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253章 财富排行榜与传媒的良心

“嗯,算是开门红了。”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秦志业又说道:“杨生,我们这第一天报纸的销量,就到达2万了,您的名气,绝对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这种事,你不可能天天写,终归还是要回归正常的,内容才是核心;

港华日报走的是高端路线,那就抓住有钱人群体的需求,东方日报走的大众化路线,那就要抓住普通人喜欢的东西,比如我之前说的社会日常。”

秦志业回道:“杨生放心,我已经招聘了60多人,专门会在全港各地搜索有用的新闻或者一些传闻,然后再筛选登报;

我看过很多内容了,很多都是很有趣的,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

“嗯,能够让普通人带入进去,觉得有趣,就行。”杨文东笑了笑说道。

这个时代没有网络与各种娱乐活动,很多人其实还是很无聊的,只要有点意思的内容,那基本上都会吸引不少人观看的。

“是的。”秦志业又问道:“那杨生,我们的定价,是一直保持终端3毛一张吗?这个价格已经算是非常便宜了,未来我们很难盈利的。”

“先保证不亏就行了,将销量拉起来再考虑以后,我也没指望靠着报纸赚钱。”杨文东顿了顿,又道:“不过也不能亏本经营,这样会得罪很多同行,我虽然不惧他们,但目前还没必要这样做。

市场上卖3毛钱的报纸,还是有一些的,我们也不算恶性竞争了。”

前两年,香港的报纸普遍在2-5毛,但就是几年时间,香港经济发展迅速,报纸也涨价了,3毛钱几乎就是市场底价了。

秦志业笑说道:“3毛钱的报纸的确是有,但都是那些小报、内容也不怎么好,我们的报纸算是高配低价了。”

“嗯,就是要的这个目的。”杨文东点点头说道:“哪怕我卖的便宜,质量也要做好,我的目标,是要东方日报成为香港销量第一的报纸。”

在有了港华日报的经验及团队,外加杨文东这个穿越者部分建议,以及雄厚的资本,东方日报的目标,自然就是要争第一。

而高性价比,在任何行业都是行的通的,从高端的汽车家电、到低端的工业品、乃至服务行业,没人不喜欢。

“好。”秦志业又说道:“杨生,刚刚我又有了一個想法,这次您的名气就带动了我们报纸的热销,根本原因是因为香港市民崇拜有钱;

那我们可以专门出个版块,就写各个香港富豪、财团、公司他们的现有财富、事业版图、发展历史等等,我想,肯定会有很多人喜欢。”

杨文东皱眉说道:“但是这样做,会得罪人吧?”

秦志业道:“这方面我肯定也是要避免的,在刊登之前,我也会想办法得到对方的同意,虽然香港很多人是喜欢低调,但也有高调的人,

比如之前的廖宝珊、金山船运的董浩云,这样的人还是有不少的,特别是有了名气对他的生意帮助很大的人,只要我们将这个板块做好了,说不定还有人主动想我们曝光一些资料。”

“也行,那可以试试。”杨文东点点头说道:“想做好传媒,的确需要一些特殊方法。”

传媒这个行业,肯定是有可能得罪人的,就算不是富豪的事情,但当热点新闻爆出的时候,不可能不跟,跟的话就可能得罪人。

这一切就要掌握一个“度”,控制好就行了。

“那我明天就成立这个团队。”秦志业笑说道。

杨文东点点头,又说道:“等你资料差的差不多了,那年底还能搞一个排行榜出来,那估计就更吸引人了。”

“排行榜?好想法?”秦志业有些惊讶说道:“这个排行榜要是出来了,估计会成为香港社会的重要话题了。”

“那就试试吧。”杨文东笑了笑说道:“可以叫做香港财富排行榜、或船王排行榜、地产排行榜,肯定很多人喜欢。”

如今美国那边的《财富》或者《福布斯》,还都是盯着自己国家,主要也是因为很难采集海外数据。

香港这边,根本就没这人做这个数据,这或许就是东方日报的机会了。

这时,旁边的白玉姗不解问道:“这种经济数据,放在高端的港华日报上不是更好吗?”

