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隋末扬旌 > 第850章 决战河东(中、下)

隋末扬旌 第850章 决战河东(中、下)

作者:陈证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5: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霍邑县城东北的汾水边上,激越的战鼓声中,齐军和唐军展开了惨烈的大战,但闻炮声隆隆,沙尘弥漫,杀声震天,河边的黄土地被千军万马不断地践踏,浮土过尺,又被鲜血浇灌了一遍又一遍,形成了黑褐色的泥泞,遍地都是残兵断箭,尸积如山。

轰——轰——轰

齐军阵地后方的数十门火炮不停地轮番嘶吼,狂暴的炮弹从头顶上呼啸而过,狠狠地砸入唐军的阵形中,炸得人仰马翻,血肉横飞。

唐军的三千玄甲铁骑在损失了数百骑后,成功闯过了密集的炮火覆盖,继续以踏碎河山的气势一往无前地推进。

三千玄甲铁骑是李世民花费多年心血和无数金钱打造的,是制胜的王牌,也是他最后的底牌,如今他摊牌了,孤注一掷,不成功便成仁!

玄甲铁骑的威力坚不可摧,是无往不利的冲阵利器,任你铜墙铁壁都得在铁蹄下碾成齑粉。

眼看着这样一支可怕的铁甲怪物排山倒海而来,苏定方不由眼皮突突乱跳,额头上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如果是他来指挥,这个时候肯定会派出幽州铁骑与对方的玄甲铁骑以硬碰硬,抵消那可怕的冲势,但是作为主帅的李靖似乎没有这个打算,只见他面无表情地挥动令旗,一队举着巨盾的步兵方阵便冲了上去。

彭……

巨盾方阵与高速前进的玄甲铁骑狠狠地撞在一起,当场四分五裂,盾碎人亡,整个方阵不到十秒便土崩瓦解了,死伤惨重。

李靖面不改色,继续挥动令旗,又一个巨盾方阵迎着玄甲铁冲去,彭一声巨响,血肉横飞,结局差不多,但这次拦住了玄甲铁骑近半分钟,而玄甲铁骑的速度也进一步下降。

彭——彭——彭

玄甲铁骑一口气摧毁了五个巨盾方阵,速度终于完全慢下来,当撞到第六个巨盾方阵时已经有点撞不动了,作为前锋的数十骑战马甚至体力不支倒地。

而这个时候,更多的巨盾方阵从四面八方围上来,将玄甲铁骑团团围住,并且不紧不慢地往中间压缩。玄甲铁骑本来就笨重,转向不灵活,被不断地压缩活动空间后,更是无法抽身,陷入了极大的困境。

这时齐军的钩镰手纷纷冲上前,锋利的钩镰枪从巨盾的缝隙间伸进去,专钩马脚,一钩就断。被钩断马脚的铁骑接二连三地轰然倒地,而穿着重铠的骑士一旦落马,连爬都爬不起来,只有被宰杀的份。

如果说张须陀的八风营是步兵的巅峰,那么李靖所训练的步兵就是另一座巅峰,多年来的实战锤炼,李靖已经把各种步兵的战法摸烂摸熟了,并且将麾下的步兵锤炼得炉火纯青,能够得心应手地对付各类兵种和各种战法。

眼见势不可挡的玄甲铁骑竟然被困住了,苏定方松了口气之余,心中更是折服不已。去年被高不凡派到李靖麾下听命,苏定方还有点不以为然的,因为李靖这人太低调了,战功似乎也仅限于河东一带,皇上在幽营二州抢地盘时,李靖没份;皇上在河北扩充地盘时,李靖没份;皇上在中原逐鹿,大战李密和王世充时,李靖也没份;皇上平定江南江北时,李靖同样没份。

所以在苏定方看来,李靖跟徐世绩相比差远了,甚至还不如卢升,尉迟恭等人,但是经过大半年的相处,苏定方终于见识到李靖的强大,无论面对任何敌人,面对多少倍的兵马,李靖似乎都不憷,并且遇强越强,任何时候都稳若泰山。

