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网 > 玄幻 > 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 > 第127章 朱元璋知沈家与朱应关系!

文渊阁内!

朱元璋身着一袭明黄色的华丽龙袍,虽已白发在头,但那威严之气好似带着无穷压抑。

朱元璋端坐在龙椅上,神色间满是感慨,轻声道:“竟然这么快就成婚了。”

随后。

朱元璋缓缓抬头,看向面前气质儒雅的朱标,脸上浮现出一抹淡淡的笑容,唤道:“标儿。”

“看来你想要招他为婿的想法实现不了了。”

闻言!。

朱标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失落,轻轻摇了摇头,带着几分吃味的语气说道:“辽东战事才结束不到一个月,朱应竟然就成婚了。”

“这的确是时太快了。难道三书六聘的过程能如此迅速?”

对于朱应。

朱标毫无疑问是非常看好的,那时甚至于满心期待着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这位前途无量的将领,彻底拉拢为皇族臂助,可如今,这一切都化为了泡影。

朱应成婚之后,依照惯例向大宁府衙上报了此事,并且郑重地将迎娶的沈玉儿纳入了“妻”位。

在当下这个时代,虽说社会上普遍存在三妻四妾的现象,但在律法的严格规定下,正妻只能有一人,其余皆为妾室。

除非朱应选择休妻,否则正妻之位便已确定,不可更改。

而朱标女儿身份尊贵无比,身为皇族血脉,自然绝不可能给人做妾。

如此一来,这桩曾经被寄予厚望的婚事,只能无奈地宣告破灭。

“罢了罢了。”

朱元璋轻轻摆了摆手,老脸上露出一抹豁达的笑容,神色间皆是淡然。

“这也是有缘无分吧。”朱元璋平静说道。

在他心中,朱应虽然是个极具统兵天赋的可造之材,但终究只是大明的臣子。收服臣子的手段多种多样,联姻并非是不可或缺的途径。

他还在,而且朱标能力突出,又怎会没有手段。

“爹。”

朱标也是浮起释然的笑容,神色恭敬而温和,说道,“既然朱应成婚了,这也是一件喜事。我皇族理应送上一份丰厚的贺礼,以彰显皇家的气度。”

朱元璋微微点头,眼中透露出对儿子的认可,随口道:“此事你看着去安排吧。”

朱标微微欠身,挂着谦逊的笑容,应道:“儿子明白。”

“还有,整编之策已下发。”

话音一转。

朱元璋的神色瞬间变得严肃起来,沉声道,“待降卒整编完成,便让冯胜他们回来吧,至于大军,暂且驻守在辽东。”

朱标连忙回应,语气中带着十足的干练:“儿子已经吩咐唐铎了,只等降卒整编完毕!宋国公,永昌侯他们便能即刻归都述职。”

“光复辽东之任已经完成了。”

朱元璋眼中闪过一抹锐利的光芒:“昔日属于我华夏汉家的疆土,如今终于重归我大明版图。”

“下一步,便是解决北元。”

“一年后,待辽东彻底稳固,便是我大明再次兴兵之时。”

提及北元,朱元璋的眼神瞬间变得冷厉,北元就像一颗深深扎在他心中的刺,是大明北疆的心腹大患。

若不将北元彻底击垮,他们便会始终觊觎着南下中原,做着灭大明,重新奴役汉家山河的美梦,大明北疆将永无宁日。

此番收复辽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果,朱元璋自然要乘胜追击,进一步扩大战果。

“爹。”

朱标神色认真,目光紧紧凝视着朱元璋,眼中透露出对军事部署的关切,沉声问道:“下一次出征,该由何人统兵?”

朱元璋闻言,看着朱标那一脸认真严肃的表情,微微一笑,满是对自己儿子的了解与信任。

随而一笑,问道:“标儿,你心中看来已有合适的人选了吧。”

在朱元璋面前,朱标毫无隐瞒之意,当即坦诚地说道:“不瞒爹!此战,儿子认为永昌侯蓝玉可为主将。”

此话一出。

朱元璋神色平静如常,没有丝毫意外的波澜,显然早已料到朱标会有此提议。

他轻轻抬手,做了个请继续的手势,示意朱标接着说下去。

“永昌侯自追随爹以来,南征北战,历经无数沙场,立下了赫赫战功。”

“虽也曾犯下一些过错,但总体而言,功大于过。”

“以他的资历和卓越的军事能力,若不是那些过往的过失,或许早就获封国公之位了。”

朱标一脸郑重地说道,对蓝玉,显然是十分信任,还有看重的。

“永昌侯论公,是我大明善于统兵的杰出战将之一!论私,他也是儿子的舅辈。”

