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472章 加码投资新加坡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472章 加码投资新加坡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12月12日,杨文东、魏泽涛、周浩然、郑志杰、王志群等一干长兴集团的高层,包机前往了新加坡。

之前一直与杨文东对接的李局长也是待着大量部门的人,在机场迎接杨文东等人,然后一起出发前往相关部门。

“李局长;”杨文东礼貌说道:“今天这一路上,看到新加坡的发展成绩,比起去年这个时候要好多了。”

“哈哈,那也是无数新加坡公民一起努力的功劳。”李局长笑说道:“同时也要感谢像杨生这样的外资企业家,给新加坡带来了大量的工作岗位。”

如果是一般的投资者,哪怕身价上千万美元,在李局长的心中,也是比不过杨文东的,实在是对方的工业虽然低端,可真的能够带动大量的就业;

虽说工资不算很高,比起其他行业要差不少,可对于维持社会稳定是很有作用的,不然那么多20、30岁的年轻人没工作,很难想象他们能做出什么,而简单的工业也可以直接吸纳他们,半天就能上岗,实在是太适合今天的新加坡了。

杨文东也道:“能够带动那么多华人就业,我也开心,大家都是同一个民族的,能相互帮助,自然是最好的。”

虽然资本不分国家与种族,一切以利益为先,但能够帮助一下自己同胞也是有好处的,同时他们规模壮大了,也说不定能够反馈自己。

且华人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勤劳刻苦的人群,前世的内地能够发展到工业世界第一,绝对不是只靠人口,真要是人多就能有用,那50年代就与欧美苏保持很好关系的印度早就崛起了。

李局长也跟着说道:“杨先生,既然我们这么投缘,我也知道如今香港那边不太适合投资,不如考虑一下,在我新加坡再建一些长兴实业的工厂,我一定会给你们最高的优惠政策?”

“什么样的优惠?”杨文东面不改色,问道:“在香港,可是很多税务都全球最低的。”

香港能够发展成未来那个成绩,除了本身是东西方的唯一窗口之外,税率也是非常低的,加上大量来自内地的高学历人士,才有了未来几十年的优异成绩。

新加坡在税务方面也不算高,但比起香港还是要高一些的。

“税务方面,也可以谈,不过我也实话告诉你,顶多前几年会有优惠,不可能一直维持香港的数据,每个地区的税率是法律规定,也是需要维持的。”李局长说道:“但是在其他方面,我们会有着比香港更好的政策。”

“那行,既然可以谈,我们还是等各方面细节谈妥了,没问题的话,我也乐意在新加坡投资。”杨文东答应说道。

本身他也想在这里投资,顺势再获得其他好处就行了,如同早期的香港,借着工业来囤地,等到了合适的时候就可以转移至内地,获得巨额空地;

虽然是工业性质的,但只要地皮是自己的,那即使按照原价进行“工转商”,也是血赚的,因为这种大面积地皮,在未来的一些时间段,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

“好。”李局长笑了笑,又道:“杨先生,我知道你在香港的产业也不仅仅是长兴实业,还有大量的饮料、食品以及电子工厂,这些产业我新加坡也非常欢迎。”

“食品、饮料好说,都可以谈。”杨文东则问道:“不知道新加坡对于电子工业的发展,未来有哪些扶持政策?”

倒不是说他想将食品与饮料迁移到新加坡来,而是这两类产品因为自重高、单价低,所以对于远洋运价是非常敏感的。

如果能够在新加坡多一个大型生产基地,那对于开拓东南亚本土市场,必然会有着非常大的成本优势,特别是东南亚本身也盛产粮食、糖类,这就更符合商业策略了,至于香港那边,目前继续维持日本、湾湾以及美国市场就行了,等以后再进军内地,这也是很多企业在全球不同工厂投资的原因。

但电子产业杨文东是准备放在香港的,这是他给未来香港留的部分产业,虽然他也不知道能不能留到回归之后,但至少要试一试,毕竟自己是香港人;

不过香港的电子基础太差,大学教育对这方面的扶持也不高,远不如湾湾,好在香港可以从湾湾挖人,在最近十几年内倒也没什么大问题不过如果新加坡这边也会有着很优质的电子产业扶持政策、人才培养政策,那他也不介意在新加坡投资一些,或者说至少一个研究基地。

李局长说道:“对于电子产业的扶持政策,轻松政府还没有出台,因为目前新加坡的情况,对于电子产业几乎是0,去年年底我们还特意派出了100多人去美国洛杉矶进行为期两年的大学学习;

也正是因为没有,所以我才希望杨先生能够在新加坡投资这个领域,另外,我这边也已经与IBM、惠普、飞利浦等公司协商,他们可能也会投资新加坡。”

