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历史 > 隋末扬旌 > 第851章 气数将尽

隋末扬旌 第851章 气数将尽

作者:陈证道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7-05 15:55:30 来源:平板电子书

长安,所有城门紧闭,街上的人行色匆匆,不时可见到披坚执锐的军队在调动,气氛空前紧张。李世民在霍邑战败,唐军的精锐部队损失惨重,最终只能放弃整个河东地区,退守黄河西岸,如今这个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关中,举国震动不安,人人自危。

另外,齐主高长卿前不久攻破了函谷关,如今十万齐军已经抵达潼关以东,再加上巴蜀地区的战事也极为利,据闻郡王李孝恭已经放弃了巴地,退守汉中了,而李袭誉则在蜀郡苦苦支撑。

换而言之,李唐和高齐的战争已经全面落败,齐军正从河东、中原、巴蜀三个方向,对长安形成了品字形的攻势,李唐的形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极为之不妙。

中书省,房玄龄看起来十分憔悴,仿佛一夜之间老了很多,微躬着腰不停地咳嗽。房玄龄的身体一直不太好,这段时间负责留守,日夜操劳,再加上接连不断的坏消息打击,身体便彻底的垮了,连发了三日三夜的高烧,吃什么吐什么,就连家人都以为他不中用了,还好,第四天的时候退烧了,可以进食一点稀粥,身体渐渐恢复,总算迈过了鬼门关。

房玄龄如今还没痊愈,便撑着病体回中书省办公了,如今长安城内暗流涌动,危机四伏,没有他主持大局不行。

房玄龄好不容易止住了咳嗽,正要喝杯茶水缓解一下,一名心腹便进来禀报道:“房大人,尚书左仆射裴寂去了太极宫。”

房玄龄点了点头道:“知道了,退下吧。”

心腹刚退出去,房玄龄又剧烈地咳嗽起来,最后往痰盂里吐出一口带血的浓痰,憋闷的胸口总算舒坦了些,他端起茶杯漱了漱口,紧皱的眉头分明蕴含着巨大的隐忧,最后更是长叹了一口气。

皇上本来就得位不正,如果没有外患,以皇上的才能和赫赫战功,一年半载必能坐稳大位,可惜高齐根本不给这个机会啊,高长卿此子眼光毒辣,出手又快又狠,丝毫不容皇上喘息,如今唐军全面失利,举国震荡,外患严重,导致内忧也开始发作了。

皇上玄武门兵变夺位后,虽然抄灭太子和齐王府,但为了彰显仁义,以及安抚民心,并没有彻底铲除太子和齐王一系的势力,如果天下太平,这些残余势力自然掀不起什么风浪,但是现在就难说了。

不过,如今最大的隐患不是太子和齐王的残余势力,而是退居幕后的太上皇。太上皇李渊的号召力还是十分强大的,特别是现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局面,朝中呼吁太上皇重新执政的呼声渐高,从近几日到访太极宫的朝官越来越多便可见一斑了。

很明显,李世民吃了大败,导致李唐江山不稳,而他自己的皇位也开始摇摇欲坠,一旦太上皇重新执政,那么李世民就有被废黜的危险,甚至是性命之忧,毕竟李渊除了李世民外,还有很多的儿子,虽然不是嫡出,但要扶正也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房玄龄随时可以把李渊弄死,但事关重大,他也不能自作主张,必须请示过李世民才行,而且如今这时势,一旦弄死了李渊,只怕长安的局势更要大乱了,这个时候,军中若冒出一个不安份的枭雄来,长安还能不能姓李都难讲。

房玄龄飞快地写了一封密奏,将长安目前的情况一一说明,然后便派人加急逞报给李世民。

房玄龄刚刚送出了密奏,尚书左仆射裴寂,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便联袂而至了。房玄龄心里咯噔一下,不动声色地将二人请了进来,笑问道:“裴公和封公联袂而来,不知有何赐教?”

