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四十八章 绥和守捉城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四十八章 绥和守捉城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光弼驻扎进了积石城西北方向的绥和守捉城。

守捉做为陇右地区最小的驻军机构之一,人员的构成也比较复杂,其中很多一部分是犯人,被流放至陇右之后,分配成了屯垦之兵。

所以守捉的战斗力是不行的,负责监视边境,探听、传递军情,常常还在边疆扮演着强盗马匪的角色,他们还有一个称呼叫做烽侯。

这是一座四四方方被夯土城墙所包围的小城镇,进出的城门只有两米高,而且也很窄,李光弼这七千人从城门进去,就消耗了很多时间。

但不进城也不合适,因为这边一片坦途,处在平原地带,无险可守,而且周边林木被砍伐殆尽,生火用的柴禾需要跑到很远的地方才能搞到。

眼下的城内自打积石城大战开打,已经没多少居民,绥和守捉大部队目前都在郭子仪东翼,留在城里的不足一百人。

这里的房子都很小,也很密集,因为绥和守捉有军屯,足足15000亩,所以这里还有几座储存粮食的粮仓,而且粮仓里面有粮食。

这里已经被韦光乘定为积石城后勤补给基地,未来两天之内,王人杰的新振武军会进驻这里,粮草补给也会往这里转移。

但是眼下,粮仓的粮食,李光弼不能动,因为这里的粮食不单单是给他们吃的。

他的赤水军,暂时只能吃自己随身携带的粮食。

“将士们都安顿好了吗?”这天晚上,李光弼举着火把在城内巡视,询问身边的白孝德道。

这个是白孝德,振武军的是王孝德,名字一样,姓不一样。

白孝德点了点头:“四个城门各留了五十人,巡夜的有两百人,剩下的弟兄们已经早早休息,按照将军说的,未来三天,大家要休养好体力。”

李光弼点了点头,道:

“这是一座孤城,周边连扎营的木头都找不到,怪不得谁也不愿意住进这种地方,此城营造之初,就是做为积石城的粮仓,大战开打之后,反而废弃了,就是因为这里太容易被围困,你认为,当初怎么会造了这么一座废城呢?”

白孝德想了想,道:“也许纯粹就是为了屯田吧。”

“为了一万五千亩屯田,去造一座城,亏你想得出来,”李光弼笑道:

“多半还是因为地理位置,这个地方处在石堡城与积石城的中间,身后还有达化城,这是一个居中可策应四方的关键位置,你觉得我为何一定要进驻这里?”

白孝德道:“将军请指点。”

李光弼摆了摆手,道:“指点谈不上,我也是刚刚想到一种可能,如果积石城与石堡城在我们手里,那么这座守捉城作用不大,但是积石城或者石堡城其中任意一个,一旦被攻破,那么绥和城的地理位置将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今夜我全军驻守这里,你猜石堡城方向的贼军,敢不敢来呢?”

白孝德恍然道:“怪不得火拔归仁劝将军不要进驻这里,您却一意孤行,原来是故意让贼军发觉动向,诱使他们来攻?”

李光弼笑道:“但是他们不一定敢来,只要来了,我担保他们回不去。”

