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三五七言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三十九章 三五七言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两人的第一番曲词对决,是七言对六言,清平调对田园乐,第二番,变成了五言对七言,边塞对边塞。

如果说第一番,李白靠着超神的技法赢了一筹,那么第二番,无疑是难分伯仲了。

两人的边塞诗,都是非常的通俗易懂,雅俗共赏,而且无论技法、比喻、写实、引用等等都是登峰造极。

绝对的上乘之作了。

牛逼就牛逼在,两人都是临场发挥,可见脑子转的非常快,都是诗赋一道绝对的天才中的天才。

今夜的宫宴,王之涣和王昌龄也在场,往年肯定没他俩的座位,但是今年加设了数百坐席,自然可以混到一个。

“裴夫人方才的提议,是四人共论,臣以为,王昌龄之‘秦时明月’,王之涣之‘黄河远上’为榜首榜二,王维次之,李白再次,”韦陟朝看台上的李隆基道。

刚才李隆基在询问众卿看法,大家也都一一发表了意见。

其中榜一榜二没有悬念,就是王昌龄和王之涣,剩下的李白和王维,则是比较接近,有人看好李白,有人看好王维。

大家也没有偏倚任何人,都是发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王昌龄的秦时明月确实太绝了,给人的是一种空前的震撼,而且是出自人家的诗集,可见是精雕细琢之作。

如果没有这首秦时明月,那么王之涣的黄河远上,无疑是目前边塞诗顶峰之作,可惜两大神品同期相遇,为当下的大唐诗坛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

这就是为什么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被誉为“一词压两宋,孤篇盖全唐”,因为人家展现出了一种全新的技法,为后来者提供了巨大的参考价值。

今晚的宫宴上,最不缺的就是文学大家和诗赋大能,所以对于李、王这两首新诗的品评,极为消耗时间。

大家都在认真的分析和琢磨,其实也在学习,毕竟两人展现出了超高的诗赋造诣,让很多自诩为诗词行家的大佬,也是自惭形秽。

宫宴上,议论之声从未停下来过。

王昌龄和王之涣就坐在一起,两人也在交头接耳,议论着李王的诗。

其他人都将他们俩的作品定为第一第二,但是惟独他们俩不这么想。

只有行家,才能看出其中的玄妙。

“作诗,需神游天地,俯瞰宇宙,福至心灵之下,凭机缘抓取那一丝真髓,所以名篇大多为妙手偶得,方能浑然天成,”王昌龄感叹道:

“我那篇秦时明月便是如此,置身于幻境之中,神游于天地之外,方有灵光一现,李王急促应制,能出这样的大作,吾所不及。”

王之涣非常认同,点头道:

“确实如此,临时起意本就偏离诗道之奥义,惟有独得胸衿,究其妙旨、方成入神之作,我们需要的是忽然间的豁然开朗,恍然之下的大彻大悟,二人之应制没有堆砌溢词,通篇俗语,难度太大,我亦不能及。”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单从四首诗来评价,严挺之的排名没有问题,但是从人的角度来评价,李王其实更胜一筹。

因为应制,本就难度极大,所以才造成了多为堆砌华丽辞藻,大数人看不懂的无聊诗篇,没有一点值得传颂之处。

但是两人今天在灵感被动之下,即兴创作出两首通俗大篇,其水平实际上是要超过二王的。

关于两首田园诗,孰优孰劣,看台上争论不休,许多大儒也是纷纷下场讨论,可见确实是难分伯仲。

李隆基也不着急,因为现在肯定不是判输赢的时候,那样会给二人接下来的应制造成心理压力。

所以他抬了抬手,场内瞬间安静下来。

“朕很欣慰,在今夜的上元宴,能见到我大唐最负盛名的两位诗家大才即兴斗诗,为节庆之日,增添新趣,也彰显我大唐诗歌之盛,前无古人,”

李隆基起身朝着看台下方道:“等贵妃回来,便为你们设第三题,赐酒,朕为汝二人贺,也为大唐诗歌之兴,贺!”

