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 > 第125章 祖母所留两块玉!一块为“虞”,一块为“怀”!一封圣旨!

对于朱应而言。

与麾下将士有关,抚恤有关。

这些事情根本不敢有任何疏漏。

作为兵士,他深知战场凶险!

作为将领,他深知军中之苦!

朱应更深知麾下那些血洒疆场,战死沙场的袍泽们,在战死之后,他们家小全指着朝廷的抚恤度日。

若是因自己稍有疏忽,致使抚恤被他人贪墨,那无疑是朱应一生都难以释怀的罪过。

就在这时!

卜万缓缓站起来,目光落在桌上那封金色的圣旨上,走上前,双手稳稳将圣旨捧起,随后转身,神色严肃向着朱应走去:“朱将军。”

“朝廷兵部不久前送来了一封圣旨。”

说话间,卜万已走到朱应面前,双手郑重的将圣旨递向朱应。

“难道是有何要事?”

朱应一边好奇地开口询问,一边伸出双手,也是双手郑重的接过圣旨。

也就在朱应触碰到圣旨的刹那,立刻就出现了面板的提示。

“领取圣旨一封,奖励普通宝箱一个。”

一声提示后。

紧接着,面板提示的声音再度响起:“恭喜宿主总计领取圣旨已达到十封,奖励一阶宝箱一个。”

闻言!

“竟然已经领了十封圣旨了,一阶宝箱。”

“意外之喜。”

朱应心中一喜,不过有了在战场上历练出的沉稳,脸上并未露出丝毫异样,只是将圣旨拿在手中,微微攥紧。

“你自己看吧。”

卜万表情严肃的说道。

等待着朱应看完圣旨。

“好。”

朱应也没有丝毫犹豫,双手缓缓展开圣旨,迅速扫过上面的文字。

仅仅一眼,他原本满是疑惑的脸上,瞬间浮现出恍然大悟的神情。

随后,朱应缓缓开口说道:“辽东降卒整编之策已定,整编三卫,其中一卫降卒将迁移至我大宁府,驻守在会州地界。”

“待得整编迁移之后,朝廷会派遣一个指挥使来节制此卫,不过直接的军事指令,军务,交给我来执掌。”

“而且这一卫自总旗之上所有军官,都由我大宁边军有功将士担任,以此全权执掌整编军队,确保万无一失。”

卜万听着,缓缓点了点头,又补充道:“往后,这一卫所的粮食供给也是由我大宁府承担。”

朱应闻言,眉头瞬间紧锁,心中快速地思索着。

片刻后,朱应抬起头,直接点破其中关键:“以我一个府域承担总计十万大军消耗,大宁或许维持不了。”

如若不入军中,或许不了解军队的消耗有多大。

但真正掌军之后,朱应才明白为何历史上养一支精锐军队有多么消耗钱粮。

朱应心里十分清楚,军队的存在就意味着巨大的消耗。

军队数量越多,对于国库府库中粮草钱财的消耗更是犹如一个无底洞,难以估量。

大宁边军本就有五万卫所建制,且骑兵几乎占据了一半,养骑兵的成本极高,这也是因为朱应此前将整个建奴部落打劫,废了他们的骑兵,夺取了战马,才使得大宁边军骑兵数量大增。

如今又要增加一个卫所,这绝非一个府域的赋税能够轻易承担得起的。

毕竟,作为固守边境的军队,军饷是绝对不能短缺的,否则军心必将大乱。

“此事朱将军无需担忧。”

卜万看到朱应满脸的忧虑,连忙说道,带着一丝安抚的笑容:“太子殿下对此早有打算。”

“我大宁府要供养的只有吾大宁边军,至于这一支整编卫所的钱粮消耗,朝廷会直接供给。”

“如此就好。”朱应听后,心中的担忧立刻消散,放心地点了点头。

实则。

在朱应心底自有思忖,如若要克扣大宁边军将士的粮饷来补充这一支降卒,那他无论如何也是不愿意的,毕竟这些将士都是与他并肩作战、生死与共的兄弟。

用自己袍泽兄弟的钱粮来补给这些降卒,那太过了。

如若真的让大宁府域供给,那朱应就要直接上奏。

“卫所整编五万兵卒。除了朝廷派遣的几个将领外,其余军官皆是自吾大宁边军调任。”