裴寂开门见山地道:“房大人,如今大唐江山岌岌可危,社稷有倾覆之患,举国动荡不安,而皇上眼下又不在京师,在此危急存亡的生死关头,京中需有人主持大局,大家的意思是请太上皇出来暂时主持,还望房大人顾全大局。”说完诚恳地深深一揖。

房玄龄面色微僵,他是锦口绣心,满腹经纶之人,如果裴寂拐弯抹角,耍些手段,他还能应对自如,结果裴寂一来就开门见山,坦诚相告,以大局相劝,房玄龄一时间竟不知该如何回答了。

封德彝轻咳一声道:“太上皇明日将在武德殿召开紧急朝议,还望房大人以江山社稷为重,准时参加。”

房玄龄面色微变,拱了拱手默不作声,裴寂和封德彝对视一眼,转身离开了中书省。

房玄龄面色变幻了片刻,突然又剧烈地咳嗽起来,裴寂和封德彝这两只老狐狸,一软一硬,这是吃定自己啊。

房玄龄长叹了一口气,如今摆在他面前只有两个选择,第一就是以铁血手段把李渊干掉,同时把前往武德殿参议的朝臣也统统干掉;第二则是眼睁睁地看着李渊重新掌权。

第一个选择固然痛快轻省,但后果也极为严重,最后皇上为了平息众怒,安抚民心,说不定会拿自己背锅开刀,而第二个选择,最后皇上失势,而自己说不定同样会被清算。

一时间,房玄龄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心中纠结难解,忽觉胸口一阵剧痛,哇的吐出一口鲜血,软倒在地上不醒人事了。

外面的小吏听到动静,探头一看,发现房玄龄满身血污地倒在办公桌旁,不由大吃一惊,急忙冲进来,一边掐人中,一边大喊:“来人啊,房大人吐血晕倒了,快请太医。”

…………

是夜,万籁俱寂,太极宫太极殿内还亮着灯,李渊坐在案后奋笔疾书,眉宇间隐含着一丝忧色。

次子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兄弟骨肉相残,一直是李渊内心挥之不去的痛,对李世民他是有不满的,但是他又不得不承认,这个儿子雄才大略,比太子李建成强多了,大唐江山交到他手中无疑是件好事。

这不,颉利可汗率二十万骑兵杀到长安附近,也被李世民干脆利索地打发了,虽然赔了很多财物,搬空了一半的国库,但终究是不伤根本。

然而李世民近段时间的表现实在太糟糕了,在与高齐的战斗中全线溃败,以至于举国动荡,李唐江山已经陷入倾覆之危。

李渊真是大跌眼球,实未料到曾经战无不胜的儿子李世民,竟然会在李靖手下一败涂地,把大唐最精锐的部队都葬送了,而在函谷关、巴蜀一带的唐军也接连失利。如今的关中四面楚歌,危如累卵,情况实在令人揪心啊。

“世民啊世民,为父给了你机会,奈何你自己不中用啊,为父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大唐江山亡于你手里。”李渊暗叹了口气,把毛笔搁在笔架上。

夜深了,李渊没有去妃子那就寝,而是去了抱夏阁的书房中独睡,关上门,吹灭了灯。

眼下正是七月初,夏末秋初,但暑热乃盛,躺在凉席上依旧微微出汗。李渊忽觉一阵凉风吹来,帐帘似乎被人掀起了,下意识地睁开双眼,隐约见到床前站着一条黑影,不由大吃一惊。

黑影轻咳了两声,李渊定了定神坐起来,强自镇定道:“玄霸,是伱吗?”

黑影歉然道:“孩儿吵醒父亲你了?”

李渊淡道:“朕还没睡着,玄霸深夜来找朕,可是有事?”

黑暗中火光亮起,来人点燃了一根蜡烛,只见烛光下那人枯瘦如骷髅,眼窝深陷,嘴唇乌青,仿佛一阵风就能吹飞,点燃蜡烛这瞬间又咳了两声。

李渊皱眉道:“玄霸你身子弱,应该早点睡的。”

李玄霸在床边坐下,笑了笑道:“无碍,这么多年了,孩儿就没睡过一晚的安稳觉,父亲深夜未眠,可是有心事?”

