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家父李隆基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干净着呢

家父李隆基 第二百三十四章 我干净着呢

作者:圆盘大佬粗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5:12 来源:平板电子书

这次去鄯州,李琩肯定是要准备一套班底的。

这是惯例,相当于组建最高作战指挥部,行军总管府,也可以叫做司令部。

这里面用人,要用有用的人,会打仗的就不要选了,你带着他们去陇右,盖嘉运和皇甫都会乱想的,咋滴?要夺军权?

裴耀卿曾经建议李林甫,让李琩带上盖擎走,他也是过于关心战事而忽略了一个大问题,盖擎本来就是人质,你怎么能将人质带走呢?

基哥怎么可能同意?

副总管有了,王忠嗣挂名是非常合适的,因为朔方振武军郭子仪在陇右,那么朔方老大挂名副总管,代表着朔方对西北的应援。

剩下两个重要职位,就是总管府长史和行军司马,这两个位置,历来都是招募高官临时充任,其作用相当于总参谋长和政委,是要辅佐大总管掌控整个战局的。

但是这一次李琩的任务,不是要全面接收军权,是要将两条河水引到一块去,那么他需要的就不是军事方面的专家,而是人际关系方面的能手。

招募人,也得跟人家说好话啊,不是我打个招呼,你跟我走这么简单。

人家不乐意去,出工不出力,你也没招。

只有一天时间,所以李琩直接带着人骑马离开王府,一路上扬鞭驱赶人群,节约时间。

他的第一站,是一个他从未拜访过的人。

“信安王宝刀未老,您的精神看起来很不错啊,”

李琩被管家迎入郡王府,而发须皆白的李祎,正蹲在前院的花圃中,将一层层包布从一颗桃树的躯干上解下来。

天气转暖,没必要再裹着了,冻不死了。

“稀客稀客,”

李祎将解下来的布条重新卷好,以备来年再用,然后便搓了搓手,指了指院内正架好的一口大汤锅,笑道:

“如果隋王时间充裕,就搭把手吧。”

李琩本来是想拒绝的,我时间真的不宽裕,但是人家话都说出来,你不搭把手也不合适。

红土垒砌的临时灶台下面,已经点火,噼里啪啦的木柴燃烧着,渐渐的,已经将大铁锅内的清水煮沸。

宋朝以前做饭,老百姓主要还是用陶制的炊具,而王公贵族们在魏晋南北朝以前,主要是铜制炊具,唐朝时铁制炊具逐渐开始在贵族圈普及。

即使眼下,军中用的锅也不是铁的,是青铜,也就是我们熟知的釜,釜底抽薪,破釜沉舟,说的就是这玩意。

铁在大唐是稀缺品,能用的起铁锅的都是有钱人,有钱人特别喜欢用铁锅,因为受热快,受热均匀,硬度还高,当然了,价格也高。

拥有大铁锅的人,绝对是非富即贵了。

既然他都答应了,立即便有仆人过来,给李琩系了一条围裙,然后李琩便来到案板边上,帮着李祎清理一只刚宰杀的羊羔。

贵族子弟不会杀猪,不会杀牛,不会杀鸡,独独会杀羊,因为羊是他们最多食用的肉食,一般出去游猎,都会带上一两只羊,避免猎不到任何猎物,没有吃的。

李琩撸起袖子,帮着李祎翻过羊的身体,然后注视着李祎极为熟练的剔骨下刀。

一块一块猩红的羊肉被扔进锅里,然后盖上一层木板做成的锅盖。

一切完毕后,李祎手里拿着小刀,在一旁剔着双臂上黏上的羊脂,缓缓道:

“隋王内心焦急,但却没有表现出丝毫,你是真的沉得住气啊。”

李琩笑道:“信安王怎么知道我很着急呢?”

李祎笑了笑,拿来一块抹布,边擦手边说道:

“你进来的时候脚步很急,当我让你帮忙后,又显然有过犹豫,我一直在等你主动说,结果最后还得是我主动来问,说吧,陇右是不是出事了?”

