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都市 >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 第251章 最年轻的船王

重回1958,打造世纪豪门 第251章 最年轻的船王

作者:水下野鱼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43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下午,杨文东与郑玉华便来到了东方日报。

秦志业自然前来迎接,一起回到会议室后,郑玉华便将刚刚与汇丰的成功合作,告知了秦志业。

“这可是好消息啊。”秦志业大喜说道:“杨生,如果我没记错的话,等这24艘货轮收购完成,您的手下就有了32艘货轮,一共47.1万吨船位了。”

“对。”杨文东点点头。

他的货轮都是万吨级别,不过普遍都是1.2-1.7万吨的,所以总吨位,差不多有不到50万吨级别了。

秦志业想了想,说道:“杨生,我有一个想法,东方日报马上就要发行了,不如我们就取一个劲爆的标题,来吸引一波香港市民,您觉得怎么样?”

“你的意思是标题上夸张一点?”杨文东反问道。

之前有一次跟秦志业闲聊的时候,他偶然将前世“标题党”的概念说了出来,秦志业一番询问清楚之后,顿时将杨文东的创意惊为天人。

不过后来还是协商,第一不能作假,哪怕标题夸张一点,也必须跟内容挂钩;第二这种方法不能用次数太多,太多了顾客就麻木了。

“对。”秦志业说道:“我觉得,用【最年轻船王的诞生】,这个标题足够吸引人了。”

“船王,我算不上吧?”杨文东摇摇头说道。

虽然这个时代的香港船王比不上十几年后,可没有個百万吨,也是配不上这个称号的;

就说英资的会德丰与太古,吨位都是在300万吨以上,董浩云这个华资船王,吨位也快有150万吨了。

无论是比资本还是经历,至少现在的杨文东,还是比不过这几家的。

秦志业笑说道:“所以才用最年轻三个字,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也没错吧,30岁以下,吨位有超过40万吨的船王,应该不存在吧?”

这时,对此比较了解的郑玉华同意说道:“对,香港之外也不存在这样的人,如果定义30岁以下,杨生的确是唯一的船王。”

“你们这么说,倒是有点道理了。”杨文东也不得不认可这个观点。

有了年龄的限制,那他还真是当之无愧的最“年轻船王”了,而且还是白手起家获得的今天成就,不是继承的。

秦志业又说道:“杨生,其实就算我们不曝光,那其他传媒迟早也会曝光的,海外就有一些媒体机构,统计全球的大公司。

航运的船只吨位,也是重点关注的对象。”

“倒也是,这种媒体不少。”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全球富人的信息,其实很多人都喜欢,只是这个时代信息传递很慢,想做详细的统计,很难。

因此,财富只统计美国的公司,福布斯还没搞出排行榜。

但一些被公开注册的信息,如航空、海轮,就很容易统计了。

秦志业又说道:“再说,按照船只数量,杨生比起董浩云其实也差不了多少了,只是因为他手下有不少油轮,一个油轮基本上都在5万吨以上、甚至10万吨的,这才拉开了吨位差距。”

“是啊,只靠小货轮,吨位上的确不够看。”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这个时代的普通货轮,基本上都是万吨级别,不是因为造船技术做不到,而太大的货轮,在后期运营中很不划算。

因为货轮越大,那在码头人工卸货装货的时间就越长,这对于码头或者船东都是不可接受的时间损失。

而大宗商品(矿石、粮食等)的货轮、油轮,以及未来的集装箱货轮,都是可以做的很大的,5万吨、十万吨乃至更高,因为这些商品,是有着可以快速上下船的方法,不依赖缓慢的人工搬运。

比如船王董浩云,在1959年就在日本下订了10万吨级别的油轮,而这前后,也还有不少艘超过5万吨级别的油轮、大型货轮等等,因此在吨位上自然远超过杨文东了。

郑玉华跟着说道:“油轮生意比较难接,一般都是有经验的船队才能成功,我们长兴船运还是太年轻了点。

等这一次24艘货轮整合完毕,那下一次,我们就可以尝试订购油轮了。”

“嗯,我也是这么想的。”杨文东同意说道。

石油的运输生意,肯定是要做的,这时航运行业最赚钱的市场,特别是等到67年中东危机爆发之后,据说一艘大型油轮,一年左右就能回本。

甚至连怡和集团,都想拿怡和大厦(70年代初香港最高大厦)与包玉冈换一艘20万吨油轮,却被后者拒绝了;这件事也成为了包玉冈一辈子的后悔。

只是运油的风险要高不少,因为一旦出事,哪怕有保险公司,背后的船东也是九死一生,因此,这个行业内部就非常谨慎。

而杨文东出于风险的考虑,也不会在刚刚创业初期经验还不足的时候就接运油这种生意,等以后团队更强大了,再考虑这个事。

“买油轮以后再考虑。”秦志业又说道:“但我们还是可以用这个标题来吸引人的,反正也不存在欺骗的说法;

东方日报的第一天发售,就是需要一些震撼的标题,才能一炮而红啊。”

杨文东想了想,问:“第一天这样做的确有效果,那后面怎么办?你不可能天天都能这样吧?”