“哈哈哈。”杨文东笑说道:“这你就错了,虽然这些看起来是经济数据,但实际上就是八卦属性,并不是给高端经济人群看的,放在以销量为主的东方日报上反而更好。”

真正的经济还可以的群体,一般不在乎这种东西,他们反而更重视怎么赚更多的钱,即使选择经济方面的资料,更趋向于实际性有帮助的资料。

但市井小民,可就是喜欢看富豪故事了,前世QQ群里讨论国家大事最多的,也是这些人

“也不一定吧?”白玉姗想了想说道:“我们大学同学,很多人挺有钱的,也是喜欢看富豪人物传记的。”

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这种事当然不能说绝对,但大概率会是这样的。”

“其实不用在意这个问题,东方日报是任何人都会买的,只要内容做的好就行。”秦志业也说道:“香港很多人,是会买多份报纸的,很多公司也是一样。”

“嗯。”杨文东点点头说道:“老秦,现在这第一炮已经打出去了,后面你就算抓住人们爱看有钱人八卦的心理,但也不可能天天播放这些内容,还是要以民生话题为主。”

“明白,杨生。”秦志业点点头说道。

杨文东又说道:“另外,最近香港缺水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了,你也安排一个团队,专门盯着这件事;

这不仅仅是新闻热度,还能帮助一些缺水非常严重的地方,曝光之后,港府那边有了舆论压力,多多少少也会注意一点,再次一点,我这边也可以帮一点。”

分配,往往是一个比资源本身还要麻烦的事情。

到了21世纪的全球粮食,基本上是能够养活140亿人的,但实际上70亿人还有很多人吃不饱,甚至非洲或者一些其他地区,还会出现饿死人的事情。

除非资源多到能够喂饱三四百亿人口,那才可能让最贫穷的10亿人不挨饿,但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旱灾也是一样,整个香港层面缺水严重,但有可能富人还能在游泳池洗澡,穷人却连喝的水都得排队几小时,这就是严重的两极分化。

作为媒体,就需要找到这贫困的一极,然后曝光出来,才能给这些人一点帮助。

“好,杨生放心,我们内部团队也很关心这个问题。”秦志业承诺说道:“就算再苦再累,我们也会调查清楚哪些地方,当地市民很缺水。”

当生计能够帮助很多人的时候,动力也会完全不一样的。

大家都是普通人,在能帮助别人的时候,他们还是乐意帮助的,特别是这还是自己的工作,自己能够赚钱养家的同时,还能帮人甚至救人,那谁都可能会有一丝荣誉感。

“嗯,行。”杨文东又说道:“我估计旱灾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件事要成为我们未来的核心报道方向,香港这么大,肯定也是有很多地方缺水的。

找到这些人,认真采访,然后做成文字,要让这些可能不识字的人,将自己的声音发出来。”

虽然传媒的主要目的是控制舆论,可作为一个有良心的人,他更是要放大底层的声音,这才是传媒的真正意义之一。

面临几百万人的旱灾,就是杨文东也只能帮助少部分人,只有利用舆论,逼迫港府从ZZ层面来解决问题,才有可能彻底解决香港这个遗留接近百年的问题。

虽说即使没有杨文东,1965年香港还是会引入东江水,但如果因为自己的影响,能够让这个时间能够早几个月甚至几星期,都是能帮助香港的很多人,乃至于香港的经济。

而在65年之前,港府也是动用船只去内地买水的,能够多给港府以及社会面舆论压力,让他们多买点水,那作用就更大了。

当然,也要有个平衡,自己报纸专门报导各地缺水情况就行了,号召社会面做慈善,告知社会一些事实就行了。

至于逼迫港府做事,那就不参与或者少参与就行了。

这个事,可以让金镛来做,他特别喜欢.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