李琩点了点头:

“倒是瞒不过您老人家,局势不利,石堡城外频频受挫,随着时间推移,贼军加固石堡防线,夺回来会付出更大的代价,积石城除了卫如精锐之外,还有渔海、游弈、来谷、凤堡四支禁卫军,形势堪忧啊。”

听到这里,李祎眉头一皱,找了一条凳子坐下,皱眉盯着灶火,沉声道:

“我算算,大概二十三,不对,二十五年前,吐蕃在我藩镇将士面前,只有挨揍的份,那个尺带珠丹屡战屡败之下,向我大唐求和,名义上是求和,其实是韬光养晦、卧薪尝胆,趁着两边修好的空档,将吐蕃各地的户籍、税收、兵籍收归中枢管理,设红册木牍备案,同时减免税赋,裁撤冗员,仿照旧魏府兵制,建立‘五如六十一东岱’的兵民合一军制,从那之后,老夫便明显的感觉到,后来的贼军跟以前不一样了。”

“更为凶悍,更加难以应对,”李祎脸色凝重道:

“这一次,算是吐蕃真正的一次厚积强发,那个慕容阿波谒,老夫认识,吐谷浑人,懂中原官话,是靠着金城公主上位的,老夫本来以为,他都做到小贡论了,说明尺带珠丹对他是非常信任的,不过如今看来,是被人家给借机除掉了,那么吐蕃内部的亲唐派算是彻底土崩瓦解,今后十余年甚至数十年,我们将不得不面对一个满是敌意的番邦。”

说罢,李祎抬头看向李琩:

“改元之年,不是不能输,胜败乃兵家常事,但是这一次,我们确实输不起,输了,他们的胆子就会越来越大,朝廷对西北的援助也会越来越多,一旦拖垮财政,大事不妙,隋王来找我,是想让我给你出出主意?”

李琩摇了摇头:“本意是向您借一个人,不过眼下,确实希望能够聆听信安王教诲,您老是一代名将,如果陇右有你坐镇,不至如此。”

李祎苦笑着摆了摆手:“一代新人胜旧人,没听说过后来者会比前面的差,老夫不过是侥幸,遇到的是一个尚未成熟的尺带珠丹,这么说,圣人要让你去陇右,节制他们两个?”

李琩点了点头:“悄悄的走,自辟幕府。”

李祎笑道:“那我知道你找我要谁了,买一赠一,给你两个,三郎比之大郎更为睿智沉稳,他们与你一起去。”

李琩来借的人,正是李祎的嫡长子李峘。

为什么要从信安王府借人呢?因为臧希液七兄弟的爹,是上蔡县开国侯臧怀恪,就是臧怀恪将牛仙客推荐给了李祎,而臧怀恪也是李祎带出来的。

皇甫惟明,曾做过李祎的帐内,也就是侍卫,杜希望曾经是李祎的下属,石堡城就是李祎十三年前攻下来的,以前是吐蕃的,叫做铁刃城,随后李祎在城内也设立了一支振武军,主将是他的侍卫王孝德。

也就是说,如果不是李祎八十了,他坐镇陇右的话,陇右是没有派系的。

皇甫惟明被各大派系掣肘,这些派系,其实就是信安王派,李祎不死,这样的局面就无法改变。

但是李隆基也不会在李祎还活着的时候,拿人家以前的下属开刀,何况李祎一直在尽量淡化与陇右各镇的关系,否则基哥不放心。

为什么需要人家的长子李峘(huan)呢?因为李峘从六岁开始,就跟在李祎身边,李祎所有的部下,人家都很熟悉,他如果跟着李琩去陇右,就代表了李琩获得了信安王的支持,便于李琩收归陇右各派。

而李峘眼下,是工部的屯田郎中,人称南宫郎,本该有更光明的前程,但是被他爹给拖累了。

当然了,人家现在的级别也不低,只不过是偏离了从前的专业,改行走农业路线了。

至于李祎捎带送上的三子李岘,那就更牛逼了,眼下只是太子通事舍人,东宫的官,见不到太子,就是挂个名。

但是历史上,这小子超级牛逼,简单一句话概括:进了凌烟阁。

“多谢您老了,你这里还有没有举荐的人选,我一定慎重考虑,”李琩诚恳道。

李祎想了想,但还是摇头道:

“你自己辟易吧,不必带的太多,多也无用,冲锋陷阵的又不是他们,带的人太多了,盖嘉运和皇甫心里会不舒服,会觉得你们想要凌驾于他俩之上,藩镇有一个毛病,就是对功劳看的特别重,有些地方甚至不惜杀良冒功,你这次去,打赢了不能抢功,打输了还要担罪,所以记住了,不论打多久,打不赢,就不要回来,不管用什么借口拖延,都不要回来。”

