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四十七章 狗头军师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四十七章 狗头军师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李琩以雷霆手段压制舆论,还是非常有效的。

收拾神仙,就得用另外的神仙,李琩做为凡人肯定是干不过的,那就交给龙王爷吧。

王孝德被抓回来之后,李琩交给李峘秘密去审,这是攻心,因为王孝德是李祎旧部,与李峘也是认识的,而李峘这个人呢,总是给人一种心慈手软、值得信赖、维护下属的感觉,比较容易套取真相。

既然王孝德敢在军营动手反抗,多半不怕死,来硬的不一定行,那就让李峘来软的。

相较于这件事,另外一件更重要。

盖嘉运的回信来了,他主动请缨,从河西出击深入敌境,以攻代守,在西海一带搅乱吐蕃内部。

河西终于要动了,而且是大动,几大军镇会同时出击,多线作战,给吐蕃形成巨大压力,其中赤水军、大斗军和宁寇军将会向石堡城后方游弋,以对乞力徐形成压迫姿态。

这是绝对的好消息,李琩立即回信盖嘉运,你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今后不必请示我,可自作主张。

他必须让人家自作主张,因为李琩实际上也管不了河西,那里铁板一块,只认盖嘉运,这便是唯知其将之恩威,而不知有天子。

正所谓外任之重莫比焉,所以凉州又有“天下第一节度”之称,盖嘉运是权力最大的节度使。

李琩在节帅府大堂召开会议,将这一消息宣布出来,大家无疑是非常振奋的,还是隋王好使啊,你一到,盖嘉运便全力配合。

“半月至一月之内,西海之战必见分晓,”李琩朝众人道:

“等到形势明朗,便是决战之期,届时我陇右与河西内外夹击,石堡城必然失而复得。”

说罢,他看向韦光乘道:

“抓紧募兵,新军就算不能作战,摆出来震慑贼军也是有必要的,从陇右牧场再要两千马,我来签字,将来用完会还给他们。”

韦光乘点了点头:“大总管放心,后勤保障必然无虞。”

皇甫惟明眼下表情平静,但内心肯定是不高兴的,他这边曾经几次写信给盖嘉运,希望对方全力支援,但是盖嘉运以河西防务为重等各种借口推脱。

如今对方将这个面子给了隋王,明摆着是要捧隋王的场,只看今天堂内众将之神情,可见效果显著,大家对李琩似乎越来越有信心了。

这小子真不是白来的,威望这么快就建立起来了。

河西有盖嘉运配合,陇右有韦光乘配合,有如此臂助,李琩威望大涨几乎已成定势,太子给自己的嘱托,看样子是难以实现了。

就看王难得与李光弼了,这两人要是在积石城打好了,自己还有机会将大战提前。

那么主攻石堡城,肯定是他来主持,只能寄希望一切顺利,占据头功,免得让隋王将风头全都抢了。

他不是为了自己,是为了少阳院,为了朝局,为了将来的大唐。

在他看来,李琩过于强势,羽翼日丰,对整个大唐都是不利的。

“立即将消息传给王难得和李光弼,让他们安心准备,伺机出战,”皇甫惟明吩咐传令官道。

嘴巴上说伺机出战,其实就是催促二人尽快出击,你们再磨蹭下去,河西就来抢功劳了。

两人配合,自古都有主副之别,乒乓球羽毛球双人比赛,也一定有个是主攻手。

这一次的大战形势,陇右无疑是主攻,河西是辅助,皇甫惟明自然不愿意河西这个辅助抢走他们的风头,到时候朝廷会觉得他们陇右真没用。

那么在积石城,王难得就是主攻,李光弼辅助,但是李光弼立功心切,怕不是冲着夺头功去的。

皇甫惟明已经私下暗授王难得,千万不能让功劳被李光弼抢走。

李琩其实也是支持积石城那边早点打起来,虽然在那里的是吐蕃精锐,表面看起来似乎最难啃。

但是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越是精锐,你越是珍惜。

就像河西的赤水军、陇右的临洮军,我可以上去打,但风向稍有不对,我就得赶紧撤回来,要保存实力。

因为过早主力损失严重,对其它军队的士气打击很大。

积石城的郎支都手里是他爹的近卫兵团,他也不敢给他爹打没了,所以几乎可以判断,只要李光弼他们打出优势,郎支都在多重顾虑之下,很可能选择保存实力。

当然,这只是李琩的猜测,人家说不定会选择跟你玩命。

毕竟李琩总是习惯于从政治角度思考,而边境大战,有时候打着打着就忘了政治这回事了。

所以李琩当众支持皇甫惟明,道:“节帅说的没错,只要机会适宜,我军还是要主动求战,积石城防线,我们还是占据主动的。”

积石城没丢,肯定是主动,石堡城丢了,那肯定就是被动。

皇甫惟明觉得自己越来越摸不透李琩这个人了,他到底是来干什么的?他到底有几分私心几分公心?