两人赶忙举杯起身:“贺圣人,贺大唐。”

接着,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

裴迪眼下已经悄咪咪的摸到李琩一旁,一脸兴奋道:

“两篇田园,定是王维赢了,虽在伯仲之间,但王维这一次咏人了,诗内咸阳侠少、羽林郎更显英武之气,比李白的胡马客,更易被大家认可。”

盖擎对于这番话就不认同了,因为边关冲锋陷阵的,很多都是新融入大唐的胡人、羌人、西域各国人,是一支混合军团,但战斗力一点不受影响,因为这些外族人是真卖命。

而李白诗中的咸阳侠客、羽林郎,到了边镇那都是官,不是说他们不好,而是因为他们只是少数。

李白咏多数,王维咏少数,在盖擎看来其实都一样,但是裴迪的话让他有点不舒服,觉得对方看轻军士而重将官。

“不能以这样论吧?”盖擎皱眉道:

“虽然我也觉得王维此番略胜一筹,但绝不是赢在咏人上面,而是英雄气,李白则是江湖气太浓,两相比较,难免让人觉得落了下乘。”

这就是各人有各人的看法,盖擎本身也会写诗,水平放在凉州,应该也还算凑活,但是在长安,就显不出他来了。

裴迪呢,门阀出身,家中子弟如果从戎,就是走的王维诗里这条路子,所以两人的看法有分歧,是非常正常的。

正好代表了平民与贵族之间的阶层观念。

李琩制止了二人争执,朝盖擎道:

“各有长短,王维在第一局吃了亏,第二局算是找补回来一些,今天在座的,谁能与胡马客共情呢?又有几个人去过边关呢?但是见过京师侠少的可不在少数,所以王维这一局,肯定是赢了。”

盖擎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主看台那边,贵妃回来了,不过人家这次又换了一身装扮,从朱红色改成了杏黄色的礼服,这个颜色就符合贵妃制了。

在与李隆基私语一番后,杨玉环点了点头,接过姐姐递来的金花笺,在上面题了一行小字,由杨玉瑶交给李白和王维。

李隆基眼角的余光瞥到了那行字,微微一笑,假装不知道。

这便是第三题了。

金华笺上的那行字非常简单: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这是出自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的千古名句,描述的是爱情。

那么杨玉环的意思很明了,让他们两个作一首爱情诗,千古诗歌永远都绕不过去的一类题材。

爱情诗的发挥空间就比较大了,你可以描述别人的爱情,也可以描述自己人,你可以描述离别相思,也可以描述炽热情爱。

总之,爱情诗,非常考量一个诗人的功力,因为在他们之前,牛逼的神作太多了。

每一个诗人都绕不开爱情诗,所以名篇辈出。

李王二人对视一眼,虽然一句话没有说,却非常有默契,这一次由李白先来。

这小子又是脱口而出:

“秋风清,秋月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草!

王维差点吐血,他怎么也没想到,李白能作出一首完全出乎他预料,完全不在他情感范围之内,两句写景,最后一句咏情的超级神作。

你特么的脑子是怎么长的?

通篇没有一个字描述爱情,但是通篇读下来,又偏偏是绝美的爱情。

牛逼啊!

赋诗,是不受约束的,也不应拘泥于当下,别看眼下是春天,人家照样可以写秋天,诗是充满了想象力的文体。

不受局限的诗,才能最大限度的将诗人的才华完全发挥。

既然是写相思之情,那就不能是春天,春天和相思联系不到一块去,只有孤寂悲凉的秋天,最适合带入情境。

所以李白选秋天,没有一点毛病。

赞叹之声连绵不绝,李白算是彻彻底底露脸了,如果以前只是名声在外,那么现在就是谪仙当面,今年长安的诗词一道,注定要活在李白的阴影之下。

“这个李太白”杨玉环读完这篇极短的小诗之后,也是瞠目结舌。

她读过的诗不少了,但还是第一次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神作降世给她带来的震撼。

诗歌,因为是科举的主考项目,被天下士子尊为正道中的正道,那么贵族阶层自然也将诗赋看的无比重要。

诗词大家,在任何地方,都非常有尊敬,杨玉环眼下对李白的敬重,便犹如黄河之水,连绵不绝。

“他太厉害啊好一个此时此夜难为情,臣妾要哭了,”杨玉环已经是掩面而泣。

李隆基也是赞叹点头:

“古无此体,朕还没见过这样的诗体,这应该算什么?”

