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地窖里的朱元璋 > 第四章 废朱允炆,立朱棣!

地窖里的朱元璋 第四章 废朱允炆,立朱棣!

作者:玩蛇怪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1 00:34:05 来源:平板电子书

纵使完成了工业革命,也依旧逃不出历史宿命?

朱元璋眯起眼睛。

这句话对他的打击还是很大。

作为帝皇,大明政权的开拓者,又怎么会不希望自己的大明江山永存?

万世一系从秦始皇喊到如今,那是代代帝皇的终极目标。

所以朱云峰的话其实对他很有吸引力。

在自己的大明朝不能做试验,那就在永乐朝试试。

反正平行世界他也已经明白是什么东西,互相之间并不会有影响。

当然。

朱元璋其实也明白,所谓长治久安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即便他们活着的时候能做到国家强盛,但死后政亡人熄,将来国家覆灭也不是不可能。

而他们又活不到那个时候,所以谁也不知道将来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纵观历史长河,二代而亡,或者活不过百年的朝代比比皆是,大一统帝国能有个二三百年历史,就已经算是长命王朝。

不过能够在自己活着的时候,把能做的事情做完,剩下的就交给自己的子孙和朱云峰的子孙也不错。

想到这里,朱元璋觉得有搞头,或许能够让朱云峰在永乐朝搞他的政治建树。

如果有效果,再搬运到洪武朝来,未尝不是坏事。

正打算继续问,外面忽然传来中年朱棣的声音:“父亲。”

“晚些再说。”

朱元璋随即对朱云峰他们使了个眼色。

中年朱棣显然不知道自己与老爹心连心,老爹跟他玩脑筋,喜滋滋地进来单膝下跪道:“父亲,孩儿已经约束了城中兵马,又召集了城中所有文武百官在乾清宫外等候。”

“嗯。”

朱元璋在书桌上找了两份空白公文,又拿起笔墨,挥笔写了两封诏书,随即交给朱云峰,双手背负在身后道:“随我出去。”

“是。”

大朱棣就跟在了朱元璋身后,还特意上下打量了一会儿小朱棣,眼里满是疑惑。

这小子.长得跟自己有点像啊,除了比自己年轻时候胖不少。

小朱棣脸色怪异,看着自己中年时候的模样,表情十分古怪,问道:“你看着我做什么。”

“没什么。”

大朱棣试探性问道:“你是?”

“我是朱棣。”

小朱棣答道。

“你是朱棣?”

大朱棣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睁大了眼睛:“那我是什么?”

“你有所不知,母亲怀的是双胞胎,但当时死了一个,死的是你,你是你哥哥。”

小朱棣一本正经地答道。

“死的是我,我是我哥哥?”

大朱棣思维混乱了,脸上露出茫然的表情。

“胡说八道什么呢。”

朱元璋回过头来忍不住笑骂道:“你自己骗你自己吗?”

小朱棣憨笑了一声。

大朱棣脸上的茫然表情更加浓重了。

“我是20岁的朱棣,现在明白了吗?”

小朱棣说道:“父亲死后成神,顺岁月长河逆流而上,从洪武十三年的时候把我带了出来。”

“你是洪武十三年的我?”

大朱棣没有怀疑朱元璋成神了,毕竟死而复生,而且还年轻那么多。

至于找人假扮,那更不可能。

那股君临天下的霸气和本身气势、气质可不是普通人能假扮得出来。

大朱棣十分惊讶这个眼前的自己,睁大了眼睛,上下打量,满脸好奇,但随后又嘀咕道:“那时的我有这么胖吗?”

不怪他有这样的疑惑。

最近大半年小朱棣在朱云峰家吃得好睡得好,每天大鱼大肉,肥宅快乐水喝着,打着电脑游戏,刷着短视频,生活美滋滋。

从去年十一月到现在已经过去八个月,胖了将近三十斤,平均每个月得胖3-4斤左右。

虽然他的骨架大,体格粗,显得倒也不算特别胖。

然而以前的朱棣肚子上可是六块腹肌,孔武有力,脸也不至于那圆。

现在脸稍微圆润了,小肚腩也挺起来了,那自然让现在的中年朱棣感觉到疑惑不解。

“你是不知道,在上面生活多好,每天用仙镜看各个世界的情况,秦朝,汉朝,唐朝,宋朝,什么都能看到。食物也非常丰盛,餐餐都有龙肝凤髓。喝的也好,什么东西都能喝到。还有那种一日行数千里的仙器,能在天上飞,地上也有。我们住的地方在山顶,到处都雾气缭绕,真正的仙境,但却没有丝毫寒冷,因为我们能以仙器驱寒”

小朱棣夸张地描述着,把大朱棣唬得一愣一愣的,因为他描述得绘声绘色,也没有丝毫停顿,完全不像假事。

那可不是真事吗?