李琩点了点头,朝着李祎郑重其事的揖手行礼。

人家能跟他说出这句话,那是相当够意思了,因为李祎是太子党。

李琩这次去西北,太子党都盯着他呢,一旦输了必然往死里搞他,基哥那时候也不一定维护,天下士子也会觉得李琩有罪,可以说从上到下,都容不得李琩失败。

李祎这是给李琩提个醒,无论打多久,赢了才能回来。

这差事给谁都难干,唯独给李琩,是最容易的。

因为盖嘉运。

历史上,石堡城是盖嘉运丢的,这一世,盖嘉运也同样决定了石堡城的命运

晌午的时候,宫内的宴场已经开始布置了,流水席。

去年的上元节,李琩是坐在龙池湖面的廊桥上面,这一次他的座位,严谨了很多,在嗣王堆里,隶属宗室外戚席位。

他已经在李祎那里,见过了李峘和李岘,兄弟俩已经开始做准备,他们倒也乐意去,权当是故地重游,毕竟他们俩憋在京师也很多年了。

这俩人因为是宗室成员,加上官职也不低,担任长史和司马是合适的。

至于其它总管府成员,李琩选择了元载、张巡、吕諲三个人,其他的,就是像郭子琇、裴迪、严希庄等自己人了。

选择元载,可不是故意恶心王忠嗣,单纯的就是为了结交一下,这小子冒头是无法避免的,基哥一定会给王忠嗣这个面子。

至于张巡,眼下是太子通事舍人,但其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之高,是忠臣的代名词,有“男儿生不为韦孝宽,死则为张巡、许远”的说法,安史之乱最大功臣之一,挡住了叛军下江淮的路线。

此人是去年中的进士,李琩从卢奂那里的名单上见到过,一直想找个机会认识一下,可惜人家被分到了东宫,那就不方便了。

不过这次李琩可以随便选人,那么自然不想错过这个可以结交的机会。

吕諲嘛,我们可以将所有姓吕的,都看做高力士的亲党,留此人在身边,是代表李琩光明正大,在西北做了任何事情,都不会瞒着基哥。

这种人是必备的,你不能等基哥给人安插一个,要主动请人家进来。

李琩抵达兴庆宫的时候还没有到傍晚,今夜是举城狂欢,通宵达旦,傍晚只是开始。

有资格参加夜宴的,基本都来的差不多了,眼下还没有开席,但是大家面前的长几上,都准备了甜点和果脯,已经边吃边聊了。

像今天这样的场合,是一些有野心的小官们最喜欢的,因为也只有今天,他们才能见到可以帮助自己升迁的贵人,平时你连人家大门口都进不去,今天却能亲自敬人家一杯酒。

所以李琩可以看见,四处溜达的,级别都不高,因为他们在寻求机会。

“来晚了来晚了,”

张盈盈在内侍的安排下,坐在了李琩隔壁,笑呵呵的朝韦妮儿打了个招呼:

“听说三娘有身孕了,今夜可不要饮酒。”

韦妮儿笑道:“一两杯无妨,总是要敬贺圣人的。”

郭淑没出月子不能来,韦妮儿和杨绛都来了,但是杨绛被杨玉瑶给叫走了,眼下在花萼楼帮着贵妃整理礼服。

张盈盈自然是跟着她爹妈来的,但是张去逸夫妇的位置更高一点,就在玉真公主下手,他们完全是吃了窦淑的红利,而且还能吃很久,至少能吃到李隆基死的那一天,毕竟窦淑养育了李隆基,可没有养育李隆基的儿子。

张盈盈本可以跟着爹妈混个好座位,但她故意调到了李琩这里,因为她要让人知道,她跟李琩就是暧昧,就是不清不楚。

换做以前,她肯定是豁不出去的,但眼下名声早就臭了,反正也没人敢娶她了,也就不在乎了。

“怎么没穿道袍呢?”李琩挑眉道。

张盈盈笑了笑:“因为不好看,怎么样,我今夜这一身还算庄重?”

她今晚穿着一身湖水绿的襦裙,酥胸半遮,挂着披肩,并没有挽起发髻,所以看起来,仍像是一位少女,而韦妮儿嫁人之后,已经盘发了,明明年龄比张盈盈小,但看起来似乎她更老。

她也听出张二娘语中的挑逗意味,但并不怎么当回事。

一来,她和张盈盈很熟,知道此女的本性就是个浪骚货,再者,她虽然是孺人,但也是妾,妾不是不能吃醋,是不合适吃醋,因为妾没有资格管丈夫沾花惹草,能管的那是妻。

韦妮儿不能越俎代庖,毕竟郭淑是个小心眼。

如果郭淑今天在场,也许一个“滚”字,就已经说出口了。

“你又发浪了,也不看看今天是什么场合?”韦妮儿还是忍不住道:

“你坐在这里本就不合适,那么多双眼睛看着,你最好收敛一些。”

张盈盈笑了笑,挪了挪屁股靠近韦妮儿,然后附耳小声道:

“我与隋王早有肌肤之亲,你不知道吗?”

