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 > 第126章 朱元璋父子知朱应成婚!

林福此刻满心感慨,坐在长辈席上,眼神中满是欣慰与满足,以长辈的身份,替已逝老夫人,见证着自家少爷朱应的成婚大典。

如今自己少爷成家立业了。

在他的想象中,未来还将看到少爷拥有自己的子嗣,尽享天伦之乐。

对林福而言,这便是他此生最大的慰藉,人生至此,已经值得了。

“老夫人呐。”

林福微微仰头,目光抬起头看着天,看着天上的夜空,好似看到了自己老夫人出现了,正在微笑,好似看到了自己老夫人的在天之灵。

“您交付给老奴的任务,老奴已经完成了。”

“少爷成婚了,如今更是出人头地,已经在这世间站稳了脚跟了。”

“您在天之灵就安息吧!往后的日子,老奴定会倾尽全力,好好照顾少爷,以慰您在天之灵。”

林福表情微微颤抖,喃喃低语,那声音虽轻,却饱含着无尽的忠诚与坚定。

他这辈子,已然是为朱应而活了。

“玉儿,你去房里等我。”

朱应转过身,面向沈玉儿,挂着温柔的笑意,温和道。

“恩。”

沈玉儿乖巧地点点头,在两个侍女的小心搀扶下,缓缓从台上走下,向着军营官邸内走去。

朱应转身面向卜万,满是庄重与感激,微微颔首,向着卜万点头示意,眼神传递着谢意。

卜万则微笑着回应,带着长辈对晚辈的祝福。

随后。

朱应大步走到台子边缘。

此时,校场上一片灯火通明,宛如白昼。

两万边军将士围绕着篝火而坐,目光皆是注视着朱应所在。

朱应深吸一口气,声音响彻整个校场:“兄弟们!今日,我朱应,成婚了!”

“恭贺将军!”

“为将军贺!”

“祝将军早生贵子,儿孙满堂!”

刹那间!

整个校场上,两万多边军将士们用尽全身力气,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对于这些边军将士们而言,能够亲眼见证朱应的大婚,并且有幸作为宾客参与其中,这是何等的荣耀,足以让他们铭记一生。

“兄弟们的祝福,我都听到了。”

“朱应在此,谢过兄弟们。”

朱应双手抱拳,大笑着说道。

而目光注视着校场。

尽管夜幕深沉,他无法看清每一位边军将士的面容,但他能真切地感受到,从每一个袍泽兄弟身上传递出的真挚祝福。

没有虚伪!

没有攀附!

更没有虚情假意!

“上酒!”

朱应猛地一声大喊,带着豪迈之气,此刻似乎要将内心的喜悦释放。

一旁。

刘磊迅速端着一壶酒和一只酒碗来到,迅速倒满了一杯。

朱应稳稳提起酒碗,高高举起,面朝所有边军袍泽。

此刻,朱应的神色庄重而肃穆,大声说道:“这第一碗酒,敬那些随我杀入北疆建奴,血洒辽东战场的将士们在天英灵!”

说罢,朱应一仰头,将碗中的酒一饮而尽。

而校场上数万边军袍泽听闻此言,脸上纷纷浮现出追忆之色。

他们的眼神中,有对逝去袍泽的深深怀念,那是曾经一同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情谊!

每一场战斗、每一次冲锋,都仿佛历历在目。

这一场战争打响后,他们身边许多袍泽兄弟永远地留在了异域他乡,在与敌人的殊死拼杀中英勇战死。

而如今,他们这些幸存者能够坐在这里,不仅仅是自身奋勇拼杀的结果,更离不开袍泽兄弟在关键时刻的舍命护持。

“敬袍泽兄弟在天之英灵!”

这一刻,校场上所有将领、将士皆是高高举起酒碗。

所有人齐声高呼,那声音震天动地,仿佛要冲破这沉沉夜幕。

但是在这夜幕之下,这声音又显得格外悲壮而肃穆,这是对逝去英灵的致敬。

天穹之上,月亮宛如一面巨大的银镜倒挂着,洒下清冷的光辉,无数星星闪烁着微弱的光芒,仿佛是无数袍泽英灵在遥远的天际,默默回应着他们的敬意。

“第二碗。”

“敬那些同样追随吾出生入死,未曾来大宁城的边军袍泽兄弟。”

朱应又倒了一杯酒。

酒满之后,他再次高高举起酒碗,目光穿越重重夜色,遥望远在大宁府各处军营镇守边境的兄弟。

然后一仰头,再次一饮而尽。

“敬!”

