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隋末扬旌 > 第849章 决战河东(上)

隋末扬旌 第849章 决战河东(上)

作者:陈证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5: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临汾郡,霍邑县。

李世民亲率十五万唐军背城结阵,与李靖所率的十万齐军对峙,战云密布,山河失色。河东地区目前是高齐和李唐之间的主战场,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和物资,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河东是双方决战的关键所在,而对李唐来说尤其重要,关乎国家的生死存亡,所以李世民才登基月余便不惜御驾亲征。

话说自从高不凡下令讨伐李唐后,李靖动若雷霆,迅速拿下了太原郡周边的离石郡、西河郡和上党郡,再加上前几年便占领的太原郡、楼烦郡、雁门郡和马邑郡,目前已然将大半河东地区收入囊中了。

当李世民亲率大军赶到时,李靖正沿着汾河谷道西进,攻打临汾郡,双方大军狭路相逢于霍邑县。

霍邑这个地方对李世民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当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沿着汾河谷道迅速突进,所打的第一场硬仗就在霍邑,也是李唐命运的转折点。

当初隋朝的虎牙郎将宋老生率隋军两万把守霍邑,适逢连日下雨,道路泥泞难走,唐军的后勤跟不上,又有传言称刘武周要伙同突厥进攻太原,李渊便打退堂鼓了,准备放弃进军关中,回师太原,是李世民跪倒在大雨中苦苦哀求了一日一夜,这才劝得李渊继续进军。

此后,唐军斩杀虎牙郎将宋老牙,顺利占领了霍邑,一路高歌勐进,杀到了河东郡,又在河东郡成功渡过黄河,进军关中平原,一举拿下长安。

所以说,当年如果李渊没有听取李世民的意见,而是回师太原,定然会错失入主关中的良机,也就没有后来的李唐了。

因此,霍邑这个地方是李唐命运的转折点,对李世民有着特殊的意义,而巧合的是,如今李世民又在霍邑这个地方对上了李靖所率的十万齐军,只不过攻守方已经逆转,唯一不变的是,这一战同样关乎李唐的命运,同样是李唐命运的一个转折点,若打赢了,可继续与高齐争锋,若打输了,那么李唐可能就要玩完了。

当年,命运无疑是垂青李世民的,但是这次,气运还会站在他这一边吗?

连日来,唐军和齐军已经短兵相接数战,彼此互有输赢,但伤亡都不算大,还处于相互试探的阶段,均没有使出全力。

李世民身经百战,这些年来更是越发的娴熟高明了,不过他也知道自己所面对的李靖是个怎样厉害的人物,所以丝毫也不敢小瞧,一直小心翼翼的,生恐一着不慎,导致满盘皆输。

此刻,唐军营地的御帐内,气氛空前的沉重,所有谋士将领都神色沉凝,因为就在不久前,李世民收到了一份八百里加急,函谷关竟然被齐主高长卿攻破了。

这无疑于一记晴天霹雳,噼在帐内每个人的头顶上,震得半天没回过神来,随即心头都蒙上了一层阴霾。

李世民面色冷沉如万年玄冰,关中平原以东有函谷关和潼关这两处关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以尽管得知高不凡亲率大军来攻,李世民都不太担心,只是安排了发小好友柴绍负责把守,而他自己则御驾亲征河东。

岂料正是他最放心的函谷关,竟然短短一个月不到就被高不凡攻破了,柴绍虽然不出众,但有姐姐平阳公主辅助,怎么会如此轻易就把函谷关给丢了呢?

其实不仅李世民想不通,就连长孙顺德和张公谨等人都想不通,平阳公主巾帼不让须眉,领兵的才能绝对不弱,麾下又有七万唐军,竟然守不住函谷关一个月?