“这一份名单还需朱将军去拟定。”

卜万看着朱应,带着一丝期待的笑意说道。

朱应听后,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当即笑着应道:“这种好事,我一定尽快拟定好,依功而晋。”

他心里自然明白,此次征伐,诸多将士都立下了赫赫杀敌之功,可官位数量有限。

如今多了一个五万人的卫所,除了将领外,其余皆是从边军调任晋升,这无疑是给麾下将士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晋升机会,他可绝不能浪费了。

这一次。

定然能够让边军那些立下战功的将士们得到应有的回报。

“朱将军。”

这时,黄垚从一旁站起身来,双手捧着一封名册,神色恭敬地走到朱应面前,微微弯腰,将名册呈上,说道:“这是卫镇抚依军功所定的边军晋升名册,请将军一阅。”

朱应伸手接过,目光迅速在名册上扫过。

只见名册上写着:“陈亨,张武,晋指挥同知。”

“魏全,庄伟,晋指挥佥事。”

“罗华,晋守备……”

只是一扫,边军诸多熟悉的名字就映入朱应的眼中。

毫无疑问,这些人都是他麾下的主要战将,每一个都是与他在战场上出生入死、生死与共的兄弟,对他十分信服。

“依功而晋。我没有任何异议。”

“就以此名册上禀兵部吧。”

朱应合上名册,表情认真而严肃,对着黄垚说道。

“下官领命。”黄垚也当即点头领命。

议事继续进行!

接下来,有关于军务诸事,朱应皆是全神贯注,一一回应定夺。

毕竟作为大宁指挥使,在军务方面,大宁自然是以他为主导。

为了这些军务,朱应时而面带沉思,时而与卜万讨论,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大宁边军的未来,关乎着边境的安宁。

之后,众人又议定了诸多军务之事,诸如将领晋升、论功行赏等,事务繁杂琐碎,都需要仔细梳理。

就这样,一个上午的时间悄然流逝,这些事情才基本上有了定论。

“今日之议就到此吧。”

卜万对着六房司吏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完成任务的轻松。

“刚刚所定下的事情依次上禀户部,兵部。”

“诸位先行下去处置吧。”卜万交代道。

“下官领命。”六个司吏整齐地站成一排,齐声对着卜万一拜,随后纷纷有序地退了下去。

待得他们离开后,卜万转过头,带着几分调侃的神情看着身边的朱应,问道:“感受如何?”

朱应微微叹了口气,脸上露出一丝无奈,十分感慨地回道:“如若每日都是这般繁琐,那我还是更喜欢在战场上厮杀。”

“战场上的生死较量虽然残酷,但却简单直接,不像这官场中的事务,纷繁复杂,让人头疼。”

卜万听后,哈哈大笑起来,说道:“哈哈,慢慢习惯就好。”

“朱应,你要记住,现在你是大宁指挥使,麾下有五万多的将士,你处置的军务都与他们息息相关。”

“粮饷、抚恤,这些都是要经过你手的,这些可不能出差错。”

“官场之上,利益纵横交错,错综复杂,稍有不慎就会跌入深渊。”

“但你既得此官位,那就要承担此责,凡事都讲究一个无愧于心。”

卜万的语气十分严肃,眼神中透露出关切与期待,仿佛一位长辈在谆谆教导晚辈。

朱应听着这话,神色郑重地点了点头。

毫无疑问。

朱应心里十分清楚,卜万这是真的将自己当成了晚辈在悉心教导。

随后。

朱应面带微笑,开口提道:“卜大人,我准备过些时日成婚。”

“到时候,还请卜大人赏脸一去。”

卜万一听,脸上立刻浮起了笑容问道:“是那个沈玉儿姑娘?”

朱应笑着点头,应道:“恩。”

脸上的喜悦毫无掩饰。

卜万连忙说道:“好,肯定去,我一定去。”

“只不过成婚可是十分繁琐的,三书六聘,这些你难道这么快就准备了?”