校场的袍泽兄弟再次整齐地举碗,陪着朱应一起,向那些未能驻守大宁城、坚守在各处边境的边军袍泽表达深深的敬意。

“第三碗。”

朱应露出一抹爽朗的笑容,再次举起酒碗,目光环视着校场之上的袍泽弟兄们。

“今日,朱应有幸!能在军营成婚,两万多弟兄前来参加婚宴。”

“如此震撼的婚宴,朱应真心感谢所有兄弟们的到来。”

“这一碗酒,敬所有兄弟!”朱应大声说着,第三碗酒再次被他一饮而尽,豪爽的姿态尽显军人本色。

“敬将军!”

所有兄弟都是大笑着,皆是洋溢着喜悦的神情,无比真挚。

他们举起酒碗,对着台上的朱应恭敬地一敬。

“哈哈哈,好!兄弟们。”

朱应大笑着:“废话,我就不多说什么了。”

“今日,由我的亲卫营值守巡视,执行戒备。”

“今日,酒肉管够!兄弟们开怀畅饮,不醉不归!”

随着朱应话音落下。

“谢将军!”

“今日定不醉不归!”

“干!”

……

随着朱应三碗酒敬出,这一场军营婚宴也进入了真正热闹的时刻。

校场之上瞬间一片热闹欢腾。

将士们纷纷拿起酒碗,迈着轻快的步伐,相互敬酒。

他们的笑声、呼喊声交织在一起,十分的热闹。

有人开怀大笑,笑声爽朗,有人大声交谈,分享着彼此的喜悦,还有人举杯痛饮,将酒液一饮而尽。

这里没有那种府邸酒宴的繁琐礼节,没有那种让人感到拘谨的氛围,有的只是最纯粹,最真挚的喧嚣。

大家抛开了平日里的严肃与拘谨,尽情欢笑,尽情享受着这难得的喜悦时刻。

有的将士拍着对方的肩膀,大声说着祝福的话语,有的则拉着袍泽好友,围坐在一起,分享着战场上的趣事与回忆,还有的在人群中载歌载舞,将内心的喜悦尽情释放。

婚宴的热闹还在持续。军营里也是一片欢愉的景象。

这一场婚宴,或许没有邀请到众多达官贵人,也没有弄得满城皆知,但对于朱应而言,能够在军营里与自己出生入死的袍泽兄弟们共同庆祝这一人生大事,他已经感到无比满足。

今日,他终于给了自己深爱的女人一个名分,正妻之名分。

更给了她一个热闹非凡、充满真情实意的婚宴,在他心中,一切都值了。

时间在这热闹喧嚣的氛围中悄然流逝,不知不觉,已至深夜。

军营校场上的热闹依然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将士们的热情依旧高涨,仍然有许多在开怀畅饮。

但卜万与黄垚已经先一步离开了。

朱应面带笑容,向着军营属于他指挥使的官邸走去

来到官邸前,他轻轻推开房门,动作小心翼翼,生怕惊扰了屋内的宁静。

屋内,沈玉儿正安静地坐在榻上,头上盖着红盖头。

她身姿端庄,双手交迭放在腿上,静静地等待着朱应揭开盖头的那一刻。

看到这一幕!

朱应浮现出温柔的笑容。

虽说在归于大宁后,该做的都已经做了,但如今举行了婚宴,明媒正娶,从今以后,沈玉儿彻底属于他了。

深吸一口气,平复内心的喜悦,缓缓走上前。

朱应拿起了准备好的秤杆,轻轻挑起沈玉儿的盖头。

今日的沈玉儿,身着华丽的婚装,显得愈发美艳动人。

“玉儿。”朱应走上前,轻轻握住沈玉儿的手:“从今日起,你是我的妻子了。”

“夫君。”沈玉儿抬起头,温柔喊道。

“歇息吧。”朱应温和地说道。

随后,一切尽在不言中!

……

北平城,燕王府大殿内。

“末将,参见王爷。”张玉身着战甲,一身戎装,刚刚归来的他显得有些风尘仆仆,他躬身一拜,向朱棣行礼。

“哈哈,张将军。”

朱棣满脸笑容,大步从高位上走下。

走到张玉身边,伸出手,重重地拍了拍张玉的肩膀,显得十分亲切。

“回来就好了。本王已经让人在军营里准备了酒肉,就等着出征的将士们归来犒赏了。”

“末将让王爷失望了。”张玉抬起头,脸上满是惭愧之色。

“此番出征辽东,我北平军五万将士回来不到三万人,其中还有不少伤残。”

说出此话时,张玉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愧疚。

看着眼前低着头,一脸惭愧的张玉,朱棣脸上没有丝毫动怒的神色。

相反,朱棣带着一种宽慰的笑容,再次拍了拍张玉的肩膀,继而安慰道:“张将军!铁岭之战,本王已经知道了前因后果。”

“纳哈出手段阴狠,以一城性命来设伏,蓝玉都未曾看透,何况是你?”