这时,唐军阵中又冲出了两支轻骑,风驰电掣地杀来,显然是见到玄甲铁骑失利,所以前来解围。

李靖再次挥令旗,武大清所率的一千幽州铁骑立即冲了出去,迎向唐军的一支轻骑。那支唐军轻骑大骇,立即拨转马头绕道而走,不敢正缀其锋。

李世民面色铁青,李靖此人用兵太稳了,简直滴水不漏,想在他身上占点便宜实在太难了,没办法,只能一力降十会了,于是立即下令全线压上,以兵力优势来取胜。

一时间,唐军全线推进,但见漫山遍野都是厮杀的双方士兵,战场连绵十几里地,杀得沙尘滚滚,日月无光,二十多万人的大混战啊,那场面用什么语言来形容都显得有点苍白。

最终,玄甲铁骑还是成功突围而去了,但也损失了近千骑,不见了三分之一,这让李世民肉痛得直打哆嗦,不过,在唐军的全力进攻下,齐军也被逼退了数里地,死伤同样惨重。

这一场惨烈的大战一直持续到傍晚也未分出胜负,双方相隔两里地扎营休息,各自收殓袍泽的尸体,留待明日再战。

“总管大人,刚收到洛阳送来的消息,皇上已经拿下了函谷关。”苏定方拿着一份公文兴冲冲地进了营帐。

李靖闻言大喜,急忙接过公文阅了一遍,然后捋须微笑道:“太好了,难怪李世民急着决战,原来是函谷关失陷了。”

行军长史褚亮欣然道:“皇上总是能人所不能,不足一月便拿下了函谷关,李世民这下坐蜡了,分兵回救又担心遭到咱们痛击,首尾不能相顾,只好孤注一掷,妄想先全力把咱们击败,然后再回救潼关。”

苏定方眼珠一转道:“既然如此,不如咱们将计就计,假作不敌后撤,诱使唐军深入,拉长他们的战线,然后再伺机反击,反正李世民急于决战,即便明知是计也会选择追击的。”

李靖摇头道:“迟了,如果早几天得到消息,此计可行,但是如今敌我已处于角力的阶段,如系千钧于一发,险象横生,这个时候羊败,搞不好会弄巧反拙,弄假成真,一但兵败如山倒,则回天乏术也。”

苏定方闻言心中一凛,拱手道:“总管大所言极是,是属下考虑不周。”

其实这道理打个比方就很容易明白了,譬如双方拔河比赛,正处于僵持的角力阶段,双方都使尽了吃奶之力,这个时候,其中一方若自作聪明,稍稍松力假装示弱,无疑于把胜利拱手让给对方。

褚亮目光一闪道:“唐军今日白天作战勇勐,士气不弱,可见李世民肯定已经封锁了消息,三军将士仍未知道函谷关失陷了,总管大人可派人连夜将消息散布出去,定可大大打击唐军的士气。”

李靖点了点头道:“此计可行。”

“这个任务便交给我吧。”韩老实澹道。

韩老实即白云裳的生父韩清源,自从上次李靖遇刺后,高不凡便让韩老实一直留在李靖身边保护。

以韩老实的身手,潜入唐军营地撒传单还是轻易如举的,所以李靖点头道:“那便有劳韩兄了。”

韩老实现在是国丈,却不肯接受高不凡封赏的公职,所以如今还是白身,按照他自己说法,等高不凡一统江山,佛道两家化解争端后,他便携妻子白氏归隐,不再过问世事了。

第二日,旭日东升,血红的朝霞染红了东边的天际,而此刻的唐军营地明显起了微妙的变化,吃着早餐的士卒们交头接耳,低声地议论着,气氛诡异。

中军大帐内,李世民接过刘弘基逞上来的一张纸条,面色瞬间冷沉下来。刘弘基小心翼翼地道:“这些纸条是昨晚有人趁夜撒进营地的,末将发现后立即收缴了,但……消息已经在军中传开。”

李世民冷冷地大声道:“这只是齐军扰乱我军心的肮脏伎俩罢了,函谷关固若金汤,如今还牢牢控制在我军手里,根本没被攻破,尔等立即安抚各自的部下,若有私下议论者,杀无赦!”