“皇上,时不宜迟,立即分兵回防潼关吧,迟则恐生变。”谋士唐俭建议道。

潼关是关中的第二道门户,也是最后一道门户,一旦被齐军攻破,长安便完全暴露在齐军的兵锋下了,李唐江山有覆亡的危险。

李世民却摇了摇头,斩钉截铁地道:“分兵回防看似稳妥,却是取死之道,李靖巴不得朕这个时候分兵他顾。”

唐俭皱眉道:“可是潼关若被攻破……”

李世民打断道:“吃一亏长一堑,柴绍再如何不堪,潼关至少也能守个把月时间。”

长孙顺德点头道:“皇上所言极是,咱们现在分兵他顾极为不妥,以李靖此人的敏锐,肯定会趁机来攻,若河东失利,关中同样不保,还不如全力击败李靖再回救潼关。”

李世民眼底闪过一丝疯狂,斩钉截铁地道:“传令下去,明日——决战!!”

帐内众人均觉凛冽之意扑面而来,皇上不想再久拖不决,明日一战将会空前惨烈,即便是在场众人,估计也会有部份战死于沙场。

会议结束,李世民严令众将,不许将函谷关失陷的消息在军中传播,以免动摇军心,然后便回到寝帐,掀起帘子走了进去,当他看到跪伏在地毯上的杨氏时,脸上的冷硬和萧煞顿时柔和了些许。

“贱妾叩见皇上。”杨氏一身少女的打扮,发式也换成了少女小髻,看上去端庄娴雅,明眸弯弯,上唇微翘,跟未出阁时的长孙无垢越发的多了几分相似。

“谁让你打扮成这样的?”李世民冷冷地问道。

杨氏微微一颤,吃吃地道:“贱妾……以为皇上喜欢,贱妾这就换回来。”

“不必了!”李世民举步上前,伸手按在杨氏的头上,后者顿时便心领神会,撩起长衫的袍脚便埋头钻了进去。

李世民拄刀而立,合上了双眼。

……

长孙顺德往嘴里灌了一口酒,看着夜空中的星河出神。侯君集皱眉道:“杨氏是个不祥的妇人,自从皇上迷恋上此女,国内诸事不顺,明日就要决战了,皇上还耽于**,于战极为不利,不如趁早杀掉。”

长孙顺德摇了摇头道:“苦命人罢了,何必害她性命,明日瞒着皇上秘密送回长安即可。”

侯君集冷道:“明日送走,皇上后日又接回,非解决之法,长孙将军既不想作这个恶人,那便由本将来作这个恶好了。”说完转身往李世民的寝帐行去。

“君集不可鲁莽!”长孙顺德忙道。

侯君集置若罔闻,反而加快地脚步,长孙顺德皱了皱眉,连忙追上去。

“皇上可在此间?”侯君集赶到李世民的寝帐外,对着守卫沉声问道。

守卫还没来得及回答,帐帘已经被掀起了,李世民一边擦拭着刀身上的血迹,一边澹道:“君集找朕何事?”

侯君集的目光与李世民一对上,竟情不自禁地打了个寒颤,后面赶来的长孙顺德也打了个突,目光下意识地落在李世民手中的刀上,寝帐内分明有澹澹的血腥味飘出来。

“没……没事了。”侯君集垂首恭立。

李世民瞥了一眼长孙顺德,澹道:“没事就回去休息吧,明日会有一场苦战。”说完收刀归鞘,转身往帅帐大步行去。

这时,两名侍卫抬着卷成条状的地毯从寝帐内走出来,一声不响地往营地外走去,分明有浓稠的褐色液体从地毯里渗出来。

侯君集目光复杂地目送着两名侍卫消失在远处,忽然觉得后背有点发凉,长孙顺德往嘴里灌了口酒,转身信步行了开去。

侯君集张了张嘴,最终什么也没说,转身往自己的营帐行去。盛夏的夜晚依旧炎热,而侯君集却觉得有一丝凉意,此时此刻的他才勐然发觉,皇上似乎跟以往有了很大的区别,让他这个忠诚的心腹也有了陌生之意。

帅帐内,李世民拔出配刀,看着那烛光闪烁的寒芒,神情阴郁,眼神却有些迷茫,然后便陷入了沉思当中。

…………

一轮缺月斜挂天际,长平郡的沁水县城,烈焰滚滚,熊熊大火烧红了半边天,空气中弥着浓烈的火药味和血腥味,城头上到处都是残垣碎瓦,倾塌了的城门还在燃烧中。

薛礼、苗妸、韩小云,这三员小将策马入城,有士兵押着一名官员来到三人跟前,禀报道:“薛郎将,此人乃沁水县令,被属下抓获,请将军发落。”