尚峰山海拔高,冬天大雾缭绕,经常零下十几度,但家里有供暖桌和空调啊。

出行还有高铁和飞机,单就飞机而言,飞行速度能达到每小时700-800公里,可不就日行数千里吗?一天上万里都能飞。

还有看别的朝代,电脑电视机,别说秦汉唐宋,未来的大明朝都演给你看。

所以小朱棣完全没有说谎,毕竟他清楚自己,编瞎话可瞒不过去,只有真话才能骗得到自己。

‘自己骗自己,还挺容易。’

小朱棣心里得意地想着。

说话间众人已经出了书房和西暖阁,来到了乾清宫大殿。

大殿内诸多宦官、宫女簇拥着一对母子,正是朱允炆以及吕氏,吕氏手上还拉着个十岁大小的孩子。

另外还有一个二十来岁,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年站在他们三个人身后。

这些自然是朱标的子嗣,十一岁的朱允熙,二十四岁的朱允熥以及十七岁的朱允熞。

看到朱元璋,所有人都是一愣,朱允熥眼泪出来,哭道:“皇爷爷。”

洪武十三年的朱允熥才两岁,朱元璋还抱过,对于这位常氏生的孩子谈不上恶感,点点头道:“嗯。”

“爹。”

吕氏连忙拉着朱允熙就下跪。

朱元璋冷漠地看着她道:“你还有脸面喊朕爹?看看你儿子任何残虐他的叔伯,朕的儿子!”

“那都是那些文臣怂恿,允炆素来孝顺.”

吕氏本能要推卸责任。

“做都做了,无需多言。”

但朱元璋已经懒得看她道:“饶你们母子一命已经是开恩,去凤阳好好反省!”

说罢拂袖离开。

见此吕氏不敢阻拦。

她把儿子们带过来自然希望朱元璋能看在儿子们面上放他们一马。

晚年的朱元璋对子孙们还是非常慈爱。

但显然朱允炆对待他那些叔叔们的做法已经伤透了朱元璋的心。

因此她也只能如此,不敢再过分奢求。

毕竟朱元璋的性格她清楚,万一触怒了他,恐怕母子性命难保。

朱元璋走出宫外。

外面一众大臣面如死灰。

太祖皇帝复生确实是令人难以想象。

但事实摆在眼前,容不得他们不信。

最重要的是太祖爷的态度。

显然对于陛下弄死他那些叔叔,太祖爷很是不满。

这是骨肉相残,而且还是侄子杀叔,自然是天理不容的事情。

所以此刻很多怂恿朱允炆削藩的大臣都一个个脸色难看。

而此刻相比于之前诸多高级大员,其余很多中下级官员也都过来。

除此之外还有朱棣一系的将领,以及李景隆、郭英、耿炳文、何福等诸多勋贵武将。

随着朱元璋走出来,下方所有人都抬起头,目瞪口呆。

之前还只是诸多朝臣以及朱棣等人见到。

但眼下却是所有人都看见了,目前在南京的大小官员、武将勋贵,全部在此。

下方乌压压至少一千多号人,全都吃惊地看着台阶上的朱元璋。

朱元璋才去世四年,他晚年的样子已经有所变化,略显富态,胡子头发也花白。

然而他的模样却早已经深入人心,只是现在的朱元璋略微比晚年瘦一点,胡子和头发没那么白而已,面容还是没什么区别。

更重要的是这里可是有耿炳文和郭英这两个开国勋贵在,从朱元璋打天下就开始跟随,怎么可能认不出皇帝?

因而一个个真的亲眼看到他的时候,全都傻眼。

原来燕王说的是真的。

太祖真复生了。

“参见太祖,太祖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朱棣见满朝文武全都傻站着,便急急忙忙先走到台阶下,跪倒喊道。

这下众人如梦初醒,也连忙下跪磕头:“太祖万岁万岁万万岁!”

季赫聪明地从乾清宫搬了把椅子出来。

然而朱元璋却没有坐,也没有说话,而是徐徐走下台阶,走进人群当中。

人群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陌生面孔,毕竟从他的洪武十三年到如今建文四年已经是二十二年过去。

但其中还是有一些熟悉的人。

朱元璋站在耿炳文身前缓缓蹲下,耿炳文浑身颤抖,低声说道:“陛陛下”

可朱元璋也只是打量了他一眼,微微摇头便又去了郭英那边。

对于这些投降的开国元勋,他很是不满。

本想赐死。

然而想了想,最终还是决定交给朱棣处置吧。

他真正厌恶的是怂恿朱允炆削藩的大臣。

那些可都是他的儿子,朱允炆的亲叔叔。

结果被这些大臣们一个个逼死。

削藩削藩。

纵使要削藩,也可以徐徐图之。

或者以他驾崩,让诸王进京吊唁,圈禁即可。

为什么要害死他的儿子们呢?