“儿子希望爹能给他一次机会,让他在此战场上再次展现自己的才能,证明自己。”

“也为博取国公之位,让他更进一步。”

朱元璋微微点头,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眼神中满是对儿子识人之明的赞赏:“标儿啊!其实你和爹想到一块儿去了。”

“这些年来,诸多老兄弟们,有的已然离世,有的告老还乡。”

“朝堂之上,除了承袭爵位的,可用的国公已寥寥无几。”

“蓝玉,虽性格有些跋扈,但在统兵打仗方面确实有着非凡的天赋,我大明如今正急需这样的人才。”

“如今诸位老国公纷纷退下,也该轮到蓝玉崭露头角,承担起更重要的责任了。”

朱标听后,心悦诚服,双手抱拳,恭敬地行了一礼,语气中满是敬佩之情:“父皇英明!儿子敬拜!”

“不过。”

朱元璋的脸色微微一沉,神色间透露出一种忧虑:“蓝玉时是淮西战将,与诸多淮西关系密切,如今更是为淮西之首。”

“此战意义重大,关乎我大明国运,不能仅设一位大将军。”

“更不能让他一人出征。”

淮西问题,结党营私,一直是朱元璋心中的一块心病。

昔日胡惟庸担任丞相时,淮西势力的圈子达到了鼎盛,朝堂之上几乎被其一手遮天。

但随着朱元璋果断处置了胡惟庸,淮西势力得到了有效的打压和控制,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即便武将中偶有跋扈之人,但在朱元璋的铁腕统治下,没有朝堂权臣的配合,淮西势力虽手握兵权,却也无法随意调动军队,这充分彰显了朱元璋对军队的绝对掌控力。

但对于淮西,朱元璋是可用可压。

这言语之中透出的意思也有一点,那就是不能偏于一人,不能偏于一方。

“标儿,你可明白爹的意思?”朱元璋凝视朱标,透出期许。

“爹的意思,儿子明白。”

“淮西为臣,蓝玉为臣。”

“要可用,也要压。”

“未来,吾大明军中一定要百花齐放,不仅只有淮西。”

“一切都需要儿子从中掌控。”朱标当即回道,眼中尽是明悟。

闻言!

朱元璋一笑:“哈哈,你能明白就好。”

“为君者,驾驭群臣,以群臣为己而用。”

“这一点,你一定要牢记于心,一旦你登上了这个位置,虽可有私心,但公心必须为大。”

朱标郑重回道:“儿子谨受教。”

朱标与朱元璋父子多年,彼此心意相通,瞬间便领会了父亲的深意。

回过神来,朱标又道:“蓝玉不能直接统兵,此番难道是要出动大宁边军?还有整编后的辽东三卫?”

“一年时间很长。”

朱元璋目光坚定,仿佛能预见未来一年辽东三卫的发展与整编之果。

“这三卫经过一年的精心训练,想必足以形成强大的战斗力。”

“而且,也将彻底收归吾大明执掌。”

“既然要进攻北元,就必须集中绝对优势的兵力,一战定乾坤,将其彻底打垮,让他们再也无力南下。”

“此战需如同征伐辽东一般,要有一位能镇得住场面、威望极高的战将担任大将军,制衡众将。”

“此人,非郭英莫属。”

“蓝玉,只能为副。”

朱元璋沉声说道,透出了毋容置疑的自信。

虽然一年后才对北元发动进攻,但他早已在心中反复谋划,对每一个细节都深思熟虑。

“还是沿用征伐辽东时的军制?”朱标接着问道,带着对军事布局的谨慎与思考:“大将军之下设两员主将。蓝玉可任其一,那第二个主将,父皇心中是否已有合适人选?”

“你且再说说看。”朱元璋笑着看向朱标,眼神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期许与鼓励,也期待着朱标能提出更好的见解。

他也可以以此来教导朱标,让朱标成长。

朱标在政务上,已经是无可挑剔,未来必为仁君。

但是在军务上。

朱元璋还是想要朱标擅长,知道用人用将。

这就足矣。

“儿子举荐四弟。”

朱标笑了笑,毫不犹豫地将心中所想道出,眼中透着对朱棣的信任与期望。

“让四弟作为一方主将,随军出征北元。”

“不过,他这个主将主要负责参谋献策,不可直接统兵,届时还需调派一员得力副将辅助他。”

“毕竟四弟虽镇守北平有很多年了,但还需多多磨练。”

朱元璋听到这,立刻露出欣慰的笑容,眼中满是赞赏与欣慰:“标儿,你果真是咱的好儿子,颇具皇者之气。”

“不错,你的弟弟们都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文治武功皆有一定造诣,但都需要在实战中不断磨砺。”

“老四镇守北平府,那可是我大明的北疆要地,未来更是拱卫大明江山的重要屏障。”

“借此进攻北元的机会,好好磨练老四,日后他定能为你牢牢守住这北疆之地。”

“咱之所以将你的弟弟们分封到大明各处,就是为了大明江山的千秋万代,更为了你的江山永固啊!”

