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熵减文学 > 历史 > 天策大明 > 第五百八十八章 要变天了

天策大明 第五百八十八章 要变天了

作者:东仙轩辕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02-12 00:37:09 来源:平板电子书

天顺八年,正月十七日,瀚海城。

刘君韬与瀚海都护府总督陈懋、巡抚岳正在送出方案之后,又继续敲定了治理、镇守瀚海都护府各项事务的最后细节。而后,刘君韬便与二人一起,在瀚海城过了一个春节,直到过完正月十五上元佳节,便准备率领大军南下返回大同镇城。

临行前,刘君韬特意将已经升任为瀚海镇总兵官的周宗胜叫到跟前,说道:“本督南下之后,长水军将士便要镇守瀚海镇,瀚海都护府的民事,长水军不得干涉;军事上,你也要全力配合陈督宪。当然,军事上的配合也仅仅局限在瀚海镇范围内,如果陈督宪要征调长水军远征,或者是南下,你有权拒绝。”

周宗胜自然是明白,瀚海镇的管辖范围仅限于瀚海城方圆三百里,而不是整个瀚海都护府的范围。也就是说,瀚海都护府陈懋对于长水军的指挥权,并没有表面看上去那么大。

“督宪放心,属下一定谨记在心!”

当天,刘君韬便在瀚海都护府总督陈懋、巡抚岳正、瀚海镇总兵官周宗胜,以及一众文武官吏、各部首领的恭送下,率领十余万天策军将士启程南下,返回了大同镇城。

看着那些匍匐在地上的各部首领,刘君韬心中不禁畅快不已,同时也是彻底放心了。如今大漠上各部不但在军事上被自己击败,而且各部的脊梁也被自己彻底打断,再也生不起一丝反抗之心。

这些胡人即便是有朝一日终将会再次反叛,那也将是很久之后的事情了,至少也要过一、两代人,只要刘君韬自己和天策军将士在,这样的事情就绝不允许发生!

当大军抵达大同镇城的时候,已经是半月之后了,此时虽然春节、上元节已经过完,但是当天策军各部将士抵达的时候,整个大同镇城依旧是张灯结彩,城池之中鞭炮齐鸣,甚至比过年之时还要热闹。

听闻天策军将士就要到城外,一时之间无数的官民百姓蜂拥而至,在大同镇总兵官薛桐、代王府长使、大同府知府的率领下,出城三里迎接凯旋而归的天策军将士。

刘君韬和全军将士见状感动不已,这一年多的奋战、巨大的牺牲,在此刻也是值得的,能够得到百姓如此的拥戴,想必也只有宋时的岳家军了,这么一想,众将士心中更是自豪不已:自己为大明、为华夏,打下了万里疆土,足以彪炳史册!

当晚,整个大同镇城彻夜不眠,这一夜,万千百姓畅饮狂欢,这一夜,天策军将士荣归故里!

二月。

此时天策军各部已经按照朝廷的部署,分别开赴山西、山东各地,各军的主将也全都升任各地总兵官。

大同镇城之内,除了大同镇的兵马之外,就只有龙骧军驻守在这里了。

已经升任为山东总督的胡德兴,也率领陷阵军返回了山东,在临行之前,胡德兴特意向刘君韬请示下一步的命令。刘君韬笑着说道:“现在咱们都是一省总督了,不要请示不请示的了。”

胡德兴则是说道:“兵宪,话不是这么说的。卑职虽然是山东总督,但兵宪不但是侯爵,而且还是兵部尚书,这山西总督一职只是兼任,所以卑职依然是兵宪的属下,这一点绝不会变!”

刘君韬微笑着,点了点头,自己认识胡德兴这么多年了,虽然胡德兴的能力并不是非常高,但是论对时局的判断、对关系的把握,真的是很强。原本二人都是平等的,甚至刘君韬还要求着胡德兴,但是此时却稳居其上,一般人的心中都会有些芥蒂,但是胡德兴却甘之如饴,办事也异常认真,这就让刘君韬非常赞赏。

刘君韬又勉励了胡德兴几句,说道:“回去之后跟骁军商议一下,将山东镇的预备役兵力征调一部分出来,你是山东总督,麾下必须有一支属于自己的兵马,兵力规模就按照陷阵军筹建,相关文书等我赴京上任之后,便尽快给你送去。”

胡德兴闻言先是一愣,而后便喜上眉梢,不过还是抱拳说道:“兵宪放心,卑职回去尽快筹划方案报给兵宪审核,新军的各级将领也将从陷阵军中选拔,新军的后勤补给也由山东镇负责!”

