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九十五章 庄严一家

家父李隆基 第九十五章 庄严一家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严挺之这一关,是李琩帮忙化解的,卢奂想不明白李琩为什么要帮忙。

他不是跟李林甫穿一条裤子吗?

李林甫诱导严损之,下套对付严挺之,而李琩却在背后拆台,这两人难道也是面和心不和?

所以卢奂话里话外,都在不停地以言语试探,他本来还抱着一丝希望,琢磨着隋王终究鲜少与人打交道,言多必然有失。

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一点有用的消息都套不出来,反倒被人家给套出了严迪和严希庄。

当然了,这两个人卢奂早晚都要说的。

“一个是开元十四年丙寅科状元及第,一个是明经士,这都是国之储才,”

卢奂微笑着给李琩倒酒,道:

“其实要比隋王眼下的那些幕臣,强上很多。”

李琩笑道:“为什么都姓严呢?跟严挺之什么关系?”

卢奂尴尬一笑:“你懂的。”

“我不懂,”李琩收敛笑容:

“既是为国选士,而且还是士子们最看重的明经进士,不应该徇私的,如果我没有记错,严挺之那时候,应该正在主持官员铨选吧?两个姓严的,多半与严挺之是同族了,明经进士也这么玩,我天下寒门士子,上进之路又在何处?”

卢奂一愣,哑口无言,科举公正这四个字,是他的梦想,是他心中的一座碑,但是想要实现,却如梦幻泡影。

他自觉,自己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而因此做出一些牺牲是值得的,朝堂派系林立,如果他们这帮人站不住脚,掌不了权,何谈为天下士子争取?

眼前的隋王,太过理想化了,什么事情都不是说说嘴就能办成的。

不过他也因此,对李琩有了一种初步的印象。

“这两个人确有真才实学,要不我从吏部调出他们当年的试卷,让隋王一观?”卢奂道。

李琩摆了摆手:

“不用看了,看了也是白看,既然国宝郎有这个心,这两个我要了。”

卢奂又愣住了,好家伙,你的每句话都出乎我的预料,刚才还埋汰我呢,现在又答应的这么痛快?

“这两人在我大唐,具为寒士,是符合隋王口中的寒门士子,”卢奂道。

李琩点了点了头,这点倒是没有说错。

严姓始于庄姓,因避讳汉明帝刘庄,改姓为严,故有“庄严一家”之说。

但是呢,严挺之、严迪、严希庄,这都是汉化的鲜卑人,后燕时丁零人和巴人有以严为氏者,融入中原,大多分布在甘肃。

后来逐渐迁徙,分布于北方各地。

他们这支鲜卑人,一直希望入华夏严氏大宗,但是人家不认他,当然了,汉人那支严,远不如鲜卑这支严,在当下混得好。

李琩之所以答应,严迪倒是其次,他是看上严希庄了,虽然他的印象里,这个人应该不是明经士。

你看名字,希庄,希望自己源于庄姓,渴望入华夏宗族之观念,昭然若揭了,当然了,这是李琩自己理解的。

严希庄不出名,但是他的亲哥哥名气可就大发了,严庄。

李琩眼下的内心,说不出是什么感觉,如果通过严希庄,将严庄也招募过来,那么高尚、严庄,两个安禄山的大谋主,就成他的人了。

我还不如直接穿越成安禄山呢,都被喷成狗了。

“我答应是答应了,”李琩笑道:

“右相可是还没有答应呢,你能做得了主?”

卢奂笑了笑,不以为然道:

“右相当时说过一句话,我现在一字不落的背给你:你得去问隋王,人家的幕臣,终归得正主同意才行,圣人可以下敕文,但你不行。”

说罢,卢奂端起酒杯饮尽,道:

“右相总不能连自己说过的话都忘了。”

高级别官员打交道就是这样,为什么要谨言慎行呢?因为有时候你的一句话,就会被人家给利用了,到时候拿你说过的话来堵你的嘴,你还能说什么呢?

李琩瞬间意识到,自己也被卢奂也摆了一道,因为他如果早知道李林甫有这句话,这两个人他就不能要。

李林甫明摆着就是让李琩来拒绝卢奂,但现在好了,自己已经答应了,人家才告诉你,不怕你反悔。

身在中枢,没一个吃素的。

李琩倒也非常直白:

“那我该怎么跟右相交代呢?你教教我。”

“很容易,”卢奂哈哈一笑,非常喜欢李琩这种敞亮的态度,笑道:

“隋王今后要是有意谁来担任王府另外一些幕职,我这边一定照批,绝不拖泥带水,右相若是问起,你就说我们这是交换,你答应我的条件,我答应你的条件。”

“那我的幕府可就复杂了,”李琩佯装苦笑道:

