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四十九章 亮如白昼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四十九章 亮如白昼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整个湟中平原,事实上每天都有战斗发生,大多出现在双方斥候之间。

斥候的敌人只有一个,就是对面的斥候,也就是侦察兵。

是所有兵种当中,单兵素质最高的兵种,也都是个顶个的狠人,征收条件是不能超过30岁。

超过这个年龄,你的耐力、体力会有非常大的下滑,无法完成高强度的野外侦查。

老黄狗算是非常牛逼的了,但是三十二岁的时候也不得不退居二线,这个兵种也是藩镇地区损耗最大的兵种,平均寿命最低。

王人杰的振武军,本来是带着运送粮草的任务赶赴绥和守捉,结果放出去的游骑带回消息,守捉城那边出现吐蕃大军。

这是非常罕见的现象,湟中平原已经很多年没有出现成建制的吐蕃兵团了。

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王人杰肯定不敢让辎重队往前走了,万一被袭击,后果非常严重。

而他当下的护卫能力,又不敢保证能将粮草顺利送进守捉城。

“绥和守捉易守难攻,必然是消耗战,我们无论如何,都需要将粮草送过去,”副使康义方建议道:

“趁着当下还没有暴露,我们应增加游骑,散布周边,保证南下道路通畅。”

斥候的作用非常多,其中有一点,就是确保军队处在敌军的监测盲区,也就是主动驱赶和清理周边敌军斥候,留出一个隐秘空间,方便大军在敌军的监测范围之外移动。

这个空间越大,军队越安全。

王人杰眼下接手的振武军,人数已经达到2600余人,而且韦光乘也新调配给他200匹战马。

200名的游骑完全可以扩展出一个极大的盲点空间,但是需要时间。

王人杰点了点头:“将分配到战马的健儿全都放出去,东南西三个方向,不准有任何贼军渗透进来,辎重车全部拉后,我们徐徐推进,稍有异变立即南撤。”

康义方点了点头,交给一名副将下去安排。

藩镇地区,会骑马的军士并不少,游骑斥候多挑选最擅骑者,但是眼下振武军这种情况,有经验的斥候早在石堡城就折损的差不多了,当下也只能是硬着头皮上,会骑马就行。

实际上,军中乐意做斥候的人非常多,因为待遇好,军功积攒的快,外出回来休息的时间也足够久,还有一点就是,威风。

斥候传报,别人是需要让路的,相当于你是一路绿灯。

王人杰很清楚,自己麾下的振武军新兵太多,战斗力不行,担任护送任务还可以,作战差远了。

正当他们再往南推进七里之后,游骑来报,临洮军出动了,三千铁骑在安思顺亲自率领下,已经从振武军东翼快速南下。

多年丰富的作战经验告诉王人杰,这一次的绥和守捉方向,战事没有那么简单,恐怕会形成一场大规模的混战。

陇右方面是巴不得贼军进来的,眼下你都进来了,皇甫怎么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那么极大可能,自己的屁股后面,还有大军,只不过骑兵机动快,他们知道的早。

可惜啊若是给我一支千人精锐,我也可以掺和掺和,偏偏我的手底下是一支新军,身上还有押送物资的任务。

他是非常好战的,一身军功全都是沙场上积攒下的,见到眼下形势,也是心头火热,双手痒痒,恨不得带兵杀入战场。

因为李隆基喜好边功,经常赏赐有功的边将勋爵,以至于大唐的各大藩镇将领,几乎人人好战。

因为这是他们跨越阶级的最好机会,勋爵不同于官位,虽然荣誉成分居多,但是这个荣誉太过诱人了,关键时刻能保你的命,相当于多了一道护身符。

若个书生万户侯,这句话的杀伤力是非常大的,意思是你见过哪个书生被封为万户侯的,普通出身想要封侯的途径,只有在军中才能实现。

李琩当下自然也收到了消息,他应付这种战场突发状况的经验,可以说,一点都没有。

后世影视剧当中的战争片,他倒是看的非常多,史书上的战事记载,他也看过不少,但是不管用啊,电影是电影,史书是史书,现实是现实。

你能想到安思顺麾下两万人,人家做为主将,竟然只带着3000骑兵就出发了?