秦志业点头说道:“是不能,但杨生不要忘了,我们的价位很便宜,其他内容质量也不差,缺的就是一个让大量市民购买的机会;

只要他们购买了,觉得内容可以,加上价格很便宜,我想他们中肯定有不少人会继续购买的。”

“嗯。”杨文东同意这个观点,好的产品一旦曝光之后,总会留住一波消费者的,这是商业铁律。

这时,郑玉华问道:“秦生,这东方日报的价格,多少?”

“3毛钱。”秦志业回答说道。

“3毛?这基本上也是市面上最便宜的价格了吧?”郑玉华好奇问道:“这样能赚钱吗?”

杨文东摇摇头说道:“保持微利还是可以的,我也不打算指望这个报纸能赚多少钱。”

香港最赚钱的报社,一年的利润,都比不过长兴地产开发的一个小区。

他要的,是足够的销量,加上遍布全港的记者团队,这样一来,在需要的时候,他可以随时知道香港社会上的动静,以及将自己需要让社会知道的信息传递到社会上去。

特别是63年的旱灾,这些事情,自己掌握了喉舌,那就可以尽量避免整个社会的很多损失。

秦志业也说道:“对,要不是考虑到不好恶性竞争来得罪其他同行,我们还能卖的更便宜。”

“对,那些报社也都是有着自己的关系的,没必要平白树敌。”杨文东点点头说道:“不过如果我们采用正常手段来获取市场,那谁也无话可说。

还有,虽然我们的价位是最廉价的报纸定位,但内容还是要做好,特别是香港社会的日常百态,要尽量写的很真实,让顾客看到后觉得能够代入进去。”

“明白,如杨生所说的,走高性价比路线。”秦志业笑说道。

“对,高性价比。”杨文东点点头。

这个词也是他不小心说出来的,长兴集团内部很多人都知道了,其实这个时代也有这种思想,只不过非常少。

秦志业又说道:“那我这边准备在后天推出第一款报纸,内容明天我会送到您那边。”

“行。”杨文东又问:“市场营销这一块怎么做的?”

秦志业回答说道:“我与张辉商量好了,他的电台会推广一些,港华日报与明报也会一样,但是这个效果不会有多强,因为没办法让消费者立刻消费。

所以我还是打算采用当初推动港华日报的方法,直接给终端的报亭老板一定的提成,每一份2分钱。”

“东方日报本身就利润很低了,再给2分钱,能行吗?”杨文东笑问道。

总共才3毛钱的终端价格,需要分渠道,2分钱必然占了利润很高的百分比了,就如同矿泉水,成本非常低,但中间过程成本很高。

秦志业答道:“我准备短期这样补贴,差不多半个月到一个月,后面根据销量,来慢慢的调整。”

“行,那就这么做吧。”杨文东同意说道。

虽然俗套了点,但给经销商返点,是一种任何时代,都最有效的推广方法。

“好的。”秦志业又对着郑玉华说道:“郑姐,我这边也会同时给你们的海事学院打广告,听说你们那赵生数量不太够?”

“哈哈,多谢了,其实我也准备打广告了。”郑玉华笑说道。

“内部配合一下也好。”杨文东点点头说道。

葵涌那边的船坞建起来自然很慢,可旁边的海事学院就简单多了,长兴地产早就买好了一片面积10万尺(1万平米)的地皮,然后在上面盖起了学校、宿舍、图书馆、篮球场、足球场等等。

总之,都是两三层楼高的,也算最大程度利用这么大面积了。

到了去年年底,也全部竣工了,于是便开始招生,而第一批员工反而是公司内部的人员可以优先替家属报名,只是前往的人也不多。

可能是因为太远了、或者学费也是需要一些钱的原因,没有达到预期的250人数量。

秦志业道:“明白,如果东方日报能够日销两三万,那对我们所有的兄弟公司,帮助都算很大了。”

“好,不过目标更高一点。”杨文东笑了笑:“香港的经济越来越强,必然会有更多的人会开始买报纸的,甚至还有人会买多份。”

“那就5万份目标.”秦志业笑说道。

1月9日,香港所有的报亭内,东方日报正式推出。

……

PS:求月票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