太子有这样一个对手,也实在是造化弄人,人家恰好曾经就与太子有过储君之争,相比于十王宅其他人,更容易获得支持。

中枢又有一个李林甫在背后协助,少阳院即将面对的压力越来越大。

会议结束之后,各镇主将立即返回本镇,做战斗准备,只等河西传来好消息,便可全面出击。

韦光乘则是屁颠屁颠的跟着去了李琩居住的小院。

他原来是朔方副使,本就是李琩曾经名义上的下属,现在好了,成了实质上的下属,虽然是临时性的。

“我已经安排好了,两天之内,已经招募的两千新军,将优先供应给振武军,”

韦光乘跟在李琩身边道:“隋王若是有意将振武军变成自己的,我这里倒是有一个建议。”

这个人能力是绝对有的,就是人太过圆滑了一些,直白点就是太会做官了。

他现在主管陇右道的军资分配和招募兵员,算是内务权利最大的一个了,但凡上门找他的,都是请求拨钱拨粮拨兵拨军械,说白了,人家现在是陇右道的大管家。

他这个管家上面有一个老爷,就是李林甫,而李林甫又是李隆基的管家。

韦光乘手里早就征调上来两千新军,就是不给人放下去,因为找他的人实在太多了,给谁也不合适,那就暂时拖着,观察形势,给谁作用最大,再选择调拨。

县官不如现管,手里有资源,别人才将你当回事,要不是抓着那个命脉,他这个观察使,也不会被那些骄兵悍将放在眼里。

这就是为什么人家官做的大,当官的做事不是直来直去,而是绕来绕去,虽然会显得效率低下,但自身受益良多。

就比如这次,痛痛快快将两千人都给了李琩,李琩是不是就欠了人家一个人情?

人情是要还的,不还就成了老赖,以后就得不到人情了。

李琩笑道:“你倒是说说看。”

韦光乘道:“将振武军的番号改了,既然隋王有意将这支军队做为自己的直管亲军,可是眼下又不能大换血,改番号是最合适的,方便振武军与信安王彻底划清界限,那么隋王便是创建人,以后军中自然会以您为尊,当然了,信安王也许会不高兴,李峘他们也许会有意见,就看隋王如何权衡了。”

李琩闻言笑了笑,将对方带进自己的小屋子坐下,令人煮茶道:

“我来陇右,不是来培植自己的党羽,只是为圣人分忧,为朝廷解难,长安那么多双眼睛盯着我,我不能乱来的,知道你是一番好意,但此言切勿再提。”

韦光乘还是不肯放弃,道:

“隋王有心谦让,不与人争,但别人可不会这么想,您自从来了鄯州,皇甫每日都会与他的心腹参议密事,他在防着你啊,白狗的事情,多半就是他干的,也许隋王会认为皇甫不是那样的人,但是您要知道,做事和做人从来都是两回事,好人可以做坏事,坏人也会做好事,从来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方节度,干系何其之大,他做什么事情,其实也由不得他自己。”

李琩笑了笑,道:“看样子,你似乎对他非常了解,说说看,在你心里,皇甫究竟是怎样一个人?”

韦光乘接过武庆递来的茶水,一个大官坐在一个小板凳上,就这么朝李琩道:

“这个人心里有大义,常存报国之心,也敢于担当,是一贤良之臣,但问题就出在,他跟太子牵扯太深了,又是个知恩图报之人,所以很多时候,他自己也是被长安牵着鼻子走。”

说着,韦光乘叹息一声,道:

“他本人不屑于阴暗手段、卑鄙勾当,但是为了上面,有时候也会这么做,陇右各镇心里对他都是服气的,但却不愿与他太过亲近,就是因为他背后是少阳院,所以说,陇右派系林立的形势,其实问题就出在皇甫的立场上面,圣人春秋正盛,太过支持太子岂不是自寻苦恼?杜希望早就看明白了,希望卸任回长安,不愿趟这趟浑水,但是长安不让他回去,就是让他留下制衡皇甫。”

韦光乘也是越说越起劲,拍手道:

“杜希望是谁?前任节帅,放这么一个人在皇甫身边,这不是恶心人嘛?放眼我大唐藩镇,哪个地方是这么干的?”