卜万脸上带着疑惑,看着朱应,眼中满是好奇。

“不瞒大人,我自幼父母因逃荒而死,祖母也于早些年逝去,如今家人也只剩下管家林伯了。”

朱应略带无奈地说道,脸上闪过一丝落寞,眼中也透露出一丝对逝去亲人的思念。

“原来如此。”

卜万听后,脸上露出歉意,立刻说道:“是我多问了,抱歉。”

对此。

朱应豁达地一笑,说道:“生死之说,本就不可测。”

“这么多年已然习惯了。待得婚期定下,我就来给大人送请柬。”

卜万当即点头,自然不会拒绝。

两人又寒暄了一番后,朱应告辞转身离开了府衙大殿。

卜万望着朱应离去的背影,心中暗自感叹:“没想到朱应身世如此,父母双亡。唉。”

翌日!

府邸大堂内!

陈亨,刘真,魏全,张武,庄伟,罗华,还有新晋的指挥佥事严兵,大宁边军所有指挥佥事之上的将领都齐聚于此。

大堂内庄严肃穆,众将身着整齐的军服,一排而立。

“拜见将军。”

众将齐声高呼,声音洪亮,在大堂内回荡。

朱应面带微笑,看着这些追随自己征战许久的老兄弟,说道:“都到齐了啊。”

这笑容中充满了对众袍泽弟兄们的亲切与关心。

陈亨上前一步,抱拳行礼:“将军,军中的事情都已经交代好了。”

“两万弟兄已经归于大宁军营,除此外,另外三个营也都归于各自镇守地,军务都已经交代妥当。”

陈亨简洁干练的道。

“你们到的这么齐,看来都是知道了消息了?”

朱应扫了七人一眼,脸上露出一抹神秘的笑意。

陈亨嘿嘿一笑,挠了挠头,说道:“嘿嘿,末将等战功都有记录,谁能升,心里自然是有数的。”

当然。

陈亨这笑容中带着一丝期待。

不仅是他,其他人也是一样。

“好了,不废话了。”

朱应笑着说道,随即站起身来,动作干脆利落,伸手从面前桌子上拿起了几封兵房的文书。

随后。

朱应清了清嗓子,高声宣读:“经吾与兵房,卫镇抚依军功商定。”

“陈亨,官升一级,晋【指挥同知】。”

“张武,官升一级,晋【指挥同知】。”

“魏全,官升一级,晋【指挥佥事】”

“……”

朱应声音洪亮,每念一个名字,就有一人面带激动与喜悦。

当然,其中也有一人未曾得到晋升,那就是刘真。

在辽东一战之中,他是最后跟着朱应上阵杀敌的,之前因为大宁边军一直被淮西排挤,所以他也未曾获得多少战功。

而张武,魏全,庄伟,严兵他们则是一直在朱应麾下,自然是得到了诸多立下战功的机会。

在如今洪武年间的军中,战功就是晋升的根本,此时的军中也并没有后明朝时代的那种藏污纳垢,一切都是各凭本事,公平公正。

“这些文书都已经通过大宁兵房上禀,等到兵部录入,你们就可以得到官职晋升相应的俸禄。”

“从现在开始,你们也要履行各自职责了。”

朱应看着众将,神色认真地说道,眼中也透出对众将的信任与期望。

“末将明白。”众将齐声回道,声音中透出难以抑制的激动之色。

这种感受,魏全,张武他们尤为明显,因为他们是真的跟着朱应一步一步升上来的。

以前他们只是千户,但如今已经成了将军了。

特别是张武,昔日还只是一个副千户,如今已经成了指挥同知,这一切都是追随朱应获得的。

他们对朱应充满了感激与敬意,心中暗暗发誓,此生决议追随朱应。

“过几日,我要举行婚宴。你们都先在大宁城好好待着,喝了喜酒再归各自的营区。”朱应笑着说道。

听到这,众将都是眼前一亮,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随即纷纷抱拳,大声道贺:“恭贺将军。”

这声音更加震耳欲聋,充满了对朱应的祝福之意。

“得了,都是生死兄弟,不要说这些客套话。”