一座土城,城墙上都上不去人,守城全靠四座城门,只要里面物资足够,绝对是一个难以攻下的地方。

但这个地方偏偏处于湟中腹地,若是被吐蕃占据,无疑会成为经略陇右的桥头堡,但是他们确实不一定敢来。

因为这里是湟中平原,一旦进来,陇右的骑兵便算是派上用场了,吐蕃短期内若是拿不下守捉城,必然被四方赶来的大唐援军切断后路,陷入被围之局。

所以李光弼此举看似冒险,实际上是非常刁钻的,他料定了你不敢来,他也期盼你真的能来。

所以他进驻这里的第一时间,便已经通知王难得和安思顺,请他们负责周边游弋,如果发生异变,大家可以通力合作。

这么大的一个诱饵,乞力徐还是希望试一试的,当天夜里,随处可见吐蕃的游骑兵活跃在周边旷野,他们在探查周边形势,观测是否具备拿下绥和守捉城的条件。

因为乞力徐已经收到消息,赤水军大部骑兵已经进入西海腹地,这一支精锐,肯定是冲着他的大后方来的,虽然他的后方有莽支布的两万大军为策后军。

但是多年与河西打交道的他,深知赤水军的厉害,所以他认为,如果他能够吃掉李光弼,便可以将大军的辐射范围,覆盖陇右南部平原,进而对积石城的郭子仪形成包夹。

这就是绥和守捉城的意义所在,这里没人的时候,乞力徐还不稀罕呢,但如果赤水军在这里,那就非常有必要试一试了。

因为大唐的精锐杀一个少一个,吐蕃又占据绝对的兵力优势,自然愿意跟你一换一,甚至二换一三换一。

用兵之道,在于出其不意,你以为我不敢来,我偏偏就来了。

两天后的夜晚,月黑风高。

积石城方向,郎支都为了配合乞力徐的行动,派出一万两千人强攻积石防线,郭子仪压力骤增,不断往城外各关隘派驻援军。

而三千吐蕃大军,正摸黑朝着绥和守捉城逼近。

探听到这一消息的王难得立即整顿兵马,但却没有离营。

“到底来了多少人?”王难得询问进帐斥候道。

斥候回禀道:“实在看不清楚,他们未举照明摸黑前进,周边有大量游骑活动,我们无法靠近。”

副使靳元曜闻言皱眉道:

“我们不能冒失离营,就怕对方是声东击西,我军防线若被攻破,积石城东面便是空门大露,贼兵有备而来,必有多方布置,最好是等到天明,查探清楚再做决定。”

王难得认同道:“不错,绥和守捉城易守难攻,短时间内任谁来了也攻不下,贼兵必有后招等着我们,确实不宜妄动,传令将士,坚守壁垒,任何人不准离营。”

已经归入王难得麾下的李思恭道:

“我们需加派斥候,以便更为清晰的掌握当下形势,积石城方向,全赖郭将军坚守了,我们暂时不能提供支援。”

王难得赞同的点了点头。

吐蕃既然敢进来,势必计划周全,那么他是绝对不敢妄动的,因为他的防区职责太重,主要任务是协防积石城,那么敌军必然有针对他的部署。

他可以派出几百一千给李光弼帮忙,多了真没有,因为他得顾着点积石城,那才是他的防务重心。

但是不要小看这几百一千人。

河源军里有一支王难得专门培养的攻坚队,被他命名为奋死军,只有五百人。

河源军的650匹战马,120归游骑,剩下的就是这些人。

这都是他花了大代价养的兵,军饷比其他人都要多,犯了错,全都是王难得兜着,他说往前,没有一个人会后退一步。

这帮人也曾经跟着他屡立战功,在陇右名头非常响亮。

夜间没有视野,谁也不敢妄动,直到清晨天微微亮,王难得便令靳元曜留守大营,观察积石城方向,而他自己则是率领这五百精锐铁骑,朝着守捉城方向摸去。

绥和守捉城的城墙上,本来是可以站人的,但是现在不能了,因为上面凹凸不平,常年雨水冲刷之下更是坑坑洼洼,这边缺一块,那边短一截,不具备城防属性。

但是四面的城墙上有几条人为挖掘的台阶,可以登高观测城外景象,城墙靠内的一侧斜度较大,上去还是比较容易的。

眼下趴在城墙土阶上的,就是李光弼本人,他需要亲自观测,他不相信别人的眼睛,容易造成误判。

阵型齐整的吐蕃军队,已经在城外西面布阵,大致瞄一眼,李光弼就可以判断出,敌军在三四千左右。

人数不多,而且他们似乎并没有攻城的意思。

李光弼可以看到,敌军阵中有几根硕大的圆木,这是攻打城门用的,头部削尖裹有厚重铁皮。

大概有十几人,眼下已经出现在城墙脚下,人人手里握着一面盾牌,预防唐军的箭矢,而他们的人,则是非常轻松的正在沿着城墙脚下游走,观测着整面城墙。

城墙向外一侧也有坡度,但相对较小,这是夯土城墙最大的弊端,因为没有坡度,城墙特别容易塌。

像积石城的城墙,里外包砖,城墙上又有排水设施,那才叫坚城。

这时候,李光弼只见一名吐蕃士兵将盾牌交给别人,他则后退二十多米,朝着城墙方向猛冲过来。

此人非常矫健,手脚并用,借着助跑之势奋力朝着城墙上攀爬,大概攀了十多米,手掌再无抓握之处,这才将身体贴在城墙上,缓缓滑落下去。

绥和守捉城的城墙,只有三十多米,那个人刚才已经看到李光弼了。

等到这十余人离开之后,不多时,吐蕃阵中分出数百人,朝着城墙而来。

李光弼居高俯瞰,当即下令火拔归仁带五百人从南城出,务必不能让贼军靠近城墙。

因为这一次来的这拨贼兵,手里拿着铁镐等工程用具,这是要在城墙上开坑,方便攀爬。

这些工程兵的后方,还有一支五百人队作为压阵。

李光弼肯定不能给他们这个机会,守捉城的防卫重点,就在城墙,城门那么小,除非不得已,一般不会去打城门。

如果让敌军从城墙上攻上来,就彻底完犊子了。

于是他见招拆招,立即令城内守军,开始在城墙上开挖登城步道,然后在城墙上方铲出可以作为女墙的防御工事。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所有的预先准备,都不如临场发挥来的更有针对性。

