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四十六章 风调雨顺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四十六章 风调雨顺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安思顺肯定是不敢声张的,进了节帅府之后,便直接去见了李琩。

他是跟着李林甫混的,右相提前打过招呼,隋王在陇右做任何事情,他都要配合。

李琩就在自己那个小屋子里与对方见面,武庆几人也在。

这是边关,李琩对任何人都不会放心,虽然安思顺进来之前已经被搜身,没有带兵器,但是武庆几个还是随时注意着他,如果有任何侵犯李琩的举动,武庆他们会毫不犹豫直接动刀将安思顺剁成肉泥。

“也就是说,你的人见到过没写字的白狗,也抓到一只写了字的白狗?”李琩脸色阴沉的问道,用这种玄乎的神灵化身造谣,杀伤力是很大的,他很清楚这一点。

安思顺点了点头:“多半是有人抓到白狗,刮毛写字,故意陷害隋王,恐怕这种事情已经在一些地方传开了,隋王还是要早做准备。”

“那条狗在哪?”李琩问道。

安思顺道:“还在我的游击营,我已经试图扭转,但有没有效果,不知道,等到其它写了字的白狗出现,我再放出来,混淆视听,也许稍微能有点作用。”

“你做的很好,你是一个稳当的人,”李琩点了点头:

“背后捣鬼之贼,多半是我内部奸细,此事若是传扬开来,不只是针对我一个人,对我军心影响极大,你有没有什么解决办法?”

安思顺摇了摇头:“我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想,但是暂时还没有想到,崔节帅的死,西北流传的说法很多,都与白狗有关,当年的白狗之盟深入人心,知道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今又被有心者拿出来造谣生事,危害极大,应早做打算。”

李琩点了点头,将最熟悉当地民俗的李晟叫了进来,仔细询问有关白狗的一些神话传说。

吐蕃的图腾是狗,不单单指白色,但白色的动物肯定更为稀罕少见,因其毛发洁白,常被认为是纯洁的象征,神圣而崇高,也是神灵的化身。

比如白蛇、白鹿、白狼、白象、白牦牛等等。

从李晟和安思顺的口中了解到,吐蕃有六大动物崇拜,猕猴、牦牛、羊、犬、狮子、鹏。

图腾还可分食用型图腾、非食用型图腾两种,其中《新唐书·吐蕃传》云:赞普与其臣岁一小盟,用羊、犬、猴为牲。

可见这三样是可以杀的,当然,牦牛也可以,即使在后世,杀掉的牛头经常被供于房顶、寺院、经堆之上,也供有刻上经文的牦牛头,供人虔诚礼拜,有些地方,每隔13年要在藏历的正月历举行为期三天的“祭牛王会”。

这些动物崇拜当中,主要在一个白字,因为吐蕃是信奉佛教的,而传说佛祖入胎时,就有一只白象进入他母亲的梦中,然后生下佛祖。

所以白色在吐蕃有着崇高的意义,藏族同胞在顶礼佛像、拜见尊长、迎来送往、致敬致贺献礼用的“哈达”就是白色的。

在唐人眼中,黑狗辟邪,白狗不祥,但吐蕃可不是,白狗是吐蕃上古时候十种(或十二种)非人统治时期的天神化身之一,是与生民沟通的纽带。

既然你们这么看重白狗,为什么玩这种阴的呢?李琩顿时觉得,神仙之流,在吐蕃其实也是统治者的一种工具,跟大唐没什么两样。

“我打听过,大多数被发现的白狗,身上都没有字,而抓白狗的事情,是振武军王孝德在做,要不要找他来问一问,”安思顺道。

李琩皱眉道:“你什么意思?”

安思顺小声提议道:“事情既然已经发生,终需有个结果,谁主办的,将罪名推给谁,也算是给大家一个交代。”

李琩笑了笑。

他是不打算明着追查这件事的,信仰的事情,需要以信仰解决,查清楚了也没什么用,会让人觉得你是为了躲避这种说法,故意栽给别人。

但暗地里,他需要搞清楚,是谁在跟他玩阴的。

“你现在立即将那条白狗给我送过来,”李琩看向李晟道:“你马上带人去找那个王孝德,将他抓到的所有白狗都带进城。”

安思顺闻言一震:“不可,这样一来,事态岂非更为严重?”

李琩冷笑一声:“三年前,盖嘉运奉命在陇右清剿白狗,我再来一次又有何妨?”