“此战,你能够活着回来,能够带着近三万兄弟归来就是幸事了。”

朱棣的眼神中充满了理解与包容,根本没有任何动怒。

虽然朱棣人在北平,但他对于辽东战场的情况却了如指掌。

甚至于许多军机大事应天方面还一无所知,他就已经提前知晓了。

这就是朱棣的手段,他的情报网络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遍布各地,将诸多消息都尽收眼底。

对于铁岭之战,纳哈出心狠手辣布局,即便朱棣遇到了,或许也难以一眼看透其中的杀机。

虽说蓝玉遭伏,差点落得一个全军覆没的下场,但朱棣却根本没有小看蓝玉。

相反对于蓝玉,朱棣从心底里带着一种敬重,这种敬重无关乎人品,而是对于蓝玉统兵才能的由衷认可。

在朱棣眼中,蓝玉在战场上展现出的军事智慧和指挥能力,是值得他学习的。

“多谢王爷宽恕。”

张玉抬起头,眼中满是感激之色。

“朱应。你应该见过了吧?”朱棣笑着问道,他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好奇,充满了对朱应探究的**。

“回王爷。”张玉立刻回道:“见过了很多次。而且启程归来时,末将也与朱应将军一路同行了几日。”

“那你说说,这朱应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朱棣微微眯起眼睛:“本王在北平已经听过了他不少消息了,可终究是纸上得来。”

“今日,本王也想知道这朱应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

朱棣声音中带着几分探究的意味。

闻言!

张玉脸上浮起了一抹沉思之色,他微微低下头,思虑一刻后,开口道:“回王爷。如若从末将的角度来看,从军中战将的角度来看,朱应,乃是当世悍将。”

张玉的声音十分坚定,似在诉说着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

“他每每统兵皆是悍勇冲杀,总是冲在士卒的最前面。”

“而且他统兵的根本就在于一句话,将不偷生,士不畏死。”

“也正是如此,大宁边军在他的带领下战力无比强横。”

“如今大宁边军的兵卒都称朱应为大宁战神,更有人将他与昔日悍勇无敌的西楚霸王相比。”

“他之勇力,他统兵战法,当真是厉害,末将也是深为敬服。”张玉一边说着,对朱应的钦佩之情溢于言表,毫无掩饰。

听到这些,朱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大宁战神!堪比昔日西楚霸王!能够得此称谓,的确可见其悍勇。”

朱棣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与,似对朱应的认识又加深了一层。

第一次知道朱应名字时,自然是朱应之名首次出现在应天的时候,但朱棣也是更早收到了消息。

第一次,是朱应在北疆悍勇杀敌,力斩百人的时刻。

那时候,就有人提及朱应勇力之惊人。

只不过那时候的朱棣也并没有太过关注,毕竟在他看来,猛士相比于智勇之将,显然是后者更为重要,更能够引起他的重视。

在朱棣的心中,一个优秀的将领不仅要有势不可挡的士气,更要有统兵之智,善战之谋。

“他为人如何?秉性如何?”

朱棣又看向张玉,再次问道,仍然是充满了探究之意。

据朱棣所知,朱应的真实年龄应该都不到十七岁,毕竟之前沈家将朱应送入大宁边军时,据那犯官所言,年龄是略微提高了一点。

如此年轻就已经功成名就,还得封冠军之爵号。

按理而言,必是年少轻狂的那种。朱棣迫切地想要知道朱应秉性究竟如何,为了下一步拉拢做准备。

“王爷。”张玉想了想,认真地回答道:“以末将对朱应将军的了解,他为人十分的纯良,而且十分重军伍义气,简洁来说,那就是重情重义。”

“而且待人处事也从不跋扈,更没有任何年少轻狂的倨傲。”

张玉一边说,一边轻轻摇头,感叹朱应的与众不同,充满了对朱应的认可。

这就是朱应在他心底的印象了。

虽然他年龄比朱应长了很多,但毕竟在军中为将多年,看人还是很准确的。

不过,在听到这些后!

朱棣点了点头,脸上却是露出了一抹复杂之色,心底暗暗思虑:“如此年轻就取得功成名就,却不年少轻狂,并无锋芒展现!难不成这世间真的有完人不成?”