城墙外,火拔归仁已经与贼兵接战,双方都没有什么阵型可言,就是一阵乱杀。

这种乱战大概持续了半个小时,吐蕃军缓缓后撤,退回阵中,留下来几十具尸体。

火拔归仁这边也死了十来个。

其实在战场上,伤亡来的没有那么快,士兵也是人,他在进入战场的时候,脑子里想着的绝对不是我要拼命,杀一个够本,杀两个赚了。

事实上,每个人心中只有一个想法:我不能死,也不能伤。

所以影视剧当中那种一往无前的场面在现实中几乎没有,比如一个长戟兵,他又不是乱捅,觉得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才会捅一下,而基本上捅个十来下能杀一个人,这都算是效率很高了。

而在他捅的过程中,整个人也是一直在闪躲的,就是为了避开对方捅过来的枪头。

而指挥官的作用,就是观察整个军阵,哪里防线不稳,他会大声吆喝着,指名道姓的让谁谁谁补上去,这种补空位的时候,往往才是最容易出现伤亡的,因为厮杀会更激烈一些。

而城外的这场乱战,火拔归仁的战略目标,是阻杀那些工程兵,而且要捡走对方的铁锹铁镐,以缴获论军功。

没有工具,你肯定是挖不动城墙的,别看它是夯土,硬度非常高,只不过就是不防水。

因为风水日常的缘故,绥和守捉城南北城墙是非常坚固的,硬度跟石头没什么区别,东西城墙经受太阳暴晒时间更久,所以相对较为松软。

吐蕃这支军队选择的就是西城墙。

大概也就是半个小时的休整,吐蕃阵营当中左右两翼各分出三百人,分别朝着守捉城南北方向推进。

而中军位置,工程兵在殿后军的掩护下,又一次卷土重来。

李光弼立即发号施令,第一时间打开正面城门,还是火拔归仁,一手持矛一手持盾,带着五百将士蜂拥而出,迅速在西城墙下列阵。

五百人分作四个方块,前两排是排矟手,也就是枪盾兵,三四排是长戟兵,长戟为一丈八尺,也就是五米,后面就是弓弩手。

另外还有近百人在各阵外围游弋,这叫策军,负责策应左右,哪边扛不住去哪边。

火拔归仁做为统领,眼下确实是在最前面,但是一旦开打,他会第一时间后撤,因为他的作用是指挥,不是拼杀,他是靠眼力和脑子,不是武器。

无论军队大小,指挥都是不能出问题的,这就是为什么每一军都会有候补指挥,老大死了老二顶上,老二死了老三顶上,按官阶排。

魔兽十人团没了指挥,即使大家都是毕业装,也照样会灭团,更别说二十五人团本了。

火拔归仁缓缓抬起手臂,待到贼军进入射程之后,大喝一声:

“放箭!”

嗖嗖嗖的羽箭朝前方激射而出,他本人则快速后退,躲回阵型后方。

因为敌军进入射程的同时,代表着他自身也进入了敌军的射程。

吐蕃的冶炼技术是非常发达的,他们的武器也非常先进,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的精良装备配装率,远不如大唐。

乞力徐手下的杂牌军,更是惨的一批,郭子仪面对的,才是装备精锐的王牌近卫军。

放箭这一道工序是必不可少的,但你非要说它有多大作用,其实作用不大。

两边随着逐渐靠近,互射羽箭,几轮过后,吐蕃那边杀了二三十个,一个没死,大唐这边伤了三个。

毕竟两边人数都不多,阵型也不密集,弓箭是需要超级火力覆盖才能发挥最大作用,一百个人射箭跟一千个人射箭,肯定是天差地别。

小规模战斗,真正的杀器,是弩箭,五米之外,十五米之内的最强杀器。

而大唐是全员配备弩箭的,而且是依照兵种特制,单是种类,就有七种:一曰擘张弩,二曰角弓弩,三曰木单弩,四曰大木单弩,五曰竹竿弩,六曰大竹竿弩,七曰伏远弩。

擘张弩是最为轻便的,以一个挂钩挂在腰上,主要装备近战兵种,因为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列阵之前,军官会有号令,近战的擘张弩全员上弦,等到敌军进入十五米射程,右手迅速下垂从腰上的箭筒从取出弩箭,摁进擘张弩轨道,抬手就能给对面来一箭。