说着,李琩拍了拍安思顺肩膀:

“你现在是唐人了,有些习俗也跟得上,白狗神庇佑不了你,还得是我大唐的真龙,这是陇右,所有人只能有一个信仰。”

安思顺一愣:“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容易引起一些少民的不满和抵触。”

李琩沉声道:“在大唐的土地,只有龙神可以庇佑百姓,其它的都是邪神,别傻愣着了,赶紧去做事吧。”

华夏几千年历史,都是外族融入汉族,学习汉文化,没听说过汉人要跟外族妥协的,你拿白狗神恶心我?它能管得了我吗?

很快,皇甫惟明也知道这件事了。

他没有去找李琩,而是第一时间命令张介然,找到所有写了字的白狗,然后趁着事情还处在萌芽阶段,知道的人还不多,全部杀死然后烧毁。

但是张介然被李岘给拦下来了。

一个是节度使司马,一个是总管府司马,自然是李岘的话更管用。

李岘直接带着张介然,于各军之中寻找被抓到的白狗,不论死活,然后全部带回鄯州城。

盖嘉运当年主政陇右时期,就干过这类事情,大概是在三年前,那时候崔希逸死了没多久,他奉长安的命令在陇右地区清剿白狗,多少有点天怒人怨了,背地里诅咒他的少民可不少。

但是盖嘉运肯定不在乎啊,人家是地地道道的汉人。

李琩不会选择盖嘉运的做法,他虽然不怕诅咒,但也要让人口服心也服,不服也得服。

鄯州城东西南北四条街道,在中央汇聚,汇聚之处本是一座大集市,也是整个鄯州城最热闹的地方。

眼下这里已经架起了一口大锅,被带回来的白狗,会在众目睽睽之下当众剥皮,然后扔进锅里煮熟,

熟肉剁碎成馅,包进面皮之中再蒸熟。

无数的城内百姓,正在目瞪口呆的望着这血腥的一幕,很多少民只觉触目惊心,不少都已经跪在地上哭诉祈求。

李琩当下就在这里,他不准节帅府任何人参与,只是令人捧着一个盖着红布的大托盘,摆在正中央的一张供桌上,然后令韦光乘召集了一些工匠,已经开始在大集中选址。

他要在鄯州城的最中间盖一座庙,啥庙?龙王爷庙。

龙,之所以成为华夏民族的图腾,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华夏是最早进入农耕社会的,而农耕最看重的便是风调雨顺。

所以龙神,便是降雨之神,专管雷泽雨露,巡游四方。

而陇右地区,偏偏就是沃野平原,粮食产区,无论是汉人还是少民,都是靠天吃饭,风调雨顺便是丰收,大家的日子也就更为好过了。

李琩派人大肆宣扬,龙神降临鄯州,今后便要福泽地方,要以白狗肉为贡品,破土开庙。

几个道士很快便选好的神庙地址,是在集市的牲场,平时的牲口交易都在这里进行。

为什么选这里呢?因为省事,别的地方房屋太过密集,拆起来太费功夫,而牲场都是平地,被一些围栏相隔开来,圈养着各类牲畜。

只见为首的那名道士脚踏天罡步在前引路,身后数名道士抬起那张供桌,进入牲场,摆放在了选好的地址中央。

那么龙王爷庙便会以这张供桌为中心,破土营造。

两条身上写了字的白狗,被带到了供桌之前,王人杰亲自操刀,生生的剁下狗头,将仍是血淋淋的两颗狗头摆放在供桌前一张矮小的贡品桌子上。

至于上面写什么字,李琩压根就不在乎,你随便写,哪怕诅咒我全家呢,话语权在我这里,我说它是妖神,它就是妖神,专门祸害百姓牲畜,为祸人间的妖怪。

李琩坐在高台上,侧身朝韦光乘道:

“这件事交给你来办,今后城内每家每户,每年的今日,都要以狗肉包子供奉龙神,民间也要多建此庙,士族供奉,家族兴旺,商人供奉,仓廪丰盈,百姓供奉,粮食丰收,男人供奉,身强体壮,女人供奉能生儿子”

你这不是扯呢吗?韦光乘听的一愣一愣的,没听说龙王爷还管生儿子的,不过他自然不会反驳,你让我怎么干,我就怎么干,谁让你是我上司呢。

李琩继续道:“凡有不供奉龙神之少民,视为妖邪,留之祸害乡里,这才是重点。”