一系列铁腕镇压的手段下来,军中再无人敢私下议论了,而且相当一部份老实人也相信这是齐军的阴谋,但心眼灵活的却开始浮想联翩了,而作为知情者的高层将领们,心里更是蒙上了一层不祥的阴影。

接下来,三军将士们吃饱喝足,双方的大战再次拉开了序幕,战况比昨日更加惨烈,更加血腥,不过这次齐军明显更多的采取守势,利用防御工事抵挡唐军的进攻。

很明显,李靖这是要以守代攻,以最小的代价消耗唐军的有生力量,毕竟时间对齐军有利。

李世民虽然明知李靖的阴谋,但也无可奈何,所以越打越是焦灼,急如热锅上的蚂蚁,催动三军不断地进攻,就像大海里的浪涛,一浪接一浪地拍向齐军的阵地,却又浪浪死在沙滩上。

此时此刻,齐军的阵地前已经血流成河,尸积如山,宛若人间炼狱。

“末将麾下的弟兄快打光了,恳请皇上允准他们撤下来休整。”将领郭子和来到李世民面前,红着眼乞求道。

李世民面无表情,手中腰刀毫无征兆地突然挥出,郭子和的脑袋便滚落在尘埃中,鲜血像喷泉一样喷得老高,浇了李世民一身。

李世民任由鲜血顺着脸颊滑落,神色冷厉地道:“后退者,死,扰乱军心者,死!”

四下一片凛然,鸦雀无声!

“殷开山,你接替郭子和攻击齐军右翼。”李世民沉声喝道。

殷开山凛然领命而去,一时间,唐军的攻势更加凌厉了,战斗也更加惨烈,齐军阵前的防线成了一个血肉磨盘,不断地将双方军士的血肉绞碎……

“皇上,xx将军战死!”

“让xx将军顶上。”

“皇上,xx将军中箭重伤!”

“让xx将军顶上。”

“皇上,殷将军连杀齐军十五人,阵亡。”

李世民顿了顿,目光望向侯君集,后者微红着双眼出列,神色悲愤地道:“末将请战,替老殷报仇去。”

李世民点了点头,侯君集正欲转身离去,前者忽然叫道:“且慢!”

侯君集顿住脚步,李世民沉声道:“活着回来!”

侯君集心中一暖,右手握拳用力捶打胸甲,转身大步走了出帐。

杀啊,杀啊……

唐军潮水般往前冲,齐军的箭如雨下,双方都杀红了眼,如今比拼就是耐力,比拼谁更不怕死,哪一方先顶不住退缩,哪一方就会一败涂地。

苏定方已经射断了三把弓,右手大拇指和食指缠上了绷带,但依旧可见鲜血渗出,双手由于脱力已经微微发抖,看着眼前的尸山血海,饶是他都心头震颤,这是他经历过最惨烈的战斗,没有之一!

李靖站在高处观察着整片战场,表情空前的凝重,李世民豁出去了,不惜代价,不惜人命,李靖的压力也如山大,如今齐军能调动的力量几乎都调动了,若唐军的进攻烈度再加强,齐军只怕就要顶不住了。

此刻的唐军阵营,李世民同样站在高处观察着战场的变化,他把能派出去的力量都派出去了,若仍然不能将齐军的防线击溃,那么后果会很严!

“——报!”

一骑快马风驰电掣般来到李世民的面前,后者莫名的一阵心季,强自镇定望向来使。马上信使滚鞍下马,满头大汗地跪倒在尘埃中,大声道:“临汾城被齐军攻破,请皇上定夺!”

李世民浑身一震,面色刷的由白变红,由红变紫,忽然一口鲜血喷了出来,身体摇摇欲坠,附近的亲兵大惊失色,急忙上前扶住。

李世民连吐三口鲜血,这才破口大骂:“屈突通误朕,该死!”