“对于这些弟弟,咱给予了他们极大的殊荣,但他们的存在归根结底是为了辅佐你。”

“他们,你一定要善加任用。”

朱标当即郑重地点头:“请爹放心,儿子明白。”

“哈哈。”

朱元璋爽朗地大笑起来,笑声在文渊阁内回荡,充满了欣慰。

“看着你如此出色,咱很是放心。”

朱元璋深知,自己这个儿子已然完全成长起来,无论是治国理政的才能,还是用人识人的眼光,都已具备了一代君主的风范。

对于未来朱标执掌国政,他毫无担忧,坚信未来的大明定会在朱标的治理下,更加繁荣昌盛,开创出更为辉煌的盛世。

正在此时,文渊阁大殿外传来一阵沉稳而有节奏的脚步声。

紧接着,一个洪亮而恭敬的声音响起:“臣蒋瓛,求见皇上。”

“进来吧。”

朱元璋随口应道,笑容收敛,随之而来的便是一种帝王的威严威肃,自声音之中都能让人感受到皇权的威压。

他的和蔼亲切,只会在朱标的面前。

在臣子面前,朱元璋仍然是那个冷酷威严的朱元璋。

应声!

一个身着飞鱼服的身影大步走进殿内。

飞鱼服十分紧凑,透出了一种肃杀之气,此人头戴千户之凭,神色冷峻,正是令大明朝堂百官乃至天下官吏闻风丧胆的锦衣卫统领,蒋瓛。

看到此人来到。

朱标原本脸上的笑容也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脸的威严与冷漠。

看着此人。

朱标眼神中透露出对锦衣卫的不满与厌恶,对于锦衣卫的存在,朱标一直持坚决反对的态度。

他认为,锦衣卫虽可对百官和天下官吏行使监察之权,但权力不应过度膨胀,否则将会成为一把伤害朝廷根基的利刃。

然而,锦衣卫直接受命于朱元璋,自大明立国,朱元璋设立锦衣卫以来,已有无数人丧命于锦衣卫的先斩后奏之下。

对此,朱标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

很多次。

朱标直接谏言,取缔锦衣卫的先斩后奏之权,让锦衣卫地位不那般超然,更不可让锦衣卫如同细作一样,潜入朝堂大臣的府中。

但这一点都被朱元璋给驳回了。

“启奏皇上。”

蒋瓛恭敬的一拜,上身挺直,双手抱拳,看着朱元璋的神色满是敬畏。

“大宁指挥使朱应迎娶妻室,相关消息已全部调查清楚。”

“请皇上过目。”

说着,蒋瓛双手高高呈上一封锦衣卫精心调查的册录。

朱应成婚之时,大宁府衙虽已上报,但锦衣卫凭借其庞大而敏锐的情报网络,事先便已知晓此事,并迅速上奏。

朱元璋得知消息后,当即下令锦衣卫暗中调查沈玉儿的身世背景,他对臣子的婚姻之事向来谨慎,尤其是涉及到重要将领,更要确保万无一失。

“直接挑重点说吧。”

朱元璋神色平静,语气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威严,对于那册录,他似乎并无兴趣亲自翻阅,他更习惯于从下属的汇报中迅速获取关键信息。

蒋瓛立刻躬身,微微低下头,缓缓说道:“回禀皇上,大宁指挥使朱应之妻,籍贯北平府北平城。”

“她乃是沈家沈万三之女,出身商贾之家。”

“不过,虽名义上为沈万三之女,实则在沈家毫无地位,一直以来都在沈家为奴为婢。”

“自朱应随其祖母定居北平府后,便与她相识,此后一直保持着联系。”

蒋瓛的声音平稳而清晰,每一个字都仿佛经过了深思熟虑,不敢有丝毫差错。

朱元璋听到这,脸上露出一抹诧异之色,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疑惑,不禁开口问道:“这沈玉儿是奴婢所生?”

“回禀皇上,这沈玉儿的母亲查无此人。”

“而且,她仿佛是突然出现在沈家的,负责监视沈家的锦衣卫也未能查明沈玉儿母亲的身份。”

蒋瓛依旧恭敬地回答,语气中带着一丝忐忑:“不过,沈家有传言称,这沈玉儿并非沈万三亲生,而是外来寄养的孩子,所以一直以来,沈玉儿都未曾拥有沈家小姐的名分。”

“外来寄托?”