而且一点不虚,还很兴奋。

当下传到鄯州的军情,明明内容很少,吐蕃在打绥和城,而且后方正在持续增援,仅仅如此。

但是皇甫惟明却认定,这将是一场大战,于是他没有一点犹豫,开始整顿大军,打算亲自前往坐镇。

他麾下的军队,由四个部分组成:亲卫队500人,加上驻扎在鄯州南180里的合川守捉,管兵1000人,还有从河州调来的平夷守捉,管兵3000人。

皇甫惟明将在其中挑选精锐善战者2000人,进驻拔延山,剩下的继续留在鄯州附近。

那么李琩将全面接管湟水防线,负责调度指挥。

他亲自将皇甫送出鄯州城,然后立即返回节帅府召开会议,研讨当下局势。

并没有跟随皇甫惟明离开的张介然在大堂内,道:

“如今还留在湟水一线的,有臧希液的安人军,整编一万人,战马三百匹,临洮军一万两千人,战马三千匹,镇西军四千人,白水军四千人,总计大约三万兵马,可随时观察形势转变,以做增援。”

李琩坐镇大堂,看向韦光乘道:“战事一起,军械耗费最重,存量是否足够?”

韦光乘叹息一声,道:

“这要看打成什么样子,补充新军之后,军械发放巨大,眼下的储备并不充裕,铁甲只有四百副了,其它各类甲胄总计两千余副,长矛大概四五千支,羽箭最多,七万有余,弩箭快耗光了,一万多支吧,虽然长安那边一直在补充,但实际上并不多,可以经得起一次大战损耗,但经不起第二次了。”

真正的战争储备,一般是不会明说的,你问,就肯定有,有多少,不告诉你,啥时候问,都是有,没有也说有。

但是今天面对李琩的问话,韦光乘老老实实说了,这让在场的众将无疑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

战场上的军械损耗是非常巨大的,一支长枪能用多久,完全取决于他的主人,也许是枪杆折断,也许是枪头破刃,也许能杀两个人,也许一个人都杀不了。

藩镇的军械管理是有一套章法的,每一次战事过后,各军内的兵曹负责统计损耗,然后上报节帅府,节帅府这边会根据你的损耗做出适量补充,但是你要按照新军械发放数量的三分之一,上缴旧军械。

你的刀开刃了,断了,不能再用,那么将磨损的刀上缴,上缴三柄劣刀,换取一柄新刀。

这一政策也是尽最大可能节省资源,促使军士珍爱自己的装备。

之所以定下三分之一的比例,是因为将士阵亡,很可能他的军械无法从战场取回,这个就只能算在消耗里。

“湟水一线有多少铸铁场?”李琩问道。

韦光乘道:“整个陇右有四座,两座在鄯州,即使将缴获的贼军兵器以及上缴来的损耗熔了,再次打造,也是需要时间的,就眼下来看,每日供应不了多少。”

杜希望闻言建议道:“非常之时,慕容部被全歼在我陇右境内,其中缴获之完好军械,也是可以用的,虽然不顺手,但总比没有的强。”

韦光乘苦笑道:“缴获并不多,而且大多恶劣,慕容部本就不是精锐,多以奴隶和平民组成,装备粗糙,就眼下形势,我如果发放缴获,将士们第一时间就能猜想到军械不足,这会影响军心的,最好的办法还是熔了,按我大唐制式重新打造。”

杜希望摇了摇头:“那样是来不及的,就怕这次的绥和之战,会演变为大规模多线作战,就委屈一下新军,将他们的兵器换成缴获之贼兵,暂时用来供给精锐。”

臧希液一听这话,顿时来劲儿:

“想都不要想,吃进去的还能吐出来啊?武器盔甲是将士们的第二条命,新军怎么了?就不是我陇右儿郎?贼人那些我们用不惯。”

眼下的陇右,就属他手下的新军最多,本来安人军是打废了,但是韦光乘给他补全了,代价就是,里面安插了很多韦光乘的人。

所以现在的安人军,臧希液和韦光乘各能指挥一半。

韦光乘在李琩挂职朔方节度使的时候,可是朔方实际上的老大,虽然他管不了郭和王,但是他的手底下,不缺能征善战的猛将。

也就是说,眼下的安人军,战斗力虽嫌不足,但是服从性还是很高的。

“怎么就用不惯了?是不能杀敌,还是不能护身?”杜希望冷冷的看向对方。

臧希液平时是不敢跟杜希望顶嘴的,但是眼下不一样,他都快被架空了,一个将军如果被架空,那朝廷百分之百会选择换人。

是的没错,谁能管的了这支军队,谁去管,尤其是在战争时期,李琩甚至都能以不能驾驭将士的借口,名正言顺的罢免臧希液。

历史上安史之乱,高仙芝和封常清带着安西军守潼关,结果呢,两人被基哥杀了,那么还有谁能接手呢?