朱元璋眼眸中闪过一丝怒意。

在下面走了一圈,朱元璋又回到了玉阶上,倏地长叹一口气,闭起眼睛道:“朕的江山,怎么要闹到这般田地。”

这是真心话,纵使他以前知道这结局,但亲眼看到,却又是另外一回事情。

下方许多人都战战兢兢,惶恐不安。

朱元璋觉得有些疲惫,扶着旁边栏杆,轻声说道:“一些话,朕该说的也都说了。侄子与叔叔之间,本该是至亲至爱之人。朕让藩王驻守边疆,就是为了让诸王守卫允炆的大明江山。何况诸王也只有战时领兵的权力,本不该威胁到允炆的皇位,尔等却怂恿皇帝猜忌亲人,离间叔侄,罪无可赦。朕累了,云峰。”

“在。”

朱云峰客串了一把太监的角色。

“宣诏吧。”

“是。”

朱云峰拿起诏书,走到台前,朗声诵读道:“朕初以为皇太孙天下归心,宜登大位。然方才知,其庸暗无才,残荼血亲,构衅藩维,致国与民两受其祸,今便废之,圈禁凤阳,永不可出!”

诏书里的内容其实简简单单就只有朱元璋对朱允炆的失望,一是恨其愚蠢,削藩以及对待藩王的方式蠢不可及。

他抽完三包烟都想不明白自己留下的几十万精锐军队是怎么被击败的。

二是恨其害死儿子。

或许若是在建文初年,朱元璋不一定站在朱棣这边。因为他会用自己的手段削藩,留给自己后代一个没有藩王的天下。

但到了建文四年,在看到自己两个儿子死了,三个儿子被废,还有一个儿子被逼得装疯卖傻。

再怎么样想不明白自己留下的那么多精锐大军和一票能打的武将会被只有800亲卫队起家的朱棣击败,那也是只能暗骂一句朱允炆是猪脑子。

可儿子们的死和废那就是逆鳞了,毕竟那是自己的亲儿子。

所以建文四年的朱元璋,那就一定会废朱允炆。

朱允炆面如死灰地被带到了朱元璋面前,缓缓跪下双手颤抖地接过圣旨。

“罪孙尊诏!”

下方建文旧臣无不哀伤不已。

毕竟他们好不容易把太祖熬死了,把新皇帝忽悠瘸了,结果太祖复活了,真是要了亲命了。

“顷因皇太孙允炆昏庸无德,欲遂废之。”

接着朱云峰又掏出第二份诏书念道:“朕闻天地有自然之大道,皇位传承自古皆有定规。诸子中,燕王棣秉性类朕,必能安养百姓。朕今定,传位燕王。愿诸臣齐心辅佐,共扶社稷!”

“谢,谢陛下!”

朱棣狂喜,几乎是手脚并用般爬起来,然后一路小跑跑到台阶上,双手恭恭敬敬地从朱云峰手里接过诏书,脸上的开心溢于言表。

要知道他最大的问题是名不正言不顺。

说难听点就是在造反。

也就是他姓朱,是老朱家的子孙。

不然的话就是个反贼。

而如今朱元璋复活,又亲自给他写传位诏书,那就是真正的名正言顺。

“好了,做你的事去吧。”

朱元璋挥挥手,闭上眼睛道:“朕乏了,要回去了。从此你移居别宫,乾清宫封锁起来,不许旁人进入。或许偶尔朕还会过来看看你做得怎么样,偶尔下来在宫里住两天。”

“是。”

朱棣开心地想跳起来,但还是强行压住了这喜悦,扭头道:“太祖乏了,要回天庭,尔等跪安。”

“恭送太祖陛下!”

群臣纷纷高呼,又如潮水般推理乾清宫外大广场。

朱棣则马上又遣散乾清宫人。

过了大概十多分钟,仅留下朱元璋、朱云峰、小朱棣、季赫四个人站在这儿。

等人都走了,朱云峰看到朱元璋还站在栏杆边,按着栏杆闭眼,一副心中难受的表情,便上前说道:“老祖宗,不用演了,人都走了。”

“混账!”

就这一句话差点没给朱元璋破防,扭过头怒视着他道:“我是真伤心,虽知道后来如何了。但亲眼看到允炆如此对待他的叔父,骨肉相残,亲人挥戈,心中滴泪。”

作为一个重视亲情的人,朱元璋确实气到了。

看到自己这孙子这么没心没肺,一时间怒而挥袖下地宫道:“真是朽木不可雕也,若有一天你孙儿杀你儿子,看你高兴不高兴得起来。”

“有这么生气吗?”

朱云峰挠挠头。

“你以为这是电视剧呢?”

小朱棣在旁边说道:“对父亲来说,这就是后来发生的事,昨日还在他膝下的儿子被孙子害死,你会怎么样?”

“行吧,我错了。”

朱云峰嘀咕了一声。

说到底其实对于现代人来说,这些都已经是过去的历史,所以心里的感受没那么深。

但对于朱元璋来说,那确实后来的经历,是他儿子的死难。

二者不管是从经历和感受当中都不相同。

只能说鲁迅先生说的是对的,人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吵闹。

三小只跟着朱元璋下地宫回去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