贺知章听到此话,赶忙起身道:

“三字为第一句,五字为第二句,七字为第三句,应做三五七言。”

“好一个三五七言,此体自太白始,”李隆基赞叹道:

“诗家之幸,此子确为诗赋一道之伟男子也。”

玉真公主此时已经为王维担心了,因为李白这一首带给人的震撼,仍在所有人的内心流转回味。

确实是绝美,太厉害了。

王维眼下多少有点气馁了,就像是望见了一座高山,而自己犹如暮年老翁,难以攀登。

他本来已经没有争胜之心了,常年禅修,心境淡然,今夜难得被李白挑起了争胜的欲望,如今也在一点一点消失。

无欲无求,无牵无挂,王维在不经意间,进入了佛家无我无形的大自在境。

一点禅机将至。

王维闭上双目,想起了自己的亡妻,缓缓开口: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李白瞬间一愣,一口老血卡在喉咙,差点喷将出来。

简简单单二十个字,将相思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不愧是宫廷咏诗第一人。

宫宴上的所有人,又震憾了。

除了李琩,因为李琩从后世了解,这首相思,不是还有一个名字,叫《江南赠李龟年》吗?

现在就给出来了啊?王维脑子里此刻在思念谁呢?他老婆是博陵崔啊,也不是南方人啊?

也许是因为王维去过江南吧。

就在王维的原来的坐席那边,已经有一位男子泣不成声了,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看模样应该是非常的伤心。

中书省右补阙崔兴宗,王维的小舅子,王维的亡妻,就是他的亲姐姐。

“江南人将红豆呼为相思子,传说有一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作红豆,”李隆基感叹一声,朝着身旁的杨玉环道:

“这个王维,自此篇之后,再咏红豆者,当以此篇为压卷,朴素无华,和谐柔美,实为佳品中的佳品。”

在座的所有人,也都在议论着王维这首新篇,今晚对于大家来说,无疑是一场文学盛宴,每一个人都全身心的参与进来,以至于今晚的上元宴,酒水会省下不少。

但是玉真公主不高兴,她与王维相识极早,那个时候王维还没有娶妻,但是自从王维结婚后,玉真公主能非常清晰的感觉到,王维那颗心都在妻子身上。

我何负于他?为何如此待我?

这首相思,是个人都能猜到,是王维写给亡妻的,因为王维的爱情其实比较单一,除了老婆就是玉真,没有其她人了。

玉真公主还活着,两人眼下经常见面,别墅距离也不远,肯定不是思念玉真啊,那就只能是亡妻了。

今晚宫宴,与往年完全不同,成了李白和杜甫的二人转,所有人都在围绕着两人的诗篇探讨议论。

大家都希望能圣人能继续出题,考量二人,从他们身上压榨出更多的传世佳作。

但是呢,时间不够了,再有大半个时辰,灯会游行就要开始了,那是圣人与民同乐的庆典,不能忽视。

虽然很多人,希望忽略掉这一步,继续聆听李王二人的大作。

那么李隆基在高力士的提醒下,为了节省时间,令李王二人各做三首上元应制。

而两人关于这个题材,私下早有准备,所以很快,六篇新作便问世了。

李白其一:

初逢雨露欠蓑衣,幸避风波驻石矶。

正法岂能兴六耳,妄寻只得闻天威。

蓬莱有乐兴庆盛,玉阙来朝瑶池归。

敢问玄元君可在,只言心正见门扉。

其二:

上元夜望长安道,火树银花满地红。

玉辇金舆游仙阙,龙飞凤舞迎仙仗。

万国衣冠拜冕旒,四海笙歌颂圣年。

愿将此夜清光远,普照人间共月圆。

其三:

上元灯火映天红,月满人间夜色浓。

玉宇琼楼开盛宴,仙凡共乐此宵中。

金龙舞袖翻云起,彩凤鸣歌绕日融。

李白醉来诗兴发,挥毫泼墨赋苍穹。

星河灿烂如珠落,火树银花不夜城。

愿得长如此夜景,年年岁岁乐升平。

千门万户团圆意,笑语盈盈暖意生。

天子垂裳观万象,黎民共庆太平情。

醉眼朦胧望霄汉,遐想天外有仙踪。

愿携美酒乘云去,直上青天揽月宫。

王维其一:

斜汉迢迢金屑点,蟾宫皎皎映天河

千灯倒作开元曲,新酒犹吟婆娑歌

帝阙巍巍逢月御,炊烟袅袅有星娥

今宵暂住闻时鼓,元夜几声喜庆锣

其二:

长安灯火辉煌夜,万国衣冠拜冕旒。

玉辇金舆出凤阙,仙音飘渺入云楼。

银花火树连天际,锦绣未央舞不休。

圣主恩泽如春露,普降甘霖润九州。

其三:

上元灯火映长街,月色清寒照玉阶。

火树银花不夜天,人间仙境共相谐。

宫灯万盏照深宫,乐舞声声绕画梁。

天子垂帘观盛景,黎民欢庆乐未央。

远山淡影入云霄,近水楼台映碧霄。

王维诗中寻意境,清幽淡雅自逍遥。

禅心静谧观世态,诗意盎然赋今朝。

上元佳节祈丰岁,国泰民安福星高。

(六篇分别来自三位书友投稿,每人一千元版权费,付款截图在书的评论区置顶)

这六篇,就是纯纯的应制了,完全靠堆砌辞藻,诗绝对是好诗,只不过在场之人,没什么兴趣了。

李琩都开始打哈气了。

也是,人的脑子也需要歇一歇的,逼死李、王,他们俩今晚也未必能再作出名篇了,指望在一个固定的环境下,写出不同风格的名作,那也太难为人了。

两人今晚的表现已经足够精彩,那么明显有糊弄嫌疑的六篇应制快速完成,也给基哥留下了评判的时间。

三省六部、弘文馆、集贤殿书院、史馆、翰林院、国子监、秘书省一干大臣全都参与进来。

而其他人,则是在等待着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你没有押宝,是体会不到当下这种紧张的心情的。

正如你没有买彩票,看球也就不会激动到哪去。

盖擎以前也玩过这么大的,但没有像今天这么紧张过,因为他的身心参与进来了嘛,此刻脑子里还时不时的回忆起李王的那两篇相思。

他觉得,应该是王维赢了。

在长达半个小时的议论过后,集贤殿大学士蒋将明宣布了结果。

第一局,李白的咏花胜出,第二局,王维咸阳侠少胜出,第三局:王维的红豆胜出,后三局为平平平。

那么王维便以两胜三平一负,侥幸胜出。

李琩身边的所有人,今晚可谓收获极丰,因为大家押的都是王维。

没办法,王维的水平是深入人心的,李白现在名头确实大,但还是盖不过王维,他需要更惨一点,到那个时候,王维只能在他屁股后面吃灰了。

别以为屁股后头吃灰很丢人,巅峰李白,绝大多人都看不到人家的屁股,他的屁股后面只有两个,王维和杜甫。

“我得回去睡觉了,”李琩长长的伸了个懒腰,站起身来。

张盈盈顿时一愣:“灯会还未开始,上元夜睡觉,亏你说的出来。”

李琩笑了笑,扭了扭脖子,就这么离开宴席,返家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