长孙顺德、张公谨、唐俭等人无不面色苍白,完了,齐军竟然不声不响地抄了大军的后路,这下麻烦大了,十几万大军人吃马喂的,每日消耗不知凡几,而临汾城正是离大军最近的后勤补给点,现在被齐军攻破,大军后勤一断,用不了几日,不用齐军来攻,自己就崩溃了。

“皇上,大势不妙,赶紧撤兵吧,再迟恐有全军覆没之危。”张公谨沉声道。

李世民又吐出了一口鲜血,红着双眼咆孝道:“屈突通这废物,朕给他一万精兵,竟然连临汾城都守不住,朕要杀了他——撤!”

李世民终究还是下达了撤军的命令,侯君集和长孙顺德两人负责殿后,数以万计的唐军沿着汾河谷道往西急急撤退。

“唐军竟然撤了?”苏定方松了口气大为惊讶,李靖同样十分错愕,但作为一名出色的将领,一眼就看出唐军的撤退并不是作假,所以立即下令追击。

正所谓兵败如山倒,任你再精锐的部队,一旦溃败,无法组织起有效的战线,就只有任人宰杀的份。

侯君集很勇勐,长孙顺德也很能打,不过面对势如勐虎下山的齐军,最终还是抵挡不住,一路且战且退,最终侯君集中箭身亡,长孙顺德被生擒活捉。

李靖率着大军一路追杀到临汾城下,发现城头上竟竖起了齐国的旗帜,仔细一看,发现是薛礼的将旗,这才勐然明白李世民为何突然仓促撤兵了。

苏定方惊喜地道:“敢情薛仁贵这小子竟拿下了临汾县城,可以呀,总管大人真是名师出高徒。”

李靖捋须谦虚了几句,心中欣喜万分,后生可畏呀,没想三个小将竟然给了自己一个大惊喜。

这时,临汾城的城门洞开,薛礼、韩小云和苗妸这三名小将打马冲了出来,径直奔至李靖马前抱拳施礼道:“参见总管大人。”

李靖难得微笑赞道:“干得好!”

薛礼三人喜悦地对视一眼,总管大人是个不苟言笑,而且十分严苛之人,想得到他一声赞扬着实不容易。

话说薛礼三人是如何拿下临汾县城的呢?

原来啊,韩小云和苗妸率小股轻骑不断地滋扰唐军的后勤队伍,把屈突通给彻底激怒了。屈突通此人就是个有勇无谋的莽夫,亲自率领骑兵出城,试图消灭齐军的游骑。

韩小云和苗妸故意把屈突通引往长平郡的方向,后者果然中计了,最终落入了薛礼的埋伏圈,力战后被擒,而薛礼乘机带人闪电袭击了临汾城,一举便拿下了。

听完三小将拿下临汾城的经过,苏定方也禁不住暗暗佩服,还有点羡慕,三人小小年纪便立下如此大功,端的是前途无量,尤其是薛仁贵这小子,潜力很大,日后只怕会成为年轻一辈中的领军人物。

李靖没有在临汾停留太久,挑选出精锐部队沿着汾河谷道继续西进追击,这一追便追到了绛郡闻喜县。

李世民这时终于稳住了阵脚,在闻喜县集结兵力死死抵住齐军,倒是勉强保住了身后的河东郡,但是,霍邑这场惨败,唐军的损失实在太惨重了,十五万大军只剩下五万余,足足不见了三分之二,消息传回去,关中大震,长安巨震,关陇士族人人自危,百姓惶惶不安。

河东郡身后就是黄河,黄河对岸便是关中平原,一旦齐军成功渡河,关中危矣,而以李世民目前的兵力,要长时间抵挡住齐军,很难很难!

果然,李世民很快就放弃了闻喜县,甚至放弃了整个河东郡,把残军撤到了黄河西岸,扼守黄河天险,与李靖隔河对峙,这才彻底稳住了阵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