朱元璋眉头紧锁,脸色瞬间变得阴沉,透出不满与愤怒,紧紧盯着蒋瓛。

“咱赋予了锦衣卫最大的权力,给予了你们先斩后奏之权。”

“你竟然告知咱查无此人,连沈玉儿的真实来历都不清楚,这就是锦衣卫给咱的调查结果?”朱元璋冷冷道。

话音刚落!

蒋瓛脸色骤变,吓得脸色苍白,急忙双膝跪地,身体微微颤抖,惶恐地说道:“皇上息怒!请给臣一些时间,臣必定竭尽全力查出沈玉儿真正的家世与来历。”

对于蒋瓛而言,他深知自己所处位置的艰难与危险,虽手握重权,但实则如履薄冰,寝食难安。

这个位置注定是孤臣,满朝文武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

他的一切权力皆由皇权授予,自从得知前任指挥使的悲惨下场后,蒋瓛更是时刻提心吊胆,生怕自己稍有不慎,便会落得同样的下场。

但如今,他唯有依靠这个身份才能生存,若失去这个身份,他的全族都将遭受灭顶之灾。

而且,他也清楚地知道太子对他极为不满,未来的命运似乎早已注定,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但除了遵从皇权,别无他法。

“好了,现在你继续说,朱应与沈家究竟有何关联。”

朱元璋脸色稍微缓和了一些,但眼神中依旧充满审视,紧紧盯着蒋瓛,仿佛要将他看穿。

“既然朱应籍贯在北平府,为何会去大宁边军入伍?这一切,你都要原原本本给咱说清楚。”朱元璋也是抓住了关键。

蒋瓛丝毫不敢懈怠,跪在地上,战战兢兢地说道:“回禀皇上!沈家与朱应之间曾有婚约。”

“据锦衣卫探查,似乎是沈家不愿履行婚约,故而将朱应安排到了大宁。”

“他们企图让朱应战死在大宁的战场上,如此一来,沈家与朱应的婚约便可自然解除,且无人能指责沈家。”

朱元璋和朱标听到这话,脸色瞬间变得极为冰冷。

朱元璋的眼中透露出愤怒与杀意,朱标的眼神中则透露出失望与无奈。

他们都深知,这种行为不仅违背了道德礼法,更是对朝廷律法的公然践踏。

“沈家,他们是如何操纵新兵入伍的?又为何能让朱应去了大宁?”

朱元璋冷冷地问道,虽然心中已有答案,但仍忍不住发问。

此刻他的声音仿佛带着寒霜,让人不寒而栗。

他深知这背后必然是官商勾结的丑恶行径,这种行为是他最不能容忍的。

“回禀皇上。”蒋瓛急忙回道,声音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沈家买通了北平负责募兵的募兵官,使得朱应原本应在北平服役,却被安排到了大宁。”

朱元璋听后,脸色愈发阴沉。

他出身底层,历经乱世的黑暗与残酷,对贪官污吏深恶痛绝。

官商勾结,以权谋私,欺压百姓,这些行为在他眼中简直罪大恶极,恨不得将其族诛而后快。

“混账!”

朱元璋气得脸色铁青,怒声喝道,声音在文渊阁大殿内回荡,震得人耳膜生疼。

“咱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最厌恶的就是以权谋私,欺压百姓的行为。”

“好一个募兵官,为了一己私利,为了钱财,竟将我大明的募兵律法视若无物,肆意操纵!”

“他罪该万死,真的该死!”

朱元璋对官吏的约束不可谓不严格,然而贪官污吏却依旧层出不穷,害民之官屡禁不止,这让他感到无比的愤怒与失望。

“皇上。”蒋瓛急忙说道,声音中带着一丝急切,试图缓解朱元璋的愤怒:“这个犯官已被处置。是燕王殿下亲自调查并处置的,且已上奏刑部。”

听到“燕王”二字,朱元璋脸色稍缓,他微微皱眉,眼中闪过一丝诧异,随后问道:“这里面与老四有何关系?”

“回禀皇上。”蒋瓛恭敬地回答,语气中带着对燕王的敬重:“燕王殿下从麾下北平军指挥使张玉口中得知朱应将军籍贯在北平,心生疑惑,为何朱应籍贯北平却入了大宁,于是派人展开调查,最终锁定了这个募兵官与沈家。”

“查明真相后,燕王殿下依照我大明律法,将这犯官处以极刑,其全族株连,全部贬为奴隶。”

“沈家呢?”

朱元璋冷冷问道,此刻,他对沈家已然动了杀意。

对于商贾,他本就心存轻视,如今出了这等事,更是对商贾的重利轻义,自私自利深恶痛绝。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冰冷的杀意,仿佛要将沈家从这个世界上彻底抹去。

……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