在家痛风,一把年纪,行走都不方便的哥舒翰,为啥是他?因为他能管得了安西军,你换别人不好使。

臧希液破口大骂道:

“都特么在打我的主意,早知如此,老子在安人城就不那么玩命了,与其如今被人轻视奚落,不如当时保存实力。”

你还别说,如果安人军没有被打残,你还真就动不了人家,手里有兵,就有话语权。

安人军是陇右第二大军镇,仅次于安思顺的临洮军,加上臧希液还是游击将军加都知兵马使,本部兵马如果保存完整,你现在都得看人家脸色。

“都别争了!”李琩斥喝一声,道:

“这是在商量,不是让你们吵架,不要因为谁的一些看法就动火,不是就属你火气大。”

臧希液撇了撇嘴,低头不吭气了。

李琩皱眉看向韦光乘,道: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从民间招募工匠,再造一座铸铁场,雇佣平民壮妇,让他们去铸铁场做工,出量要翻一倍,我不是跟你商量,这是命令,铸造场之铁匠,敢有藏私技艺者,杀!”

韦光乘脸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铸造冶炼,是家传技术,有儿子传儿子,没儿子认个儿子,徒弟基本上只是打下手的,真正的技艺不传徒弟。

所以古代的徒弟们要想出师,就需要偷师。

在很多的行业当中,师父是防着徒弟的,教会徒弟,饿死师父嘛。

武侠里,徒弟都不如师父,就算他师父一把年纪快入土了,还是打不过师父,那些高深武学全在师父手里,人家藏私了。

倚天屠龙记当中,张三丰被般若金刚掌偷袭之后,为了不使武当绝学失传,才决定把太极拳临时传给俞岱岩。

俞岱岩心里苦啊,一把年纪了才学会太极拳。

既然要雇佣平民参与冶炼,那么你不传授技术,是没办法进行的,而工匠们肯定是会藏私的,这样会极大的影响产量,但保证了他们自己的利益。

李琩现在就是要告诉他们,要钱还是要命,你自己选。

议事持续了两个时辰,等到散会之后,只有韦光乘这个自认为算是李琩自己人的留下,剩下的陇右将领,除了安贞会率领临洮军大部往南推进八十里压阵,剩下的都各回本部,为将来可能出现的出征做准备。

李琩的幕僚也都留了下来。

“臧希液这个人,是值得好好利用的,”韦光乘道:

“他有败绩,所以眼下急于建功,绥和守捉若需支援,第一个就让他上。”

李琩语气嘲讽道:“你还好意思说,人家私下里都找我告过你的状,补充安人军,你就好好补充,安插那么多自己人算怎么回事?”

韦光乘笑道:“为的就是让臧希液听话,投鼠忌器,也是做给别人看的,我在陇右是个外人,刚来的时候没人将我放在眼里,我就是要让他们知道,我这个观察使,随时随地能拿捏你们。”

老三李岘忍不住笑道:“不愧是朔方的封疆大吏,驾驭下属果然有一手,不过你这套也就在陇右用一用,其它地方就没用了。”

眼下的大唐各大藩镇,就属陇右内部最复杂,放在其它地方,确实没有人会将韦光乘当回事,你再怎么玩手段,我也不鸟你,因为上面有人罩着。

而臧希液的后台是牛仙客,牛仙客眼下不管用了。

“形势多变,你我都需谨慎,”李琩淡淡道:

“我既然来了,你就不要再胡搞了,我刚才已经催促臧希液加快练兵,他现在急于将功折罪,确实值得一用,但怎么用,还是要深思熟虑的。”

说罢,李琩皱眉道:“若是绥和方向,真的能将乞力徐部牵扯进来一部分,你说我们有没有机会强攻石堡城?”