“你们等下归军营告诉弟兄们,我的婚宴在军营里举行,酒肉我都已经让人去买了,到时候与军营里的弟兄一起共庆。”

朱应一摆手,面带笑容,他希望能与所有的袍泽兄弟们一同分享这份喜悦。

“军营里举行婚宴。”

“将军还真的是不拘一格啊。”

“太好了,相比于在外的规矩,军营里更为热闹。”

“不错。”

“哈哈,没想到这一次可以直接喝到将军的喜酒了,太好了。”

“将军,我们一定给将军庆祝得热热闹闹的。”

……

听到朱应要在军营举办婚宴,这些将领们情绪高涨,变得更为激动了,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大堂内充满了欢声笑语,十分热闹。

“好了,你们刚刚归来不久,就好好休息几日吧,之后还有很多军务等着。”朱应笑着道。

“谨遵将令。”众将齐声道。展现出他们对朱应将令的绝对服从。

时间悄然流逝,很快,五日后。

大宁城外,军营。今日的军营校场之上,格外的热闹。

近两万士卒全部都卸去了战甲,放下了兵器,身着整齐的军服。围着一堆堆篝火而坐着,篝火在校场上熊熊燃起,火焰欢快地跳跃着,映红了士卒们的脸庞,火星四溅,仿佛是在为这场婚宴欢呼庆祝。

整个校场宛如一片欢乐的海洋,热闹非凡,宛若后世的那种篝火晚会,甚至更为热闹,充满了浓浓的喜庆氛围。

“新人入场。”

作为大宁知府的卜万,今日也是卸下了平日里的官袍,换上了一身华丽的华服,显得格外精神。

他站在高台之上,大声地高声宣布,亲自为朱应主持婚宴。

府衙内的官吏,除了卜万以外,只有兵房的黄垚来到了此间。

黄垚静静地站在一旁,脸上带着微笑,见证着这一重要时刻。

随着卜万一声高呼,在校场中心早就搭建好的台子上,朱应身着一身鲜艳的红色婚服,长发柔顺地落于后背,头上戴着象征成年的冠,整个人显得英姿飒爽,气质非凡。

而在朱应的身边,他手握着红布绣球,绣球的另一端,沈玉儿也是轻轻握着。

今日的沈玉儿同样是一身红装,凤冠霞帔,头戴红色头巾,尽管容颜被头巾遮挡,但她举手投足之间,都透露出一种令人惊艳的气质,她身姿婀娜,每一步都走得轻盈而优雅,仿佛是从画中走来的仙子。

“今日,夫朱应,妻沈玉儿。”

“大婚之喜,天地见证。”卜

万面带笑容,面朝校场前的大宁边军将士,声音高亢而激昂地说道。

这一刻,校场汇聚了众多的人,然而每一个人都安静地看着,眼中满是对他们将军的祝福,谁也不敢出声打破这美好的一刻。整个校场一片寂静,只有篝火燃烧时发出的噼里啪啦的声音。

“新人成婚第一礼,一拜天地。”

卜万笑着,看着朱应与沈玉儿,大声道。

应声,朱应面带喜悦的笑容,笑容仿佛能驱散世间所有的阴霾。

夫妻两人,面朝天地,缓缓跪地,郑重地一拜。

他们的动作整齐而庄重,仿佛在向天地宣告他们缔结婚约的誓言。

“新人成婚第二礼,二拜高堂。”

卜万再次大声道。

朱应与沈玉儿缓缓转身。在高堂的位置,只有林福一人静静地站在那里。

林福身着朴素的衣服,脸上带着欣慰的笑容。朱应父母已经不在人世,祖母也已然逝去,林福已然是朱应唯一的长辈了。

看着朱应还有沈玉儿在面前缓缓下拜,林福一脸激动,眼眶瞬间湿润,泪水不自觉地流了下来。

“老夫人,你在天之灵看到了吗?”