韦光乘嘴角一抽,你可真绝。

这一招,就是挑起少民内部矛盾,我供奉了,但你没供奉,你就是在祸害我,我要举报你。

这样一来,会迫使民间加快融入大唐习俗的速度,在陇右地区统一信仰。

当然了,过程肯定不会很顺利,难免引发少民的抵触情绪。

谁抵触,没收名下田亩及各类财产,驱逐出境,慢慢的就会好的。

信仰不统一,就没有凝聚力,阵痛过程也是不可避免

陇右的振武军,地盘已经没了,因为他们的大本营,是石堡城。

王孝德之所以还剩下600人,那是因为这600人当时在城里,剩下的900人,在城外的各个关口要道布防,所以他们战死了。

900人负责防守石堡城外围,听起来不可思议,但现实就是如此,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有些关口不是靠人多,只要堡垒稳固,短时间内一百人能扛得住几千人。

一点都不夸张,因为石堡城这一线的道路都不好走,关隘大多又是建立在山势险峻之地,非常狭窄,短时间内人少对人多,没有一点问题。

但是时间一久,就不行了,因为人的体力是有限的。

高强度作战,八个小时是极限,超过这个时间,必须休息缓口气,否则你的肌肉将彻底丧失功能。

这就是为什么有八小时工作制。

这个缓口气,不用多久,半个小时就可以,但必须有这么一个过程让身体能够松缓一下。

但是吐蕃那边是完全不停歇的,昼夜不断轮番强攻,加上当时的慕容阿波谒抵达石堡城背后,南北夹击,即使杜希望亲自坐镇石堡城,也扛不住两边这么玩命的干他。

镇西军、振武军加上四个守捉共计一万六千人,损失惨重,当然了,吐蕃那边更惨,但是人家不在乎啊。

当时各条防线的唐军全线溃败,湟水主力迟迟不能抵达,杜希望深知再这么下去,必然是全军覆没的结局,于是下令撤退,率领镇西军残部三千人退往湟中地区,在那里收拾残兵、溃兵,整顿兵马。

整顿之后,余部六千人第一时间调转方向,往东去救积石城,直到郭子仪赶到,他才撤回鄯州,得以缓口气。

而王孝德便是一直跟在杜希望身边,他的残兵已经没有地方收留了。

当时很多人建议皇甫,取消振武军番号,并入镇西军,毕竟六百人也就是两个旅队的人数,还没有个守捉兵力多,不宜单独成军。

但是皇甫没同意,毕竟振武军是信安王创建的,这个面子还是要给的。

于是王孝德保留了番号,但也无处可去,只能自己找了块地方,修建临时营地,然后不停地去找韦光乘,请求后者拨点新军给他。

韦光乘答应的非常痛快,但就是一直没有兵,毕竟这种事情要讲人情世故。

人情在前,世故在后,王孝德在韦光乘这里,有毛的人情啊。

就是信安王亲自要,韦光乘照样敢拖。

“就是前面了,”这天夜晚,王人杰在安贞的引路下,找到了驻扎在一片山林脚下的振武军驻地。

今晚月黑风高,营地的几团火光不仔细看,很难发觉。

安贞本来是要亲自带王人杰去的,但是人家拒绝了,只是让他讲清楚道路方向,便带着一百号人朝着营地方向摸去。

李琩只是用了两天时间,就查到问题出在哪里。

朱漆里面有朱砂成分,你在市面上可以买到墨,也能买到朱砂,但绝对买不到朱漆,朱漆是官府垄断,多用来公文批复,宫廷营造,是违禁用品。

有些私人宅邸的大门也可以用到朱漆,但需要皇帝特批才行。

很多影视剧当中,一些普通官员家里的大门是红的,院墙也是红的,其实这是不对的。

朱漆大门,被纳入“九锡“之列,也叫做朱户,九锡就是天子对王公大臣的最高礼遇,一锡车马,再锡衣服,三锡虎贲,四锡乐器,五锡纳陛,六锡朱户,七锡弓矢,八锡铁钺,九锡禾巨。

没有皇帝点头,你敢将大门刷成红色,直接便是违制,是僭越,罪名非常大。

朱漆消耗最大的地方,就是在宫廷营造上面,便是所谓的:官署不漆朱红,以区别于天子。

其次便是公文,节帅府、刺史府都有,县一级就不能朱漆了,也叫朱墨。

李琩在皇甫的配合下,翻查了最近的朱漆领取情况,然后在各个衙门核查,最终找到了那个嫌疑人。

但是对方只说了朱漆给了王孝德,但无论怎么用刑,都没有说是谁指使的,只是一口咬定,是王孝德让他帮忙搞点,他觉得要的也不多,于是便领取了一些。

其实这种事情也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大唐民间流行一种习俗叫做点朱砂,寓意着祈求平安、驱邪避凶。