幕僚严希庄摇头道:“恐怕是不行,石堡城北部防线已成体系,若无千载良机,实难攻下,代价太大了,不值得冒险一试。”

韦光乘也附和道:“一旦打不下来,军资的损耗将难以补充,届时就连积石城也无法兼顾了,不宜涉险。”

李琩摸着自己的胡须道:“若是河西进展顺利,能够使乞力徐腹背受敌,便可分担我们的压力,到那个时候,其实是可以试一试的。”

“隋王慎重,”韦光乘赶忙劝说道:“没把握的事情,还是让别人来做。”

在他看来,机会是有的,但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一旦败北,李琩要承担责任不说,也会在陇右被人诟病瞎指挥。

这对李琩的名声影响极怀,毕竟刚刚才发生白狗事件,李琩若是吃败仗,会让人胡思乱想的。

“那就再议吧,”李琩看向武庆,道:

“你去一趟临洮军,告诉安贞,所有军情一日五报,让他多加派一些斥候出去,我们要做到对当下形势了若指掌,才能做出最正确的判断。”

“喏!”武庆点了点头,出去办事去了

一夜风平浪静,绥和守捉城一整晚都没有受到攻击。

但是李光弼派出去的斥候回报,有不知数量的贼军已经囤积在城西方向,王难得也派人传信,贼军的后续增援源源不绝,多条小道路拥塞严重。

“果然,我进驻此城,已成诱饵,贼军舍不得放过这个机会,想要在这里困死我,”

李光弼在城内一座矮小的房子内,召开军情会议,道:

“此地位于湟中腹地,鄯州必有动作,贼在西方,我军于东线构筑防线,他们来的越多,败的越快。”

火拔归仁点了点头道:“只可惜盖将军的骑兵走了,否则贼军必是全军覆没之局。”

李光弼笑道:“正是因为盖威走了,他们才敢进来,也只敢攻城,不敢游战。”

攻城,必然是多方列阵,各路大军会互相策应,将骑兵对军阵的冲击降至最低。

行军是非常深奥的一门学问,一般主攻部队人数并不多,周边的策应军团才是数量庞大,也就是多兵团掩护中军来完成既定战略目标。

类似于游戏当中的保护我方输出。

乞力徐这一次派出的是麾下猛将索达赤,从石堡城方向带出来三万五千兵马,分作十一个部分,浩浩荡荡兵分六路,正在快速向绥和城行军。

之所以昨晚没打,是因为昨晚天太黑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

今天是二月十八,如果没有乌云,月亮的能见度是可以保证夜间攻城的,其实西北打仗很少用照明工具,火把大多数时候是用来行军或是放火的,不是用来攻城照明的,你举着火把攻城,是嫌自己目标不够明显?

不管城内还是城外,都不用火把,就是黑灯瞎火的干,除非被人登上城墙,才需点燃火盆,分辨敌我。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那就是明明是夜晚,却亮如白昼,而且大多数发生在70后,80后的小时候。

原因就在于大气条件。

大气通透度高,夜空质量优异,远离光污染,光线传播的阻碍减少,月亮的亮度更高,视觉效果也就更好。

当下的大唐,空气质量肯定是没的说,只要天上没有云,那么就是满天繁星,月亮高挂,尤其是在高原地区。

而陇右这个地方,偏偏就是高原过渡为平原的中间地带。

鄯州,就是青海省西宁市,海拔2000米,赤岭一线海拔更高,3500米。

这个地方,晴天居多,所以夜战的频率非常高。

李光弼已经加派人手,轮流在城墙上开坑,在上方打造掩体工事,以确保这座十几年没动过的城墙,具备城防能力。

“归仁,你傍晚时候,带三千人出城,往城东驻扎,多带些军衣布帛,熬至天亮便可回城,”李光弼吩咐道。

火拔归仁点了点头,心里则是一万个不情愿。

绥和城方圆几十里,但凡你能看到的树,都在村庄里,村民不让砍伐,当做当地神灵的寄居之处,军士也不敢轻易砍伐。

那么夜里出去,连个遮风挡雨的地方都没有,西北的夜晚冻死个人啊。

但是他也知道这么做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敌军很可能夜晚攻城,而他守在城外,可以保障随时应援。

这时候,就体现出军服布帛的重要性。

李光弼也大方,辎重当中但凡能御寒的你随便拿,稀罕盾牌的话你也拿走。

毕竟他希望火拔归仁是一支随时可以行动支援的部队,而不是冻的瑟瑟发抖,走不动道的。

积石城防线,眼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强攻,贼军一拨接着一拨,昼夜不停,一向待在衙署的郭子仪,也不得不登上城墙上的指挥所,亲自坐镇。

郎支都这一次,就叫做策应,拼命攻打积石城,其实是为乞力徐吃掉李光弼提供保障。

他将李光弼南边的唐军全部牵扯住了,能救李光弼的,只有湟水一线的主力。

而安思顺已经进入战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