薛礼即薛仁贵,如今出任鹰扬郎将一职,而苗妸和韩小云则任鹰击郎将,作为薛礼的副手,目前三人均在李靖帐下听令。

日前李靖派了三员小将率军一万取长平郡,而三员小将的表现十分抢眼,特别是作为主将的薛礼,头脑灵活,兵法娴熟,而且沉稳老练,小小年纪已经表现出独当一面的将帅之才,比之当初的卢升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然,韩小云和苗妸也相当不俗,但跟薛仁贵一比,还是相对逊色了些许,就显得没那么的抢眼了。

且说三员小将率着一万齐军从上党郡南下杀入长平郡,连战连捷,半个月时间便拿下了长平郡的郡治——丹川县城,而今日拿下沁水县后便基本控制了整个长平郡了。

此时,薛仁贵打量了一眼跪倒在跟前的沁水县令问道:“你就是沁水县的父母官?”

“正是何满。”此人虽然面色灰败,但腰杆依旧挺得笔直,而且表现得十分镇定。

薛仁贵皱眉道:“我大齐王师既临,你为何还要负隅顽抗?”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本官是大唐的官,守土有责!”

苗妸冷笑道:“阶下囚竟然还敢嘴硬,薛郎将休得跟他罗嗦,一刀宰了事。”

薛仁贵打量了一眼面不改色的何县令,眼中露出一丝赞赏,倒没有把他一刀宰了,而是命人将其带下去好生看管招待。

“何满此人倒是挺有骨气的,而且为人忠心,若能劝得他为我大齐所用,倒不失是个人才,苗将军以为如何?”薛仁贵向苗妸道。

苗妸微笑道:“其实本将并非真要杀他,只是试探一下其胆量罢了。”

薛仁贵点头道:“那就好,此处距离临汾不远了,本将打算奇袭临汾,切断李世民的粮道,想必会对总管大人有一定的助力。”

苗妸和韩小云欣喜地对视一眼,其实他们也对临汾早有想法了,不过薛礼才是主将,再加上李靖当初只命令他们夺取长平郡,所以二人不敢擅作主张。

“那敢情好,本将早就想这么干了。”韩小云挥了挥拳头道。

薛礼见苗妸也点头表示赞同,喜道:“既然大家不谋而合,那咱们就好好地合计合计。”

三人都是十来岁的年轻小将,初生牛犊,冲劲十足,说干就干,立即便商量攻打临汾城的方法。

临汾城是临汾郡的郡治,也是李世民大军后勤补给的重要节点,若是将临汾城打下,切断李世民的补给线,绝对能要掉李世民的半条小命,不过呢,临汾城的防御不弱,想拿下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光靠三人麾下那点兵力,只怕有点不足。

不过正所谓上兵伐谋,打仗从来都不是仅仅靠人多的,譬如李靖就极为擅长以少胜多,而薛礼、韩小云和苗妸恰好都是李靖教出来的徒弟,所以三人一商议,很快便制订好了攻打临汾的策略。

第二日,韩小云和苗妸各率领一百轻骑兵率先出发了,直扑临汾下游的唐军粮道。

负责镇守临汾城的正是唐将屈突通,城中有唐军一万人,可见李世民对临汾城的重视。

这一日,屈突通正在临汾城头巡视,一骑快马急驰入城禀报道:“禀大将军,押运粮食的队伍于汾水下游二十里处遭到齐军骑兵袭击,损失粮食五十石,损毁牛车三辆。”

屈突通大吃一惊,急忙问道:“对方骑兵有多少人?”

“不多,几十骑左右,来去如风,一击即走。”

屈突通闻言略松了口气,看来对方只是李靖派出来破坏我军粮道的小股游骑而已,只需加强护送粮队的兵力即可。

然而,屈突通很快便发现大意了,接下来的一天之内,他就收到六次运粮队伍被袭击的报告,可见混到唐军后方的齐军游骑不止一支,虽然造成的损失不大,但也不胜其烦,大大影响了后勤的供应速度。

终于,屈突通怒了,决定花力气将这这些可恶的齐军游骑扫荡清理掉。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