李琩也是听的哭笑不得,主要是韦光乘这个人说话的时候绘声绘色,面部表情非常丰富,怎么看都像是一个传闲话的。

但是人家的每一句话,却也是实实在在的肺腑之言,李琩听得出来,韦光乘对皇甫的评价非常客观。

李琩点头道:“杜希望还是稳重的,不得罪长安,也不得罪皇甫,目下来说,此人还是称职的。”

“年纪大了,想图个清净,”韦光乘沉声道:

“等到陇右尘埃落定,他必然称病返回长安,长安要是不同意,他多半选择致仕,朝廷这一次在盖嘉运和皇甫身上吃了亏,将来必然会更换其中一个,届时究竟会换谁,说不准,要看博弈了。”

是的,人家说的没错,不是谁的错误大,谁就下去,而是要看背后人在朝堂上的角逐。

盖嘉运现在是指望李琩的,而皇甫惟明是太子党,换句话说,是李琩和太子的斗争。

韦光乘的话里,是在暗示李琩早做准备,以防被人家打个措手不及。

聊着聊着,李峘和李岘兄弟俩回来了,李琩也便暂时停下这个话题。

四个人围着一个火炉,吃着烤的干硬的胡饼。

韦光乘牙口不好,需要泡着羊奶吃,屋子虽小,气氛却非常温馨。

李峘兄弟对韦光乘还是非常客气的,在长安混,宗室也不愿得罪京兆韦,何况将来太子继位,韦家就是外戚了。

“做将军的,骨头硬,再用刑怕将他打死,我好说歹说,此子油盐不进啊,”李峘叹息一声道:

“反倒是我落了一身埋怨,王孝德兴许知道自己死罪难逃,将我们父子给骂了一顿,那股子怨气真大啊,好像我们家亏欠了他似的。”

李琩点了点头:“听说他当年是信安王的近卫,若非硬汉,信安王也不会用他,快五十的人了,这么多年没有升迁,仕途基本上是断了,累年积压之怨气,恰好你来了,不找你发泄还能找谁呢?”

王孝德其实是一名干将,没点能耐会让他守石堡城?

干的最苦逼的活,升迁跟他一点关系都没有,唯一的大后台信安王又不管他了,以至于内心滋生怨恨。

这是人的正常心理,升米恩斗米仇嘛,所以说驾驭下属,一直都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

别说他了,牛仙客都跟李祎翻脸了。

这种事情,就连韦光乘心里都很清楚,李祎是不得不这么做,四方征战,军功过著,嫡系党羽遍布天下,你不做分割,圣人就只能割你了。

人家能活八十岁是有原因的,是个拿得起放得下啊。

“那么这个王孝德,究竟该怎么处理呢?”韦光乘看向李琩,瞳孔闪烁道。

李琩笑了笑,心知韦光乘要玩套路了。

这个人是非常有水平的,人家能从藩镇顺利过渡中枢,担任卫尉寺一把手,心智手腕绝非凡人,装傻充愣的功夫更是炉火纯青。

以前李琩在十王宅出不来,人家压根都不将李琩放在眼里,一出来,立即便又是另外一副面孔,姿态卑微,刻意讨好。

这是一个官场老油条啊。

李琩想了想,随后道:

“这件事闹得这么大,长安是肯定会知道的,修建庙宇给户部增了一笔开支,我总是要跟中书门下解释清楚,既然在鄯州审不出来,递送长安,交给右相吧。”

李琩在鄯州城修建的这个庙宇,规模可不小,这是陇右的第一座龙王庙,自然要突出一个大字。

专管宗教事宜的鸿胪寺肯定要过问,庙宇的梁柱神像也是要用大料,单是铜制香炉,就需要鸿胪寺特批,一个香炉用铜,能做多少开元通宝?铜是国家战略资源,你不报备能行吗?

这是必备流程。

韦光乘听罢嘴角微动,余光看向李氏兄弟。

李峘没什么表情,李岘却是非常吃惊,眼神闪烁,明显是在思考将王孝德送进长安之后会有什么后果。

兄弟俩这一比较,明显李峘更是宰相的料子,喜怒不形于色,波澜不惊,但历史上反倒是老三李岘当了宰相。

或许有时候人太精明了,不容易被人信任吧。

李岘皱眉道:

“隋王已经以龙神吞白狗,化解这一危局,没有必要闹到长安吧?王孝德在陇右,就是一个罪犯,一旦被送往长安,可就不一样了,不知道会有多少人揪着做文章,眼下这个时候,在陇右处理掉是最合适的,大理寺的问询手段层出不穷,万一逼供,由他乱说一通,事情就非我们所能掌控了。”

李琩故作认同的点了点头,看向韦光乘道:

“你怎么看?”