胡德兴这就是将这支新军的人事权、装备补给权都让了出来,让山东镇加以控制,自己给自己套上了一层枷锁。

刘君韬笑着说道:“这些事情你自己和骁军商议吧,最后告诉我一声就行……”

随后,二人又说了一些话,胡德兴便向刘君韬辞行了。

几天之后,刘君韬开始下令对天策军各部进行整编,从山西、山东的预备役兵力之中抽调精兵强将,全部补充进天策军各部之中,用以恢复各部在北伐大战中的伤亡。

共有七千多名预备役将士被征调,大批的兵备陆续从山西、山东各地的兵仗局起运,送达了天策军各部大营。

同时,刘君韬也对此次进京有着自己的考虑,出任兵部尚书,就意味着自己将要在京城内长久待下去,所以一方面要处理好山西的军务,一方面也要将自己麾下的军政重心,由山西转移到京畿去。

于是,刘君韬下令总督府幕府各部开始调集人手,各部部长全部跟随自己前往京师,各部的抽调出来的精干人手也一同前往;

军部要调集工匠和物资,准备随军前往京畿,在京畿合适的地点筹建新的兵仗局和军械库;商部就不需要在京畿筹建仓库了,只需要在山西、山东两地兴建便好。

对于山西本地的军务,刘君韬思前想后,决定将山西总督府从大同镇城迁移到太原镇城去,同时让幕府各部都留下一部分人手,在太原镇城留守;刘君韬决定在自己前往京师坐镇的时候,由太原镇总兵官严虎暂时看护山西军务,其余各镇总兵官听其节制。

此时并不是战时状态,所以这个节制也仅仅是体制上的,严虎并没有调动、指挥其余各部的权利。

就这样,刘君韬和幕府各部前前后后忙碌了一个多月,直到天顺八年三月初,天顺帝催促刘君韬即刻进京赴任的圣旨再次送到。

几乎是同一时间送到的还有情报部、稽查部的消息,两部的消息都印证了,天顺帝的病情越发沉重,朝中也多有不稳的迹象!

刘君韬看着天顺帝派人送来的圣旨,圣旨之中,天顺帝的言辞很是激烈,严令刘君韬即刻率领龙骧军兵马开赴京师,并且限期二十天必须进驻京师,具体的驻军地点随后会下达旨意。

这个信息非常强烈的告诉刘君韬,天顺帝让自己进京的目的绝不仅仅的赴任!

而情报部、稽查部的消息都显示,此时天顺帝身患重病,随时都有肯能驾崩,而心念景泰帝的一些朝臣又趁机四处找太子的麻烦,一个月之内竟然六次弹劾太子,从衣食起居犯了忌讳,到太子的言行不合体统,再到一些莫须有的理由,这些大臣的胆子越来越大,甚至朝中还出现了一些“太子无德,顺应天意废之为上”的言论,而不少大臣都是隔岸观火,这让天顺帝异常愤怒。

这些情况已经在京城内外传得热火朝天,就连京城内的酒楼、茶馆都在传说,情报部、稽查部并没有花费多大的力气便打探到了。

这就说明,此时朝中的局势已经非常危急,天顺帝已经无力左右朝政,所以才会如此心急火燎的让刘君韬率军进京,以便震慑群臣、稳定朝堂、护卫太子!

“看来,我是注定要当一回权臣了!”

刘君韬既然想明白了天顺帝的打算,不禁感叹大明的天就要再变一回了。

同时,刘君韬也放弃了将郭沐英母子三人一同带到京师的打算。此去京师祸福难料,自己率军进京,最终是匡扶社稷,还是成为当代的董卓,都要由朝堂局势的走向决定,一个人的力量在朝野各方势力的交错之中,实在是太小了,即使刘君韬手握强军,也是如此!

所以,刘君韬还是决定将郭沐英母子三人送往太原府城,留在山西总督府等着自己回来为好。

当郭沐英得知了刘君韬的决定之后,虽然心中满是担心,但也没有说什么,而是全力支持刘君韬的决定。

“夫君此番进京凶险异常,朝中之事妾身不明白,但也知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的道理,那些大臣大多都是人精,夫君凡事都要小心谨慎,万万不可意气用事。”

说到这里,郭沐英说道:“当年董卓进京之初,未尝没有匡扶国家的想法,但是到最后却霍乱了大汉,为何?妾身就不信,当时的满朝文武没有起到什么推波助澜的作用!”

刘君韬也是点了点头,心中的压力也是沉重了一分,说道:“夫人放心,我不是董卓,朝中的那些大臣也不是汉末门阀,如今的大明,更不是日暮西山的汉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