射击辐射范围也是有规定的,你正前方左右各五米,都是你的远击范围,以免目标过于重叠。

近战只能射一轮,就需要双手回归主战兵器,这是接战之前的硬性规定,接战之后就比较灵活了,怎么能杀人,你就怎么来。

随着敌军进入射程,火拔归仁的号令也已经喊了出去,这个人的嗓门特别大,即使眼下战场骚乱,但大家依然能听清楚。

听不清楚的,还有校尉、旅帅、队正、火长发号命令,实际上,按照平时训练的步骤,就不会出错。

机扩的声音密密麻麻响起,排矟手开始顶着大排向前推进,给身后的长戟兵留出刺击空间。

你拿一柄小刀刺一件东西,怎么才能保证杀伤力最大呢?一是快速伸缩,再者,就是刺击长度。

距离目标越近,杀伤力越差,你要是枪头就顶在人家胸口,那还谈什么杀伤呢?

所以排矟手像是橄榄球队员一样,拼命的顶着前面,阻止敌军往前,他们身后的长戟兵忽进忽退,利用脚步拉开刺击长度,刺向排矟手盾牌后的贼军。

那么像这样的完整阵型推进,是非常消耗时间的。

城墙上,李光弼已经将目光转向贼军左右翼掩来的两个军阵,这两个部分其实是贼军为了阻止城内唐军从南北城门杀出而布置的阻军。

李光弼早就看出来了,所以暂时没有动作。

这两个侧翼,是无法加入攻打火拔归仁阵营的,因为战场就那么大,放不下那么多人。

而他们既然已经布置了,又不能撤,你一撤,人家立即开城来追,撤的打不过追的,这是战场共识。

兵法布阵发展至唐朝,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了,有进击阵型,也有后撤阵型,但是后撤的阵型作用并不大,因为人的眼睛长在前面,你反正不能倒着撤。

李光弼当下并不紧张,因为敌军并没有出现超出他预料的手段,一切还都在控制之中,城墙下方的厮杀,火拔归仁优势明显,今天白天应该也就是这样了,现在应该担心的是晚上了。

王难得其实已经出现在距离守捉城不远的地方,但是他没有再往前了。

因为他的游骑来报,在那支攻打守捉城的贼军后方,仍有源源不断的吐蕃大军赶至,而敌军的斥候也已经发现他了,有一部分贼军正在向他靠近。

靠近并不是要打,而是驱赶,维护战场空间,步兵军团打骑兵,选择权在骑兵,我不想打,你怎么也没办法跟我打。

“看样子乞力徐是要试一试了,他们为什么敢进来?”

王难得一脸诧异的询问自己的拜把子大哥常季业道:

“他们不是不敢进来吗?前段时期怎么打都不敢离开石堡城,现在怎么敢深入湟中?”

常季业本是河南人,但是从他爷爷那辈就被流放到了陇右开垦军屯,祖上毕竟是个光鲜的家族,肯定比平民的认知要高出很多,一步步混到了河源军的裨将。

王难得初掌河源军,与此人最是投缘,后来干脆就拜了把子,王难得排老六,上面五个哥。

“此举极为冒险,肯定是有什么事情,迫使乞力徐这么做,”常季业皱眉道:

“我们猜是猜不到的,惟有思索应对之法,如今贼军仍在增援,我们应袭其行军路线,进而判断规模,传信鄯州以做准备。”

王难得点了点头:“贼人必有所图,立即派人给节帅传信,让安思顺帮忙。”

事实上,乞力徐自从察觉到盖威骑兵的动向,就担心自己会被内外夹击,甚至猜测,河西很可能也出兵,这便是预判,那么提前消耗陇右方面,在他看来是非常好的选择。

尤其是捕捉到了全歼慕容部的李光弼动向,如果真的能重创这支赤水军,那么陇右战场惟足惧者,只有安思顺了。

李光弼大胆进驻绥和守捉城,乞力徐大胆冒险,以至于形成了当下的局面。

说它凑巧,其实不是凑巧,而是双方对弈的先后手。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大多情况下预先战略计划,几乎都不会奏效。

因为人的脑袋是一直在思考的,它不是死板的,它一直在变。

那么当下的陇右,一种新的战场局面,正在逐渐演化。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