韦光乘笑道:

“我认为三郎的顾虑是对的,眼下陇右之事,皆在隋王一人,大小事宜,您可自行决断,我们可以慢慢查,但最好不要闹到长安,正如三郎所言,事情到了长安,还不知道会发展成什么样。”

听到韦光乘这么说,李峘终于开口了:

“我认同韦寺卿的看法,支持大事化小。”

李琩笑了笑,令武庆将徐少华带进来。

等人进来之后,李琩吩咐道:

“给你二十人,即刻押送王孝德往长安,交给兵部裴公。”

李岘顿时一愣,你怎么不听劝啊?其中利害关系你看不出来吗?

老大李峘则是没有任何表态。

不多久,大家各自散去。

但不大一会,韦光乘便去而复返,仍是坐在了刚才的位置,目光看向李峘方才坐着的板凳,道:

“隋王看出问题来了吗?”

李琩笑道:“没看出来。”

韦光乘哈哈一笑:“若是没看出来,就不会拿王孝德试探了,如果我猜的没错,王孝德不会走,走的是另外一个假王孝德。”

李琩没有承认,而是道:“那你说说,问题在哪。”

韦光乘低声道:

“白狗的事情肯定是皇甫做的,李峘在保皇甫,他去审讯王孝德,绝对能问出一些东西,就连你我都能看得出,王孝德眼下唯一能保全妻儿的机会,就是信安王府作保,李峘多半是给了对方一些承诺,让他闭嘴,隋王当面说出押送长安,他们必然会设法灭口。”

李琩故意道:“如果灭口,很容易让我猜到他与皇甫有谋,这不是露出马脚了吗?李峘是个稳当人,不一定出此下策。”

“若能保住皇甫,还在乎隋王是否猜疑吗?”韦光乘皱眉道:

“人证都没了,猜疑已是虚无缥缈,王孝德若是落在右相手里,他手下的罗希奭、吉温,还不知道会给王孝德罗织出什么样的罪名出来,说不定能让王孝德开口说出皇甫会造反,这都是有可能的。”

李琩忍不住笑道:“那么你觉得,这个人到底应该不应该送往长安?”

韦光乘赶忙点头:“必须交给右相,这是皇甫的把柄,这个人眼下不能离开鄯州,一旦离开必死无疑,只能是隋王将来带在身边,一起回长安,总不会有人敢袭击你的护军,那直接便是造反了。”

李琩装出一副恍然道:“听君一席话,豁然开朗,就按照韦寺卿说的办。”

韦光乘一脸满足的点了点头。

他和李林甫绑的太深了,太子将来继位,他和李林甫属于是一口锅里面的,会被人家一锅端了。

所以他当下没得选择,只能是支持李琩的,但是支持,首先要让对方看到你的用处,没用的人,人家隋王也不会看重你。

他觉得自己今天的表现很不错,很明显获得了隋王的认可。

其实李琩今天这一套,跟郭子仪对王难得那一套是一样的,给对方一种被认同的感觉。

其实他早就想好了,王孝德不能死,将来留着有大用。

所以被派去护送假王孝德的,不是徐少华,而是左卫的二十个人,徐少华会在背地里悄悄盯着,看看是否会有人真的杀人灭口。

如果真的发生,他很想知道,李峘会怎么跟他交代。

今天的事情,只限他们四个人知道,那么一旦半路出现截杀,内鬼就在三人当中。

“隋王眼下,还需要拉拢李光弼,”韦光乘还打算证明自己的价值,于是又给李琩来个一个建议。

李琩愣道:“怎么讲?”

韦光乘一脸深沉道:

“圣人在扶持此子,而李光弼与河西是貌合神离,皇甫目下也正在拉拢此子,这个人治军极严,是个成气候的,隋王如今大权在握,一句话便可以为他增功,人情要早早放出去,方便今后。”

“你的意思是,积石城之战,让李光弼主攻?”李琩问道。

韦光乘点了点头:“李、王二人必然抢功,这是事实,年轻人嘛,胆子大,有魄力,急于上进,隋王打个招呼又不费劲,还能赚得好感,何乐而不为呢?”

李琩哈哈一笑,指着韦光乘道:

“真机谋之士也,有韦寺卿佐助,本王何愁贼军不平,我这便写信给李光弼,嘱咐他争抢头功。”

韦光乘像是一个狗头军师一样,捋须微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