“这么多大的电子公司,能够入驻新加坡,那的确是非常好了。”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原先历史上,在60年代末,新加坡的确说服了不少国际电子公司投资新加坡,不得不说,新加坡的能力很强,能够发展这么快,也是有原因的。

只是可惜,香港那边,港英政府一切不作为,只是被动的等着外资投资,要不然这些机会也轮不到新加坡了,政策差不多的情况下,外资肯定选择有基础的香港。

李局长接着说道:“任何产业,都是集中在一起,规模优势会更大,在这方面,我新加坡未来的成绩绝对会在亚洲靠前。”

“那这样,我会让我旗下荣耀电子的团队来新加坡走访一次,看看投资什么合适。”杨文东最终同意说道。

让荣耀电子来新加坡,囤地什么的是次要的,借助新加坡在电子产业的发展来发展自己,更重要,特别是技术层面、人才层面等等,未来的荣耀电子在这些方面必然很缺,反而是那些大公司奇缺的各种创意、未来发展方向,作为穿越者的杨文东可是丝毫不担心的。

但高技术领域,光有创意没有,得有匹配的技术才行。

“那就好。”李局长笑着说道。

杨文东又道:“李生,既然新加坡这么重视电子产业,我有个建议,在新加坡的大学之中,也要多增加一些电子产业的学科,有了足够的本土人才,才可能发展这个产业,硅谷能够成功,最大的功劳其实就是斯坦福大学了。”

“有道理,这方面我也会重视的。”李局长听完后若有所思。

“那就好。”杨文东点点头。

香港那边,他也已经尽力劝说港府增加大学电子系的招生数量,只是毕竟只是一个城市,且以往香港也不重视电子产业,这就有了上限;

隔壁湾湾倒是很重视,也有很多人才,只是双方的关系也使得他只能少数挖人,真挖的太狠,被找上门就不太好了,因此,如果新加坡这边重视电子产业,培养足够华人,那对自己也有好处,挖到香港或者自己就在新加坡建研发中心、生产基地都不是问题。

与新加坡政府协商后,杨文东便来到了刚刚开业的长兴广场内,走了一圈之后,问道:“老郑,这里面的商家,跟香港那边的差不多吧?”

“是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国际品牌服装。”郑志杰回道:“饮食这一块,我们倒是没有找香港那边的,不过都是华人,很多口味什么的也差不多。”

“行,以后跟这些品牌打好关系,未来我们进军其他地方,建广场,也是需要与他们再度合作。”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在新加坡经营的过程中也要多学习,我们以后扩张的位置也就只能是东南亚了。”

商业广场最适合投资的时机就是地方经济高速发展的时间段,因为人家如果发达了你投资不起,而经济太差又养不活一个广场,前世的万达,就是借助内地几十年黄金发展时期崛起,成为全国最大的连锁商业品牌。

“好的。”郑志杰答应说道。

众人看了会后,又来到了楼顶,一眼就看到了前方的正在建设的四季酒店大厦。

郑志杰介绍说道:“杨生,新加坡的四季酒店大厦,面积与酒店数量都比香港大的多,等建成之后也会成为新加坡的地标建筑之一。”

杨文东点点头道:“看起来也的确更好,这两个物业,是目前我们在东南亚的第一次大型投资,以后我们在东南亚投资怎么样,就得看它们了。

它们运营的好,我们以后就可以靠着这个数据,来说服这边的银行,加大融资帮助我们扩张;反之如果要我们自己的资金,那我是不可能同意的。”

“明白,杨生。”郑志杰回道。

作为专业的地产商人,他自然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大型地产公司或者酒店能够快速扩张,很多时候就是依赖银行的。

杨文东又道:“除了这两个业务,新加坡这边也需要尽量动用银行贷款,购买临街商铺,大面积地皮或者旧楼,就如同60年前后,我们在香港的投资一样。”

虽然再过半年自己就要在香港大抄底了,不过无论是香港还是新加坡,他都会尽量利用银行的资金的,只有这样才能利益最大化。

“好。”郑志杰笑说道:“这些物业,我也已经调查了很多了。”

“行,那就这样。”杨文东道:“地产这一块,安心囤地,然后经营好这两个产业,魏泽涛那边也会继续在这边增资建厂,你配合好他,顺带着,向新加坡政府所要一些其他好处。”

其实如果只是为了囤地,那他也没必要投资四季酒店与长兴广场了,毕竟这样的项目很耗费资金,用来买地性价比更高。

但凡事都有个度,在一个主权国家拼命买地等着升值,那迟早会被找麻烦,就算再香港他也不会一直这么操作,所以适当的还是需要建设成对经济有帮助的产业的。

且这两个产业在新加坡发展好了,也能给自己团队一个经验,这样就可以方便未来进军其他国家了。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