“右相看不上我这一亩三分地,倒是你看上了。”

卢奂笑道:

“说实话,其实我也没看上,调动总比任命来的更为容易,这两人在隋王的幕府最多任职两年,我就会调走。”

既然李琩说话敞亮,他自然也就坦诚一些。

并不是说幕职不是好职位,那得看给谁干,节度使,那是建功立业的地方,亲王府,也分人,给宁王干就有前途,给隋王干,那就是浪费生命。

但不管怎么说,也算是一份履职经历,官员调动升迁很看重这个,说白了,两个姓严的是来李琩这里实习,增加工作履历来的。

只要严挺之能够顺利回来,两年之内给严迪和严希庄安排新职,根本不是问题。

不怕换工作,就怕没工作。

李琩笑了笑,你拿我给两个姓严的当跳板,也得我同意才行,进来容易,出去难,你将来给我调调试试?

我要是能让你随随便便就给我调走了,我是你儿子。

“行,不用等以后了,我现在就有两个人选,你给我弄过来,”李琩道。

卢奂第三次愣住了:“隋王大可以好好思量一番,不着急的。”

“我已经想好了,而且很着急,”李琩笑道。

卢奂无奈托额:

“是我说大话了,我甚至已经猜到,隋王要的这两个人肯定不一般,不过你放心,我话说出去就不会收回,我就算给你办不了,等严挺之回来,也一定给你办了。”

李琩突然皱眉,似乎想起来什么,然后朝着卢奂竖起三根手指:

“现在是三个了。”

今天与卢奂的见面,让李琩又学到一个招数,那就是拿一个人说过的话来堵他的嘴。

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慕容家的斗转星移果真是高超武学。

河北和山东的贵族集团,自诩为儒家正统,讲究君子之风,比起关陇集团,不太容易耍赖。

尤其是卢奂这样,在北齐时期被称为甲姓中第一甲门之首的范阳卢氏,失信于人这种事,一般不会做。

卢奂这次算是栽了跟头,给李琩安排两个潜力股,却被李琩开口索要两个神童,还有一个让他惊掉大牙的人。

当时听到这三个名字,卢奂头都炸了。

今年十九岁,隐居华山,被张九龄称之为小友的,李泌。

今年十五岁,尚未入仕,却被当今圣人称之为国瑞的,神童刘晏。

最后一个,竟然是严挺之的好大儿,严武。

我没有那个本事给你安排这三个

李琩回忆起卢奂当时吃瘪的表情,忍不住直想笑,这三个人,李琩以前是完全不抱希望的,出名太早了,享誉长安的三个少年。

与李琩当下幕府里那些人物相比,名气相差悬殊,也就是韩滉可以一战。

但是现在,虽然卢奂当时什么都没有说,只是灰溜溜的走了,但是李琩知道,对方会想办法的。

这涉及到一个自尊心的问题。

我说出去的话,我办不到,说明我没本事,而自诩为儒家正统的这类人呢,最重诚信,一口唾沫一根钉,我办不到也得办。

郭淑正在婢女的帮忙下收拾床褥,听完李琩的描述,也是忍不住笑道:

“郎君确实狮子大开口了,这三个人,虽皆无官身,但一旦入仕,必然非同反响,连奴家都听说过他们呢。”

李泌、刘晏自不必说,这都是朝堂那些大佬们都认识的人物,至于严武的成名之路,则是另辟蹊径。

严挺之的正妻,来自河东裴氏,名门望族,但是夫妻俩成婚之后,几十年没有子嗣。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严挺之着急啊,所以他的妾室非常之多,曾经还过继来一个堂侄。

但是苍天有眼,他在五十四岁那年,正妻裴氏怀上了,而且是个大胖小子。

严挺之瞬间支棱了,在家族内腰杆也硬了,听了裴氏的话,将过继来的那个儿子,又给人家还回去了,一门心思培养自己的好大儿严武。

那时候的裴氏已经是一把年纪了,而严挺之呢,且风流呢,非常宠爱一个姓英的妾室,而冷落了正妻。

八岁的严武不忍母亲遭受冷遇,拎着一把铁锤就将英氏的脑袋捣碎了。

瞧瞧,当妈的最靠着住的,还是自己儿子。

严挺之知道之后,询问严武何故杀之,严武答:安有大臣厚妾而薄妻者,儿故杀之,非戏也。

严挺之还能说什么呢?一个小妾能有自己儿子重要?你小子也就是仗着我只有你这么一个儿子,才敢如此放肆。

但是没办法,谁让我真的就这一个儿子,于是他竖起大拇指:

真严挺之子!

这事当年闹得沸沸扬扬,几乎一边倒的都在称赞严武,因为严武的行为,是在给正妻正名,因此获得了众多高官夫人的一致认可。

好样的!小伙汁!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