韦妮儿脸色一变,眼角余光瞥了李琩一眼后,没有作任何反应。

我是不会治你的,你就继续骚吧,等郭四娘出了月子,看她怎么收拾你。

韦妮儿也侧过身,附耳过去道:

“除了我家郎君,你还被谁插过?”

“就他一个,放心,我干净着呢,”张盈盈同样附耳道。

两人的窃窃私语,都在保证不能被李琩听到,虽然她们俩是塑料姐妹情,但表面上也算是闺蜜。

不能忽略的一点是,韦妮儿虽然是孺人,但她本不该是孺人的,人家是大家嫡女,本该是正妻之位,她比张盈盈在长安,更吃得开,在贵妇小圈子里,地位也更高,郭淑是比不上的。

“你真是个骚货,”韦妮儿低骂一句。

张盈盈反驳道:“站着说话不腰疼。”

去年兴庆宫改修过,实际上太极、兴庆、华清,工程就没有断过,只是分大小而已。

今年又是改元之年,所以这次宫宴,是历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场地越来越大,可以容纳更多的人,再者说,可以挤一挤嘛。

今年的座位,除了宗室外戚中枢高官之外,剩下的座位都是紧挨着,三五桌联排,旁边只留下可供两人交错的步道。

李白的座位很偏僻,坐在了一些乐工、棋手、杂匠等不入流的群席当中。

这样的安排没毛病,因为李白是四民之末的商,户籍叫做良人,人家焦遂,叫做坊郭户,城市户口。

他现在也就只能跟焦遂坐在一起了,与身旁的其他人实在是聊不到一块去啊。

“不要再喝了,莫要误了正事,”焦遂一把夺过李白手中的酒碗,道:

“你今晚是要大显身手的,现在已经喝这么多,待会圣人当面出了丑,贺监脸面何存?”

李白微笑抚须,重新将酒碗拿了过来,道: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我呀,越饮越清醒。”

诗,不能简单的从字面意思去理解,李白眼下也见不到山花开,也没有喝醉打算睡觉,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李白这是借用自己的旧诗告诉焦遂:你不用管我。

他郁闷啊,天纵之才,自视又高,今晚是要奉制做诗的,却坐在这么一个犄角旮旯,圣人传唤他的时候,恐怕跑至圣人面前,都需要很久。

而他知道,王维的位置,一定很靠前。

他们两个神交已久,共同的朋友也很多,本该成为惺惺相惜的好友,直到他在驸马张垍的引荐下,寓居玉真公主别馆,也就是说,他过夜了,还不是一天两天。

他那个时候真不知道王维和玉真公主的关系,而张垍也是不怀好意,看李白长得帅,拿他交好玉真公主。

是真的帅,比王维帅多了,玉真公主那个时候正值旺盛期,见着帅哥也是春心荡漾,具体她跟李白有没有发生关系,不知道,但绝对非常暧昧。

不暧昧的话,这一次也不会再次举荐李白,还冒着让王维吃醋的风险。

女人的心啊,殊不知人家就是要让王维吃醋,堂堂诗仙李太白,总是做为工具人出现。

李白有首诗叫做《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后世很多人猜测,这个卫尉张卿,应该是玉真公主的丈夫,因为玉真公主有两个儿子,都姓张。

实际上,这个卫尉卿是指张垍,张垍那个时候就在卫尉寺。

焦遂也是无奈的摇了摇头,看着李白一碗又一碗的鲸饮入腹,他打算待会再劝,毕竟他知道李白的酒量,距离醉酒还远着呢。

周围的乐工杂匠,压根不知道这是李白,所以只是觉得这个人真能喝呀,模样也是俊俏的有点过分,还有点目中无人的感觉,所以也就没人过来跟李白搭茬。

是的,李白确实目中无人,因为他的志向远大,从很早时候直接入京给张说投行卷,就能看出人家是有抱负的。

他自视为治国经纶之才,但张说那是什么火眼金睛,一眼就看穿:你不是。

但又觉得李白却有诗才,于是甩给了儿子张垍,儿子呢不珍惜,当男宠送给了玉真公主。

所以李白的《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其实就是在暗讽张垍不识货。

与此同时,本来忙里忙外的王维,今天也推掉了所有差事,如老僧入定般,禅坐于席。

大家知道他今晚有正事,所以没有一个人过来打扰,但是暗地里给他加油鼓劲的人,相当相当的多。

毕竟王维是大家族出身,根正苗红,正统的宗门子弟,交游广阔,朋友也多。

他代表的,是当今国家队的最高段位,如果输给李白这个野路子,不单单他脸上挂不住,挂不住的人多了去了。

但是他一点信心都没有,因为李白的人,他是老死不相往来的,但是李白的诗,他视若珍馐仙品。

他深知,今晚若是发挥不好,五五开都没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