李渊点了点头道:“我大唐江山风雨飘摇,朕心难安。”

李玄霸摇头道:“父亲既然退了,何必再为国事操劳呢,胜败终究是兵家常事,给世民一点时间吧,相信他能扭转不利之局的,明天就不要去武德殿了。”

李渊皱了皱眉,不悦道:“玄霸你在教朕做事?”

李玄霸摇头道:“孩儿不敢,只是好言相劝罢了。”

李渊冷笑道:“要是朕不听劝呢?”

李玄霸垂首沉默了片刻才道:“那孩儿只好得罪了。”

李渊勃然变色道:“放肆!”

李玄霸叹了口气道:“孩儿也不想动粗,所以父亲你最好还是听劝。”

李渊惊怒交加,又目带疑色地道:“世民突然发动兵变,兄弟相残,是不是你这孽畜从中作梗?”

李玄霸坦然地道:“祸根是父亲自己埋下的,孩儿只是点了把火而已。”

李渊的呼吸徒然变得急促起来,气得浑身发抖,指着李玄霸颤声道:“你……这个畜牲,当年你娘(窦氏)冒着极大的风险将你抚养成人,遍寻名医给你治病,你就是这样报答我李家的?”

李玄霸平静地道:“孩儿杀了薛举,杀了始毕可汗,还差点杀了高长卿和李靖,难道还不算报了李家的养育之恩吗?要不是孩儿杀了薛举,只怕他三年前就打到长安了,始毕可汗率大军南下,要不是突然死在途中,李唐江山能得这几年的安稳?”

李渊面色变幻不定,沉声道:“宇文道信,朕才不信你那么好心,你处处帮助世民,又挑唆他兄弟相残,到底意欲何为?其中有何不可告人的目的?”

李玄霸看着目光闪烁的李渊,叹了口气道:“父亲目光如炬,孩儿那点心思肯定瞒不过你,也罢,那孩儿便坦言相告了,杨家的江山本来是我宇文家的,却被杨坚抢了。”

李渊冷道:“那你便祸害杨家去,却为何对我李家恩将仇报?”

李玄霸淡道:“杨家已经落得了应有的下场,杨广被屈辱地勒死,江山也丢了,杨家的男子也基本死光了,其中就有父亲你的功劳。”

李渊脸上闪过一丝不自然,代王杨侑的确是他弄死的。

李玄霸又续道:“李唐的江山虽然是从杨广手中抢来的,但其实也是我宇文家的江山。”

李渊冷笑道:“荒谬,那你宇文家的江山又是从哪抢来的?天下本无主,能者居之。”

李玄霸点了点头道:“父亲所言不无道理,所以咱也不管是谁抢谁了,总归是胜者为王,只要孩儿坐了江山就行。”

李渊脱口道:“只要世民在位,你就休想。”

“如果世民主动把皇位让给孩儿呢?”李玄霸目不转睛地盯着李渊。

李渊失声道:“不可能。”

李玄霸笑了笑道:“父亲能把皇位让给世民,世民为何不能把皇位让给我?”

李渊面色变幻不定,厉声道:“畜牲,难怪朕觉得世民有点不对劲,你是不是对他使了些邪魔外道的手段?”