朱棣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怀疑与困惑,这与他所料完全不同。

朱棣,这位久已就藩的王爷,在北平的王府中已然度过了许多个春秋。

身处这般高位,他平日里习惯于俯瞰众生,久而久之,自认为对人性有着极为深刻的洞察。

在他心中,人无完人,这是世间不变的真理。

无论是军中那些冲锋陷阵的士卒与战将,还是朝堂之上勾心斗角的官吏,亦或是地方官府中处理繁杂事务的官员,乃至民间为生计奔波的普通百姓,形形色色的人,各自有着不同的身份。

士卒入伍,多是为了那一份粮饷,盼着能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博取战功,从而获得更多的物质回报,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战将统领大军,怀揣在战场上建立赫赫功勋,获取更大的权柄,好让自己的威名远扬。

文臣官吏们则一心想着在朝堂上崭露头角,施展抱负,期望权力大涨,同时也能在青史之上留下自己的名字,为后世所铭记。

商贾们更是精明,无利可图的事绝不肯做,没有利益的驱使,他们连早起都觉得浪费精力。

在朱棣看来,只要是人,便必定存有私心,而对于上位者而言,这私心恰恰是掌控臣属的关键所在。

这一理念,还是昔日他尚在应天时,是得自己父皇教导的!

对此,朱棣铭记于心,且在多年的藩王生涯中不断验证。

身为上位者,朱棣明白,他可以容忍臣属怀揣私心,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对一些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唯独不能容忍臣属脱离自己的掌控,而私心,正是拿捏臣属的最佳手段。

也正因如此,当听闻朱应的诸多事迹后,朱棣便想着通过张玉来深入了解此人。

他深知,知晓了朱应的秉性,未来便有机会将其掌控,为自己所用。

朱棣缓缓踱步,面带思索。

他实在难以相信,在这世间竟有如此完人。

“本王绝不相信这世间会有毫无贪图的完人。”

“只要是人,那必然有私心,看来以后还是要多派人了解这朱应,派些探子进入朱应的府中。”朱棣的眼神中闪过一丝严肃,暗暗在心中做下决定。

突然。

朱棣停下脚步,脸上重新挂上笑容,看向张玉,开口问道:“据本王所知,朱应,还尚未婚配吧?”

这一问,显然是藏着什么深意。

“的确未曾婚配。”张玉立刻回答道,“不过末将与朱将军同行时了解到,朱将军似有一个青梅竹马。”

“男人,有妻有妾很平常。”

“以朱应如今的身份,理当迎娶一个家世与他相等的小姐。”朱棣微微仰头,饶有深意地说道。

一听这话,张玉眼前一亮,仿佛瞬间明白了朱棣的意图,急忙说道:“王爷是打算给朱应介绍一门亲事?”

朱棣微微一笑,那笑容中带着几分得意,说道:“本王的确是知道不少大家闺秀,想要找几个能够配得上朱应的也并非难事。”

朱棣心想,一旦通过自己介绍联姻成功,那朱应便自然而然地成为他可拉拢的对象,日后定能为自己所用。

然而!

就在朱棣心中暗自盘算之时。

“报!”金忠快步来到了燕王府大殿内,躬身一拜,向着朱棣禀告道:“启禀王爷,大宁传来了一个消息,大宁指挥使朱应,成婚了。”

此话一落,朱棣原本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脸色也瞬间变得阴沉起来。

他猛地站起身,双手不自觉地握紧拳头,心中暗想:“好不容易想出的拉拢之计,竟然就这样被打破了!”

不过。

表面上朱棣还是十分镇静。

“朱应成婚?”朱棣平静问道:“娶妻还是迎妾?”

“回王爷,”金忠立刻回道:“朱应将军是迎娶正妻。”

“正妻?”朱棣眉头紧皱,继续追问道,“是哪家的小姐?”

“回王爷,”金忠小心翼翼地说道:“是一个名为沈玉儿的姑娘,似乎…似乎是北平沈家之女。”

“只不过,似与沈家断了关联。”

“此番朱应将军成婚,既没有向沈家下聘,也没有向沈家下书。”

金忠将自己所知道的信息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

朱棣听后,眉头皱得更紧了,脸上明显露出不悦之色。

“竟然就这样成婚了。”

“还是一个商贾之女。”

朱棣脸色略微难看了起来。

心中也实则有些懊恼。

好不容易看到的拉拢朱应的机会,就这样没有了。

而在大明都城,应天!

文渊阁内。

朱元璋与朱标父子正坐在其中,气氛显得有些凝重。

此时,他们也收到了朱应成婚的消息。

朱元璋轻轻抚摸着胡须,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朱标则微微皱眉,同样也是露出一丝若有所思的神情。

父子二人对这一消息的反应,隐藏在这平静的面容之下,让人难以捉摸。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