“少爷成婚了。老夫人你要是看到了,想必会很高兴吧。”

林福双眼含泪,心中默默想着昔日的老夫人,朱应的祖母。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仿佛在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新人成婚第三礼,夫妻对拜。”

卜万再次大声喊道。

朱应与沈玉儿转过身,朱应目光温和地看着红巾之下的沈玉儿,那目光中充满了爱意与温柔。

沈玉儿也仿佛感受到了他的目光,尽管看不清面容,但能感觉到她满脸的情谊。

在两万边军将士的见证下,夫妻二人缓缓对拜。

他们的动作轻柔而缓慢,仿佛时间都为他们停止了。

“礼成。新人于高堂奉茶。”卜万大声道。

只见两个侍女端着茶水,迈着轻盈的步伐而来。

她们身着统一的服饰,脸上带着微笑,将茶水恭敬地递给朱应与沈玉儿。

朱应与沈玉儿缓缓走上前,动作轻柔地捧起了茶杯。

“林伯,请喝茶。”朱应双手稳稳地捧起茶杯,声音温和而亲切地说道。

“好,好……”林福眼眶泛红,泪水在眼角摇摇欲坠,他微微颤抖着双手,郑重地接过朱应递来的茶杯。

在这热闹非凡却又满含温情的婚宴现场,周遭的喧嚣似乎都成了背景音,此刻他的眼中只有眼前这对新人,他缓缓将茶杯凑到嘴边,轻抿一口。

“林伯。”

沈玉儿轻柔的声音响起,她身姿微微前倾,双手稳稳地捧着茶杯,那姿态尽显恭敬与温婉。

淡淡的月光洒落在她红色的凤冠霞帔上,折射出绚丽的光芒,更衬得她整个人光彩照人。

“请喝茶。”沈玉儿的语气中满含对长辈的敬重。

“玉儿,好。”

林福看向沈玉儿,笑容更深了几分,眼中满是喜悦与感慨:“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他一边说着,一边伸手接过茶杯,他浅饮一口。

待朱应夫妻两人奉茶完毕,林福转过身,伸手从身旁的桌子上拿起了一个个木纹盒子。

这盒子历经岁月摩挲,边角处已有些许磨损。

林福深吸一口气,像是在平复内心的激动,随后双手缓缓用力,一点点打开盒子。

“少爷,玉儿。”

林福的声音微微发颤,目光在朱应和沈玉儿身上来回流转:“当年老夫人去的时候,给老奴留下了一双玉佩。”

林福微微顿了顿,像是陷入了回忆。

“据老夫人说是昔日少爷的父母所留。”

“老夫人特意交代了,待得少爷成婚之后再行拿出,今日也终于到了时候了。”

说着,林福抬手轻轻抹去眼角残留的泪水,嘴角上扬,露出一抹温暖的笑容,再次将盒子打开了些。

下一刻!

两块质地温润、看起来价值不凡的纯白色玉佩映入朱应夫妻两人的眼前。

玉佩在月光下泛着柔和的光,纹理细腻,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仔细瞧去,一块上面刻着一个古朴苍劲的“虞”字,另一块上面则刻着“怀”字。

“少爷。”林福将目光定格在朱应身上,带着慈祥的笑意,双手捧着刻有“虞”字的玉佩,郑重地向着朱应递去,那动作仿佛在传递着一份无比珍贵的使命:“这块是你的。”

“谢林伯。”朱应眼中闪过一丝动容,他微微欠身,双手接过玉佩,动作带着十足的敬意。

将玉佩置于掌心,目光凝视,仔细端详,似乎想从这小小的玉佩中,探寻到父母的影子。

这,是他父母之物啊!

“玉儿。”

林福又转过头,面向沈玉儿,脸上依旧挂着温和的笑容:“这块是你的。”

说着。

林福将刻有“怀”字的玉佩递到沈玉儿面前。

“谢谢林伯。”

沈玉儿柔声说道,她微微屈膝,双手接过玉佩,手指轻轻摩挲着玉佩上的字迹,眼中满是珍视。

此刻,在众人的注视下,这对新人各自收下了承载着家族记忆与长辈祝福的玉佩,为这场婚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情与厚重。

对于林福而言。

此刻自然是愈发高兴,激动。

因为。

他完成了老夫人交给他的使命了。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