李玄霸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淡淡地道:“夜深了,父亲还是早点睡吧。”

李玄霸说完左手在李渊眼前一抹,后者登时便无声地倒回床上,浑身僵硬不能动弹,一双眼睛却是大睁着,木然地看着帐顶。

李玄霸静静地站了片刻,这才放下帐帘,灭了灯烛,消失在无边的黑暗中。

第二日,武德殿,以裴寂和封德彝为首的数十朝官皆聚集于此,等候太上皇李渊的到来。

房玄龄没有来,听说是突然病发晕倒了,请了太医抢救也回天乏术,如今正处于弥留之际,也不知是真病,还是借故不参加这次朝议。

房玄龄不来,原天策府系的官员自然也不来,不过不来更好,省得从中作梗,所以裴寂和封德彝也乐见房玄龄不来。

然而,裴寂等人一直等到将近中午也不见李渊现身,不由焦急万分,殿中的几十名朝官也是心中打鼓,完了,房玄龄不会是装病故意使坏了吧?

裴寂和封德彝是牵头人,此刻更是惴惴不安,朝堂政争往往是残酷的,站错队的后果轻则贬谪,重则丢脑袋。

随着时间的推移,裴寂和封德彝越发的焦急了,而殿中有些墙头草官员已经找借口溜掉了。

正当裴寂和封德彝准备前往太极殿求见太上皇时,一名宫人慌慌张张地跑进武德殿叫道:“不好啦,太上皇中风了。”

在场一众官员大吃一惊,同时心生狐疑,太上皇早不中风,晚不中风,偏偏这节骨眼上中风,这未免也太巧了些。

裴寂和封德彝心神俱震,急急随宫人赶往太极殿的抱夏阁书房,果然见到李渊僵卧在床上,两眼发直,口不能言,微歪的嘴角还挂着口水,一只手握成拳头,一只手弯成了鸡爪似的。

裴寂和封德彝一见,顿时心凉了半截,像他们这种年纪,中风病人见得多了,李渊这状态即使不死也不中用了。

“太上皇,臣是裴寂,还认得臣吗?”裴寂凑近前问道。

李渊两眼发直,毫无反应。

封德彝不死心,也凑近前问道:“太上皇,臣是封伦,还认得臣吗?”

李渊同样眼直直的,没有任何反应。

裴寂暗叹了口气,对着旁边的太医问道:“皇上得了什么病?”

这个时候可没有拍片什么的,医生诊病全靠经验,而李渊这症状跟中风无疑,所以太医很肯定地道:“太上皇中风了,两位相公赶紧通报皇上吧。”

潜台词就是说李渊可能快挂了,赶紧通知皇上回来见最后一面吧。中风即是脑出血,这病即便搁现代也十分危险,开刀迟了非死即残,更别说在医学极为落后的古代了。

裴寂和封德彝虽然意外,但也不怀疑,因为人到了一定的年龄,的确容易中风,这跟血管的老化有关,所以两人吩咐宫人好生看护太上皇,然后便黯然离开了。

就这样,一场大上皇复出的风波也随之烟销云散了,而有份到武德殿的官员则开始惶惶不安了,纷纷以探病为借口跑到房玄龄家中嘘寒问暖,然而就在当晚,房玄龄的病情却加重了,半夜的时候便撒手人寰,一命归了西。

正在冯翊郡朝邑的李世民莫名的一阵心悸,整晚展转反侧睡不着觉,第二日下午,噩耗便传来了,太上皇李渊中风瘫痪,房玄龄暴病身亡。

李世民瞬时如遭晴天霹雳,一阵天旋地转,差点栽落马下。

霍邑惨败,他丢了河东,损失了十万精锐,最要命的是,他的心腹谋臣战将也死了一大批,特别是殷开山和候君集这两名死忠骨干阵亡,还有长孙顺德被俘,无疑于斩了他的一条臂膀,如今首席谋臣房玄龄又病死了,李世民倾刻感觉天都要塌下来了。

“贼老天,要亡我李世民耶?朕偏不信邪,朕不信邪!!!”李世民拔刀指天,状若疯癫,四周的亲兵均凛然不敢接近。

张公谨和唐俭心中凛然,正所谓国之将亡,必生妖孽,如今种种不幸接二连三袭来,难道李唐真的气数将尽了?

李世民平复了一会情绪,立即命淮安郡王李神通负责把守黄河一线,然后便快马加鞭赶回长安。

(本章完)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