但是朱砂是一味非常名贵的药材,一般人舍不得去买,那么有门路的从公家那里搞点,自然是非常正常的,朱砂是朱漆的必备材料,官府有库存。

包括办公用纸,官吏们有时候也会虚报一些,悄悄拿回家里。

往大了说叫侵吞国有资产,往小了说叫假公济私,通俗点叫挖墙脚。

既然从那个人嘴里挖不出来,那么王孝德肯定是要抓的。

“取走围栏,我们是总管府的人,出来验牌籍吧,”王人杰在营房外喊话道。

里面立时便有一名军士朝营房方向跑去,不多时,带出来一位军中的推官。

查验牌籍,守门的肯定查不了,他不懂这个,需要专业人员验收。

推官隔着栅栏接过王人杰的牌籍,在灯火的映照下端详片刻,然后又打量了一番王人杰身后的军士,皱眉道:

“听口音,不是陇右的?”

“废话!”王人杰斥道:

“你耳朵听不见吗?大总管府,隋王部曲,挪开栅栏。”

那名推官沉吟片刻,还是朝两边挥了挥手,令人挪开的栅栏,抬手道:

“请吧,我为几位带路。”

王人杰今天也是运气好,查验牌籍的这个推官,并不知道王人杰做了什么事,要是换成毛俊,今天王人杰肯定进不去。

王人杰带人直奔大帐,掀开帘子的瞬间,他身后的左卫一拥而上,瞬间将帐内的七人全部控制住。

“谁是王孝德?”王人在几人身上审视一遍后问道。

“你们是谁,胆敢冲撞军营?”其中一人厉声喝道。

王人杰冷笑一声:“大总管府裨将,奉隋王命捉拿王孝德,无干者双手覆地。”

七人听到这话,瞬间表情各一,但其中六人下意识的瞥了另外一人一眼后,相继将双手放在地上。

而王人杰的目光也随即落在此人身上:

“这么说,就是你了?”

王孝德叹息一声,自知事情败露,如果被带回去,肯定要给他上刑,我一把年纪了,死不怕,就怕刑。

只见他突然暴起,一肘子砸向身边那名侍卫,一个极为漂亮的反手夺刀,立即便使那名侍卫右臂脱臼。

横刀在手,王孝德毫不迟疑,一刀劈向离他最近的一名军士。

帐内顿时乱做一团,其他人也顾不得看守剩下六人,纷纷朝着王孝德扑去,因为李琩有令,要活的。

但看眼下情形,想要活捉只怕有些不容易。

王人杰卓立当场,仿若一尊杀神,目光警告的看了六人一眼,随即几步踏出,就这么赤手空拳的朝着王孝德撞了上去。

骨裂声响起,一声闷哼,王孝德痛苦倒地,随即被军士绑上手脚。

接着,王人杰看向剩余六人:“谁是副使?”

话音落下,其中一个年轻人抬头道:

“卑职暂代副使,并没有正式任命。”

王人杰从怀里取出一封公文扔给对方,道:

“里面有两份一样的任命文书,写上你的名字,一份要上交节帅府备档,一份你自己留着,从今以后,你就是副使了。”

节帅府那边自然知道眼下的振武军副使没有正式任命,那个正式的,在石堡城一役中战死了。

暂时代理副使的那人一脸诧异的取过公文看了一眼后,道:

“那么,王军哦不对,罪臣王孝德缉拿,谁来接手振武军?”

王仁杰淡淡道:“自然就是我了。”

六人面面相觑。

等到有人取来笔墨,那人签字之后,王人杰拿过其中一份交给身后的徐少华,道:“你现在就带人走,回鄯州交给隋王,我留下收拾残局。”

徐少华点了点头,就这么带着十来个人押着王孝德离开。

李琩趁着这个机会,直接拿走了振武军,王人杰也被任命为振武军使,李琩是完全有这个权利的。

因为振武军的编制少,像临洮、镇西、河源这种主力,李琩肯定没办法夺权,这三军的兵马使级别太高了,不犯错的情况下,李琩动不了,当然了,也不会动,人家又没有害他。

王人杰接下来,就要与军中的一些将领深入交流,方便他能尽快接手振武军。

他以前是盖嘉运节帅府从六品的衙内副将,对于军务熟门熟路,五十个河西兵里面,也就他有能力独掌一军。

虽然他的第一道命令,便是禁止任何人外出,但是毛俊还是找机会偷偷溜走了,人家毕竟是参军,找借口出去,底下人也是不好拦的。

等到王人杰顺利接管振武军之后,韦光乘那边会给他补充两千人,那两千本来是答应给镇西军与安人军的,眼下肯定是先紧着李琩。

这就叫人情世故。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