了。

“嗯,倒也是。”苏依依点点头,道:“这段时间你在新加坡的动静,香港这边的传媒很是关注,特别是你与新加坡官员的合影,还有魏泽涛等人也都去了新加坡,坊间传闻你要迁移整个集团去新加坡了。”

“随他们猜测,我们不回复就行了。”杨文东说道。

苏依依又道:“那港府那边呢,戴麟趾想约您去一趟。”

“行,那我明天去一趟。”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总督的面子自然要给,哪怕再过几十年自己财富扩大百倍也是一样。

第二天杨文东带着郑志杰来到了港府。

“总督先生,您好。”杨文东礼貌的握手说道。

“杨生,你好。”戴麟趾也同样握手,随后对着杨文东身后的郑志杰点头示意。

几人随后坐下,一番寒暄之后,戴麟趾直入主题:“杨生最近很看好新加坡吗?”

“对,新加坡可以说,是第二个香港了。”杨文东淡笑说道:“都是华人群体,所以我也就过去投资了一点。”

戴麟趾点点头道:“杨生投资华人地区也是应该的,只是如今香港的情况,我们也迫切需要振奋人心的消息,杨生身为香港人,我也希望杨生可以考虑一下在香港加大投资。”

“港督先生,并非我不想,而是如今的香港地产市场的确不太好。”杨文东则是轻轻说道。

在1967年最严重的时候,港英曾经考虑过撤离,但现在还是66年,香港还是大英帝国的东方明珠,不可能随意放弃的。

但如今的局面外加低迷的经济,也必然给港督巨大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那绝对会是ZZ生涯的一个黑点了。

戴麟趾则道:“地产方面的确不太合适,那我们之前协商的红磡海底隧道,如果能够开工,对香港的经济也必然大有刺激作用。”

“红磡隧道我也想开工,只是之前我们的定价还是不太妥。”杨文东摇摇头道:“港督先生,未来香港的经济不确定性还是太高了,这样的一个大型项目,我也需要一定的保证。”

“价格方面港府已经压的很低了,而且也愿意低价卖给你们隧道两边的地皮。”戴麟趾虽然心中也不太高兴,但还是问道:“杨生需要什么样的保证?”

杨文东道:“我需要汇丰的低息贷款,抵押就是这个隧道,没有其他责任体。”

“低息贷款可以商量,但没有其他责任主体汇丰不可能同意的。”戴麟趾摇头说道:“如果这样的话,隧道未来赚不到钱,岂不是汇丰得接手隧道?”

杨文东道:“如果这样的话,我还有另外一个提议。”

“什么提议?”戴麟趾问道。

杨文东说道:“我想再开工另外一个大型项目,货柜码头,只要港府同意我投资货柜码头,那红磡海底隧道这个事情,也会一并进行。”

PS:求月票

红磡隧道这个事情从书中时间线来看可能会有一年时间才谈妥,感觉长了点,但现实中这种项目谈几年都正常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